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年亮 |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洪家樓第二小學
在“雙減”和“五項管理”的背景下,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洪家樓第二小學總結以往教學經(jīng)驗,確定了以深耕“五有好學堂”為目標,秉持“以人為本,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了“學+習+評”師生共學課堂模式,形成了“找亮點—學亮點—磨亮點—用亮點”的教研工作路徑,讓每一位學生“學有習慣、學有興趣、學有思維、學有動力、學有所得”。
教育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教師會有意無意地運用相關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成長。學校每學期都會憑借“五有好學堂”課堂評價標準開展“尚美好學堂”建設,首先以教研組為單位成立學校專家委員會,然后各組“開放課堂,找亮點—集中教研,磨亮點—整理成冊,學亮點—回歸課堂,用亮點”,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學校教研的“四亮工程”。
“四亮工程”的思考與實踐,重在通過完善“教”來提高“學”,重在所有人的參與。在這一模式的引領下,教師們從故步自封到走進別人的課堂,從專注自身學科到跨學科問路,不僅僅學會了尋找自己和他人身上的亮點,還總結出讓課堂更靈動的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就是樹立教師自信心的過程,教師們慢慢地從關注自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年輕教師不斷進步,年長教師不斷改變。
“四亮工程”不僅是學校開展線下教研的主要路徑,在線上教學中更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由于教學形態(tài)的特殊,出勤率成為線上課堂能否有效開展的前提條件。為此,學校舉辦了提高線上教學班級出勤率的亮點分享會,確定了“小集團作戰(zhàn),小老師考勤”的思路,首先在學習小組內(nèi)部檢查是否打開攝像頭、是否備好所需教材與學習用具,小組成員互相督促,然后由組長在班級群內(nèi)匯報,從而提高課堂的整體出勤率,保障線上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為線上教學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通過“四亮工程”的落實和線上教學的經(jīng)驗梳理,學校確定了“學+習+評”師生共學課堂模式。“學”是指師生共學新授知識控制在15-20分鐘;“習”是指每節(jié)課有10分鐘左右的當堂練習,教師根據(jù)情況安排到課上的不同環(huán)節(jié);“評”是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課堂表現(xiàn),安排5分鐘左右的評價反饋。形式多樣的當堂練習和課堂評價尊重了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有利于進行分層作業(yè)的布置,做到了因材施教。
“雙減”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學校在這一理念的基礎上,結合以往經(jīng)驗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改進,把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總結為“三步一回頭”,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具體來說,第一步應確定需要達成的目標,明確方向;第二步要預知目標達成過程中的困難,避免問題出現(xiàn)時慌亂;第三步需提前謀劃達成目標的策略,讓教師們有“法”可依,推動目標真正達成?!耙换仡^”指的是評價和反思,通過定期和不定期評價,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思改進。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有所得”的基礎,校內(nèi)的好習慣能否長久堅持、能否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學校開發(fā)了“新父母講堂”陣地建設,“小扣子慧閱讀”家校共讀項目,讓家長變成了學習者,成立了“家庭教育講師團”,讓優(yōu)秀家長成長為教育者。
學校每學期的“尚美好學堂”建設都會邀請家長參與,在線上教學期間,面向家庭開展針對教師授課和學校日常管理的問卷調(diào)查,內(nèi)容圍繞學生的“學”,涉及學生的生活習慣、家長的關注度、家長對教學的評價等方面,及時發(fā)現(xiàn)家長對教育的關切及焦慮,通過梳理問卷調(diào)查結果,學校會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及時與家長溝通,并給予一定的幫助,從“暖”和“細”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家校合育。
在育人過程中,學校始終堅持五育并舉,深耕“五有好學堂”,助力每位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