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怡芳 張國啟
摘 要: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文中,恩格斯詳細論述了其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通過闡釋人民在物質生產中推動國家歷史發(fā)展,在階級斗爭中促進國家變革,在公共利益需求中影響社會發(fā)展,在追求自我解放中推進國家歷史走向等思想,揭示了人民在國家產生與發(fā)展中的決定作用。同時,恩格斯從物質生產、政治統(tǒng)治、公共生活、人的解放等維度對資產階級國家人民主體遮蔽現(xiàn)象進行了無情批判,勾勒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的理想圖景。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彰顯了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為新時代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治理提供了原則遵循,為“人民至上”的經(jīng)濟道路、“執(zhí)政為民”的政治理想、“美好生活”的社會圖景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思想啟示。
關鍵詞:《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恩格斯國家觀;人民主體性思想;國家治理
作者簡介:賴怡芳,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E-mail:240591745@qq.com;廣東 廣州 510631)。張國啟,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基金項目: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羊城青年學人項目“象征到價值:意識形態(tài)建設實效生成路徑研究”(2020GZQN1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網(wǎng)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治理研究”(21BKS150)。
中圖分類號:A811;D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398(2022)03-0012-10
人民主體性思想是理解恩格斯國家觀的關鍵。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以下簡稱《起源》)一文中,恩格斯認為:“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fā)展階段上的產物”,“在生產者自由平等的聯(lián)合體的基礎上按新方式來組織生產的社會,將把全部國家機器放到它應該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陳列館去?!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90頁。)恩格斯的這段論述,一方面說明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國家產生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說明了隨著人民在國家中主體地位的崛起和生產力水平的發(fā)展,國家最終將走向消亡。從國家產生的這一歷史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民群眾一直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國家產生后的統(tǒng)治階級將人民群眾置于被剝削奴役的地位,但這絲毫不能改變“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287 頁。)的唯物主義原理,隨著人民在國家中主體地位的崛起,人民終將成為國家的主人并推動國家的歷史走向。在《起源》中,恩格斯揭示和批判了資產階級國家對人民的剝削與壓迫,強調了國家必將在人民自由平等享有財富的基礎上消亡。恩格斯關于國家觀的闡述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人民主體性思想,補充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國家觀。
一 《起源》中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闡釋
人民主體性思想反映人民對國家的產生、發(fā)展和消亡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強調人民在國家歷史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在《起源》中,恩格斯以家庭、氏族與國家的變遷歷史為線索,向人們展現(xiàn)了人類社會從蒙昧時代、野蠻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發(fā)展歷程,系統(tǒng)探索了人民在國家產生和發(fā)展中的主體推動作用。恩格斯深入分析人民在物質生產、階級斗爭、公共利益需求和追求自我解放過程中釋放的主體力量,科學闡釋其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群眾史觀在國家思想上的時代映像,為豐富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做出歷史性貢獻。具體來說,《起源》中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體現(xiàn)如下:
第一,恩格斯闡釋了人民在物質生產中推動國家歷史發(fā)展的思想,回答了社會財富的最終 “控制的力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95頁。)的問題。人民在生產實踐中創(chuàng)造歷史,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剝削階級社會,人民在物質生產中創(chuàng)造的財富被少數(shù)人掠奪。恩格斯在《起源》中指出:“財富,財富,第三還是財富——不是社會的財富,而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單個的個人的財富,這就是文明時代唯一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目的?!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94頁。)他認為,經(jīng)濟原因是國家產生的根本動力,生產力的發(fā)展促使財富從個體家庭流向社會并為少數(shù)人所占有,人民對剝削階級占有社會財富的反抗為國家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恩格斯在《起源》中分析了人類歷史上的三次大分工,認為生產力發(fā)展是私有制產生及階級分裂出現(xiàn)的根本推動力量,揭示了國家是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剝削階級為合法占有社會財富而設立的暴力機構。恩格斯進一步指出:當“這些階級的存在不僅不再必要,而且成了生產的真正障礙”(《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90頁。)時,階級和國家將會失去存在的意義。他認為,隨著人民在生產實踐中主體地位的日漸突顯,人民將重新占有社會財富,并在自由平等的財產關系中創(chuàng)造社會新秩序,推動國家的發(fā)展與消亡。在恩格斯關于國家歷史發(fā)展的推動因素中,突顯了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指明了人民是生產實踐的主體,應當擁有社會財富并在未來社會中占有主體地位。雖然在剝削階級國家,統(tǒng)治者將人民作為被統(tǒng)治的對象,人民的財富被少數(shù)人占有而失去了對財富的所有權,但是,財富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的剝削階級國家,必然要被財富掌握在大多數(shù)人手中的以人民為主體的國家所代替,人民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暴力推翻剝削階級國家統(tǒng)治后,最終將奪回對財富的“控制的力量”。
第二,恩格斯在《起源》中闡釋了人民在階級斗爭中促進國家變革的思想,回答了國家作為“第三種力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85頁。)的問題。國家變革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但不是自發(fā)形成的,而是在階級斗爭中推動的。恩格斯在《起源》中談道,“氏族制度已經(jīng)過時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會之分裂為階級所炸毀。它被國家代替了”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86頁。)。恩格斯認為,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財富從氏族流向逐漸壯大的個體家庭,階級對立引發(fā)的多方復雜利益沖突日漸增多,舊氏族機關無法應對新興勢力和解決新問題,社會亟需一個具有強制力的新型機關來處理階級矛盾,國家作為“第三種力量”出現(xiàn)了。剝削階級因為經(jīng)濟上的統(tǒng)治地位而占據(jù)政治統(tǒng)治地位,實現(xiàn)少數(shù)人對多數(shù)人的統(tǒng)治,由此國家生成了各種政治組織和軍事組織。恩格斯在《起源》中談到梭倫制度時,肯定了國家在特定歷史時期做出的重大貢獻,他認為新的國家形式適合雅典當時新的社會狀況,是社會變革的必然結果。國家使得雅典的工商業(yè)迅速繁榮,社會財富得到進一步積累。但是,由于剝削階級國家的實質是為少數(shù)人利益服務的暴力工具,國家借助新手段鎮(zhèn)壓和剝削人民,通過軍隊、監(jiān)獄、警察、法庭、政府機構等強權機關實現(xiàn)其階級統(tǒng)治,人民在階級壓迫下開展的階級斗爭此起彼伏,成為推動國家變革的直接動力。最終,代表生產力發(fā)展的先進階級通過推翻反動階級統(tǒng)治、變革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舊制度和舊思想觀念,推動國家形態(tài)的更迭。D38D0108-D218-4E9E-B95A-B064107A707C
第三,恩格斯在《起源》中闡釋了人民公共利益需求與階級統(tǒng)治之間的矛盾運動影響社會發(fā)展的思想,回答了國家成為特殊“公共權力”(《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32頁。)的問題。國家作為公共權力的特殊性體現(xiàn)在國家管理職能履行的階級性和公共性的雙重屬性中( 鐘明華、洪志雄:《馬克思主義的國家概念及其歷史流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9年第4期,第48—59頁。)。國家社會管理職能履行與人民公共利益需求的契合度,影響著社會矛盾的發(fā)展。恩格斯在《起源》中指出:氏族社會的公共機關為國家機構所取代后,“而它的各機關也相應地從人民意志的工具轉變?yōu)楠毩⒌?、壓迫和統(tǒng)治自己人民的機關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81頁。)。他認為,源于滿足公共利益訴求的氏族公共機關,在國家產生后已經(jīng)轉變?yōu)榻y(tǒng)治階級的暴力統(tǒng)治工具。在階級社會,國家的社會管理職能履行中存在國家內部強烈的對抗,其根源在于代表少數(shù)人的統(tǒng)治階級利益與代表大多數(shù)人的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一方面,國家代表少數(shù)人進行強權統(tǒng)治,體現(xiàn)了強烈的階級本質;另一方面,國家仍需要履行社會管理職能,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公共利益需求。恩格斯在《起源》中細致考察了易洛魁人的氏族議事會、希臘人的部落與小民族組織、凱爾特人的大家庭公社與農村公社等,分析了原始社會公共機關的組織架構和職能職責,指出這些機關都是為全體氏族成員服務的毫無特權的機關,發(fā)揮著協(xié)調公共利益的社會功能。國家產生后,這些公共機關的職能為國家管理機構所代替,失去了對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關注。恩格斯在《起源》中以雅典為例指出其中央管理機關制造了軍隊以保護貴族特權,以羅馬為例指出人民大會強制公民服兵役用于壓迫奴隸和無產者。不難看出,在氏族公共機關職能向國家職能的轉變中,剝削階級國家的統(tǒng)治階級與人民之間在根本利益上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其社會管理職能履行中反映著少數(shù)人的強權統(tǒng)治,已經(jīng)不是過去氏族組織下真正保護全體人民利益的武裝力量,而是用來鎮(zhèn)壓和反對人民的暴力工具,使得剝削階級國家職能履行中的階級性與公共性之間的矛盾對抗愈演愈烈。
第四,恩格斯在《起源》中闡釋了人民追求自我解放與國家歷史走向的思想,回答了國家進入“古物陳列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90頁。)的問題。國家的產生源于階級對立,國家的最終歸宿:“隨著階級的消失,國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90頁。)。在國家的歷史發(fā)展中既伴隨著階級對抗,又反映著人民在階級斗爭中對自我解放的追求,人民在追求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必然以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分裂為目標。恩格斯在《起源》中通過細致刻畫階級社會中婦女的命運變化,從微觀上揭示了國家歷史走向中人類命運的發(fā)展。恩格斯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業(yè)中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85頁。)。他認為,婦女地位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制與階級的產生,當家庭財產只集中于家庭的少數(shù)人手上時,婦女成為家庭中被壓迫的群體,只有當婦女反對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從家庭壓迫中走出來獲得與男性平等的工作機會時,女性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恩格斯在考察三種主要的婚姻形式的變遷中揭示了家庭內部充分發(fā)展著的對立和矛盾,從人自身生產的維度挖掘了家庭內部分裂的根源。婦女命運的改變取決于人民推動下的社會變革,通過消滅私有制的生產方式,消除在家庭內部的不平等根源,從而實現(xiàn)婚姻的真正自由和婦女徹底解放。因此,當人民在追求自我解放中致力于消除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根源時,私有制與階級將在人民的反抗斗爭中走向滅亡,人類社會將走向更高級的形式。
綜上,《起源》一文在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镀鹪础返陌l(fā)表,科學闡明了國家產生、發(fā)展與消亡的歷史規(guī)律,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有力補充。恩格斯在《起源》中通過對其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的科學論述,對人民在國家起源、本質、職能和消亡等方面的決定作用進行了全面探索,是對馬克思國家理論的系統(tǒng)總結和發(fā)展。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思想發(fā)展了國家生活中的階級斗爭理論,說明了國家與階級斗爭是社會生產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強調了以人民為主體的階級斗爭貫穿國家產生、發(fā)展與消亡的始終。
二 恩格斯對資產階級國家中人民主體地位遮蔽現(xiàn)象的現(xiàn)實批判
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高度體現(xiàn)了人民在推動國家產生和發(fā)展中的主體力量。但是,在資產階級國家,統(tǒng)治者卻通過國家統(tǒng)治遮蔽人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使得國家成為剝削階級奴役人民的暴力工具。恩格斯在《起源》中對資產階級國家中的人民主體地位遮蔽進行了無情批判,揭露了資產階級在物質生產中占有人民財富,在政治和社會管理中忽視人民利益,并通過意識形態(tài)控制消除人民階級斗爭自覺性的真實面貌。19世紀70年代開始,機會主義思潮嚴重阻礙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工人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機會主義分子在國家問題上散布錯誤思想,掩蓋資產階級國家的階級剝削本質,鼓吹資產階級國家能夠代表全體人民利益,主張放棄無產階級暴力奪取國家政權的正確道路。恩格斯國家觀人民主體性思想為工人階級及其政黨正確認識資產階級國家的本質提供了思想指導,具體表現(xiàn)為:
第一,恩格斯從物質生產維度批判了資產階級國家中人民主體地位遮蔽現(xiàn)象,揭示了國家起源的本體論邏輯。社會生產的發(fā)展是國家產生與發(fā)展的根源,圍繞生產發(fā)展分析國家問題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也是分析資產階級人民主體地位遮蔽的立足點。恩格斯在《起源》中指出,在原始社會“才真正存在著文明社會的法學家和經(jīng)濟學家所捏造的‘自己勞動所得的財產——現(xiàn)代資本主義所有制還依恃著的最后一個虛偽的法律借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76頁。)。奴隸制國家取代氏族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更符合生產發(fā)展的要求,資產階級國家取代封建制國家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國家生產方式在一定歷史階段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制造了“幸福神話”“福利革命”等體現(xiàn)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經(jīng)濟繁榮的“豐盛的神話”的社會景象([法]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28—30頁。)。但是,這種繁榮情景是建立在資產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和奴役基礎之上的,社會絕大部分財富被剝削階級占有,這是資產階級國家人民主體地位遮蔽的內在根源。在資產階級國家,國家成為服務于資產階級利益的暴力工具,資產階級國家越是為代表少數(shù)人利益的剝削階級服務,越是激化了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國家也就日益成為“理想的總資本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6頁。)。因此,建立在剝削階級對人民壓迫之上的資產階級國家,基于掠奪人民財富而操縱國家意志,無產階級的生產被迫為資產階級服務,社會發(fā)展在經(jīng)常性矛盾中進行,生產的每一次進步都以人民生活狀況的退步為代價,使得資產階級國家距離走向滅亡的終點更進一步。D38D0108-D218-4E9E-B95A-B064107A707C
第二,恩格斯從政治統(tǒng)治維度批判了資產階級國家中人民主體地位遮蔽現(xiàn)象,為我們揭示了國家本質上的價值論邏輯。國家具有鮮明的階級屬性,為統(tǒng)治階級維護自身階級利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只要階級社會未消失,國家就有其存在的重要意義。在《起源》中,恩格斯針對資產階級國家的剝削本質批判道:“現(xiàn)代的代議制的國家是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工具”(《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第191頁。)。他認為,民主共和國作為當時資產階級國家發(fā)展最高形式,通過偽裝的民主外衣和意識形態(tài)控制權,對無產階級實行更隱蔽的剝削與壓迫。在這些國家,資本家通過賄賂官吏使得官商勾結,使國家機關成為服務于資產階級利益的工具。恩格斯說道:“在現(xiàn)今的國家里,普選制不能而且永遠不會提供更多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90頁。),他分析了當時美、法、德等國的普選制度,質疑剝削階級國家對公民權利實行財產分級制,使得工人無法參加選舉,人民根本不享有真正的民主,無情揭開了資本主義政治民主的虛偽面紗。資產階級國家的工人階級一旦認識到普選制下人民主體喪失,就會擺脫普選制能滿足人民利益的幻想?,F(xiàn)代資產階級國家中的階級對抗愈發(fā)激烈,人民已經(jīng)從不自覺的被壓迫對象成長為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主體,他們強烈希望在與資產階級的斗爭中尋找自身解放的道路。
第三,恩格斯從公共生活維度批判了資產階級國家中人民主體地位遮蔽現(xiàn)象,為我們揭示了國家職能運行的實踐論邏輯。國家需要履行社會管理職能,人民在公共生活實踐中滿足利益訴求,并推動國家產生與社會發(fā)展。資產階級國家職能履行存在著無法克服的階級性與公共性之間的對抗。在國家產生后,氏族社會中公共機構的社會管理職能被國家機關代為履行了,國家在社會管理過程中仍需完成滿足公共利益需求的歷史使命,但資產階級國家在履行這一職能時遮蔽了人民主體地位。恩格斯指出,在國家權力運行中,公共權力機關被資產階級所控制,公職人員日益貴族化而“從社會的公仆變成了社會的主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54頁。),導致現(xiàn)代資產階級國家機構在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時枉顧人民公共利益,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爸鳈嘣诿瘛笔墙F(xiàn)代資產階級國家治理思想的核心觀點,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基于人本主義思想,提出應當通過國家民主制度體現(xiàn)“主權在民”,并構建了一系列現(xiàn)代憲政制度和法治體系。這些國家制度沖破了封建專制主義下神權統(tǒng)治的牢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人民權利。然而,“主權在民”思想局限于資產階級利益范圍內,國家制度實質是體現(xiàn)資產階級的民主,沒有在所有制、統(tǒng)治權力等根本問題上反映人民利益。同時,資產階級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了其僅代表少數(shù)人利益,在社會管理中不可能滿足廣大人民的公共利益需要,也不可能解決階級間的矛盾對抗??梢?,只有當國家政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時,統(tǒng)治階級利益與人民利益高度一致,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國家職能履行中的階級性與公共性矛盾才能從對抗狀態(tài)轉變?yōu)榉菍範顟B(tài)。
第四,恩格斯從人的解放維度批判了資產階級國家中人民主體地位遮蔽現(xiàn)象,為我們揭示了國家未來走向的認識論邏輯。認識源于實踐,不同階級對國家的認識會因為階級利益的不同而不同,國家是意識形態(tài)的黏合劑,為了阻止人民開展無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國家對人民實行意識形態(tài)上的控制,掩蓋其剝削階級本質,誤導人民對生活本真的認識。恩格斯在《起源》中批判剝削階級國家時指出:“凡對統(tǒng)治階級是好的,對整個社會也應該是好的,因為統(tǒng)治階級把自己與整個社會等同起來了?!彼敛涣羟榈亟议_剝削階級對于自己統(tǒng)治意圖的偽裝,他認為現(xiàn)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控制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來顛倒黑白,通過政治與法律制度來掩蓋掠奪財富的真相,“即實行流俗的偽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94頁。)。在現(xiàn)代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通過“社會契約論”“社會有機體”“技術統(tǒng)治論”等說明國家的“超階級”性,證明剝削階級國家存在的天然合理性與永恒性,都脫離了私有制和階級對抗的事實,不承認人民在國家變革中的決定作用。恩格斯在《起源》中以婚姻制度為例揭露了資本主義的這種偽善。他指出:“婚姻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93頁。)后,才能浮現(xiàn)出其愛情的本質。恩格斯指責資產階級將婚姻掩飾為形式上的自愿締結,使得婚姻制度表征為“真正自由”的假象。實則不然,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婚姻的實質是如商品般存在的契約,其主動權被特權階級或男性所掌控,根本無法滿足人民對平等而真摯的愛情的渴望。
總之,恩格斯通過國家物質生產、政治統(tǒng)治、公共生活和人的解放四個維度對資產階級國家中人民主體地位遮蔽現(xiàn)象進行批判,揭示了資產階級國家的剝削本質。因此,自從人類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來,以人民為主力軍的階級斗爭,一直與無產階級奪取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的共產主義運動緊密相連。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具有引領意義。
三 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圖景的勾勒
自《共產黨宣言》問世以來,資產階級國家歷次經(jīng)濟危機均顯示其尖銳的社會矛盾及社會變革不可改變的趨勢,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人民紛紛走上街頭反抗資產階級的剝削與壓迫,無產階級開展了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的革命斗爭,蘇聯(lián)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從一國實踐發(fā)展到多國實踐,如雨后春筍般沖破資產階級國家陣營。在此過程中,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勾勒了理想圖景,具體體現(xiàn)在:
第一,恩格斯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勾勒了未來社會的理想圖景。人類自我覺醒與共產主義運動實踐之間密切聯(lián)系。恩格斯借摩爾根之筆說道:“管理上的民主,社會中的博愛,權利的平等,教育的普及,將揭開社會的下一個更高的階段?!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95頁。)他認為,未來社會的更高級形式,應當是以人民為主體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才能夠進行真正民主的政治和社會管理,實現(xiàn)管理民主、社會博愛、權利平等以及教育普及。恩格斯以人民為主體的未來社會構建,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遠大目標,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應當為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并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而不懈奮斗。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是真正的人民的國家,因為它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代表絕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新型民主國家,人民的生產生活為自身服務,在全面占有財富的基礎上控制國家意志,從人民利益出發(fā)履行國家職能。在人民意志和利益至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中,無產階級能夠將物質資料生產力量集中于社會,服務于人民,真正為共產主義社會過渡做好物質準備,最終通過建立自由人聯(lián)合體來完成人類解放。D38D0108-D218-4E9E-B95A-B064107A707C
第二,恩格斯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勾勒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理想圖景。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階級斗爭應以無產階級專政為目標,只有消滅剝削階級國家,建立真正體現(xiàn)人民意志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完成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恩格斯在《起源》中指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是剝削階級國家的最高形式,“它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最后決定性斗爭只能在其中進行到底的國家形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89頁。)。他認為,人民必將在階級斗爭中推翻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從而將國家推向更高形態(tài)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去。在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國際內部的機會主義開始盛行,布哈林等機會主義者片面引用恩格斯關于國家階級性的論述而忽略了國家公共性的論述,錯誤地認為未來社會只需要簡單炸毀資產階級國家機器,而否定了國家在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時期的作用。列寧對此進行了堅決地批判:“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無產階級在奪得政權之后,必須徹底破壞舊的國家機器”(《列寧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14頁。)。他強調了人民在推翻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中的主體性地位,認為資產階級國家終將因無產階級的斗爭而被暴力消滅,促使國家向更高級形態(tài)發(fā)展??梢?,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在列寧國家觀中得到了高度體現(xiàn),為無產階級通過階級斗爭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革命道路指明方向。
第三,恩格斯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勾勒了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建設的理想圖景。恩格斯對資產階級國家中人民主體地位遮蔽的批判,為建設未來社會的新國家——以人民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恩格斯在《起源》中談到:“這個階級借助于國家而在政治上也成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因而獲得了鎮(zhèn)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手段?!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88頁。)他認為,國家的政治管理職能反映國家的階級本質,在剝削階級國家,統(tǒng)治者通過征稅權等政治手段壓迫人民,國家只是維護剝削階級利益的工具。只有在人民掌握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政治管理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人民民主。恩格斯在《起源》中對未來社會的理想構建在巴黎公社中得到了高度體現(xiàn)。恩格斯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中說到:巴黎公社“它所采取的各項具體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107頁。)。他認為,巴黎公社以理想的社會主義國家面貌呈現(xiàn),是真正民主的國家政權形式,其優(yōu)越性主要體現(xiàn)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主體,占有著物質財富進而掌握著國家政治統(tǒng)治權力,通過國家各項政治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使得國家機器能夠更好地為廣大人民利益服務。巴黎公社為十月革命后的俄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提供了范本,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發(fā)展提供了理論與實踐參考。
第四,恩格斯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勾勒了社會主義國家社會建設的理想圖景。恩格斯在《起源》中指出了國家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性,認為國家是特殊的公共權力機關,這是對馬克思關于國家的社會性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恩格斯在《起源》中考察了氏族社會管理公共事務的議事機關,并贊美到:“而這種十分單純質樸的氏族制度是一種多么美妙的制度呵!”(《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08頁。)他認為,氏族社會管理公共事務的機關,是建立在原始的自由平等的基礎上的自然形成的共同體,完全是為全體氏族成員服務的,體現(xiàn)了全體氏族成員的意志和利益。隨著交往的擴大,氏族社會的公共機關職能為現(xiàn)代國家所取代,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權利。但是,在剝削階級國家,代表少數(shù)人利益的國家管理機構迫使大多數(shù)人服從符合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公共秩序,必然會使國家與社會產生深層次的矛盾與分裂,促進社會變革的產生。在國家的歷史范疇內,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實現(xiàn)公共權力真正回歸于民,實現(xiàn)氏族社會公共機關更高形式的復活,這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主體地位決定了統(tǒng)治階級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統(tǒng)一,使得國家在職能履行中能夠真正關懷人民利益,代表人民正確行使公共權力,形成公共利益需求的最大公約數(shù),為人民創(chuàng)造朝著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方向努力地生活。
可見,恩格斯在《起源》中,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勾勒了未來社會、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的理想圖景,鼓舞了人民為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不息。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進程中主要陣地的當代中國,正在通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進程,彰顯人民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的主體地位及決定性力量,充分體現(xiàn)了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的精髓。
四 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對我國國家治理的思想啟示
國家治理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理論與實踐的著力點。在以人民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是支持政府的人民,國家治理是政府和人民共擔治理責任的治理。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地位思想與新時代我國國家治理的精神內核高度契合,為我國國家治理提供了重要啟示。
第一,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為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治理提供了原則遵循。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因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頁。)。恩格斯在《起源》中通過對國家起源和實質的歷史分析,深刻認識到人民在階級斗爭中的主力軍作用,指出:“這種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構成了直到今日的全部成文史的內容?!保ā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13頁。)自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以來,人民一直在反抗剝削階級壓迫,通過階級斗爭推動人類社會歷史前進。人民是推動國家產生的主體力量,也將在追求自身解放中推動國家向更高的歷史形態(tài)發(fā)展。社會主義國家以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為歷史使命,為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做準備,體現(xiàn)出人類解放事業(yè)中的人民至上性。無產階級政黨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要實現(xiàn)對人民的正確領導,就要處理好黨和人民的關系,始終堅持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革命和建設的出發(fā)點。中共百年奮斗歷程一直與人民解放事業(yè)緊密相連,致力于帶領人民實現(xiàn)民族復興。在革命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保ā睹珴蓶|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頁。)充分肯定了人民在革命時期對于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決定意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民仍是推動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主導性力量。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 789 頁。)。新時代,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確立了人民在國家治理實踐中的主體地位(? 曹文宏、濮瑞恬:《百年黨史視野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的三維解讀》,《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 5 期,第5—13頁。)。在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中,對內圍繞人民時代訴求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制度化治理,奮力實現(xiàn)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和民族復興;對外基于全人類福祉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向國際社會展示新中國是對人民負責任的大國形象。D38D0108-D218-4E9E-B95A-B064107A707C
第二,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為我國國家治理的“人民至上”經(jīng)濟道路提供了價值啟示。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歸根結底是由經(jīng)濟原因決定的,當現(xiàn)實的生產關系成為生產力的桎梏時,社會變革就會發(fā)生。恩格斯在《起源》中借摩爾根之筆談道:“總有一天,人類的理智一定會強健到能夠支配財富,一定會規(guī)定國家對它所保護的財產的關系,以及所有者的權利的范圍”(《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95頁。)。他認為,人民具有足夠的理性和智慧支配自身創(chuàng)造的財富,必然會重新奪回對財富控制的權力,通過其掌權的國家推動物質生產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國家作為文明時代的概括,應當在其更高形態(tài)發(fā)展中推動人民創(chuàng)造并擁有社會財富,并推動人類物質文明發(fā)展。作為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中國,社會財富屬于全體人民所有,為人民在物質生產中充分發(fā)揮智慧和主體力量提供了根本保障。新時代,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了新情況新變化,這要求我國經(jīng)濟治理需要摸索新理念新規(guī)律,適應經(jīng)濟新常態(tài)。經(jīng)濟新常態(tài)高度體現(xiàn)了人民的經(jīng)濟利益,幫助人民適應經(jīng)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fā)展的轉變,以人民共享為根本目的,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發(fā)揮人民智慧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在新時代經(jīng)濟治理中,國家可以充分調動人民參與經(jīng)濟建設的積極性,動員人民力量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各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鼓勵人民在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中為綠色發(fā)展做貢獻,推動人民全面參與到國家開放發(fā)展的各項事業(yè)中去。
第三,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為我國國家治理的“執(zhí)政為民”政治理想提供了理論借鑒。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揭示了國家的階級本質,其政治統(tǒng)治職能履行具有強烈的階級底色。恩格斯在《起源》中提出:國家作為調和階級矛盾而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87頁。)。剝削階級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為了體現(xiàn)少數(shù)人的利益,必然在強權統(tǒng)治中反映出劇烈的階級矛盾與對抗,其緩和沖突的手段體現(xiàn)著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虛偽性。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意志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剝削階級作為階級雖然已經(jīng)消滅,但是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人民民主專政是對極少數(shù)敵對分子的專政,以及對大多數(shù)人民的民主。這要求新時代國家政治治理,一方面,要牢牢掌握無產階級政權,著眼于黨長期執(zhí)政和國家長治久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另一方面,要在政府職能履行上完成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治理觀念和治理體系的轉變,在政治管理職能履行中一切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工作原則,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tài)度,使政府真正成為人民的“公仆”,通過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基層民主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做好統(tǒng)戰(zhàn)工作和推進人權事業(yè)全面發(fā)展,使得國家政治管理職能履行能夠充分體現(xiàn)全體人民意志。
第四,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為我國國家治理的“美好生活”社會圖景提供了精神動力。恩格斯國家觀的人民主體性思想闡明了國家社會管理職能履行與人民公共利益需求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他在《起源》中借用摩爾根的話指出:未來社會發(fā)展應當使得“社會的利益絕對地高于個人的利益,必須使這兩者處于一種公正而和諧的關系之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95頁。)。他認為,在以人民為主體的國家形態(tài)中,國家的社會管理能夠最大限度反映全體人民的利益,使得公共生活秩序保持公正和諧的理想狀態(tài)。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了社會變革與國家起源的內在邏輯,說明了國家與社會之間的緊密互動,表達出他對國家與社會間和諧共生關系的向往。國家治理職能履行的矛盾主要在于階級性與公共性的對抗,這種對抗在社會主義國家基于其人民性已轉變?yōu)榉菍範顟B(tài)。在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了公共權力可以為大多數(shù)人服務,從而為人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在我國,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了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國家在社會管理中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公共利益需求,使得公共生活空間更具有人的主體自覺性。新時代社會治理共同體是人民全方位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人民“共建共治共享”,通過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機關作為公共事務主要管理機關,領導人民參與社會治理,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使得社會治理在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yè)化水平上得到大幅提升,營造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總而言之,我國國家治理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內在本質,彰顯了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優(yōu)越性。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頁。)。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國家治理能夠突破剝削階級國家在私有制下無法逾越的階級分裂鴻溝,使得人民成為國家真正的主人,進而實現(xiàn)恩格斯眼中的美好社會:“這將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復活,但卻是在更高級形式上的復活?!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95頁。)為了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理想圖景,我國正在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及時回應新時代人民訴求并引領人類歷史發(fā)展潮流,為實現(xiàn)人民的美好生活而砥礪前行。
Peoples Subjectivity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of
Engels National View: Taking the Family, Private Ownership
and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As an Example
LAI Yi-fang, ZHANG Guo-qiD38D0108-D218-4E9E-B95A-B064107A707C
Abstract: In the book of the Family, Private Ownership and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Engels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concept of the peoples subjectivity thought, and revealed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people i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by explaining the peoples ideas of driv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n material production, promoting national change in class struggle, affecting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demand of public interests, and promoting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the country in the pursuit of self-lib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Engels mercilessly criticized the shielding phenomenon of people as main body in bourgeois countries from material production, political rule, public life and human liberation, and outlined the ideal pic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Engels national view of peoples subjectivity thought demonstrated the peoples dominant position in national governance, provides principles for China to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gives very useful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economic way of “people first”, the political ideal of “governing for the people”, and the social picture of “good life”.
Keywords: the Family, Private Ownership and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Engels national view;? peoples subjectivity thought; national governance
【責任編輯:龔桂明】
收稿日期:2020-01-12D38D0108-D218-4E9E-B95A-B064107A70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