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利剛
(江蘇省邳州市中醫(yī)院肝病科,江蘇邳州 221300)
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見并發(fā)癥,也是肝病進入終末期的表現(xiàn),可見腹脹、下肢水腫、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數(shù)據(jù)顯示,50%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在10年內發(fā)生腹水,而肝硬化腹水具有較高的病死率[1]。西醫(yī)治療采用綜合方案,關鍵是利尿、快速排鈉,維持正常的血鉀水平。近年來,隨著中醫(yī)研究更加深入,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的治療方案臨床應用更加廣泛,因安全、有效、耐受性高的特點,獲得患者的認可和支持。相關研究顯示,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中藥可進一步提高療效,在緩解腹水癥狀、保護肝功能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2-3]。該研究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該院肝病科收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為對象,探討中滿分消丸加減治療的效果,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jù)。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數(shù)字奇偶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6~79歲,平均(57.56±8.94)歲;病程4~12年,平均(8.36±2.59)年;腹水嚴重程度:中度22例,重度8例。試驗組男23例,女7例;年齡30~72歲,平均(51.38±9.15)歲;病程3~11年,平均(7.86±2.83)年;腹水嚴重程度:中度23例,重度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經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對該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納入標準:依據(jù)《肝硬化腹水及相關并發(fā)癥的診療指南》[4]和《肝硬化腹水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5],經彩超、CT或MRI等檢查確診;年齡18~80歲;中重度腹水;病歷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對該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其他病因所致腹水;合并肝性腦病、出血、感染;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藥物禁忌證、過敏反應等。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入院后要求患者多休息,限制水鈉攝入;使用保肝、抗病毒藥物,給予營養(yǎng)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利尿治療:螺內酯片(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070),口服,40 mg/次,2次/d;呋塞米片(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yè)公司,國藥準字H32021428),口服,20 mg/次,2次/d。治療時間為15 d。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中滿分消丸加減治療。組方:茯苓20 g、豬苓15 g、澤瀉10 g、白術15 g、太子參15 g、黃芩10 g、黃連5 g、陳皮10 g、枳實10 g、車前子15 g、厚樸6 g、半夏10 g、砂仁3 g、白茅根30 g、澤蘭10 g。辨證加減:口渴者加用麥冬15 g、南沙參15 g,發(fā)熱者加用連翹10 g,便秘者加大黃10 g。加水煎熬,取汁4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1劑/d,治療時間為15 d。
(1)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定:①腹脹、肢體水腫等癥狀基本消失,彩超復查顯示無腹水,腰圍減小>5 cm為顯效;②癥狀明顯減輕,彩超復查顯示腹水減少≥50%,腰圍減小3~5 cm為好轉;③癥狀改善不明顯,彩超復查顯示腹水減少<50%,腰圍減?。? cm為無效[6]。總有效率=(顯效+好轉)/總例數(shù)×100%。
(2)治療過程中,定期監(jiān)測腹圍、體重和肝功能,其中,肝功能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正常參考值:ALT為0~40 U/L,AST為0~40 U/L,TBIL為1.71~17.1μmol/L[7]。
(3)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常見如惡心嘔吐、腹瀉、高鉀血癥等[8]。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前,兩組腹圍、體重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腹圍、體重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腹圍、體重比較(±s)
表2 兩組腹圍、體重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腹圍(cm)治療前 治療后體重(kg)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n=30)對照組(n=30)t值P值96.43±6.37 97.20±6.55 0.461 0.646 88.15±4.29a 92.36±4.67a 3.636 0.001 63.28±5.10 63.55±5.48 0.197 0.844 57.29±3.39a 59.34±3.67a 2.247 0.028
治療前,兩組ALT、AST、TBIL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LT、AST、TBIL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ALT(U/L)治療前 治療后AST(U/L)治療前 治療后TBIL(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n=30)對照組(n=30)t值P值135.40±17.36 136.12±16.82 0.163 0.871 58.49±6.33a 66.38±6.75a 4.670 0.001 92.57±11.37 93.36±12.50 0.256 0.798 47.62±5.37a 52.51±5.92a 3.351 0.000 53.16±4.65 52.77±4.30 0.337 0.737 28.37±2.55a 31.60±2.87a 4.608 0.001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肝硬化是肝病科常見疾病,是肝組織纖維化、出現(xiàn)假小葉和再生結節(jié)所致,嚴重破壞肝臟結構和血供。我國肝硬化患者多是乙肝病毒所致,20~50歲是高發(fā)年齡段,年發(fā)病率為17/10萬人[9]。隨著病程延長,患者進入肝硬化失代償期,引起門靜脈高壓、低蛋白血癥、水鈉潴留,進而導致腹水生成。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1年和5年病死率分別為15%、44%。
肝硬化腹水的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中利尿是關鍵,螺內酯屬于醛固酮抑制劑,在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可抑制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鈉鉀、鈉氫離子交換,增加排尿量;呋塞米可抑制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促進水和電解質排泄,而且隨著用藥劑量增加,利尿效果明顯增強。
肝硬化腹水屬于祖國醫(yī)學“鼓脹”范疇,是中醫(yī)四大頑疾“風、癆、臌、膈”之一,病因復雜,病機為寒熱虛實并存,治療頗為棘手?!端貑枴ぶ琳嬉笳撈吩唬骸爸T脹腹大,皆屬于熱……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于熱;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于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于熱;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于寒……”《內經》認為鼓脹病機寒熱皆存,以熱為主,故《素問·腹中論》給出治療方劑—雞屎醴。關于雞屎白,《本草綱目》曰:“蠱脹生于濕熱,亦有積滯成者,雞屎能下氣消積,通利大小便,故治臌脹有殊功,此岐伯方也?!庇鞑凇对⒁獠荨分幸嘌裕骸氨┎》顷?,久病非陰”。鼓脹病機涉及肝脾腎,認為患者久病,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腎失氣化,終致氣滯、血瘀、水停腹中而發(fā)為鼓脹病[10];久病水濕蘊結生熱,病理性質以濕熱蘊結為主,以清熱利濕逐水為法,方選中滿分消丸加減。中滿分消丸來源于中醫(yī)古籍《蘭室秘藏》,方中枳實、厚樸合用,具有行氣散滿的功效;黃連、黃芩合用,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砂仁、陳皮、半夏具有理氣醒脾化濕的功效;白術、太子參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白茅根、澤蘭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并可預防出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逐水、健脾行氣的效果,實現(xiàn)治療目標[11]。藥理學研究證實,黃連和黃芩具有解毒、抑菌的功能,白術和茯苓有助于保肝排尿,對脘腹脹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癥狀具有良效。
該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腹圍、體重和ALT、AST、TBIL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王圣蘭[12]的研究結果相近,可見中滿分消丸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療效顯著。分析原因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發(fā)揮中醫(yī)和西醫(yī)各自的優(yōu)勢,實現(xiàn)標本兼治效果。此外,在用藥過程中,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滿分消丸的安全性較高,有助于患者遵醫(yī)用藥。
綜上所述,中滿分消丸加減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療效確切,有助于減小腹圍,減輕體重,改善患者肝功能,且用藥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