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敬軍 王 之 戴沛軍 魏崇莉
原發(fā)性肝癌是中國發(fā)病率第4位的惡性腫瘤,也是第2位腫瘤致死病因。肝細胞癌(HCC)占原發(fā)性肝癌的85%~90%,手術切除是治療HCC的首選方法,但術后復發(fā)率較高是影響HCC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近年來,免疫療法[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的研發(fā)]在HCC治療中取得了較大進展。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抑制劑(抗PD-1單克隆抗體)和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配體1抑制劑(抗PD-L1單克隆抗體)免疫療法在許多情況下比傳統(tǒng)療法更有效,具有持久的臨床反應且不良反應較溫和[1-2]。然而,很多患者對這類療法具有天然的抵抗力。研究表明,PD-1/PD-L1的表達與多種腫瘤患者的預后不良相關[3]。近年來的研究顯示,腫瘤細胞表面表達的跨膜結構域的趨化素樣因子6(CMTM6)蛋白可與PD-L1結合抑制免疫應答,CMTM6可調(diào)控PD-L1的表達以保護PD-L1免受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還可增強腫瘤抑制免疫應答的能力[4]。目前國內(nèi)尚未見CMTM6表達水平與HCC患者術后復發(fā)風險的關系的相關研究報道,本研究就此進行了探討。
本研究選擇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yī)院收治并行肝切除術的82例HCC患者,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為(51.22±7.25)歲。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診斷與分期標準》[5]中HCC的診斷標準;(2)HCC臨床分期為Ⅰb~Ⅲa期,經(jīng)單純手術或手術后接受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后獲得臨床完全緩解;(3)臨床資料完整;(4)肝功能Child-Pugh A~B級;(5)能夠配合隨訪;(6)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系統(tǒng)原發(fā)性惡性腫瘤者;(2)腫瘤復發(fā)再次手術者;(3)合并嚴重的心、肺、腎功能障礙無法耐受手術者。本研究獲得了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嚴格按照《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7年版)》[6]中肝癌切除術的治療規(guī)范進行手術治療;術前全面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和肝功能情況,嚴格把握肝癌切除術的適應證;術后給予保肝、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根據(jù)患者的術后病理結果酌情給予放射治療和(或)化學治療。
1.2.2 臨床資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BMI、TNM分期、是否存在肝硬化、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Child-Pugh分級、腫瘤最大直徑、癌結節(jié)數(shù)目、腫瘤包膜是否完整、手術切緣寬度、白蛋白(ALB)水平及腫瘤病理分化程度等。
1.2.3CMTM6 mRNA相對表達量檢測 采用熒光定量PCR法檢測CMTM6 mRNA的相對表達量。取腫瘤組織加入RIPA試劑裂解,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單個核細胞(PBMC),分裝至200 μL EP管中,保存于-70 ℃冰箱。PBMC應用胰蛋白酶消化后,使用TRIzol試劑盒(瑞士Roche公司)提取外周血PBMC的總RNA,應用反轉(zhuǎn)錄試劑盒(日本TaKaRa公司)反轉(zhuǎn)錄為cDNA。應用PCR儀(美國BioRad公司)和SYBR Green Master Mix試劑盒[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進行PCR反應。PCR反應體系10 μL:100 ng/μL 的 cDNA 0.5 μL,SYBR Green Master Mix 5 μL,10 μmol/L 的正、反向引物各 0.4 μL,RNase-Free H2O 3.7 μL。PCR 反應條件 :95 ℃ 2 min ;95 ℃15 s,60 ℃ 30 s,72 ℃ 20 s,共 40 個循環(huán)。采用 2-△△Ct法計算CMTM6 mRNA的相對表達量。實驗重復3次取均值。以β-actin為內(nèi)參,引物均由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
術后隨訪1年,隨訪截止時間為2021年7月31日。術后每3個月復查CT或MRI,參照《實體瘤反應評價標準、歐洲肝病學會和改良實體瘤反應評價標準評價原發(fā)性肝癌化療栓塞效果一致性的比較》[7]中的相關療效標準判定腫瘤是否復發(fā),將腫瘤相關死亡患者也歸為復發(fā)。
應用R(version 4.0.5)軟件和GraphPad Prism 9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應用ggsurvplot程序包繪制生存曲線,分析不同CMTM6 mRNA表達水平的患者術后的腫瘤復發(fā)風險。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HCC患者術后1年內(nèi)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截至2021年7月31日,所有患者均完成隨訪,有34例(41.46%)患者復發(fā),據(jù)此將患者分為復發(fā)組(34例)和未復發(fā)組(48例)。比較復發(fā)組與未復發(fā)組的臨床病理特征,結果顯示復發(fā)組中AFP>400 ng/mL患者占比、肝硬化患者占比、腫瘤低分化患者占比、ALB<35 g/L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復發(fā)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臨床病理特征比較
如圖1所示,復發(fā)組患者的腫瘤組織中CMTM6 mRNA的相對表達量(1.88±0.24)高于未復發(fā)組(1.42±0.2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6.162,P<0.001)。
圖1 2組患者腫瘤組織中CMTM6 mRNA的相對表達量比較
以CMTM6 mRNA相對表達量的中位數(shù)(1.64)作為最佳截斷值,高表達組41例,其中22例(53.66%)復發(fā),低表達組41例,其中12例復發(fā)(29.27%),2組的復發(fā)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24,P=0.025)。繪制生存曲線,分析結果顯示,高表達組的術后復發(fā)風險明顯高于低表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log-rankχ2=5.782,P=0.016)。見圖2。
圖2 不同CMTM6 mRNA表達水平的患者的術后復發(fā)風險比較
將存在差異的因素賦值(表3)后帶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AFP>400 ng/mL(OR=65.263)、肝硬化(OR=3.166)、腫瘤低分化(OR=21.005)、ALB<35 g/L(OR=14.995)、CMTM6 mRNA高表達(OR=89.751)均是HCC患者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P均<0.05)。見表4。
表3 相關因素賦值
表4 HCC患者術后復發(fā)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HCC起病隱匿且較易發(fā)生轉(zhuǎn)移,患者確診時多為中晚期,術后復發(fā)率較高。HCC在全球腫瘤相關死亡原因中居第4位[8]。近年來在HCC治療領域的新進展層出不窮,其中免疫抑制劑引人矚目。然而,有研究報道,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時存在免疫不應答現(xiàn)象,原因可能包括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腫瘤抗原的識別不充分,免疫效應細胞在腫瘤微環(huán)境浸潤不足等[9]。有研究發(fā)現(xiàn),CMTM6作為一種跨膜蛋白,在多種腫瘤細胞表面均有表達[4]?;A研究發(fā)現(xiàn),CMTM6表達水平下降可使PD-L1表達下調(diào),進而導致腫瘤免疫抑制能力降低[10]。由此可見,研究CMTM6在HCC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對于預測術后復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82例HCC患者,均接受肝切除手術,術后均隨訪1年,共有34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組中AFP>400 ng/mL患者占比、肝硬化患者占比、腫瘤低分化患者占比、ALB<35 g/L患者占比,以及腫瘤組織中CMTM6 mRNA的相對表達量均高于未復發(fā)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AFP>400 ng/mL、肝硬化、腫瘤低分化、ALB<35 g/L、CMTM6 mRNA高表達均是HCC患者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腫瘤分化程度可反映腫瘤的生物學特性,且其與腫瘤細胞的侵襲性密切相關,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越低則侵襲性越強,雖然切除了腫瘤組織,但由于腫瘤細胞增殖能力較強,易突破包膜向周圍組織浸潤,故在疾病早期易發(fā)生轉(zhuǎn)移。血清AFP水平升高在臨床上被視為術后早期復發(fā)的獨立預測因素[11],AFP在抑制和促進腫瘤細胞生長的過程中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可通過改變CD4+、CD8+T細胞亞群的比例誘導T細胞凋亡,進而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ALB是反映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肝臟合成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ALB水平較低提示患者肝臟有不可逆的損傷,術后易復發(fā)。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合成代謝功能較差,對于免疫抑制劑的反應較差,使患者術后較易復發(fā)[12]。
研究表明,不同的腫瘤組織中CMTM6的表達水平存在差異,其在胰腺癌、尿路上皮癌和卵巢癌組織中呈高表達,而在膠質(zhì)瘤、肺癌、黑色素瘤組織中呈低表達[13-14]。CMTM6可通過多種方式參與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其可正向調(diào)控部分抑制T細胞的信號通路,還可負向調(diào)控細胞毒性T細胞的分化及其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15]。本研究結果顯示,CMTM6 mRNA高表達是HCC患者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表達患者術后1年內(nèi)的復發(fā)風險較低表達患者高。動物實驗表明,移植沉默CMTM6基因的黑色素細胞瘤的小鼠的生存期明顯長于移植野生型CMTM6基因的黑色素瘤的小鼠,表明CMTM6基因的缺失抑制了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CMTM6可通過保護PD-L1進而使腫瘤細胞實現(xiàn)免疫逃逸[16]。在HCC與CMTM6的關系方面,有研究報道HCC組織中CMTM6的表達水平高于癌旁組織,且CMTM6與肝細胞增殖標志物CK8、CK18共同表達[17]。此外,關于CMTM6與PD-L1的關系方面,有研究報道CMTM6 耗竭可改善PD-L1介導的T細胞抑制,表明PD-L1因依賴CMTM6而有效發(fā)揮其抑制 T 細胞的功能,這為阻斷該通路提供了一種新的潛在靶點[18-19]。
綜上所述,CMTM6高表達與HCC患者術后復發(fā)有顯著相關性,CMTM6可能是潛在的HCC患者的預后預測指標和治療靶點。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且隨訪時間較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需增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以進一步驗證本研究結論。此外,CMTM6在分子水平的具體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