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悅,王漢卿,王詩維,程 龍,張 鵬,曹興忠,金 碩,呂廣宏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物理學院,北京100191;2.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多學科研究中心,北京 100049)
正電子湮沒技術是先進的材料微觀結構無損探測技術,可對原子尺度缺陷(如空位、空位團簇等)進行快速精準探測,彌補了透射電鏡、X射線衍射等其他技術對原子尺度缺陷難以觀測的不足[1]. 正電子湮沒技術包括多普勒展寬能譜儀、角關聯(lián)譜儀、壽命譜儀等. 上世紀80年代,慢正電子束流技術的出現(xiàn),將正電子湮沒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拓展到材料表面和界面的研究中[2-4].
材料缺陷對其物理、化學、力學等性能具有重要影響,材料缺陷探測表征技術在材料性能評估中占據重要位置. 在研究生為主的近代物理實驗本研一體化專題中,增設正電子湮沒技術,將其應用到核聚變堆壁材料金屬鎢的輻照缺陷行為研究中,有助于學生以前沿科學與國家需求的視角,學習和掌握該技術在材料微觀缺陷研究中的應用.
正電子在材料中的擴散、捕獲和湮沒過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 正電子進入材料后,其動能在幾ps內降至低能量狀態(tài)(約為0.025 eV),即熱化過程. 由于正電子與原子核存在庫侖排斥作用,因此熱化的正電子在擴散過程中易被捕獲在原子間的空間內,尤其是空位型缺陷中,從而與周圍的電子發(fā)生湮沒,釋放出2個γ光子. 湮沒過程遵循動量守恒與能量守恒,正負電子對總質量對應的能量將轉變?yōu)?個γ光子的動能.
圖1 正電子在材料中的擴散、捕獲、湮沒過程示意圖
若正負電子對初始狀態(tài)靜止,湮沒釋放的2個γ光子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每個γ光子能量為511 keV. 由于材料中的電子具有初始動量,因此2個γ光子發(fā)射方向夾角不再是180°,且能量將相對于511 keV發(fā)生多普勒能移. 電子初始動量越高,γ光子多普勒能移越顯著[5].
通過測量γ光子的多普勒展寬能譜,可以獲得與電子動量相關的材料微觀結構信息,如圖2所示.
圖2 γ光子多普勒展寬能譜
多普勒展寬能譜峰值位置對應511 keV,譜線中心區(qū)域(A區(qū)域)能移小,對應較低動量電子的湮沒;譜線兩翼區(qū)域(B/C區(qū)域)能移大,對應較高動量電子的湮沒. 為便于對比不同譜線的特征差異,引入S(shape)參數[1],其定義為A區(qū)域面積(510.2~511.8 keV)與譜線下的積分總面積(504.2~517.8 keV)的比值.
金屬材料中不同環(huán)境中的電子動量不同. 如在空位型缺陷中,主要存在的是原子周圍游離的價電子,平均動量較低. 若材料中空位型缺陷數量增多,相應的S升高[6-8]. 結合慢正電子束入射能量可調的特點[9],可獲得材料表面至μm量級深度范圍內的S,即空位型缺陷數量的變化規(guī)律.
慢正電子束多普勒展寬實驗裝置及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慢正電子束多普勒展寬實驗裝置示意圖
a.正電子源衰變產生的快正電子經慢化體慢化后,再經靜電加速管加速,獲得單色且能量連續(xù)可調的慢正電子束.
b.正電子束垂直入射測試樣品,湮沒產生的γ光子被高純Ge半導體探測器探測,產生電信號,經過主放大器放大并輸入多道分析器處理.
c.存入計算機,通過分析γ光子多普勒展寬能譜獲得S參數.
金屬鎢作為核聚變堆中的壁材料,將經受高劑量載能粒子輻照,產生大量輻照缺陷,影響其服役性能. 鎢中的輻照缺陷行為一直是核聚變材料領域關注的熱點[10]. 面向核聚變能國家需求,選取鎢為測試對象,利用慢正電子束表征并分析輻照前后鎢近表面空位型缺陷的變化.
樣品A:商業(yè)軋制鎢,純度>99.95%,形變量80%,致密度>99%,樣品尺寸10 mm×10 mm×1 mm. 樣品經過機械研磨與拋光,獲得平整光潔的表面;
樣品B:利用高能Cu2+對初始鎢樣品進行輻照,離子能量為1 MeV,輻照劑量為7.5×1018m-2;
樣品C:在樣品B的基礎上,進行氘(D)等離子體輻照,氘離子能量為40 eV,輻照劑量1×1026m-2.
實驗內容分為基礎實驗與拓展實驗2部分,面向不同教學需求開展分層次教學,促進學生綜合實驗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基礎實驗需完成樣品A和B的測試,主要面向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 教師先講授實驗原理與操作方法(1學時),然后學生在專職實驗員的指導下進行測試(3學時). 學生基于實驗操作與數據分析,可掌握正電子湮沒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得到并分析高能Cu2+輻照引起的缺陷數量隨深度的變化規(guī)律.
拓展實驗需完成樣品C的測試,主要針對學有余力的研究生,學生提前與專職實驗員預約測試時間. 學生通過對比分析不同輻照因素對樣品缺陷行為的影響,深入學習和理解正電子湮沒技術的應用.
1)安裝實驗樣品. 樣品室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樣品室結構示意圖
a.關閉閘閥2,打開閘閥1,操作送樣桿將樣品臺移動至預抽室,關閉閘閥1;
b.預抽室內充入氮氣,打開預抽室腔室門,將樣品粘在樣品臺上;
c.關閉預抽室;
d.先后打開機械泵和分子泵,約等待1 h,真空度降至1×10-5Pa以下,打開閘閥1;
e.操作送樣桿,將樣品臺送入主樣品室,關閉閥門1;
f.開啟閘閥2,準備測量.
2)調節(jié)加速電壓,采集γ光子多普勒展寬能譜. 通過計算機指令,根據測量精度需求設置加速電壓大小與步長. 對于金屬鎢樣品,加速電壓為0~8 kV時,步長設為0.5 kV;加速電壓為8~20 kV時,步長設為1 kV;共計28個能量點. 每個能量點采集1個γ光子能量-計數圖(圖5),其中峰值處對應511 keV. 當504.2~517.8 keV能量區(qū)間的總計數Nsum累積至5×105時,視為該譜線測試完成.
圖5 實測γ光子多普勒展寬能譜圖
3)譜線去噪,計算每個譜線對應的S并統(tǒng)計誤差. 采譜過程中存在噪聲信號,如圖5左右兩側低能區(qū)與高能區(qū)部分. 扣除噪聲信號后,截取504.2~517.8 keV區(qū)間能譜,計算S.結合總計數Nsum計算S的統(tǒng)計誤差,Es=S[Nsum-0.5+(SNsum)-0.5].
4)繪制S隨深度d的變化曲線. 正電子注入深度R可依據R=(40/ρ)E1.6計算,其中ρ為材料密度,E為正電子能量. 將28個正電子能量轉化為注入深度,結合對應的S與統(tǒng)計誤差Es,繪制S-d曲線.
如圖6(a)所示,對于樣品A,0~30 nm深度范圍內S相對較高,表明輻照前鎢樣品淺表層的空位型缺陷相對較多,這與樣品表面的機械拋光處理有關. 樣品A和B在整個測試深度范圍內S顯著增加,表明高能Cu2+輻照導致鎢中形成了大量空位型缺陷.
為更好地分析高能Cu2+輻照因素對空位型缺陷數量深度分布的影響,將同一深度樣品B和A的S作差,獲得ΔS隨d的變化曲線,如圖6(b)所示. ΔS在0~50 nm深度范圍內急劇增加并達到峰值,隨后緩慢減小. 可見,空位型缺陷的增加呈峰值分布,且受表面效應的影響,越靠近表面,空位型缺陷的形成越困難.
拓展實驗中有多個樣品(包括樣品C)可供學生選擇,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主動設計擬測試的材料種類和輻照參量. 教師在評定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后,準備相應的樣品供學生測試分析.
此處以學生選擇率最高的樣品C為例,簡要說明測試結果. 結合圖6(a)~(c)可以看出,高能Cu2+輻照后的氘等離子體輻照有降低S的效果,但無法使S降低至輻照前的初始水平. 實驗結果表明,低能氘等離子體輻照可以一定程度“修復”高能Cu2+輻照對鎢造成的損傷,但無法完全“恢復”.
(a) 不同鎢樣品S隨d的變化規(guī)律
面向核聚變能國家需求,選取核聚變堆壁材料金屬鎢作為測試樣品,將慢正電子束多普勒展寬能譜儀引入近代物理實驗課程,使學生掌握正電子湮沒技術表征材料缺陷行為的實驗技能,并推廣應用到其他材料缺陷表征中. 基于測試原理、實驗操作、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等實驗教學過程,強化學生對力學、光學、熱學等基礎物理知識的深入理解. 學生分析討論空位型缺陷變化規(guī)律時,需要結合一定的材料物理基礎知識,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多學科交叉的學習能力. 基于基礎實驗與拓展實驗的分層次教學設計,可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實驗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研究素養(yǎng)與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