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琪淳
當前,新課改進程與以往相比較得到進一步深化,而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也隨著新課改步伐的加快發(fā)生了深刻變革。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在“灌輸式”“填鴨式”等教學模式的應用之下,語文教學時常會處于低效無序的狀態(tài),致使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到文本閱讀環(huán)境中,在弱化閱讀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會阻礙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而“少教多學”是新課改精神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有效表現(xiàn),對教師的“教”進行適當性減少,為學生提供“學”的更多機會,提倡支持學生思考探究、分析互動、歸納總結,對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改善及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此,本文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倡多重對話、把握美感形象幾個方面入手,重點探討少教多學策略引導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對策。
導入是一堂課開始的初始環(huán)節(jié),導入階段的成功與否,將對一堂課整體的教學效果產(chǎn)生深遠影響[1]。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在對小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要重視對現(xiàn)有導入方式的有效創(chuàng)新,結合學生實際及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便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文本。
例如:在《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群鳥鳴叫的音頻文件,創(chuàng)設形象化的教學情境。隨后,面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么?通過聽到的聲音,你們又想到了什么?”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導入本課內(nèi)容——《鳥的天堂》。圍繞課文題目,繼續(xù)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說這是鳥的天堂?你如何理解‘天堂’這一詞匯?”緊接著,教師讓學生帶著疑問對課文進行有效閱讀,從字、詞、句幾個方面入手,細細品味文章的內(nèi)涵,從而更好地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與作者進行有效對話,加深對《鳥的天堂》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對其中的精美語句進行有效提煉。在這一教學活動中,通過導入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文本閱讀熱情,并且在教師的問題驅動之下,學生可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更為透徹詳盡的分析,從而加深對文本主題內(nèi)涵的理解,潛移默化中提高了閱讀能力,符合“少教多學”的實際要求。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選擇的閱讀文章,都是教材編寫者根據(jù)小學生實際情況,精心挑選組合而成的,不僅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可以予以小學生精神情感上的啟迪,也為學生留下想象空間,引起學生的深入思考。因此,對于教授語文課程的教師而言,要在“少教多學”精神的指引之下,圍繞部編版語文教材,對閱讀文本中的留白部分進行巧妙運用,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走入情境之中,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這對學生閱讀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推動與促進作用。
例如:在《兩莖燈草》這篇文章的閱讀講解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空白部分進行有效分析,立足于嚴監(jiān)生的視角之下,對其當時的心理活動加以揣摩。在“老爺是因為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紀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這一片段描寫時,對于作者來說,沒有對嚴監(jiān)生當時的心理活動進行詳細的描述,也沒有將其有效呈現(xiàn)給學生。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文章中的這一留白之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大膽想象,對嚴監(jiān)生的心理活動加以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嚴監(jiān)生的人物形象,可謂是一舉兩得。
教師要在“少教多學”思想的指引之下,為學生提供與閱讀文本進行有效對話的機會,引導學生深入到閱讀文本當中,對其進行獨立思考,結合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作為教授語文課程的教師,要以閱讀文本為切入點,明確布置任務,為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促使學生在初讀和再讀中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刻反思,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品質。
一方面,通過初讀活動的開展,學生可以自主解決語文基礎知識問題,圍繞字、詞、句對其音、形、義相關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學會有感情地、流暢地朗讀文本。另一方面,在再讀活動當中,學生需要深度思考文本內(nèi)容,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見解,回到文本當中,嘗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面向班級的其他同學和教師,將自己的見解想法勇敢地表達出來。此外,對于文章中的精彩之處、修辭手法等,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在促使學生分析精彩之處的同時,還可對其進行仿寫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這一教學活動開展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還需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質疑能力等。
因此,教師可以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本為切入點,通過師生對話形式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2]。作為教授語文課程的教師來說,以小學生為對象組織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要時刻貫徹“少教多學”的教學精神,將其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結合閱讀文本,靠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面向學生提出可以引起學生思考的閱讀問題,充分發(fā)揮問題的驅動導向作用,并且充分凸顯階梯性和層次性的雙重特征,推動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思維按照由淺入深的方式逐次遞進。于腦海中有效加工文字材料,對自身的綜合能力加以挑戰(zhàn)。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可進一步發(fā)展小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就閱讀文本進行深入交流,使得思維處于激烈碰撞的狀態(tài)。借助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高效整合。需要說明的是,在這一活動當中,作為教師則需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明確布置任務,將其作為各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的主要方向,學生可帶著問題與組內(nèi)成員進行交流討論。討論結束后,各小組派代表展示本組的閱讀討論成果。
例如:在《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這篇課文的閱讀講解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默讀課文,隨后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即:“未來學習方式和今天學習方式有何不同?”在這一問題的帶動下,各小組成員對課文進行深層次閱讀,并在文章中進行有效標注。完成閱讀任務之后,各小組可將答案進行歸納整理,選派代表上臺匯報本組的閱讀討論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機會,促使學生的閱讀思維朝著更深層次的方向發(fā)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xiàn)“少教多學”理念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融會貫通。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具備經(jīng)典性、時代性、文質兼美的多重特征,不僅可以成為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有效素材,還可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有效支撐。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接觸課文最直接的體驗方式和閱讀方式就是誦讀,可確保學生處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對審美感知能力及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塑造具有至關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教師可在“少教多學”理念的指導之下,以小學生為對象,加強對其閱讀文本的誦讀訓練,強化學生的誦讀體驗,幫助學生更為深層次地理解閱讀文本的思想情感,掌握朗讀技巧。
例如:在《長相思》這首古詩的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長相思》這首古詩進行自由朗讀,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做到讀準字音和讀通句子。在學生自由朗誦完畢后,由教師為學生播放范讀音頻文件,引導學生更為深層次地理解《長相思》這首古詩的內(nèi)涵。最后,教師為學生播放音樂伴奏,引導學生在伴奏的旋律帶動之下再一次閱讀《長相思》這首古詩,深入理解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在這一誦讀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深入到《長相思》古詩的理解感悟當中,體會作者的情感美,獲得良好的朗誦體驗。在培養(yǎng)學生誦讀語感的同時,可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再如:在《匆匆》一課的閱讀教學中,不少學生很難感知作者朱自清在創(chuàng)作這一作品時的思想情感,加之與朱自清所處年代不同,對于作者的語言表達習慣,不少學生無法很好地適應。因此,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在少教多學理念的指引下,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類教學情境,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將時鐘滴答走過的聲音穿插其中,并對文本內(nèi)容加以誦讀。在這一情境當中,學生可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自然而然地走進《匆匆》這篇課文的閱讀文本當中,在品味鑒賞語言的同時,也深層次理解時光易逝的主題思想,可達到強化學生閱讀情感體驗的效果,這對學生閱讀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可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和方法。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以學生為對象組織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要在“少教多學”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結合語文閱讀文本,為學生提供語言積累運用的有效途徑,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對于教師而言,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組織開展時,如果僅依靠課堂內(nèi)的教學活動,顯然無法獲得理想的閱讀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效果。因此,教師可以語文教材中的某一篇課文為切入點,圍繞這篇課文,為學生搜集與之有關的閱讀素材,引導學生對相關文本進行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在增加學生知識儲備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得到進一步延伸,強化學生的審美體驗,獲得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符合“少教多學”的內(nèi)在要求。
例如:在《父愛之舟》這篇課文的講解時,教師可圍繞課文的“父愛”主題,為學生搜集與之有關的名篇作品,包括朱自清的《背影》、石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等。但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這些文章均以“父愛”為主題,但是表達方式卻存在不同之處。因此,教師在為學生提供這些閱讀文章的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對不同文章的表達方式進行深層次分析。加深對“舐犢情深”父愛之情內(nèi)涵的理解,掌握不同文章的表達技巧,繼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審美體驗感。
再如:在《牛郎織女》這篇文章的閱讀講解時,教師可以“民間愛情故事”為主線,為學生講解與之有關的民間故事,如“孟姜女傳說”“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課內(nèi)閱讀文本為切入點,加強其與課外閱讀資源的緊密聯(lián)系,對其中潛藏的文化資源加以挖掘,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對學生閱讀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要透徹理解“少教多學”的內(nèi)涵,妥善處理好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關系,讓自身的教學角色加以轉變,成為學生語文閱讀的“引導者”“指導者”“協(xié)助者”,而非“主導者”。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前提下,借助鼓勵自主學習落實基礎知識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重視語言積累運用、提倡多重對話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把握美感形象塑造學生審美情趣、挖掘文化資源拓展學生文化視野、精選訓練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等一系列策略的實施,實現(xiàn)“少教多學”與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充分發(fā)揮“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功效,于閱讀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