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700多歲
收藏地:北京市北海公園團城承光殿前玉甕亭
瀆山大玉海是中國元代玉器,又名玉甕。它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古代宮廷玉器,高0.62米,最大周長4.93米,腹部壁厚約0.12米,質(zhì)量在1053千克到1178千克之間,容積為0.722立方米。它是一件巨型貯酒器,相傳為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忽必烈曾經(jīng)用它盛酒,犒賞群臣及軍中武士。
后來這件寶物為清朝乾隆皇帝所得。乾隆命人四次修復寶物,對其紋飾進行了一些修改,并在其膛內(nèi)鐫刻自己的詩文。從寶物膛內(nèi)的序文可知,它最早置于萬歲山廣寒殿內(nèi),后遷移到西華門外真武廟中,廟中的道人不識寶物,將它當“菜甕”來用,是乾隆“命以千金易之”,置于承光殿中?,F(xiàn)在,它置于北京市北海公園團城承光殿前的玉甕亭中。
據(jù)專家研究,瀆山大玉海所采用的玉料是獨山玉。獨山玉,因產(chǎn)自河南省南陽市北郊的“獨山”而得名,為我國獨有的玉種,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瀆山大玉海的制作,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國琢玉工藝“量料取材”和“因材施藝”的傳統(tǒng)技巧。它由整塊大玉雕刻而成,顏色青綠,石質(zhì)細膩,圖案精美,形神兼?zhèn)?。它周身雕刻著波濤洶涌的大海,龍、豬、馬、鹿、犀、螺等神異化動物出沒浪濤之間,整體風格既粗獷豪放,又細致典雅,兼具寫實氣質(zhì)和浪漫色彩。
瀆山大玉海代表了元代玉器制作工藝的最高水平,是中國劃時代的藝術(shù)珍品,它承載的歷史記憶非常豐富,被很多專家學者評為“鎮(zhèn)國玉器之首”。
中國語言文字學家沈兼士在北大講中國哲學史時,從三皇五帝講起,講了半年,才講到周公。學生們問他,照這樣的速度講下去,什么時候可以講完。他說:“無所謂講完講不完。若說講完,一句話可以講完。若說講不完,那就永遠講不完。”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他獨自去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發(fā)現(xiàn)出錯后,他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就改名為“李四光”了。
1945年,國共兩黨在重慶舉行和平談判。在談判期間的一次宴會上,周恩來與毛澤東形影不離,代毛澤東一杯接一杯地喝酒,擋回國民黨人士一圈又一圈的“攻勢”,以至于有記者發(fā)出了“一個周恩來就打敗了整個國民黨”的由衷感慨。
“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與妻子楊步偉感情很好,相濡以沫幾十年,堪稱神仙眷侶。楊步偉去世后,趙元任深受打擊,他說:“以后再也不能說‘回家’二字了?!币驗?,在他的心里,有她才有家,沒有她的家只是一個住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