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剛
我體魄健壯,五大三粗,卻不善工事,竟然愛好文學(xué)。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全國上下掀起一場文學(xué)熱,幾乎是全國人民都在看小說講小說評小說。由于剛剛過去的年月驚心動魄,因此所有的作家都充滿激憤和激情,他們奮力創(chuàng)作,把小說寫得像尖銳的雜文,像浪漫的散文,像鏗鏘作響的報告文學(xué)。讀了這些蕩氣回腸的作品,我拍案叫絕,熱淚盈眶。然而正因為如此,我更加沮喪,因為我怎么寫也寫不過他們,這簡直就是一種巨大的挑戰(zhàn)。我恰恰是自豪地感到我的經(jīng)歷也驚心動魄,才具有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本錢??晌揖褪前l(fā)了瘋地寫,也寫不出作家們的驚心動魄。熱血沸騰地酷愛文學(xué),嘔心瀝血地狠下苦功,到頭來卻如此無能,我真是倒霉透了,驚心動魄了這么多年,卻不會寫驚心動魄的小說。
陡然的一天,猶如天降靈感,讓我擺脫了當時所謂“傷痕、反思文學(xué)”的框架。我想到大海、浪濤、激流、暗礁,想到海參鮑魚;想到我當“海碰子”潛進水下暗礁捕捉海參鮑魚的驚險,那是與大自然艱苦卓絕的擁抱和拼搏,藍色的波濤一下子涌進我滾熱的腦?!谑?,我充滿激情地揮筆寫下中篇小說《迷人的海》。也許文壇上太多太多政治憤慨的作品,太多太多怒火燃燒的文字,突然吹來一股海洋的鮮味,一股大自然的清風,讀者們竟然為《迷人的海》涌起浪花般的激動。這說明創(chuàng)作上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要寫自己曾經(jīng)的熱切體驗,也就是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二是要與眾不同,這個不同包括題材的不同,寫法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獨特而深邃的人生觀。倘若說創(chuàng)作有捷徑的話,那大家都擠在一條路上時,你能獨辟蹊徑,獨樹一幟,才能使讀者眼亮。
于是,有很多讀者給我來信,詢問很多創(chuàng)作問題,最多的問號是:“從審美的角度來看,你怎樣區(qū)分作品的優(yōu)劣?”我是這樣回答的:“深刻而好看的小說為第一,深刻但不太好看的為其次;不深刻但好看更其次,排在最后的是既不深刻也不好看的?!蔽覀€人確實這樣認為:真正深刻的杰作真就是好看,好看得連剛識幾個字的人都能看,甚至一看就懂,但看完后卻漸漸感到其實你沒看懂,雖然沒看懂,卻又佩服得五體投地。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誰讀誰都覺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誰都能說出其中的意思,但誰能說清楚真正的意味?不客氣地說,我們有些作家將小說寫得像天書,像沒肉的牛排,并自以為這種高超更會吊讀者的胃口。其實至今世界上留下來有定論的杰作,絕大多數(shù)都是通俗易懂的寫實作品,當然也有難啃的牛排,但我不啃。
有人說小說深刻確實不好看,好看又很難深刻,可為什么不來個合二為一呢?就是將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來個相結(jié)合,不就又藝術(shù)又通俗了嗎?說得似乎很有道理,但我卻大感有難度,倘若陽春白雪比做餃子,下里巴人比作面片,那我們來個相結(jié)合,讓你既吃到餃子的滋味,又得到面片的實惠,于是就發(fā)明了餛飩。餛飩是什么?是餃子嗎?不是!是面片嗎?更不是!餛飩就是餛飩。你絕不能說吃了餛飩就等于吃了餃子或是吃了面片。也就是說我們只是又多了一種餛飩作品,這種作品既不藝術(shù),又不通俗。有人模仿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但寫完后全是打油詩的感覺。而李白這首詩似乎比打油詩還簡單,但你越讀越感到了不得。坦率地說,李白這四句詩,至今令我充滿大惑不解式的敬仰。小說要是寫到如此簡單易懂,卻又深刻得令你永遠“咂磨”不止,那你就是大師。
與文學(xué)愛好者們交談,最讓他們疑惑或迷惑的是作家必須有天賦。一些初學(xué)作者斬釘截鐵地說創(chuàng)作是靠刻苦勤奮,所謂天才是作家自我吹噓。因為大文豪托爾斯泰說過,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我為此大為驚訝,我不相信托爾斯泰會說出這種蠢話來,如果真是他說的,那也是為了鼓勵年輕人為創(chuàng)作努力奮斗而淡化自己的寫作才氣。應(yīng)該承認,優(yōu)秀的作家確實有先天的智慧,也就是有文學(xué)藝術(shù)細胞。從創(chuàng)作現(xiàn)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嘔心瀝血地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奮斗了很多年,但無論怎樣拼命奮斗,寫出來的東西還是那么幼稚和簡單,這就足以說明他實際上沒有文學(xué)細胞。當然,我不認為文學(xué)細胞有什么了不得的,這比能當將軍和大款的細胞差遠了。也就是說每個人身上大概都有各自獨特才氣的細胞,有能經(jīng)商的,有能科研的,有能計算的。有文學(xué)細胞的人不是什么高超,除了寫小說以外,干別的工作照樣是笨蛋一個。當然,你有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天賦,并非就不下苦功,就整天躺在床上等著成功,那可就是荒唐可笑。
我寫“海味”小說,與我的生活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在那個殘酷的年月里,為了生存,我剃著短短的刺鍋子頭(北京稱寸頭),戴著亮晶晶的水鏡,手持鋒利的漁槍,腳穿橡皮鴨蹼,憑著一口氣量,赤身裸體地潛進冰冷的海底,在犬牙交錯的暗礁叢里捕捉海參,海膽、鮑魚等各種海珍品。海浪在你周圍狂轟亂炸,激流拼命地把你拖向死亡的深淵,冰冷的水下猶如鋼針刺骨,尖銳的礁石和貝殼就是刀槍箭簇……任何一個海碰子都是英雄好漢,在艱苦的歲月里,我就是這幫好漢中的一個。也許你會說,這種奇特的經(jīng)歷有故事性,才會成為小說素材。其實不然,任何人的任何經(jīng)歷都是獨一無二的奇特,關(guān)鍵是你怎樣認識和挖掘。世界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大半生就在客廳里安度,卻寫出了名著《傲慢與偏見》。生活的經(jīng)歷只是零散的情節(jié)碎片,必須凝結(jié)成心靈的經(jīng)歷才會產(chǎn)生綿長的藝術(shù)彈性,否則就是啰啰嗦嗦的豆腐賬。遼東半島成百上千個海碰子,有幾個能寫出小說來?有的經(jīng)歷比我驚險多了,不但寫不出來,甚至都講不清楚,更不用說變成生動的作品了。文學(xué)的生動要靠敘述的技巧,小說的“說”字,就是你給讀者講故事,這個故事一定要講得有意思,否則讀者看不下去。我個人認為,小說最美妙的本質(zhì)優(yōu)點其實就是敘述。一篇小說如果能讓讀者有興趣地重復(fù)看幾次,就是讀者在品味敘述的味道。京劇《借東風》為什么百聽不厭,難道人們不知道諸葛亮已經(jīng)借到東風了嗎?那就是品咂唱腔的韻味。
小說寫得光有意思不行,還要有意味,也就是人們掛在嘴邊上的兩個字“思想”。思想是小說的骨架,沒有骨架,所有的文字就一片軟塌塌,讀完猶如喝沒有味道的湯水。倘若我的《迷人的海》只是告訴你怎樣憋氣扎猛子,怎樣捕捉海參鮑魚,那就一錢不值了。所以,生活的經(jīng)歷融化成心靈的經(jīng)歷就是“經(jīng)歷”上升為“經(jīng)驗”,這樣寫出來才有意思和有意味。也許我在海邊長大,對大海太熟悉了,所以大多數(shù)作品都與大海有關(guān)系,近些年因為搞“公眾號”寫散文隨筆,有很多粉絲令我樂不可支。但突然想到我應(yīng)該寫小說,于是又開始構(gòu)思,但還是離不開大海,大海既有豐富營養(yǎng)的魚蝦,又有豐富多彩的神話,例如這次發(fā)表的《海夜叉》,就是大海給我既有點兒意思,又有點兒意味的構(gòu)思,但愿讀者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