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藍,夏 仲
(1.皖南醫(yī)學院研究生院;2.蕪湖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睡眠醫(yī)學科,安徽 蕪湖 241002)
Stevens-Johnson( 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綜合征是一種由藥物引起的嚴重的表皮及黏膜的不良反應,據(jù)一項美國的研究報道成人SJS的發(fā)病率為3.96~5.3/百萬,兒科相對更高,6周死亡率在7.5%到23%之間[1]。丙戊酸鈉是一種經(jīng)典抗癲癇藥(Antiepileptics drugs,ADEs),作為心境穩(wěn)定劑目前在精神科也廣泛使用,精神病患者因使用丙戊酸鈉致SJS目前國內報道較少,臨床對該癥狀的認識相對不足,本文旨在引起精神科醫(yī)生對丙戊酸鈉致SJS的高度警惕,以期達到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的目的。
龔某某,女,17歲。因“口唇破裂、外陰血皰伴癢痛2 d于2021年1月13日入院。患者2018年12月3日因“壓抑、厭學等半年”就診于精神??漆t(yī)院,表現(xiàn)情緒低落,自信心不足,消極悲觀,興趣和愉快感喪失。根據(jù)ICD-10,診斷“重度抑郁發(fā)作”,先后投舍曲林、米氮平、艾司西酞普蘭等抗抑郁藥物治療,病情基本好轉,后斷藥1年。2020年11月19日復發(fā),并伴有情緒不穩(wěn),發(fā)脾氣,易哭泣,經(jīng)治醫(yī)生考慮“復發(fā)性抑郁障礙”,但并能完全排除“雙相障礙”的可能,投丙戊酸鈉緩釋片[德巴金,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435]0.5 g/d治療。12月14日仍表現(xiàn)情緒不穩(wěn),有咬手自傷現(xiàn)象,哭泣,時有脾氣暴躁,夜眠遲。丙戊酸血清濃度46.5 mg/L[正常治療濃度(50~100 mg/L)],治療維持。12月28日病情改善不理想,加量至1 g/d。2021年1月11日病情改善,情緒較平穩(wěn),丙戊酸血清濃度53.38 mg/L。次日清晨出現(xiàn)結膜充血,口唇、外陰水皰伴疼痛,吞咽困難,四肢散見皮疹。幼時曾患急性哮喘,否認藥物、食物過敏史,兩系三代無精神障礙。查體:T36.8 ℃,P85次/min,R18次,BP113/66 mmHg。神志清楚,自主體位。皮膚科情況:雙眼結膜充血,有溢淚,無視物模糊;口唇紅腫,表面數(shù)枚小水皰,口腔黏膜內可見數(shù)枚大小不等水皰,部分破潰;外陰3枚黃豆大小血皰;軀干、四肢可見散在針尖至米粒大小紅色丘疹,余均正常。
實驗室檢查:中性粒細胞84.0%;淋巴細胞6.7%,單核細胞8.9%;C反應蛋白8.56 mg/L(參考值0~5 mg/L);尿蛋白±,酮體++,白細胞+,潛血+++;總蛋白61.3 g/L,白蛋白35.5 g/L,谷丙轉氨酶6 U/L;腎功能、血糖血脂及電解質均正常;出凝血功能正常;以下病原體的IgM均為陰性(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薩奇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支原體),甲肝、乙肝、丙肝、HIV、梅毒螺旋體等抗體、TB-IGRA均為陰性??谇荒钪榫鷻z查、口唇細菌培養(yǎng)陰性。診斷:SJS;抑郁癥。
治療及轉歸:入院后立即停用丙戊酸鈉,予以甲潑尼龍琥珀酸鈉30 mg q12 h泵入,同時輔以氯雷他定、富馬酸酮替芬以及保護胃黏膜、維持電解質平衡、營養(yǎng)支持以及等對癥支持治療,監(jiān)測體溫。入院當晚發(fā)熱,體溫38.5 ℃,予以物理降溫。第三天體溫恢復正常。皮疹明顯增多,口腔黏膜水皰部分破潰,咽部疼痛難忍。四肢密集大小不等暗紅斑、丘疹、水皰,加用阿奇霉素0.5 g靜滴qd預防感染,治療6 d。因結膜充血、溢淚,眼科會診,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qid,普拉洛芬滴眼液qid,小牛血眼膠qid。1月18日患者情緒不穩(wěn),有自殺傾向,心理科會診予以奧氮平2.5 mg qn。1月19日皮疹較前好轉,白蛋白降至29.8 g/L,開始隔日輸入A型Rh陽性血漿200 mL提高膠體滲透壓,補充白蛋白,4次后改為靜滴人血白蛋白10g qd糾正白蛋白,治療4 d。1月23日皮疹進一步好轉,無新發(fā)水皰,部分水皰干涸(圖1)。1月29日改甲潑尼龍片(美卓樂)口服48 mg/d,治療3 d。1月30日查白蛋白40.6 g/L。2月1日患者體溫、血常規(guī)、肝功能均恢復正常,皮疹干燥,無新發(fā)皮疹,病情穩(wěn)定出院。半年后隨訪,全身多處色素沉著,眼部后遺干澀癥狀,情緒穩(wěn)定,未再服精神類藥物。
圖1 四肢紅斑色暗,部分水皰干涸,尼氏征陽性(入院10d)
上世紀末,SJS首見于Stevens和Johnson的報道,是一種罕見的危及生命的遲發(fā)型超敏反應,高達90%的SJS患者口腔、結膜、胃腸道和生殖器黏膜受累,其中口腔受累最常見[3]。研究表明,關于SJS的發(fā)病機制在遺傳學、藥理學、免疫學等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特定藥物引起的SJS發(fā)病與多種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風險等位基因相關,且具有種群異質性,亞洲人群中藥物誘發(fā)的SJS與HLA-B*15:02相關,同一HLA風險位點可以與不同藥物反應相關聯(lián),同一藥物誘發(fā)不同類型的藥物反應所關聯(lián)的風險因子也可不同[4-5]。同時,SJS也可能由T細胞介導的Ⅳ型超敏反應,HLA在發(fā)病機制中主要通過識別、提呈抗原發(fā)揮作用[6]。
近年來,部分抗癲癇藥作為心境穩(wěn)定劑在精神科廣泛應用于雙相情感障礙、難治性抑郁癥等疾病,較之經(jīng)典的心境穩(wěn)定劑碳酸鋰,丙戊酸鹽有著較好的耐受性,服藥依從性更高。
在一項調查中56例因AEDs導致SJS患者中,芳香類AEDs卡馬西平、拉莫三嗪及苯妥英鈉占87.5%,非芳香類的丙戊酸鈉只占12.5%[7]。而丙戊酸鈉的療效、不良反應與丙戊酸濃度呈線性關系,一般丙戊酸治療濃度為50~100 mg/L,本例患者發(fā)生SJS時丙戊酸濃度為53.38 mg/L,屬正常治療濃度范圍。雖然丙戊酸鈉在臨床中引起SJS罕見,但在精神科臨床上,一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存在軀體癥狀,會掩蓋SJS的早期表現(xiàn),不易被及時發(fā)現(xiàn),更應高度關注,積極預防。
SJS作為藥疹中較嚴重的類型,由于缺乏特異性實驗室檢查依據(jù),SJS的診斷主要依據(jù)明確的用藥史和典型皮疹形態(tài),尼氏征陽性,可以排除藥物超敏綜合征和紅皮病型銀屑病。已有研究表明AEDs的過敏癥狀有一定的滯后性,發(fā)生時間多在用藥后2~8周內,中位數(shù)為23.7 d[7]。本例患者有明確的AEDs應用史,服用丙戊酸鈉55 d開始出現(xiàn)皮疹和廣泛的黏膜損害伴隨肝功能受累,癥狀出現(xiàn)與服藥有明確的時間關系,未見39 ℃以上高熱、干咳伴血絲痰液等肺炎支原體癥狀,且實驗室檢查不支持病毒和支原體感染。提示該患者出現(xiàn)的Stevens-Johnson綜合征與丙戊酸鈉的使用有肯定的關聯(lián)性。皰疹集中于四肢及顏面部,受累程度低于10%體表面積[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皮損>30%體表面積;SJS/TEN重疊型皮損面積占10%~30%體表面積],故診斷為SJS。通過糖皮質激素沖擊療法和抗組胺類藥物的輔助治療,以及針對性的補充人體血漿和白蛋白,皮膚癥狀逐漸好轉。隨訪半年,雙眼仍有明顯的干澀癥狀。而其抑郁癥狀明顯好轉,情緒平穩(wěn),未再用藥治療,這可能與疾病的自然緩解有一定的關系。
綜上所述,丙戊酸鈉除常見肝功能損害以外,還可能出現(xiàn)較為罕見的嚴重藥敏,因此精神科醫(yī)生更應該把握好臨床適應癥,在沒有明確診斷雙相障礙的情況下,應該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