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立 隋麗萍
[摘? ? 要]新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規(guī)定,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作為教師業(yè)務培訓的內容。這就要求新時代教師除了具備課堂教學能力、立德樹人能力(含一般性心理健康輔導)、命題和作業(yè)設計能力、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等這些基本能力外,還需具備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從必要性、條件準備、切入點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新時代;教師;家庭教育;指導
一、教師具備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一)新時代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設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設指明了方向,家庭教育成為新時代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四章第39條:“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作為教師業(yè)務培訓的內容?!边@就從法律的范疇明確家庭教育指導屬于教師的權利和責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滿足人民對教育的美好需求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專業(yè)化能力建設。學校是推動家庭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教師作為專門的教育工作者、國家意志的實施者,擔負起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責任成為時代的需求。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已經成為作為家庭教育指導者的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使廣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具備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已經成為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建設的著力點和出發(fā)點。
(二)教師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教師本身也是家長(或者是未來的家長),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教師懂教育,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的很成功,但事實并非如此。北大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徐凱文的研究報告赫然顯示:教師的小孩自殺率排在了所有調查職業(yè)的第一位,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教師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F(xiàn)實數據也表明:優(yōu)秀的教師,不一定是優(yōu)秀的父母。許多教師面臨著現(xiàn)實的困惑:我能教好別人家的孩子,為什么教不好自己家的孩子? 我對班級管理得心應手,為什么對家庭教育卻束手無策?自己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帶給教師的焦慮既影響了教師家庭的和諧,也影響了教師對工作的態(tài)度,甚至還會導致家長對教師的不信任。作為教師,具備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既有益于自身和諧家庭的建設、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優(yōu)秀人才,又能夠得到家長的信任以便于有效地為家長提供幫助和指導,促進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實現(xiàn)家庭事業(yè)雙豐收。
(三)家庭教育的需要
現(xiàn)代社會,許多家長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受教育情況及學習成績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幸福指數。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是時間早晚不同、表現(xiàn)輕重不同而已。但是很多家長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識,不懂孩子心理需求,在孩子出現(xiàn)問題后無法給予有效幫助。作者對所教班級(八年級)45名學生家長做過問卷調查,其中一條: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后您向誰求助過?選擇不知道或不好意思向外求助的有17人(占38%),選擇向親戚朋友求助的有5人(占11%),選擇向社會專業(yè)人士求助的有1人(占2%),選擇向學校、教師求助的有22人(占49%)。在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孩子的問題時,將近一半的家長愿意向教師尋求幫助,這就需要教師必須懂得家庭教育指導方法,能夠給予家長家庭教育方面的幫助,指導家長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心理需求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走出泥沼,重新燃起希望,朝著正確的方向積極向上成長。
(四)家校協(xié)同育人的需要
在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缺一不可,特別是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與配合尤為重要,這已經為社會所普遍認可。因此,指導家校共育的能力成為教師完成教書育人使命的基本功,教師與家長建立合作共育伙伴關系成為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只有具備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才能夠站在學校和家庭兩個角度,調動家長和家庭參與學校治理,及時把先進教育理念傳遞給廣大家長,提升廣大家長的育兒水平;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橋梁紐帶的作用,實現(xiàn)家校協(xié)同育人的目標。例如,山東省廣饒縣英才中學確定了“123”家校共育總體思路,即辦好一所家長學校;實現(xiàn)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學校與家庭共同發(fā)展兩個目標;搭建家長訴求、家長交流、家長奉獻三個平臺,有力地推動了辦學質量和生源范圍內家庭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條件準備
(一)能夠獲得家長的信任
教育路上真心希望孩子優(yōu)秀的人除父母外就是教師,教師是這個世界上與孩子沒有血緣關系卻能真心實意關心幫助孩子的人,教師和家長理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成為良好的合作伙伴。事實上,當家長在親子關系產生矛盾沖突卻無法與孩子溝通或者遇到家庭教育方面的其他問題時,一般會向自己最信任的人發(fā)出求助,這是人的一般心理反應。因此,教師要完成法律賦予的責任,真正履行好家庭教育指導的重任,首先應該獲得家長的尊重和信任。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具備系統(tǒng)專業(yè)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又要和家長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獲得家長的認可,能夠走進家長的心中,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
(二)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學生家長來自各行各業(yè),在年齡、性別、性格、職業(yè)、文化背景及個人素質等方面差異很大。在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時,不能無視他們的差異,采取單一雷同的溝通方式,也不能對每個家長進行過于主觀的猜測和推斷,需要整體把握家庭的基本情況,從學生家庭的實際出發(fā),在了解和尊重溝通對象的基礎上,依據溝通對象的個性特點,采取因人而異的溝通方式,這就要求家庭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廣大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也是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具備的先天優(yōu)勢。
(三)注重總結實踐中的案例經驗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會不斷對自身教育教學行為及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案例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形成自身的豐富經驗。上學期小迎同學從外校轉入我班,我向小迎家長了解孩子轉學的原因,家長說小迎七年級一年幾乎沒上學,一上學就肚子疼,陪她到全國各地的醫(yī)院做檢查,醫(yī)生都說沒事,家長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才為她辦了轉學。了解到這個情況我的第一直覺是小迎在學校里人際關系出了問題,在今后的學習及生活中我需要留心她的人際關系,我安排了一個品質優(yōu)秀、性格外向、樂觀包容的孩子做她同桌。與小迎熟識之后我詢問她七年級時的情況,她說班里的女生全都排擠她,一想到進入那個班級,她就焦慮。我用以往的經驗正確判斷出小迎的問題,并與她進行了深刻的溝通,用簡單的辦法幫她解決了家長和醫(yī)生都沒能解決的難題,一個學期下來,小迎沒請過一天假。教師是與孩子打交道最多的人,是陪伴孩子成長時間較長的人,是解決孩子問題最有經驗的人。一位教師面對著上百個家庭,只要平時注意觀察和思考總結,在積累成功的育兒經驗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師借助自身積累的案例經驗能更有效地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四)堅守家庭教育指導的專業(yè)倫理規(guī)范
家庭教育指導和心理咨詢有許多類似之處,需要遵循基本的專業(yè)倫理規(guī)范:一是嚴格為當事人保守秘密,這是家庭教育指導的基本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二是堅持少年兒童為本,一切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遵循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這是家庭教育指導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是家庭教育指導追求的最終目的。特別是要克服家長專制的做法,認為孩子必須按照家長設計的路線發(fā)展,忽視兒童自身的感受,忽視了兒童的個體差異性和主體性。三是堅持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體,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無法替代的,教師千萬不能越俎代庖,這是家庭教育指導所獨有的服務面向。家庭教育有其獨特性和獨立性,不能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庸,也不能成為第二課堂。
三、把握好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切入點
(一)教師要加強學習,具備一定的家庭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教師想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成為終身學習者,以把握時代的脈搏、教育發(fā)展的方向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教師通過學習,使自己具備了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一起為孩子的成長賦能,為社會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一,要學習系統(tǒng)專業(yè)的家庭教育理論和實踐知識,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王治芳教授主編的《學會陪伴學會愛》系列教材讓無數讀者受益不盡。第二,具備及時關注了解和分析家長需求的能力,使自己掌握第一手資料。第三,具備設計與實施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能力。第四,具備與家長進行有效愉快溝通的能力。第五,具備個性化的指導服務與咨詢能力。第六,具備一定的家庭教育個案研究能力,這當然是一個比較高的要求。
(二)幫助家長確立正確的育兒觀
觀念決定行動,觀念不正確,家庭教育就會走彎路。有五個觀念是需要教師幫助家長牢固確立的:一是萬事德為先的觀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任何教育力量都無法替代的,家庭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這是孩子將來成人成才的首要素養(yǎng),千萬不能抓了智育忽視了德育,這樣的反面案例比比皆是,發(fā)人深省。二是好習慣受益終生的觀念。學習成績只是暫時,習慣才是伴隨孩子終生的,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行為習慣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職責,忽視習慣養(yǎng)成是家庭教育的失敗,終將遺憾終生。三是身教勝于言教的觀念。家庭教育不能靠說教來實現(xiàn),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最適合于家庭教育,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和家庭成員的言行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四是親子共同成長的理念。家庭教育是一個動態(tài)的現(xiàn)象,孩子在成長,家長也應該不斷學習注重自身的成長。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喜歡學習的家長普遍受到孩子們的敬重,孩子也愿意和喜歡學習的家長交流并接受他們的觀點。五是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負有家庭教育的責任。祖輩、父輩、同輩共同構成了一個家庭教育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這其中,所有人都在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因素作用,所以,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不能讓“木桶效應”在家庭教育中發(fā)生。
(三)幫助家長澄清家庭教育的內容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混淆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界限,有的只重視學習成績把家庭當作了第二課堂而忽視了家庭的原本育人功能,有的把應該由家庭完成的責任一股腦推給學校當了甩手掌柜,還有的對家庭教育的任務知之甚少,不知道該干什么等。對此,北京師范大學蘇君陽教授提出了家庭教育八個方面的任務,那就是教育引導孩子具備寬胸懷、講誠信、守規(guī)則、養(yǎng)良習、事專心、強意志、善反思、求上進等八大良好習慣和品質,我非常贊同蘇教授的觀點。一句話概括,家庭教育就是養(yǎng)德養(yǎng)性養(yǎng)志,偏離了這個方向,就是舍本逐末,適得其反。
(四)傳授家長家庭教育的路徑和方法
我從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總結了六條常見的家庭教育的路徑和方法:一是善于傾聽。在家庭教育中,善于傾聽比善于說教更重要,善于聽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和境界,善于傾聽的家長說話往往一語中的,更容易和孩子溝通,孩子們更喜歡善于傾聽的家長而討厭善于說教的家長。二是為孩子設置行為的底線紅圈。孩子們喜歡自由,但自由是相對的,在圈內可以自由發(fā)展,家長不必過多過細干涉,但底線紅圈是高壓線,堅決不可觸碰,違犯必究。很多家庭沒有為孩子設置底線紅圈,孩子無所適從,家長焦頭爛額,親子關系在雞毛蒜皮中變得越來越緊張。三是巧妙借助第三方力量施加積極影響,例如,孩子喜歡的玩伴、教師或者孩子敬服的其他人員,同樣的話同樣的道理,從誰的口里說出來,效果是大不一樣的。四是善于發(fā)現(xiàn)并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善于運用鼓勵和表揚的武器,不能從早到晚不是批評就是指責,要多一點理解關懷式的雪中送炭,少一些事后諸葛式的指責埋怨。五是重視家庭環(huán)境育人的重要性,家長和家庭成員以身作則,注重營造書香文明家庭,讓孩子放下手機,喜歡讀書就是非常好的家庭教育。六是借助親子日記進行自身的反思提高和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實踐證明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另外,家庭教育要避免走向專制型和縱容型兩個極端,藥家鑫和李天一分別是專制型和縱容型家庭教育的犧牲品,詳情可以在網上查詢。
(五)學校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一是集中輔導,利用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家校共育微信群等形式搭建平臺創(chuàng)造空間為家長們提供學習交流和提高的機會。二是堅持分類指導,針對不同情況,聘請校內外專家分門別類地進行指導、答疑解惑。三是及時分享身邊的成功案例,為家長們提供鮮活的學習案例,但是一定要注意為當事人保密。四是利用好家長空間學校這個學習平臺,及時推送課程并引導家長們積極參與話題討論。
參考文獻:
[1]張嬌.“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幼兒家庭教育的個案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9(5).
[2]南鋼.教師如何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基于現(xiàn)代家庭治理的視角[J].中小學德育, 2015(4).
[3]晏紅.家庭教育指導者的專業(yè)素質結構與分析[J].江蘇教育, 2017(16).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