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磊 李瑩 肖瑛 董嬙
1山東省婦幼保健院眼科,濟南 250000;2北京醫(y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yī)院眼科,北京 100730;3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眼科,濟南 250000;4濟南市歷下區(qū)人民醫(yī)院眼科,濟南 271100
患者,女,20歲,2010—2012年因雙眼持續(xù)眼紅和異物感多次在不同醫(yī)院就診,均診斷為變應性結膜炎,用地塞米松、環(huán)孢素、普拉洛芬、妥布霉素滴眼液點眼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結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球周注射,效果不佳且逐漸加重,最終雙眼瞼、球結膜被覆約1 mm厚的舌形暗紅色魚肉樣組織,無出血及滲出(圖1)?;颊哂?013年4月在濟南市歷下區(qū)人民醫(yī)院眼科經專家會診建議轉診北京協和醫(yī)院,5月經北京協和醫(yī)院、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病理科、北京市臨床醫(yī)學研究所淋巴瘤診斷研究中心會診并行病理檢查,可見結膜表面被覆復層上皮,上皮下大量淋巴細胞聚集,細胞小而單一,彌漫分布,核圓形或橢圓形,核仁不明顯,核分裂少。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可見CD20和CD79a彌漫陽性,CD5陰性,CD3散在陽性(圖2)。病理診斷:(眼結膜)非霍奇金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建議行局部放射治療。眼眶CT平掃示雙眼眼瞼下軟組織增厚,最厚處約0.85 cm,雙側基本對稱。PET-CT檢查結果提示眼瞼淋巴瘤,伴氟代脫氧葡萄糖高代謝(眼瞼皮膚略增厚,呈片狀不均質放射性攝取增高,最高SUV 4.0,以右側為著),全身檢查相關指標正常。2013年7月24日至8月16日患者以結膜B細胞淋巴瘤在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住院接受雙眼放射療法,劑量為DT 3 600 cGy/18 f,每天1次,每周5次,治療期間眶周照射野皮膚發(fā)紅,角膜上皮水腫,結膜表面仍覆蓋淡紅色魚肉樣組織,給予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點眼。出院時雙眼視力0.5,雙眼角膜上皮彌漫點狀浸潤,上下眼瞼仍呈現魚肉狀組織,邊界不清。給予角膜營養(yǎng)藥物局部應用,2周后角膜上皮正常,停用藥物。治療后1個月復診,雙眼視力1.0,角膜透明,上下眼瞼腫瘤組織消退,結膜略充血(圖3)。出院后1年復診,雙眼未見明顯異常,18個月雙眼矯正視力0.5,晶狀體混濁,行雙眼白內障摘出術,術后恢復良好。患者于2018年生育一子,母子均健康,腫瘤未復發(fā),無其他并發(fā)癥。
圖1 治療前雙眼前節(jié)裂隙燈顯微鏡照相 A:上瞼結膜 B:下瞼結膜 C:內眥淚阜 圖2 結膜組織免疫組織化學染色(×100) A:CD79a(+++) B:CD20(+++) C:CD3(±) D:CD5(-) 圖3 放射治療后裂隙燈顯微鏡照相 A:下瞼結膜 B:上瞼結膜 C:球結膜
討論:MALT型淋巴瘤來源于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屬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原發(fā)于淋巴結外的小B細胞淋巴瘤,發(fā)生于眼附屬器的MALT型淋巴瘤較少見,也可發(fā)生于眶周脂肪結締組織、淚腺、結膜和眼瞼等,導致淚腺腫大、突眼、眼球運動障礙、上瞼下垂[1]。MALT型淋巴瘤Ann Arbor分期:侵及1個淋巴結區(qū)或1個單一的結外器官或部位為Ⅰ期(病變僅局限在眼部為ⅠE期,眼附屬器MALT型淋巴瘤10%~15%病變?yōu)橥瑫r累及雙側,但我們認為仍屬ⅠE期病變);伴區(qū)域淋巴結侵犯為Ⅱ期,廣泛累及為Ⅳ期[2]。眼附屬器MALT型淋巴瘤具有非常惰性的臨床過程,死亡率低,預后較好。病理診斷需要結合形態(tài)學檢查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查[3]。非霍奇金B(yǎng)細胞淋巴瘤呈彌漫生長,由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細胞組成,核形不規(guī)則,核仁不明顯,細胞質豐富。典型的B細胞淋巴瘤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示為CD20及CD79a陽性,CD5及CD3陰性,也有混合少量T細胞的情況,為局部散在CD5及CD3陽性。本病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腫瘤組織、放射療法、化學療法以及免疫療法等,均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有文獻報道手術切除適用于Ann Arbor分期為Ⅰ期的局限性結膜MALT型淋巴瘤[4],但是臨床上因為結膜腫瘤常無包膜,形態(tài)不規(guī)則,手術不能完整切除病灶,還會嚴重損傷周圍組織,出現嚴重并發(fā)癥。目前,單純放射治療療法是局部MALT型淋巴瘤的主要治療手段,耐受性良好且無嚴重并發(fā)癥,適用于各期和各種類型的MALT型淋巴瘤。有文獻報道放射療法遠期復發(fā)率較高,輻射性白內障常見,使用鉛制眼罩可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5]?;瘜W療法多采用RCVP(利妥昔單抗聯合環(huán)磷酰胺、長春新堿、潑尼松龍)方案,對于臨床Ⅰ期伴有危險因素的眼附屬器MALT型淋巴瘤療效明確,尤其適用于晚期疾病患者[6]。
本例患者雙眼受累,表現為結膜充血及濾泡形成,逐漸發(fā)展為瞼、球結膜表面魚肉樣肉芽組織增生,角膜無受累,糖皮質激素治療有一定效果。患者在長達2年的病程中多次誤診為變應性結膜炎,但患者無明顯癢感及結膜囊分泌物,發(fā)作無季節(jié)性和地域性,變態(tài)反應試驗均為陰性,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短暫,停藥后復發(fā)并加重,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均不支持變應性結膜炎診斷;此外,患眼角膜未見異常,且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可排除感染性眼表疾病。本病確診須依據組織病理學檢查、細胞形態(tài)學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缺一不可??股睾涂寡字委煂Ρ静【鶡o效,本例患者瘤組織僅局限于結膜組織,無周圍組織浸潤和遠處轉移,局部放射療法治療后4個月結膜覆蓋瘤組織逐漸萎縮消退,放射治療后1個月結膜恢復。本例患者初期表現與結膜炎難以鑒別,但采用結膜炎治療方法療效不佳且逐漸加重,提示我們應當考慮結膜MALT型淋巴瘤的可能。本例患者誤診的原因主要在于,盡管單純結膜MALT型淋巴瘤在臨床上并不少見,但多累及多個眼附屬器官,單純發(fā)生于結膜組織者罕見;如缺少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因眼部反應性淋巴組織增生有時難與淋巴瘤區(qū)別,故容易漏診。
結膜MALT型淋巴瘤早期治療效果佳,及時確診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紤]到局部放射療法可導致局部并發(fā)癥,建議每半年復查1次,至少隨訪5年。本例患者局部放射治療后4年雙眼晶狀體混濁,行雙眼白內障摘除術,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