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鎮(zhèn)中心小學 鄭鵬舉
小學中高年級開始閱讀和寫作的訓練,但識字內(nèi)容依然是語文教學中不能忽略的一部分。中高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定的學習積累,在識字方面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做到有效識字。讓學生不再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機械地學習生字,而是在對生字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做到熟練應用。從拼音到筆畫,小學語文在前一階段對識字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得非常認真。到了中高年級,在這方面的內(nèi)容有所減少,因為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生字自學能力,只是在遇到多數(shù)人不認識的字詞時會稍有講解,轉(zhuǎn)而針對文本的閱讀和寫作展開教學。但若對生字不甚理解,反而影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效果。因此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對識字的教學仍然需要得到重視。然而,如何在有基礎的基礎上,做到有效識字,提高學生的生字學習能力和應用水平。針對這個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課前預習是學習新知識和新內(nèi)容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新課改下,課前預習是學生首次接觸學習的章節(jié)知識,是為后續(xù)課堂學生做鋪墊。因為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一套相對成熟的學習系統(tǒng),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他們也有了一定的字詞儲備量,而課前預習剛好可以把這兩部分的知識調(diào)動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同時,通過自主的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主動獲取知識的快樂,因為任何東西,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那么它的意義將會更加重大,對人的影響也會更加深刻。這種影響會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成功獲取知識的體驗,會讓他們對學習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這種積極性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覺得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地在課堂上聽講,反反復復地寫拼音生字,不再是死記硬背的機械活動。學生雖然是學習的主體,但他們的學習依然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和有效引導,這就要求教師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給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正確認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預習要求。學生由于學習方法、知識積累、身心發(fā)展水平的不同,預習效果也會產(chǎn)生很大差異。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字詞的儲備量,會靈活運用拼音和筆畫,這讓他們有了獨立查找生字的能力。因此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是對他們以往學習內(nèi)容的一個應用過程,也是鍛煉他們自主學習的一個實踐過程。因此,預習要求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嚴苛,要注重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于預習內(nèi)容,針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筆者提出了一些適合這個階段學生的方法,在學習新的課文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布置具體的預習任務,幫助學生進行有效預習。如下所示:1.要求學生通讀全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詞;2.根據(jù)拼音,準確讀出生字詞的讀音,反復多次朗讀;3.借助以往筆畫學習的內(nèi)容,分析生字的字形結構;找出區(qū)別不大的生字,分析它們的具體差異;4.結合上下文的聯(lián)系,試著理解生字的意思;對理解不來的,通過查字典的方式進行理解,對實在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在上課時提出來共同討論。之所以提出具體的預習要求,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知道如何進行有效預習,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一種預習思路,讓學生對預習課文不產(chǎn)生排斥心理,因為有的學生會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預習的而放棄預習。
由于生字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再加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在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過后,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在課堂上留出一部分的時間對生字進行詳細的講解。首先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3~5 人的小組,讓小組長聽寫生字,看看學生的預習情況。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對大多數(shù)學生不理解的生字進行著重講解。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愛心,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開展不同的識字教育,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很多學生剛開始識字學習的時候,都是從最簡單的字入手,而且很多學生都是從筆畫開始記憶,很多學生還處于一個拼字或湊字的水平,看一筆寫一筆,這樣反反復復很多遍,才能記住。所以教師這在這個時候要有耐心,注重對學生筆畫順序的掌握,讓學生可以按照正確的筆畫順序?qū)懞米?。在講解過程中,也不再是簡單地認識和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而是對這個生字要進行深入講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時候就要求引入多音字、形近字等學習生字的相關概念,展開來講與生字有關的字。這種比較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不僅深刻理解課文中生字的意義和用法,加強對生字的認識,加深對生字的印象。而對多音字和形近字概念的引入,一方面很好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意識到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同時增強他們對漢字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生字,在以后遇到時可以迅速做出判斷。而對這些內(nèi)容學習,都是為了學生在以后能正確使用漢字。
如在課文《落花生》一文中,有一段寫到“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也必須挖起來才知道?!边@句話中的“辨”字,學生除了特別容易寫錯之外,還特別容易認錯。而這個字最大的特點是左中右結構,對每部分進行熟練書寫,就可以馬上記住它的寫法。對它的字義,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查字典的方法通過組詞的方法理解,如分辨、辨別等詞,可以知道它是一個動詞,重在辨別事物。同時,在講解這類字時,教師可以引入形近字這一概念分析。把“辨”“辯”“瓣”等字寫出來,先讓學生找出這幾個字的不同之處,在他們腦海中對這幾個字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接下來,再學習這幾個字的拼音,可以明顯知道有時候字看著區(qū)別不大,讀音卻有非常大的不同;最后,再從字義上區(qū)分它們的不同,理解每個字,記住每個字的用法和意義,加深印象。還可以通過練習組詞和組句子的方式加深理解,讓學生全面掌握生字的意思。通過比較、聯(lián)系等一系列操作,很好地實現(xiàn)了有效識字。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有效識字這一目標,除了教師進行有效的預習方法指導和課堂詳細講解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會他們學習生字的方法。而且教師主動教,不如學生主動問,實踐證明,很多學生在被動學習生字的時候,掌握的效率是很低的,而學生主動學習生字的效率較高,所以,教師應該提倡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生字,然后利用各種方法學習生字,掌握意思,最后學會遣詞造句。小學閱讀教學已經(jīng)廣泛地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具有很大的幫助。在學習每篇課文時,都會有不同的生字出現(xiàn)。因此,教師在上完一篇課文后,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概括學習生字的方法。例如,上下結構的字文章中一共有幾個,左右結構的字有哪些,偏旁部首相同的都有哪些,讓學生進行總結。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可以按照之前的分組,有序展開這一總結活動。然后選擇一個小組,讓他們派一個代表,把自己組的成果拿來展示,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補充,使總結的內(nèi)容更加全面。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全面掌握了學習內(nèi)容,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字詞知識。還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些生字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講解。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中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會根據(jù)自己知識的儲備量對文字進行簡單的分析。這種時候,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就至關重要。而如何讓他們在學習生字時進行有效識字,不做無用功,浪費時間,就需要他們學會運用教師教的方法。
例如,在他們找出課文中的生字后,先讓學生根據(jù)詞組對生字進行理解,然后通過觀察生字的結構對他們的字體字體有一定的了解。最后讓他們找出以往學過與之結構相同的字。如學習《飛奪瀘定橋》一文時,這個“瀘”字就得讓學生充分掌握,它一般常作為水名,沒有其他實際意義。但是它的形近字就特別多,這時候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講解,一是從三點水這個偏旁進行講解,因為一般帶有三點水這個偏旁的字都和水有關,教師可以列幾個,如“江”“河”“湖”“?!钡?,為了防止學生出錯,還可以舉幾個反面例子,如“滾”“法”“沒”“漢”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從“盧”這一半字展開講解,列舉出更多漢字,也可以引入形近字這一概念講解,加深學生印象,這里不再贅述。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分別找出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偏旁相同的字。給學生幾分鐘的準備時間,然后鼓勵學生到講臺上講解。這樣就能更好地檢驗學生對學習生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偠灾瑢崿F(xiàn)有效識字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配合。
進行一系列的學習后,就進入了課后積累階段。要想得到更熟練的應用,就需要在課后多多積累。因為小學中高年級是學生識字量最大的時候,但書本上的內(nèi)容畢竟有限,這就導致學生積累的字詞有限,使用的次數(shù)也有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在寫作時出現(xiàn)“詞語沙漠”的情況,具體來說就是詞語匱乏,語言不夠生動形象,文章讀來平平無奇,缺乏吸引力。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幫助學生積累。首先是學校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類似于《學生天地》這樣的讀物,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書可讀,有書可學。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布置合理的閱讀作業(yè)。比如,讓學生在學習了新的字詞后,結合身邊的事物進行造句,然后和同學之間相互交換閱讀,互相評價,這樣還可以提高學生使用字詞的正確率。其次,從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入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課程和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新學的字詞和自己的這些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因為每個科目之間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甚至可以用這門課上學習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理解其他課程的內(nèi)容。這樣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通過學生和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實現(xiàn)讓學生對生字詞的有效練習和積累,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學其實并不那么復雜,就是教學生識字、寫字、讀書、作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都課外讀物時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摘抄下來,在課堂與同學進行分享。這樣學生的知識面又得到了很好的拓展。最后,可以借助自媒體這一潮流,可視化地展現(xiàn)字詞意義。如今,越來越多的知識通過歌曲、舞蹈、視頻畫面等形式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對學生的教育也應與時俱進,把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
例如,可以借助自媒體這一渠道,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改編,讓學生易于接受還樂于積累。把學生會出現(xiàn)的錯誤通過卡通人物的形象展現(xiàn),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容易記住出錯的點和原因,還特別容易改正過來,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又讓課堂充滿活力,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對生字留下深刻印象,認真地積累下來,在潛移默化中記住生字的用法和意義。
學生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并且是具有無限發(fā)展?jié)摿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中高年級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意識到學生所具有的發(fā)展?jié)摿?,并相信學生所擁有的發(fā)展可能,積極對小學語文中高年級學段學生進行合理的課外識字教學延伸與教學拓展,以此確保能擺脫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空條件限制與束縛,進而實現(xiàn)更為長遠與持續(xù)的發(fā)展。相較于低學段的小學生,中高年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與識字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中高年段小學生進行課外延伸的識字教學時,就不能將小學語文教材作為開展課外識字教學拓展活動唯一依據(jù),而是要以其視為主要依據(jù),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為課外識字教學拓展活動的主要形式,以小學生的興趣偏好與喜好為教學切入點,組織與開展兼具豐富性與多元性的課外識字延伸教學活動,從而在激發(fā)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的同時,更好地拓寬學生的識字知識儲備,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成長以及發(fā)展夯實基礎。同時,這對發(fā)展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同樣也大有助益。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景陽岡》以及《猴王出世》三篇課文后,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此為主題,組織學生在課后開展以“我與‘四大名著’”為主題的群文閱讀學習會。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四大名著”的閱讀,并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整理與收集陌生的字詞,在字典中查閱字詞的含義,掌握字詞的書寫方法。這樣不僅能有效拓寬學生的識字量與知識儲備,學生在課外閱讀四大名著的過程中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與文字運用表達能力,其文學素養(yǎng)與審美情趣便會在此過程中得到熏陶與感化,進而更好地發(fā)展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zhì)。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中,相比低年級來說,中高年級學生有了更好的識字基礎,在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教師仍舊不能忽視識字教育。為提高學生的生字學習能力和應用水平,教師需要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滲透自主識字、學字的過程,讓中高年級學生實現(xiàn)有效識字,鞏固字詞根基,促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