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守法、團結友善、明禮誠信、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等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時期。英語課標強調(diào),教師要鍛煉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促進學生感受良好的道德情感,增強合作意識、奉獻精神,養(yǎng)成健康的人格操守。因此,英語教師要立足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推進德育與英語課程的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塑造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獲得堅強、開朗的性格品質(zhì),具備助人為樂、團結互信的集體主義精神。筆者圍繞英語學科,梳理和挖掘德育資源,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以游戲、情境對話、故事演練、韻律詩歌等,讓學生從趣味性英語中獲得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德育素質(zhì)。
在英語課程中融入德育要素,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設定良好的德育情境。英語知識的學習,要從聽、說、讀、寫等活動中,注重英語文化的滲透,鼓勵學生開展英語對話與交流。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情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喚醒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感受德育情感的熏陶。比如,在學習“I like...”句型時,教師以學生喜愛的動物為話題,指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動物。有學生回答:“I like lions”;有學生反駁:“I don't like lions,but I like snakes.”有學生提出不同意見:“I don't like snakes,they are scary,I like dogs.”在對話情境中,每個學生都可以表達自己的喜好,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想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間的平等對話,讓學生自主表達英語。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評價:“We are best friends,but we are different.That's interesting.Although we are different,it's ok.”德育在對話情境中的融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不同認知需要,讓學生理解平等、個性,提高學生的自我領悟力。小學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在思考問題、情境對話中,教師要有意地滲透理解與尊重,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在認識動物詞匯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畫出不同的動物簡筆圖,將之作為頭飾,利用模擬動物的聲音,如dog,pig,tiger,cat 等,讓學生參與到詞匯辨識中,促進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教師還可以將句型知識與詞匯記憶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開口表達,出示不同的動物掛圖,指引學生觀察掛圖,讓學生做出道德價值的判斷:有人傷害小動物,我們應該制止,讓學生明白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比如,在學習“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句型時,我們結合學生的生活,引入不同的詞匯,如sandwich,drink,peach 等,以對話形式,挑選學生最喜歡的食物展開交流。如學生A:“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學生B 回答:“I'd like some hamburgers.”學生A“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學生B 回答:“I'd like some juice.”對于每個人喜愛的食物,教師不能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評判對方,而是要尊重他人的喜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讓文明的種子在學生心中扎根。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教師要重視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如親情類、友情類、文明禮貌類、跨文化交際類等知識點,將之與德育相融合。課堂上,德育的表現(xiàn)形式具有多樣性,教師要做好情感的引領,不能生拉硬拽,而是要自然啟發(fā)學生的德育情感。比如,在關于體育運動項目的交流中,有學生喜歡踢足球,有學生喜歡打籃球,有學生喜歡游泳,還有學生喜歡乒乓球。結合課堂對話,教師融入道德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對話中,對對方的愛好進行鼓勵,學生獲得激勵后,會更樂于表達,參與情境對話。教師列舉體育明星的事例,“Yao Ming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He is a super basketball star,But he can't swim well.”借此提煉句型“I can ...well,but I can't ...”讓每個學生結合自我認知說一說對體育運動的看法。同樣,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引入“You can ...well,so you can be a ...”“You can do ...well,We're your fans!”教師的肯定與鼓舞,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自信和成就感,既能積極表現(xiàn)自己,又能全面看待自己的不足,讓德育潤物無聲。再者,德育與英語的融合,教師還要把握語氣、措辭。例如,學習祈使句時,對于“Don't shout”,要結合對話場合,調(diào)整適當?shù)恼Z氣、態(tài)度,不能影響到他人的情緒。在談話中,也要做到對他人的尊重,禮貌待人,給別人帶來不便時,要向他人真誠道歉“I'm sorry”;對他人的真誠邀請,可以用“Would you like some sweet”;要給予積極的回饋與感謝,可以說“Thank you”,讓學生從英語中學會做人。
英語活動中,口語表達是重要的內(nèi)容,教師要加強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在關于“愛”的話題討論中,教師可以家庭為背景,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說一說與家庭相關的溫馨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有父母的陪伴,生活更有溫情。同樣,對比“空巢老人”或“孤兒院”的兒童,讓學生思考,運用句型“I can't ...I can ...I can help her/him”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在情感對比中,能夠深刻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與體貼,激發(fā)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情感。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活動,要注重德育融入的滲透性。對小學生來說,最佳的德育滲透方式是通過實踐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體驗中將德育知識內(nèi)化于心,感受道德情感的價值與力量。例如,在關于“感恩節(jié)”的話題討論中,教師以西方文化為突破口,指導學生了解感恩節(jié),從感恩節(jié)里,讓學生學會表達對他人幫助的感激之情。了解感恩節(jié)后,再引導學生對比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知識,讓學生從感恩節(jié)中看到中西方文化的異同。這樣能夠讓學生學會感恩,認識感恩節(jié)的由來:在西方感恩節(jié)聚會是為了表達內(nèi)心的真誠與情感,要感謝自己的親朋好友,感謝大自然。由此,可以從中挖掘“愛心”教育,并在課堂上引入詩歌“We don't know each other.We learn English together.We can be friends later.I wish you will be happy for ever.”押韻的詩歌,贏得了學生的贊賞,也讓大家都能從真情實意的討論中,學會說“Thank you!”最后,教師引入感恩節(jié)歌曲Thank you,從歌曲到歌詞,帶領學生表達,對給予自己幫助的人說聲“Thank you”,學會表達感謝之情。
在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學習,將學生進行“異質(zhì)”分組。讓不同學習水平、個性、愛好、思維能力的學生進行互補,聚合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從合作學習中獲得共贏。分組學習中,教師要做好科學引領,特別是圍繞英語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合作中互動、互促,提高學習效率。小學生群體中,很多學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意識,不愿意與同學共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分組學習活動,增進學生間的默契與合作。合作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讓每個學生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社交與自我表現(xiàn)。教師通過英語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參與合作學習,增進學生間的互助與互促。例如,學習“How are you?”時,教師結合本節(jié)重點詞匯cold,fever,cough,headache,tomorrow 等,構 建同桌打電話的對話情境,鼓勵學生以同桌為伴,以“打電話”為主題展開口語交際,并應用本節(jié)所學詞匯。在詢問身體時“How are you?”回答的是“I'm fine,thank you”;在詢問是否生病時“What's the mater?”或者“What's wrong with...?”回答時應為“I have a ...”通過合作對話,增進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掌握。分組學習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讓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中增長良好的德育觀念。
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融洽師生關系。例如,學習“Colours”一節(jié)時,本節(jié)重點學習顏色類詞匯,如blue,green,black,orange,yellow,white 等。教師結合學生分組,引導學生運用句型“What colour is this...It's...”展開對話交流,并讓學生融入所學的顏色類詞匯。教師也可以融入互動游戲,出示不同顏色的卡片,讓學生描述卡片的顏色,并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卡片,再詢問同伴喜歡什么顏色的卡片,交流互動能讓課堂氣氛更加活潑。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檢測評價學生,強化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提高合作學習成效。學生有了合作意識,在布置任務時,就可以通過合作活動,鍛煉學生合作與分工,增強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例如,學習“There be”句式時,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學習,讓學生對照實例,交流和體會“There be”句式的結構特點。當所接的名稱為單數(shù)或者不可數(shù)名詞時,“be”動詞應該為“is”;當所接的名詞是復數(shù)或可數(shù)名詞時,“be”動詞應該為“are”。為了增進學生對“There be”句式的理解和運用,教師以集體探究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探究“某時,某處有某物”。在實例探究中,“There be”句式遵循就近原則,當有幾個名詞并列作補語時,需要與其最近的名詞保持一致。如“There is an apple and two pears on the desk”,“There are three oranges and an apple on the desk”,對比觀察“be”動詞的變化。接著,可以拓展學習否定句式“There be not ...”讓學生認識到“not”所代表的否定句。如“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bottle,There isn't any meat in the fridge.”由此,還可以拓展“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問句,“Is there ...”“Yes,there is.No,there isn't.”另外,探究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學習“There be”句式與“have”句式,讓學生明白“have”主要表示與生命有關的事物,如“There is a pear on the desk.”與“I have a friend”.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能夠激發(fā)英語思維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品質(zhì)的獲得。
英語學習中,英語既是言語溝通的工具,又承載著德育使命。教師要借助口語表達契機,創(chuàng)編課堂情境劇活動,讓學生參與體驗英語對話,促進學生主動交流與表達,感知英語學習中的思想道德與情感價值。比如,在關于祈使句“Please do sth.”或“Don't do sth.”的應用訓練中,教師以公共場所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為主題,增強學生的文明意識、規(guī)范意識。如在排隊時,請學生練習“Please stand in line”;在公共場所,禁止喧嘩,幫助學生理解“Don't talk in the ...”結合特定情境對話,讓學生從編演活動參與中,增強對英語語言的靈活把握和理解能力,讓學生從中獲得道德正能量,體會到遵守公德的規(guī)則精神。
結合英語教材,教師可以融入課堂游戲,涵蓋所學知識點,增進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游戲活動代入感強,比較適合小學生練習英語,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學習“How many”時,單純講解句式結構,學生會感到枯燥無趣,教師可以結合本節(jié)詞匯thirteen,fourteen,fifteen 等,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設置“拋繡球”游戲,挑選學生展開英語對話與追問,貫穿“How many...do you have?”“What do you have?I have...”“Can I ...”等句型,讓學生在任務完成中分享良好的品德,如“I have some grapes here,How many? Let's count.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Let's count.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I have fifteen.”游戲體驗中,學生對英語的感知更加深刻,學生在英語分享中理解了集體觀念,提高了學生的優(yōu)秀思維品質(zhì)。
總之,德育在英語課程中的融合,教師要引領學生參與活動體驗,喚醒學生內(nèi)心“愛”的共鳴。教師要重視師生、生生互動,轉變教學觀念,營造平等、和諧、互動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掌握英語,學會協(xié)作,激活英語思維,獲得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