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玉瑋,劉思嘉,王 彬,劉云建
(1.九江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2.九江學院附屬醫(y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翻轉課堂是指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重新調整課堂內外時間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學生課上學習課下在家完成作業(yè)的模式[1]。本校曾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普通外科學的理論教學中,并取得了滿意效果[2]。以同病種電子病歷為主要載體,在臨床本科專業(yè)課程普通外科學見習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探究其應用效果和可行性。
選取九江學院2017級臨床本科專業(yè)三年級一個班的50名學生為實驗班,年齡在20~22歲,男生27人,女生23人。對照班50名學生,年齡在21~23歲,男生26人,女生24人。兩班學生在校成績、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017年6月開始構建九江學院臨床醫(yī)學院外科教研室普通外科學同病種電子病歷庫。所收集病種包括急性化膿性腹膜炎等涵蓋了教學大綱要求的普通外科常見病、多發(fā)病。每類病種收集的每個病例要求診斷明確,治療效果滿意,并且在發(fā)病或診治過程中具有各自的臨床特點。除電子病歷常規(guī)內容外,增加手術視頻或圖片等內容。目前,各類病種收集電子病歷數(shù)均超過30例。
由相同教師對兩班學生講授普通外科學知識,見習課時數(shù)均為16學時。
1.3.1 實驗班
實驗班采用翻轉課堂授課模式。
第一,課前學習設計。A.調查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使用手機或計算機的情況,學習主動性、網(wǎng)絡使用和翻轉課堂接受度均符合實驗要求。向學生介紹翻轉課堂的基本方法,使實驗班學生接受翻轉課堂教學。B.教師利用自建同病種電子病歷庫,分別選取普通外科學見習課程病種病例各5份,上傳至網(wǎng)絡平臺。C.教師提前一周布置授課內容,要求學生學習課本內容和病歷,并利用課外學習資源交流討論。
第二,課堂學習設計。A.課前教師分配討論的問題和作業(yè),各小組課下研討,課上以PPT形式進行匯報。教師糾正學生的錯誤,概括總結并歸納相關內容。B.通過10min小測驗,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知識點未掌握的主要原因,以便找準課堂教學活動方向,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成效[3]。C.利用手機云課堂APP隨機抽查學生的學習狀況,抽查成績作為學生最終成績的一部分。
第三,課后活動設計。教師通過手機云課堂APP與學生相互交流,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并發(fā)布作業(yè)及測試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3.2 對照班
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授課方法。學生課前常規(guī)預習;教師選取病房現(xiàn)有病例,講授知識并隨機提問;學生課后完成練習題。
1.4.1 理論知識考核
見習結束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考核,試卷和考試時間相同。
1.4.2 實踐技能考核
包括病歷書寫、相關輔助檢查結果的分析、體格檢查、常用操作技術。
1.4.3 兩班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度評價
見習結束后,自行設計教學滿意度評價問卷對兩班學生進行調查[4],內容包括七個問題,每個問題均要求以滿意或不滿意回答。每班各發(fā)放問卷50份,均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4 實驗班學生對新型教學模式的教學情況調查
見習結束后,自行設計問卷對實驗班50名學生進行同病種電子病歷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情況調查。
實驗班學生普通外科學理論考核成績(84.34±5.13)高于對照班(81.53±6.2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值為1.252,P=0.221);實驗班實踐技能考核平均成績(83.53±6.26)高于對照班(76.98±6.4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值為3.652,P=0.006)。
對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臨床思維能力等問題的評價,實驗班認為滿意的人數(shù)多于對照班(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班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度評價 (χ2)
對實驗班50名學生進行同病種電子病歷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意見調查。全部學生均了解該教學模式的方法,認為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者38人,占76.0%;接受新教學模式授課者32人,占64.0%;不習慣新模式者18人,占36.0%,擔心學習效果者[5]19人,占38.0%,自控能力不足者13人,占26.0%,不能精心預習者[6]14人,占28.0%。
實施同病種電子病歷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見習教學效果。普通外科學是外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本科的核心課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是改進教學質量的關鍵。本研究實施同病種電子病歷結合翻轉課堂應用于實驗班學生臨床見習教學,在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臨床思維能力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見習教學模式。結合滿意度調查結果,實驗班較對照班學生更具學習主動性,更具獨立思考的能力,對疾病的整體把握更全面,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結合的能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