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①一位青年朋友來訪,說他近日讀到一篇文章,說過去受木桶短板原理的影響,認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因而對人的成長,總是著重于補短板,改善薄弱環(huán)節(jié)。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協(xié)作也越來越完善,人只有充分展示其“長板”,將自己的長處發(fā)揮到極致,方能顯示其獨特價值,因而更應重視發(fā)揚自身的長處,這叫長板原理。
②他問我的看法。
③我說,木桶的短板原理,確實影響很大,其論述也自有其道理;不過,它也只是一種觀察角度。它提出不久,就有人提出新的看法,認為木桶效應要從多方面考慮,比如將木桶傾斜后,木板傾斜面越長就能裝下更多的水,因而不能只看重補短板,同時也需要重視加強長板。人的成長,要避短與揚長并舉,既要全面發(fā)展,又要學有所專。
④青年朋友說,我國的教育方針,是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似乎更傾向補短板。我說,全面發(fā)展是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都要達到做人的基本要求,既不能少智,也不可缺德,還不宜成為病夫美盲,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才能上都要平均發(fā)展。由于人的天資稟賦不同,有人喜工,有人樂文,有人善邏輯推理,有人長形象思維,因而同時強調(diào)要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受教者的特長,培養(yǎng)造就各式各樣的專才。揚長與補短并不相悖。
⑤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從歷史上看,沒有“短板”的全才,是不多的,推動歷史發(fā)展的多是那些雖有“短板”但具有特定專長的人才。他們并非樣樣有“才”,而是存有“短板”,但其“長板”特別突出,在特定的領域獨領風騷,呈天才之姿。學者季羨林說過,許多被稱為天才的人,實際上是偏才、專才,而不是沒有“短板”的全才。歷史上雖出現(xiàn)過像達·芬奇這樣在多個領域都精彩出眾的“全才”,但數(shù)量極少,寥若晨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學術領域的不斷擴大,一個人傾其全部的生命和熱情,也難于成為沒有“短板”的“全才”,因而專心致志于某個心儀的領域,深耕細作,著重拓展自己的“長板”,成為特定領域的杰出“專家”,則是一條有益于成才的路。
⑥當前,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加速了我們前進的步伐,行業(yè)的分化越來越細,相互的協(xié)作越來越方便,每個人既可以依靠組織和協(xié)作去發(fā)揮自身的光與熱,也可以成為自由職業(yè)者揮灑自己的才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更需要重視發(fā)展自身的“長板”,只要將自身的長處發(fā)揮到極致,不管你在體制內(nèi)外,從事什么工作,都能很好地呈現(xiàn)自己的價值,得到社會的尊重。即使你在某些方面存有“短板”,比如你一心研究科技,并不關心那些網(wǎng)紅時尚,顯得有些“孤陋寡聞”,這不要緊,只要你擁有獨特的“長板”,或有精巧的手上功夫,或有奇妙的創(chuàng)新設想,都能受到關注與認可。當今,越來越多的事例顯示了這樣一個趨向:決定一個人的水平與價值的,是其“長板”,而非“短板”。鐵拐李腿瘸是其“短板”,但他有高超的“長板”,依靠拐杖就可以立在水面過海,因而成仙;孫悟空盡管爭強好勝、急躁沖動,但瑕不掩瑜,憑著火眼金睛、七十二變等長板,出色地護送唐僧到達西天,終登佛榜。
⑦任正非創(chuàng)辦華為的成功,也印證了是長處決定水平,“長板”促進成功。任正非戲稱自己在家里經(jīng)常被太太和女兒罵“笨得要死”,但他說自己一生就奉行一條:“我的‘短板’,去你的,我不管了。我只把我這塊板做長,再去拼別人的‘長板’,拼起來不就是一個高桶了嗎?為什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的人呢?”在公司,任正非說華為從來不要求人完美,也從不用完人,反而重用那些雖有弱點但有突出優(yōu)點的人。這就是重視人的長處勝于短處,因為如羅丹所說,真正的大師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fā)現(xiàn)出美來”。這些人不是四平八穩(wěn)的沒有“短板”的“全才”,而是一些特別具有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
⑧基于此,我說:處于當今改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在人才的培養(yǎng)使用上,確實要使原來的木桶短板理論讓位于木桶長板理論,讓“揚長”重于“補短”,這也是社會變革前行的一種必然要求吧。
(選自《今晚報》2021年3月28日)
閱讀
練習
1.閱讀全文,說說作者為何要在題目中加上“也說”兩個字。
2.第⑤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論證了什么觀點?
3.為什么說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更要重視自身的“長板”建設?
4.閱讀第⑦段中的畫線句子,任正非的這番話給你哪些啟示?
5.有人說,既然人生的“長板”如此重要,那不如讓“補短”完全讓位于“揚長”。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簡述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