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成人教育教材的發(fā)展歷程、特點及啟示
——以儒家經典教材為例*

2022-11-21 09:22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教材

李 攀

(四川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610068)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破京城城門,崇禎皇帝煤山自縊。隨后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幫助女真貴族政治勢力竊取了明末農民運動的勝利果實。自此,發(fā)源于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建州女真部族逐漸建立起全國統(tǒng)一政權,國號稱清。清代作為我國最后的封建王朝,自入關以來,歷經康乾盛世、同光中興及至宣統(tǒng)遜位,國祚276年。成人教育的定義在當今學術界尚未達成完全一致,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成人教育是指針對那些在社會和個體層面均達到成人水平的個人實施的教育,社會層面的成人最突出的特點體現在享受和履行社會和法律賦予的權利與義務,個體層面達到成熟就是指生理和心理不再隨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太大變化、趨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古人一般將冠禮作為個體成年的標志。年滿十五歲之行冠禮,就是個人權利與義務的發(fā)軔。所謂的教材特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切教學資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輔導材料,以及教學輔助材料。本文所涉成人教育教材就是服務于官方和民間的學校教育場域中所使用到的儒家經典文本。將從清代的成人教育教材發(fā)展歷程的梳理,挖掘該時期教材發(fā)展特點,以求對當前成人教育教材的改革與發(fā)展提出有益啟示。

一、清代成人教育教材發(fā)展歷程

(一)教材及教輔版本不斷推陳出新

清代最高統(tǒng)治者來自東北女真族,但被儒家文化的強大內化力逐漸漢化。儒家經典作為傳遞中華文化的載體,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大一統(tǒng)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清代歷朝皇帝對以儒家經典教材為主的教材和教輔的管理上可以得知:首先,順治時期,“四書主朱子集注,易以程傅、朱子本義,書主蔡傅,詩主朱子集傳,春秋主胡安國傳,禮記主陳澔集說。其后春秋不用胡傅,以左傳本事為文,參用公羊、轂梁”[1]。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李來章在執(zhí)掌南陽書院時,作《南陽學規(guī)》《達無錄》,教給學生,學生因此進步很大??滴醵辏ü?683年),王士禎上疏言:“又以刊刻經書講義,頒賜諸臣。典學之勤,二帝三王,蔑以尚矣。查明代南、北兩雍,皆有《十三經注疏》《二十一史》刻版。今南監(jiān)版存否完缺,久不可知。惟國學所藏原版,庋置御書樓……自本朝定鼎,迄今四十余載,漫漶殘缺,殆不可讀。所宜及時修補,庶幾事省功倍?!盵2]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朱子全書》告成,即頒發(fā)直省,刊板通行,朱熹的《四書集注》成為封建科舉考試乃至書院、學校的教條”[3]。其次,雍正朝作為康乾盛世的銜接階段,也對文教政策的銜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頒發(fā)御制《性理精義》《詩》《書》《春秋》三經傳說匯篡,每書二部于直省。令各布政司重刊流布”[4]。第三,乾隆對于教材的規(guī)范管理更加重視,這也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以及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密切相關。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趙瑛條奏頒發(fā)各省欽定經史詩文各書及十三經注疏、文獻通考、史記,前后漢書各部,俾閑中主考房官各官臨場用資翻閱,以正向來坊本沿訛之弊。從之”[5]。被后人謂之“先生治經,有不可磨之論”的“公自以家居無補于國,而以刊定之書惠學者,亦足以裨益右文之治。出所定《經典釋文》《孟子音義》《逸周書》《賈誼新書》《春秋繁露》《方言》《白虎通》《荀卿子》《呂氏春秋》《韓詩外傳》《獨斷》諸善本,鏤板行世。又苦鏤板難多,則合經史子集三十八種,如《經典釋文》例,摘字而注之,名曰《群書拾補》以行世。所自為書,有《文集》三十四卷、《儀禮注疏詳?!肥?、《鐘山札記》四卷、《龍城札記》三卷、《廣雅注》二卷,皆能使學者是正積非,蓄疑渙釋”[6]。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禮部尚書紀昀等奏:‘向來考試《春秋》用胡安國《傳》,胡《傳》中有經無傳者多,可以出題之處甚少。胡安國當宋南渡時不附和議,借經立說,原與本義無當??茍鲈囶}不應仍復遵用?!埶煤蟆洞呵铩奉}以《左傳》本事為文,參用《公羊》《谷梁》,自下科鄉(xiāng)試始一體遵行”[7]。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諭:國家以四書五經取士,士子誦讀者多系坊本,舛訛衍缺,不一而足,因編《考文提要》一書,鐫板頒行。庶士子咸知折衷正義,不為俗學所惑”[8]。

(二)考試內容方面:《孝經》的選用歷經增減

順治年間,考試內容基本為《論語》《孟子》《大學》等。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春二月舉行會試,與鄉(xiāng)試同三場。試題:四書第一題用論語,第二題用中庸,第三題用孟子;如第一題用大學,則第二題用論語,第三題用孟子。策題以關切事理,明白正大,不許搜尋僻事,掩匿端倪”[9]??滴踉谖磺捌冢鲈O《孝經》作為考試內容。然而后期又因考題難度和區(qū)分度難以符合選材要求而被《性理》替代?!皬V頒《孝經衍義》于學宮。命考官二場以《孝經》命題。至康熙二十九年議準鄉(xiāng)會試二場,《孝經》論題甚少。嗣后考試,將《性理》《太極圖說》《通書》《西銘》《正蒙》一并命題。五十五年論題去《孝經》,專用《性理》”[10]。到了雍正年間,一度被替換掉的《孝經》又被提上了與五經一樣的高度。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諭旨孝經一書與五經并重。鄉(xiāng)會試二場,向以孝經為論題,后改用太極圖說、通書、西銘、正蒙。今自元年會試為始;二場論題宜仍用孝經”[11]。

(三)文化專制方面:文字獄的數量更多且規(guī)模更大

熊承滌認為清代統(tǒng)治者大興文字獄主要是為了鞏固封建專制統(tǒng)治?!按蟪丫鲗V频囊?,大興文字獄,殺戳具有民族意識的學人,如莊廷鉞案、戴名世案、呂留良案等”[12]??滴醵辏ü?663年),“歸安知縣吳之榮告發(fā)莊廷鈮刊刻崇禎朝歷史,對滿人有攻擊之辭。時莊已死,被刨棺焚尸,株連死者共七十余人”[13]。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戮禮部侍郎查嗣庭尸。嗣庭典試江西時,題為《維民所止》,有訐者謂‘維止’二字,乃取雍正斬首之意。繼又搜出日記,于圣祖用人行政,大肆譏評。帝大怒,下嗣庭及子上克于獄。至是皆死獄中。命判尸梟示”[14]。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詔在京三品以上,及外省督撫,會同學政,薦舉博學弘詞,自康熙朝將勵文學以來,國中之言論思想,漸收統(tǒng)一之效。帝欲循故事以搜羅人才,乃詔下兩年余,僅河東督臣舉一人,直隸督臣舉二人,他省未有應者。蓋近十余年來,屢興文字之獄,舉世學者,莫不兢兢,舍八股試帖外,一切學術,鮮有研究之者。又戶部侍郎李紱,前在康熙十七年,以多保弘博鐦官,后無復敢為舉主。故終帝之世,迄未能舉行”[15]。大興文字獄的背后,是封建統(tǒng)治走向衰落的潛在征兆。因言獲罪導致自由的思想難以碰撞,也就無法催生更先進生產力的產生。愚民政策的實施進一步加快了閉關鎖國的速度,也為中華民族日后百余年的深重苦難埋下了伏筆。

二、清代成人教育教材發(fā)展的總體特點

(一)教材的內容本身已不能滿足時代發(fā)展需要

清代統(tǒng)治者在制定文教政策和人才選拔制度的設計方面,一直強調格物致知、明體達用,摒棄華麗文風,解決實際問題。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諭禮部:‘惟帝王敷治,文教是先;臣子致君,經術為本。自明季擾亂,日尋干戈,學問之道,缺焉未講。今天下漸定,朕將興文教,崇經術,以開太平。爾部即傳諭直省學臣,訓督士子,凡經學、道德、經濟、典故諸書,務須研求淹貫,博古通今,明體則為真儒,達用則為良吏。果有此等實學,朕當不次簡拔,重加任用’”[16]。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諭禮部制科以四書文取士,所以覘士子實學,且和其聲以鳴國家之盛也。近科以來,文風亦覺丕變,但士子逞其才氣辭華,不免有冗長浮靡之習。是以特頒諭旨,曉喻考官,所拔之文,務令雅正清真,理法兼?zhèn)?。雖尺幅不拘一律,而支蔓浮夸之言,所當屏去。秋闈相近可行文傳諭知之”[17]。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詔曰:“國家以經義取士,將以覘士子學力之淺深,器識之浮薄,風會所趨,有關氣運。人心士習之端倪,呈露者甚微,而征應者甚巨。當明示以準的,使士子曉然知所別擇”[18]。“于是學士方苞奉敕選錄明、清諸大家時文四十一卷,曰《欽定四書文》,頒為程式。行之既久,攻制義者或剽竊浮詞,罔知根柢。楊述曾至請廢制義以救其弊”[19]。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兵部侍郎舒赫德言:‘科舉之制,憑文而取按格而官,已非良法。況積弊日深,僥俸日眾,古人詢事者言,其所言者即其居官所當為之職事也。時文徒空言,不適于用,墨卷房行,輾轉抄襲,膚詞詭說,蔓衍支離,茍可以取科第而止。士子各占一經,每經擬題多者百余,少者數十,古人畢生治之而不足,今則數月為之而有余。表判可預擬而得;答策隨題敷衍,無所發(fā)明,實不足以得人。應將考試條款,改弦更張,別思所以遴撥真才實學之道’”。[20]。如沒有反對意見,科舉制恐將因為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逐漸消解而提前退出歷史舞臺。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時大學士鄂爾泰當國,力持議駁,科舉制義,得以不廢”[21]。學術界大多意見傾向于考生的答題內容空洞無物,徒有詞藻?!敖裰^時文經義及表判策論,皆空言勒襲而無用者,此正不貴實之過。凡宜之于口,筆之于書,皆空言也,何獨今之時藝為然。時藝所論,皆孔孟之緒言,精微之奧旨,參之經史子集以發(fā)其光華,范之規(guī)矩準繩以密其法律,雖日小拔,而文武幹濟,英偉特達之才,未嘗不出乎其中。不思力挽末流之失,而轉咎作法之涼,不已過乎!即經義表判論策,茍求其實。亦豈易副。經文雖與四書并重,積習相沿,士子不專心學習”[22]?!昂螞r人心不古,上以實求,下以名應,興孝則有割股廬墓以邀名者矣,興廉則有惡衣菲食、敝車贏馬以飾節(jié)者矣。相率為偽,借虛名以干進??;及蒞官后,盡反所為,至庸人之不若,此尤近日所舉孝廉方正中所可指數,又何益乎!司文衡、職課士者,誠能仰體諭旨,循名責實,力除積習,杜絕僥俸,文風日盛,真才自出,無事更張定制”[23]。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諭旨國家設制科取士,首重者在四書文。蓋以六經精微盡于四子書。設非讀書窮理而欲握管揮毫,發(fā)先圣之義蘊不大相徑庭耶?我皇考有清真雅正之訓,朕題貢院詩云:言孔孟言大事難,乃古今之通論,非一人之臆說也。近今士子以科名難于倖獲,或故為艱深語,或矜為俳儷詞,爭長角勝……不知文鳳日下,文品日卑,有關國家掄才大典,非細故也”[24]。到了同治和道光年間,“國學及官學早就科舉之才,亦頗稱盛。然囿于帖括,舊制鮮變通”[25]。正因為教材內容的創(chuàng)新速度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連帶著考試內容也演變?yōu)橐匀A麗文風見長,但對現實社會治理價值不大的知識載體。

(二)教材的內容傳播受到統(tǒng)治者的高度關注到最終被時代所淹沒

清代前期,教材內容的編纂、刊刻、印刷、發(fā)行,甚至傳播都受到了各級統(tǒng)治者的高度關注。首先,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康熙親臨高等院校傳播經學要義??滴醢四辏ü?669年),親臨太學,釋奠先師孔子,講《周易》《尚書》。還對國子監(jiān)三令五申高標準的辦學要求,督促學生不斷精進課程?!邦C勃諭刊掛彝倫堂。諭國子監(jiān)祭酒、司業(yè)等官……當嚴督諸生潛心肄業(yè);肄業(yè)諸生亦宜身體力行,朝夕勤勵。若學業(yè)成立,可裨任用,則教育有功。其或董率不嚴,荒乃職業(yè),爾等係師生難辭厥咎”[26]??滴醵荒辏ü?682年),諭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乃國家養(yǎng)育人材之所,近聞司教之官,不將監(jiān)生嚴加約束教誨,縱之游戲。又其甚者,間雜之徒任行出入,爾等傳祭酒司業(yè)等官嚴行申飭”[27]。其次,地方官員亦有開辦書院,親自講學的傳統(tǒng)??滴醵辏ü?684年),“湯斌任江寧巡撫,令諸州縣立社學,講孝經、小學;教化大行,民皆悅服”[28]。乾隆亦有多次到辟雍進行講學的經歷:“高宗駕臨辟雍行講學禮”[29]??滴跞辏ü?691年),“陳汝咸會試第一,成進士,授福建漳浦知縣,設義學,延諸生有學行者為之師。修朱子祠,教養(yǎng)兼施,風俗為之一變”[30]。盡管前期仍然沿襲了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重視儒家經典教材建設的傳統(tǒng),但最終因為教材文本內容自身的局限性,導致其伴隨著科舉制度被廢除、清宣統(tǒng)帝遜位而被歷史洪流所淹沒。

(三)教材的文化影響不斷向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和欠發(fā)達地區(qū)擴散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qū),興義學,刻經書,育人才?!瓣惡曛\擢云南布政使,立義學七百余所,令苗民得就學,教之書,刻《孝經》。《小學》及所輯《綱鑒》。《大學衍義》,分布各屬。其后邊人及苗民多能讀書取科第,宏謀之教也”[31]。兩廣瑤族地區(qū)亦興建學校,傳播教材內容?!爸剌葑显茣?,讀書其中,學者多自遠而至……廣東連山縣,深入傜穴,為之置約延師,以至誠相感。創(chuàng)連山書院,著學規(guī),日進縣人申進之,而傜民秀者亦知向學,誦讀聲徹巖谷,學使者交獎”[32]。琉球國自康熙開始,不斷派遣王公貴族來華訪學??滴醵吣辏ü?688年),“琉球國王始遣陪臣子弟梁成楫等隨貢使至入貢肄業(yè)”[33]。直至同治年間,仍有琉球國來使交流?!爸镣纹?,琉球官生猶有至者”[34]。還有如俄羅斯等國亦遣派學者來華。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鄂羅斯遣官生魯喀等留學中國,以滿、漢助教之”[35]。教材在日本的流通開始較早。早在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朱之瑜精研六經,特通《毛詩》。率儒學生習釋奠禮,改定儀注,詳明禮節(jié),學生都大概掌握,并使人文質彬彬。

(四)在減輕學生負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科舉制在選用考試內容時分批考核,保證了學子能夠集中精力在某一門或幾門功課上。既能讓績優(yōu)的學子進一步精進,也能減輕學困生的學習負擔。比如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諭:“明歲戊申鄉(xiāng)試著先以詩賦出題,次年會試著用《書經》;俟下次鄉(xiāng)試,再用《易經》。以后按照鄉(xiāng)會科分輪用《禮記》《春秋》。庶士子得以漸次兼通,講求精熟,不致臨時草率應試”[36]。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諭:“復勘試卷大臣進呈廣東、四川等省鄉(xiāng)試各卷,所出四書五經多涉頌圣,詩題亦系習見語,殊屬非是。試官掄簡人才,出題考試,固不可競尚新奇,然亦須擇其題句,足以發(fā)揮義理,敷陳經術者,方可征實學而獲真才。嗣后鄉(xiāng)試出題,務將四書五經內義旨精深及詩題典重者課士衡文”[37]。

另一方面,采用積分等級制習得教材內容,固定時間節(jié)點進行考核檢驗。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糾結于某一個重難知識點,減輕學業(yè)負擔。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祭酒薛所蘊奏定漢監(jiān)生積分法,常課外月試經義、策論各一,合式者拔置一等。歲考一等十二次為及格,免撥歷,送廷試超選”[38]。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祭酒固爾嘉渾議令監(jiān)生考到日,拔其尤者許積分,不與者期滿咨部歷事。積分法一年為限,常課外月試一等與一分,二等半分,二等以下無分。有五經兼通,全史精熟,或善摹鍾王諸帖,雖文不及格,亦與一分。積滿八分為及格,歲不逾十余人”[39]。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祭酒固爾嘉渾奏停國子監(jiān)積分法,后遂不復行”[40]?!懊滤稳搴a經義齋、治事齋法,嚴課諸生。凡祭酒季考,司業(yè)月考,出四書題一道,五經講義各一道,策問各一條。助教等官每月按堂考課亦如之”[41]。

三、清代成人教育教材的發(fā)展對當今的啟示

(一)從知識本位邁向能力本位,從學術本位走向生活本位

肇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經典教材從遙遠的兩千年時光傳續(xù)而來,其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無疑對封建社會的國家治理、階層統(tǒng)治、社會發(fā)展起到決定性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特別是明末清初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時期,清代統(tǒng)治者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幻境美夢之中。小農經濟的社會治理意識是故步自封、閉關鎖關的根本原因。由此,該階段成人教材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思想載體存在學風浮夸缺少批判意識、辭藻華麗欠缺使用價值的怪象就不難理解了。放眼當前,成人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高等性、職業(yè)性、成人性是其根本屬性,在內容編排和框架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成人學員的職業(yè)背景和自身知識儲備。有人認為,“知識、活動、經驗的整合成為教科書內容選擇的基本取向。各學科教科書內容的靈活性和選擇性不斷增強,力求精選貼近當代學生生活、社會現實和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知識。教科書內容既體現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又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既重視積極選擇與學習者生活經驗有關的內容,又重視選擇與學生學習任務相關的、突出思考與探究等能力的內容”[42]。成人教育教材亦然,需積極選擇與成人學員工作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內容,且采用情境式和問題導向式教學才能真正引起學生深度思考。

(二)把握時代精神,持續(xù)推進教材改革

有學者將時代精神內涵分為廣義上和狹義上的,“廣義的時代精神是指抽象的、超越具體時代的適用于不同時代的一般意義上的概念。狹義的時代精神則是處于一定歷史階段或時期內的、某個具體時代的特定精神”[43]。時代精神的特征主要包含人民性、時代性、實踐性等??梢哉f,不具有時代精神的教材是沒有生命力。盡管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儒家經典教材在士子研習和科舉考試中占據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但隨著時代的轉換,不可避免地會走下神壇。因而在對過往儒家經典教材發(fā)展過程的反思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只有順時代潮流變化而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材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學者指出:“只有基于資本的歷史時間視野,才能夠從直線向前的‘進步’、循環(huán)往復的‘回溯’與斷裂彈跳的‘超越’及三者間總體關系的角度來深刻把握現代性的時代精神。對馬克思歷史時間觀的深度發(fā)掘與時代激活,能夠為我們更為歷史地把握時代精神概念、更為深刻地探究時代問題提供極為關鍵的思想基礎”[44]。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成人教育的國際理解

首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材體系亟需創(chuàng)新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作為基礎性事業(yè)抓緊抓好”。有學者認為民族教育應該是文化創(chuàng)生教育,“理想的民族教育,應是一種文化創(chuàng)生的教育。其重要的前提是秉持平等的文化觀,以對等的姿態(tài)來促成少數民族文化和國家文化的對話;其關鍵的舉措是在少數民族文化與國家主體文化的交鋒中實現文化的融合與重構;其理想的結果是實現國家文化的發(fā)展,以新文化的創(chuàng)生作為衡量民族教育實效的重要指標”[45]。從本質來講,民族教育是人的教育。既要培育其獨特的個性,也要全面培養(yǎng)具有高度國家認同的愛國者。因而成人教育教材在民族地區(qū)的傳播和使用,更被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也更催生了教材本土化、民族化和公民化的變革動力。其次,促進國際理解的傳統(tǒng)文化教材體系有待大力創(chuàng)新。陶華坤等學者將國際理解教育概括為:“旨在培養(yǎng)具有多元文化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吸納的精神與能力的‘地球村民’,促進世界的持續(xù)和諧發(fā)展。國際理解教育是一種貫穿于所有課程的教育理念,被視為一種新的學習領域,是一種培養(yǎng)全球公民意識的終身教育。國際理解教育是高于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具有思想引領作用,是上位的、高層次的學習”[46]。隨著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進程交替進行,合作與競爭兩種國家和個體交往模式的沖突重疊,國際理解教育的理念恰逢其時地出現了。只有建立在互信基礎上的合作,才能規(guī)避零和博弈。成人教育的教材成為了國際交流合作的主要橋梁,承載起了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互信。只有將本國的優(yōu)秀文化進行柔性輸出,才能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才能真正增進互信和理解。而儒家經典教材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因而如何對古人的思想和精神進行翻譯和傳播成為時代的新話題。

(四)優(yōu)化教材編排,促進碎片化學習

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減輕學生負擔的相關行動已經全面鋪開,而面向成年人的、非正式的、工作場所學習的減負行動始終缺乏適宜的土壤。原因在于基礎教育領域的教材政策可以通過制度設計、行政命令等方式有效推進。而成人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導致其難以按照制度和政策的規(guī)劃來優(yōu)化自身的發(fā)展。但正因為成人學習的靈活性、碎片性和主動性,促使教材的編排具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可能。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甚至是可穿戴通訊設備的逐漸普及,數字化教材也不斷在促進成年人的碎片化學習。數字化教材的發(fā)展促進了碎片化學習,而碎片化學習也推動著數字化教材深度普及。具體的對策方面,關海君認為:“從教材發(fā)展的標準化、前沿化以及審美化等角度綜合來看,相關教師管理人員應該立足于多媒體資源和教材內容的綜合發(fā)展,深入挖掘教材資源的學科價值與社會實踐價值,力爭在滿足學科標準化發(fā)展的前提下,關注核心知識點傳授的有效性與多領域性,以期實現趣味性、思想性與知識性的協調統(tǒng)一”[47]?!白鳛樵O計者需要充分地考慮各種媒體所表達相應的內容能產生最佳效果,要充分理解教學內容的內涵,才能調動多種媒體更加生動的進行表達,達到輔助教學的作用”[48]。

猜你喜歡
教材
教材《燃氣工程施工》于2022年1月出版
教材精讀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下)第三單元拓展閱讀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下)第三單元拓展閱讀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下)第二單元拓展閱讀
我多想……
立足教材的缺學閱讀策略教學銜接——以統(tǒng)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
兩岸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對比研究——兼談與初中教材的銜接
彰顯教材價值的使用策略——由“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引發(fā)的教學思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