秦明娟
摘要:新課程教學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在完成基本的教學工作的同時兼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學科綜合素質?;谶@一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無疑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同時也可以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實踐過程,鍛煉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科技能發(fā)展。
關鍵詞:分層合作教學;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下的初中生物課堂,學生被動地坐在椅子上聽教師講解生物知識,獨立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學習問題,彼此之間的合作交流、競爭意識以及師生互動明顯不足,不利于打造學生學習共同體,難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同步提升和全面培養(yǎng),影響了學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將與新課改理念相符的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初中生物課堂,可切實改變以上不良教學現(xiàn)象,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斷提升學科素養(yǎng),掌握更多學習方法,積累合作學習經驗,學會通過合作與競爭全方位提升自己。
一、分層合作教學的意義
分層合作教學是將分層教學與小組合作教學有機地融合,呈現(xiàn)出具有雙方優(yōu)點的教學模式。分層合作教學一方面能夠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讓其能夠得到最好、最適合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能夠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生物學習水平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合作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和能力提升。
在班級內部施行分層合作教學,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通過分層設置教學的內容和標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使班級的整體水平不斷地提升。同時,通過合作,能夠幫助后進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激起好勝心,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在不斷的學習中一點點地進步,縮小層級間的差距。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通過團隊間的相處,加強對社會生活的適應性,成績較好的學生在幫助其他學生時,能夠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團隊的協(xié)調能力,成績較差的學生聽組員講題或幫助自己學習時,能夠學會聽取他人的良好意見,加強良好品格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二、分層合作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1.科學分組活動,學生強弱互補
合作分組是實現(xiàn)合作學習活動開展有效性的關鍵一環(huán),教師尊重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興趣差異、學科知識基礎差異等個體差異,了解學生強項與弱項,在學生合作學習時采取科學的分組策略,能夠便于學生之間強弱互補,避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過于自卑和盲目自負,減輕教師管理合作學習過程的難度,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獨特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在具體分組時,教師要意識到學生處于動態(tài)變化中,因此分組并不是始終固定不變的,而是具有靈活性,隨時根據(jù)學生的變化,調整分組模式,根據(jù)學情滿足學生合作學習需求,這對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增強主體作用具有重要幫助。
例如,在“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實驗課中,教師依據(jù)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差異、動手實驗操作能力差異進行分組,保證學生組間異質,且各個組平均水平相應,可以形成小組與小組的競爭、組內強弱互補的良好氛圍。在合作實驗中,組內理論知識基礎扎實的學生為實驗方案設計、修改提供了細菌概念及其特點、真菌概念及其特點、發(fā)酵原理、發(fā)酵技術等理論指導,保證了實驗方案科學可行,組內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為實驗行為提供了實驗器具使用注意事項、糯米浸泡要點、落缸搭窩方法、蓋好容器的觀察方法等指導,保證了實驗活動順利推進,學生在結束實驗后,不僅總結出了實驗結果和結論,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強項,也都有弱點,只有合作學習、既團結又良性競爭才能促進彼此全面發(fā)展,順利實現(xiàn)了本節(jié)實驗課教學目標。
2.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保障合作學習效果
現(xiàn)代化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谶@一教學要求,在生物課堂教學應用合作學習策略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突出和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根合作學習的內容為學生積極地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平臺,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在學習探究的實踐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物理學科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本教材上的實驗要求跟著自己一步步地完成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鑒定過程,這種形式的學習活動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實驗過程缺少了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過程。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對實驗教學的過程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課程目標指導學生自主完成實驗過程。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過程去驗證一些食物的主要成分并加以驗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適時的給予指導。例如淀粉在遇到碘酒時會發(fā)生變色反應,蛋白質遇到高溫后會變成白色物質等,這些內容都需要在實驗的過程中加以注意。通過轉變學習的方式,不僅可以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同時學生還可以在好奇心和教師指導的驅動下,借助合作學習的形式確定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并在驗證和實踐中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3.合理布置組內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結合學生的個人特點確定,保證組內各項任務合理分配,促進學生順利開展學習,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之中獲得相應的知識,并得到發(fā)展與成長。首先要選出小組的組長,教師應幫助各個小組的組長明確不同學生的職位分工,分配各個職位的具體負責內容。以學習“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小組學生通過不同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如部分學生負責課前收集細胞的相關資料并在課堂開始時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部分學生負責討論并回答教師提出的“生物體普遍都有生長的現(xiàn)象,但為什么能夠從小長大?受精卵是怎樣發(fā)展為人體的?細胞分裂期間最明顯的變化是什么?”等問題;部分學生負責總結組內的研究成果,并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還可將小組各職位設計為定期輪換上崗或競爭上崗,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較大程度發(fā)揮,從而提高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物課程的重要性較強,不僅能夠提升知識儲備,同時能夠加深對生物和世界的認識,為了提高學生的生物水平,教師應引入分層合作教學法,通過分層管理,合作進步,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有效地提升了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周蘭.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J].南北橋,2020,17(10):143.
[2]韓秀蓮.小組合作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2020,35(2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