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 王曼蓓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受到了家庭與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重視。然而日新月異的電子設備以及層出不窮的新事物給傳統(tǒng)紙類兒童書籍帶來了巨大沖擊,導致紙類書籍對學齡前兒童的吸引力迅速降低。本文基于3—6歲學齡前兒童的認知特點與心理特征,從感官認知、行為互動的多維互動角度來探究學齡前兒童的科普類書籍設計。提升科普書籍設計中的互動性不僅可以提高紙類書籍的吸引力,還打破了傳統(tǒng)紙類書籍的固有形態(tài),豐富了兒童閱讀時的參與感,充分調動了學齡前兒童的主觀能動性,也在提升學齡前兒童閱讀興趣的同時推動了紙類書籍的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書籍設計;互動性
兒童的成長離不開書籍,隨著科技與多種信息媒介的快速發(fā)展,以及近年來疫情反復導致網上教學的延續(xù),越來越多兒童過早就開始接觸各類電子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移動設備的吸引力遠大于書籍,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兒童書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但科普類書籍作為兒童書籍中專業(yè)的科學性書籍,在書籍市場中占有比例龐大,是學齡前兒童成長、發(fā)展、培養(yǎng)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更需要通過立體、交互、現(xiàn)實技術等形式為學齡前兒童提供豐富的體驗,更好地發(fā)揮科普類書籍的認知作用。
一、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
(一)學齡前兒童的認知特征
學齡前兒童是指尚未達到小學階段學齡的兒童。中國目前兒童的小學入學年齡為6歲,7—14歲為學齡期,所以3—6歲的孩兒童為學齡前兒童。處在前運算階段的學齡前兒童在心理和生理上與成人不同,其在感官發(fā)育過程中更喜歡視覺和聽覺反饋;在外界的刺激下,兒童可以在事物的挑戰(zhàn)與突破中獲得快樂,不太在意目的和結果,并且注意力持久性很短,在行為上引發(fā)的后果難以控制。從閱讀方面來說,學齡前兒童更傾向于在書籍中獲得愉快的視覺互動、聽覺互動等感官認知以及折疊、抽拉等行為體驗,滿足其閱讀需求。因此,在書籍的互動設計上可以體現(xiàn)為結構豐富的立體書、貼紙書、材質書等,書籍內部結構清晰、色彩鮮艷、內容簡潔等。
(二)兒童科普類書籍設計的不足
兒童科普類書籍的主要目的是向兒童傳授科學方面的知識與內容,同時培養(yǎng)深度閱讀能力。盡管市面上的科普類兒童書籍占有比例龐大,但目前的兒童科普類書籍缺乏趣味性,更多地呈現(xiàn)出枯燥的科學原理以及歷史和人類知識,兒童往往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互動性低,影響兒童的想象力發(fā)揮。學齡前兒童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時期,理解科普知識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互動,就會影響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熱情。
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今天,文化知識的獲取更加多元化,兒童科普類書籍需要通過形象創(chuàng)作,激發(fā)兒童探索科學的興趣與激情。感官體驗是兒童認識事物的主要手段,采用了感官互動形式的科普類書籍設計,可以增強兒童的閱讀體驗加深閱讀記憶。但是如今市面上,很多兒童科普類書籍還遠遠不能夠具備良好的互動體驗效果,其精致度以及真實性都不能夠有效滿足當前學齡前兒童書籍在感官認知與行為互動方面的需求,不能夠為學齡前兒童帶來更為豐富的閱讀體驗。
二、提升多維互動體驗的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設計措施
(一)提升書籍設計中的感認官知體驗
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設計中感官的參與、游戲化等互動體驗所帶來的交互真實感,可以充分調動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和情感參與。這種由真實互動帶來的閱讀體驗,通過多感官的刺激與場景的融合,能夠讓兒童對閱讀產生積極的情感,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學齡前兒童的科普類書籍設計,把書籍中的知識、趣味、情感與思維等完美融合為一體,使學齡前兒童獲得更好的心理感受,增加閱讀的吸引力,進而激發(fā)學齡前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并達到互動學習和開拓思維的目的。
在幼兒出生后,視力逐漸成熟。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的整體設計可以以視覺為基礎,明亮鮮艷的色彩是最為直接的感受,書籍中的色彩作為一種核心元素,可以在第一時間把握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給兒童一定的視覺沖擊力。
與其他感官相比,聽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記憶。針對這一特點,可以在學齡前兒童的科普類書籍中加入有聲裝置,實現(xiàn)聽覺與書籍的巧妙結合,使整本書生動形象,使兒童可以通過聽覺建立對書籍內容的理解。
兒童閱讀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打開書本,進一步形成書籍中觸覺刺激。材質作為書籍觸覺的載體,對學齡前兒童的影響最大,其主要應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書籍的印刷材料,另一方面是根據(jù)書籍的內容添加觸摸型材料。在科普書籍設計中運用不同的材料呈現(xiàn)出不同的觸感,可以創(chuàng)造出多種觸覺體驗,從而贏得學齡前兒童的喜愛。
嗅覺具有情感互動的特點,這一點在書籍設計中時常被忽視,但如今嗅覺互動在兒童科普類書籍設計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不同的氣味可以誘發(fā)學齡前兒童不同的閱讀情緒,豐富兒童的感官體驗,能夠提高閱讀的參與感。
味覺是食物刺激口腔味覺器官的化學感覺系統(tǒng)而產生的一種感覺,一般是通過舌頭的“品嘗”動作來實現(xiàn)的。因此,味覺體驗一般不會直接影響讀者,目前被設計的領域較少。然而,為了引導學齡前兒童在閱讀中的互動體驗,設計可以理解為書籍的形式、顏色等對兒童傳遞產生的聯(lián)覺效應。學齡前兒童可以根據(jù)已有的感知經驗與味覺體驗進行互動。
結合學齡前兒童的感官系統(tǒng),通過不斷地互動創(chuàng)新提升感官認知體驗,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多感官調動,讓兒童的閱讀體驗由單一性轉向多元化,給予兒童更為豐富的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如觸覺的介入可以反復強化兒童的感受記憶,對于兒童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我們的身體》(圖1)這本書中在科普兒童生長的內容頁加入了裝有液體的裝置,讓兒童可以通過觸摸感受生命的神奇;在描述觸覺感官時結合不同材料傳遞粗糙、扎手等觸摸感受,豐富了學齡前兒童的認知,培養(yǎng)了學齡前兒童的手眼協(xié)調與互動探索。
(二)提升書籍設計中的行為互動體驗
學齡前兒童的認知學習與其行動思維密不可分,提升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設計中的行為互動設計,應當在兒童科普類書籍在結構與內容上的互動上進行提升,且積極結合現(xiàn)代創(chuàng)新技術,增強學齡前兒童閱讀的積極性。
1.提升結構的可變性
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設計中多維互動性書籍結構的可變性,指的是在特定的閱讀形式里,書籍的外在形態(tài)與內在構成結構方面擁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在翻閱的過程中兒童與書籍之間可以相互作用,書籍不再是單方面的信息傳遞。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書籍創(chuàng)作者開始試圖突破傳統(tǒng)兒童書籍的結構,不再拘泥于紙類書籍的固有模式,開始將書籍作為一個可塑的載體進行創(chuàng)作。
互動性書籍在結構變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類書就是“立體書”。其經常體現(xiàn)在兒童書籍的類別中,創(chuàng)作者通過一系列的結構設計,將二維的平面視覺轉化為三維的立體空間,使書籍內容以立體的方式躍然紙上,為傳統(tǒng)紙類書籍打開了更多的視覺空間。
在這類科普類書籍中,比較令人驚艷的如《打開中國·了不起的建筑》(圖2),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采用金屬獅子頭門環(huán),在中國,傳統(tǒng)的大宅子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是使用門環(huán)的,更具中國傳統(tǒng)歷史的韻味。想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建筑,便拉開門環(huán)領略書中的神韻風采。書中包含八大立體紙雕:北京故宮、萬里長城、敦煌莫高窟、兵馬俑坑、都江堰、布達拉宮、樂山大佛、天壇。整本書書最大的亮點就是真實,書中建筑紙雕,連燈串等小配件都是真實還原的,兒童在翻閱中可以通過抽拉、按動等動作開啟書中的結構裝置,點亮故宮、穿越天壇、身臨兵馬俑等。在整體設計上就打破了紙類書籍原本的固有形態(tài),以一種立體的途徑連接了兒童與書籍的互動形式。
這些能夠令人耳目一新的互動性結構,已經超越了二維空間的設計,兒童科普類書籍從二維到三維的轉變既可以為學齡前兒童帶來更為直觀、一目了然的信息傳遞,也能夠讓兒童在結構的變化之中體驗到更為豐富的閱讀樂趣。
2.提高內容的可參與性
學齡前兒童書籍設計中的可參與性是屬于互動性范疇中最明顯的特質,也是其核心所在。書籍設計中的互動性本身就是以人的體驗為基礎,而體驗往往就是在參與的過程中所收獲的。在學齡前兒童書籍設計中,可參與性互動設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滿足學齡前兒童的好奇心,激發(fā)兒童的閱讀熱情與動手能力。使兒童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不僅僅是閱讀行為上的參與,同時也是感情上的參與。
以《我們的太空》為例(圖3),整本書設置了許多兒童可以動手的機關,含有轉盤頁、推拉頁、PVC頁、百葉窗等多重互動形式,凹凸不平的觸摸頁可以讓兒童感受月球表面的紋理,并且在翻閱過程中還可以得到一個立體地球玩具??蓞⑴c性的設計不僅兼具了書本的內容與形式,同時也擁有了玩具的趣味與功能。讓兒童輕易地理解書籍中所傳遞的主題與內容,動手參與的過程中增加了兒童閱讀的互動體驗,在激發(fā)學齡前兒童想象力的同時也學到了關于太空的知識,激發(fā)兒童對科學的熱愛。
3.增強現(xiàn)實技術的融入
如今市面上的兒童書籍種類繁多,要想讓一本書在眾多兒童書籍中脫穎而出,首先需要考慮其是否融入了當下多媒體發(fā)展技術,能否充分地激活兒童書籍市場。從市場現(xiàn)狀可以發(fā)現(xiàn),一味地遵循傳統(tǒng)紙類書籍的設計形式,也許并不如實現(xiàn)了增強現(xiàn)實技術的實時交互書籍更能夠吸引兒童。增強現(xiàn)實技術是將真實世界信息與虛擬世界信息進行結合的一種創(chuàng)新技術,可以充分地模擬人的感官體驗,將虛擬信息與現(xiàn)實信息疊加提供超越真實世界的實時交互感受。
在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匹配的環(huán)節(jié)中適當?shù)貞迷鰪姮F(xiàn)實技術,不僅可以在感官上區(qū)別于傳統(tǒng)紙類書籍,還可以通過精心的互動設計去進行內容信息的三維傳遞,能夠讓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感到輕松愉悅,體會到奇妙的閱讀體驗。例如,《Mini Science Encyclopedia》(圖4)一書中融入了90多處增強現(xiàn)實技術,并搭配了匹配的APP,在閱讀時掃描書中標有AR標志的頁面就可以實現(xiàn)兒童與書籍之間的有效互動。全書以兒童閱讀角度作為切入點搭配了多角度的觀察效果,使兒童在翻閱中仿佛置身于真實場景中,增強現(xiàn)實技術的融入真切地還原了書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命科學、星系等主題,增添了閱讀的趣味性,在現(xiàn)實與虛擬實時互動中完成知識的傳遞。
三、未來趨勢
身處科技時代,各類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兒童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但筆者認為,紙類兒童書籍是不會被電子設備完全取代的,新媒體時代的繁榮帶來信息媒介的迅速普及,但長時間接觸電子設備對兒童注意力、視力、睡眠等身心健康帶來的問題,也讓絕大部分家長對兒童使用電子設備產生顧慮。電子風潮的快速發(fā)展反向催生了互動性兒童書籍的興起,這也正是紙類書籍的新的契機。
當然兒童書籍市場對于紙類書籍設計也會提出更多的要求,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所承載的情懷與思想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但也不止于此,多維互動性兒童科普類書籍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觀看體驗,書籍的結構可以不斷被創(chuàng)新,當然還有內容的編輯邏輯、封面、裝幀工藝等諸多元素。
融入了互動性的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設計不僅突破了傳統(tǒng)紙類書籍單向傳遞信息的固有模式,賦予兒童書籍全新的形態(tài),升華學齡前兒童閱讀體驗,還為學齡前兒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閱讀方式。其憑借獨特的藝術設計工藝、多維互動閱讀方式以及視覺審美享受成為紙類書籍市場發(fā)展的突破口,將學齡前科普類兒童書籍設計與互動性相結合,使傳統(tǒng)紙類兒童書籍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使兒童閱讀市場更加豐富活力,也使得書籍同時兼具了藝術與商業(yè)價值,開拓了書籍設計的新思路和新應用。這也是順應當下的大環(huán)境,兒童閱讀市場對于紙類書籍提出的新的要求。
四、結語
通過對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設計中多維互動性的探究,借助五感體驗、結構的可變性、內容的可參與性、閱讀的趣味性多個方面出發(fā),在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設計中融入互動性的理念,使學齡前兒童與書籍之間相互互動參與。由此,書籍不再只是單方面在傳遞信息給兒童,同時也在啟發(fā)兒童去感受、去想象、去創(chuàng)作。實際上,電子設備與紙類兒童書籍兩者都是缺一不可的,這不僅僅代表著時代的快速進步,同時也是未來多元化的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我們才更加需要在學齡前兒童書籍設計的過程中尊重傳統(tǒng)、回歸本質,融入多維互動性,讓兒童書籍設計煥發(fā)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