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西斯甲,郭 濤
(1.貴州中醫(yī)藥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2;2.貴州省人民醫(yī)院骨一科,貴州 貴陽 550001)
脊髓銳器損傷是指由尖銳、鋒利的器械戳傷脊髓造成的開放性損傷,其病理改變、臨床癥狀及預后方面均與其他類型的脊髓損傷有所差別[1]。脊髓銳器傷合并異物殘留在臨床上并不多見,在以往的文獻中也很少報道[2],由于頸椎水平椎板間隙非常小,臨床上更為少見。本文報道了1例頸5水平脊髓損傷并刀尖留在頸椎內伴明顯神經功能缺陷病例,希望為相關工作者在脊髓刺傷診治方面提供一些參考。
患者,女,16歲,于2020年11月7日19:00因“頸部刀刺傷致頸痛伴右上、下肢麻木、無力”于傷后6 h就診于貴州省人民醫(yī)院骨一科。既往身體健康。查體:神志清楚,精神可,頸部可見一剪刀插入,右側肱二頭肌、右側肱三頭肌、雙側前臂肌力3級,右手握力0級,左上肢肌力5級;右側股四頭肌、股直肌、脛骨前肌、脛骨后肌肌力4級,右側拇背伸、跖屈肌肌力4級,左下肢肌力5級,會陰區(qū)感覺正常,雙側肱二頭肌反射正常,雙側病理征陰性。輔助檢查:頸椎CT顯示:約平頸5椎體后緣軟組織及相應水平脊髓內見條狀致密影,后頸部軟組織腫脹并見氣體密度影(圖1)。結合病史、查體及相關影像學檢查,初步診斷為:1.頸脊髓不完全損傷(ASIA分級 C級);2.后頸部刀刺傷。入院后積極完善相關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后,于2020年11月7日20:00在全身麻醉下行后頸椎板切除,脊髓減壓,銳器拔除,硬膜修補,神經根松解,頸后路清創(chuàng)縫合術,術中取頸部后正中切口長約8 cm、逐層切開皮膚、皮下及筋膜層,剝離兩側椎旁肌,顯露頸4~5兩側椎板,見金屬利器經頸4~5椎板間縱行插入椎管內,見清亮腦脊液滲出。棘突剪剪除頸4~5棘突,切除頸4~5雙側椎板行脊髓減壓,椎板咬骨鉗將金屬利器周圍椎板咬除,游離金屬利器,見金屬利器經脊髓中央縱行斜向前方插入脊髓內部,硬膜囊破裂,腦脊液流出,緩慢并穩(wěn)定拔出金屬利器,用5-0無損傷線修復脊髓背側硬膜破損,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創(chuàng)面,仔細止血。再次探查見脊髓減壓滿意,脊髓無明顯受壓。再次沖洗術區(qū),術區(qū)置引流管1根,逐層縫合肌層、筋膜層、皮膚。術后予頸托固定后轉重癥監(jiān)護室監(jiān)護,予抗破傷風、脫水、甲潑尼龍減輕水腫等處理,經治療,術后3 d右側各肢體肌力達到4+級,左側肢體肌力5級,四肢、軀體、會陰區(qū)感覺正常。術后1個月查頸椎MRI顯示:頸5椎體少許骨髓水腫,后方頸髓少許損傷(圖2)。
約平頸5椎體后緣軟組織及相應水平脊髓內見條狀致密影,后頸部軟組織腫脹并見氣體密度影。圖1 術前CT
圖2 術后1個月MRI隨訪
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2013年報告說,每年有25萬~50萬人患有脊髓損傷,由于相關的生理、心理和經濟負擔,脊髓損傷患者過早死亡的可能性相對其他疾病要高出2~5倍[3]。脊髓損傷大多來源于車禍或高空墜落造成的復合傷,據調查數據發(fā)現(xiàn),脊髓銳器傷在脊髓損傷中只占很少比例,除南非以外,僅有約1%的脊髓損傷來自于刀刺傷[4],銳器傷幾乎總是從后面刺入,擊中上背部或頸部。脊柱棘突位于中線向后,橫突向側方突出,使得銳器一般在進入黃韌帶以前受到棘突阻擋不能橫過中線,因此當銳器從背后刺入時,脊髓的部分損傷比完全損傷更為常見[5]。臨床上多以脊髓損傷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一側或雙側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及伴或不伴大小便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6]。本例患者的損傷來自于脊髓背側,由于頸椎后方骨質結構的保護,因此只造成了頸髓的部分損傷。
準確的影像學檢查對于定位異物和評估脊髓損傷是必要的。對于懷疑脊髓刺傷患者,首先推薦使用簡單易行的標準X光片來檢測異物的殘留及其大致的位置情況。CT是顯示骨骼解剖結構和穩(wěn)定性的最佳檢查方式[7],能提供體內異物定位、毗鄰關系和合并并發(fā)癥方面的信息,是制定手術計劃的最佳手段。對于軟組織及脊髓損傷的顯影,MRI具有明顯優(yōu)勢,MRI可以識別脊髓損傷的部位、范圍、類型、硬脊膜是否撕裂,以及是否合并血腫、微小的骨折等[8]。但是在涉及金屬材料的病例中,由于強磁場金屬移動的風險較大,可能會加重神經功能缺損,因此不建議術前進行MRI檢查[9],對于這類有明顯MRI禁忌證的,可以選擇用 CT脊髓造影,此外,懷疑血管損傷的患者,特別是當銳器入路經過大血管區(qū)域或伴大量出血時,應該及時完善 CTA甚至 DSA。本例患者雖術前未行MRI檢查,但對于術后評估脊髓損傷情況及術后隨訪行MRI檢查是必要的。
脊髓刺傷是罕見病,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臨床指南[10],一般的處理原則是變開放性損傷為閉合性損傷。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有以下幾點即可手術:異物的存在、脊髓壓迫、持續(xù)的腦脊液漏、持續(xù)的血液流出及嚴重的神經功能缺失[11]。對于脊髓不完全性損傷伴異物殘留的病例是手術的絕對指征,一方面是防止感染;另一方面也是防止銳器性異物在體內游走或嚴重的椎管內出血,有加重脊髓等組織損傷的可能性。手術包括銳器取出、椎管探查減壓、穩(wěn)定骨折、鄰近損傷的組織器官修復,有助于脊髓恢復提供良好條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2]。該病例出院前并未出現(xiàn)脊髓膿腫和神經功能的進一步缺失,術后隨訪1個月患者神經功能較術前恢復明顯,接近正常,傷口甲級愈合。對于急性頸脊髓損傷手術時間窗的把握,無論是完全還是不完全性損傷,大多數脊柱外科醫(yī)生主張盡早手術,主要是基于醫(yī)生的臨床經驗推斷[13]。據報道早期減壓手術(<24 h)有助于改善脊髓損傷患者的神經功能,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4]。本例為脊髓銳器傷并金屬異物殘留患者,因此入院完善相關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后立即對其采取急診手術治療。
有研究證明,在脊髓損傷早期應用甲潑尼龍沖擊療法具有保護脊髓,防止繼發(fā)性損傷的作用,但是對脊髓銳器傷的病例是否應用甲潑尼龍沖擊療法,尚有爭議[14],由于脊髓銳器傷作為開放性損傷,本身感染風險較高,激素的使用會進一步增加其風險[15]。有學者通過meta分析發(fā)現(xiàn),治療創(chuàng)傷性脊髓型頸椎病,與不使用類固醇治療相比,早期大劑量類固醇治療沒有證據表明有助于神經功能的恢復,但會增加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的風險,特別是胃腸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3]。還有國外學者對脊柱外科和神經外科醫(yī)生通過問卷的方式,對其在急性脊髓損傷中使用類固醇的做法進行了調查,80%的醫(yī)生不再繼續(xù)推薦類固醇治療急性脊髓損傷,而其中建議使用類固醇治療的,大多是因為害怕訴訟[16]。因此,我們對該患者未使用高劑量類固醇 。
對于脊髓銳器傷患者,目前技術還不能修復中斷的脊髓,因此完全的神經功能恢復不是一個目標。脊髓不完全性損傷合并異物殘留是手術的絕對指征,應爭取在損傷急性期手術取出異物并進行探查。目前不建議在急性脊髓損傷后常規(guī)使用大劑量類固醇,可能弊大于利。入院后不久,患者都應接受與其免疫狀況相適應的破傷風預防治療,并優(yōu)先采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7]。術后需要重點防止腦脊液漏、脊髓水腫、局部感染的發(fā)生和術后積極康復鍛煉,本病例術后ASIA運動評分、ASIA感覺評分均較術前有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