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彬
1938年初,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在周恩來鼓勵下,郭沫若到武漢主持政治部負責宣傳工作的第三廳。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幫助下,“三廳”團結(jié)了大批愛國文化人,積極地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戲劇家田漢,在該廳負責戲劇方面的領導工作,開辦了歌劇訓練班,邀集不同劇種的藝人,聽演講、學唱抗戰(zhàn)歌曲,辦得熱火朝天。
當時,有個從安徽流亡來武漢的京劇(過去稱平劇)班,正在漢口新市場大舞臺獻藝。班中老藝人李永成,是在河南省唱關公戲出了名的紅生。他的長女李雅琴,16歲,工花旦,15歲的次女李雅秋兼唱小生。另外還有個唱丑的曹百歲,都是小有名氣很受觀眾歡迎的角色。他們聽過田漢的演說,還學唱過田漢寫詞、冼星海作曲并教唱的抗戰(zhàn)歌曲,對田先生產(chǎn)生了由衷的敬意。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占領漢口前夕,大舞臺老板要求李永成等人留下來繼續(xù)演戲。然而,李永成和青年藝人們從田漢那兒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堅決不做亡國奴,要求撤退到后方,為抗戰(zhàn)出力。于是,李永成領著20來個藝人來到長沙。
艱苦的歲月開始了。在長沙新世界戲院搭班獻藝還沒有半個月,就傳來日軍已經(jīng)逼近湘北岳陽的消息。11月12日深夜,國民黨當局下令火燒長沙。李永成他們又和大批難民逃到湘潭,接著南下到湘鄉(xiāng)。為了謀求生計,他們和上海流亡入湘的“抗戰(zhàn)歌劇隊”合在一起,湊成了一個難民劇團,半場歌舞、半場京劇地臨時演出。可是,由于時局混亂,這條生路很快就走不通了,全團幾十口人的生活面臨絕境。
與李永成平劇班組成難民劇團的“抗戰(zhàn)歌劇隊”隊長盛成,戰(zhàn)前乃上海知名的“獨角戲”藝人,和田漢認識。他獲知田先生也從武漢到了長沙,而且在當?shù)亟M織了“話劇演劇隊”,長沙大火后,田先生一直留在長沙,領導抗日演劇工作。因而,盛成找到田漢,陳述了難民劇團的困境。在田先生幫助下,1938年12月,盛成、李永成和團員們重新回到了長沙。
當時,在田漢組織下,“話劇演劇隊”的抗日宣傳工作早已展開。田先生正在考慮如何利用京劇這一為民眾所熟悉的劇種,服務抗戰(zhàn)需要,進行抗日宣傳工作。他知道李永成京劇班中有不少功底深厚的京劇藝人,于是就把這個來自湘鄉(xiāng),既有京戲也有歌劇(包括魔術、獨角戲)的難民劇團編成“平劇宣傳隊”,從1939年1月開始,在長沙組訓。宣傳隊的隊員們穿上軍裝,每天清晨出操、聽課、學語文,下午排戲、進行街頭演出、勞軍公演。每次演出,先唱抗戰(zhàn)歌曲,然后表演魔術、相聲、獨幕戲,最后上演古裝或時裝的抗戰(zhàn)京戲,吸引并激勵著千千萬萬觀眾。田先生和年齡相近的京戲藝人如李永成等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對下一代如曹百歲、李雅琴等則嚴若父師,諄諄教誨他們嚴肅做人,認識上不斷進步,藝術上精益求精。
1939年夏天,平劇宣傳隊的組訓工作結(jié)束后,衡山駐軍來接該隊前往演出。由于山路崎嶇,軍方特派出十來架“滑桿”,給老弱演員備用。李雅琴和李雅秋看著新鮮、覺得好玩,每人搶著坐上一架,嘻嘻哈哈地上了路。還沒有走出兩里路,田漢就拄著根手杖,滿頭是汗趕上前來,要她們“下轎”。李雅琴自以為是隊里的臺柱,有些遲疑,田先生說:“大家都是一樣的人,為什么要人壓人!”馬上把她轟下“滑桿”,和大家一道步行趕船。這件事,李雅琴當時想不通,過了幾天,她聯(lián)系自己的身世和受戲園老板壓榨的事實,有所感悟,從而對田先生更加敬重了。
平劇宣傳隊除了隊員們的軍裝外,經(jīng)費沒有來源,不得不依靠在長沙公演來維持開支,有時也上演傳統(tǒng)劇。每次演戲,田漢總坐在第一排偏西的座位上,根據(jù)演出效果,事后考慮修改劇本,并對演員進行及時表揚或批評,幫助他們提高。
一次演出《斬顏良》,由李永成扮演關公,李雅琴自告奮勇,反串顏良。演出當晚,觀眾看到一向熟悉的“小花旦”以長胡子的大花臉登場,滿堂哄笑。李雅琴還以為是自己受到觀眾贊賞,洋洋得意。開打以后,觀眾笑得更歡了。她忘其所以,竟跟著笑了起來。脧眼向田漢看去,只見先生已經(jīng)把軍帽拉低,遮住了眼睛。退場后,嚴肅的戲劇大師早在后臺等候,一見她來,就毫不容情地責問說:“剛才你演的是顏良,并不是演你李雅琴,你干嘛笑?笑什么?”接著指出,演員一出場,就要把劇場看做戰(zhàn)場,把舞臺視為炮臺,嚴肅認真地進行戰(zhàn)斗——演好戲!要對觀眾負責,把戲演好,任何破壞戲劇效果,任性表現(xiàn)自己的行為,都是不能原諒的壞行為!這番話,教育了年輕的李雅琴,讓她畢生難忘。
平劇宣傳隊除了街頭宣傳、戲園上演、勞軍公演外,還到過桂林巡回演出。此時,田先生創(chuàng)作的《江漢漁歌》已經(jīng)排練成熟,經(jīng)常上演。最初,當戲演到尾聲,女主角蕩船回鄉(xiāng)時,由于戲的高潮已過,觀眾總有人提前退場。李雅琴飾演的是劇中女主角春花,她為此感到苦惱,于是去找田漢,要求他把最后回鄉(xiāng)的那場戲砍掉。
“不管是話劇或京劇,任何劇本,都得讓觀眾看完戲后能有回味?!碧餄h不同意丟掉最后一場,他沉思著道??吹窖輪T們迷惑不解的樣子,他像平時那樣,爽朗地大笑起來。接著又說:“砍掉一場,那還不容易么?可是,戲沒有完,觀眾站起來要走,你們就不能想辦法讓他又坐下去么?”
這幾句話,使《江漢漁歌》的幾位主要演員陷入了深深思索之中。李雅琴在田先生啟發(fā)下開了竅,此后演出時,最后上場,便在兩腿上各系一串銅鈴。當春花出臺后,不用伴奏,在跑圓場的時候,腿上的鈴鐺發(fā)出輕脆而有節(jié)奏的響聲,想走的觀眾果然又坐了下來,繼續(xù)把戲看下去……
平劇宣傳隊在湖南成為一支宣傳抗日的京劇勁旅,名氣越來越大,不斷有年輕京劇流亡藝人參加到隊里來。當時,隊里唱老生的徐敏初,唱武生的李迎春,唱小丑的曹百歲,唱花旦的李雅琴,是田漢認為大有發(fā)展前途的四個青年藝人。因而,田先生對他們的要求十分嚴格。平時只要有機會,從為人處世到戲劇理論、表演藝術,都不厭其煩地進行諄諄教導,幫助年輕一代向前進步。
徐敏初幾個人,起初認為田老師在電影界和話劇界是卓有成就的老前輩,對京戲也許就是“隔行”的了。一次,大伙正在練功,忽然聽到鄰室傳來田先生和著胡琴在唱《賣馬》中的那段西皮原板。幾個人感到新奇,一起涌到那兒去看,有人詫異地問他:“田老師你還會唱京戲嗎?”田先生笑著回答說:“我自然會唱。不會唱,還能跟大家一道搞京戲么?”接著,應青年人之請,還毫不含糊地唱了《武家坡》中“二月二日龍發(fā)顯”那一大段西皮。后來,大家才了解到,為了使京戲服務于抗日宣傳,并得到不斷改革,田先生在研究和學習京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田漢雖說是三廳的處長,可卻衣無二件,經(jīng)常身無分文。夏天天氣干燥,他那身軍衣臟了,頭天晚上洗好晾著,第二天上午才有衣服穿。他身上的錢,總是送給有家室之累的流亡藝人,弄得編劇本時經(jīng)常沒錢買香煙抽。遇到這樣的情況,常有人用他唱《賣馬》的事來打趣他說:“田先生,你什么都賣光了,還留著那匹‘黃驃馬’做什么呀!”聽了這樣的話,田先生每次都哈哈大笑。
平劇宣傳隊是一個賦予京戲新內(nèi)容的以京戲為主的組織,也是田漢從事京劇改革的第一個“苗圃”。他不但創(chuàng)作了《新雁門關》《江漢漁歌》等名劇,還編寫了《投軍別妻》等許多激勵人心、鼓舞士氣的時裝獨幕京劇。歐陽予倩編劇的《梁紅玉》,是在軍隊中常演的劇目。當時正值湘北抗戰(zhàn)捷報頻傳之際,為了提醒軍隊領導者克服因勝自大的情緒,田漢加寫了大段韓世忠夫婦聯(lián)彈對唱,增入“驕兵必敗”的道理。他自己的《新雁門關》,則有著內(nèi)部增強團結(jié),消除矛盾、共同對敵的主題思想。這些劇目,當年都起過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田漢在長沙領導平劇宣傳隊,雖然只有九個來月的時間,但卻為宣傳抗日救國做了大量工作,在激勵士氣、鼓舞人心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也給了年輕一代的京劇藝人許多終身難忘的教育。
1939年深秋,當日帝侵略軍撲向長沙前夕,田漢奉黨召喚,離湘赴渝才離開了他苦心創(chuàng)建的平劇宣傳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