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渭源縣上灣學校 閆曉桃
小學是學生正式踏入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因此該階段的教育教學對小學生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數學作為其中重要且基礎的一門課程,其不僅對學生的數學能力有著一定的影響,其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多方面。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數學教學有著一定的陌生感,因此數學教學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困難性。為此,數學教師需要在全面考慮學科特點以及學生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將激勵策略全面融入在實際的教學中,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在眾多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中,激勵策略這一方式更加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激勵策略,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還能在極大程度上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因此該種教學手段逐漸在各個學科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由于數學這一課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復雜性,加之小學生年齡尚小等因素,導致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存在較大的難度。若教師能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激勵,緩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感,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將會大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激勵策略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更能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謂激勵策略便是指教師在通過一定激勵手段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動力以及積極性,以此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一種將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激勵策略,可以確保學生長時間處于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下,因此學生在接收教師所講述的知識內容時,時常會形成自主的學習習慣,進而出色地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數學水平。在將激勵策略落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需求進行全面的掌握與分析,以此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勵。只有在保證激勵手段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動力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進而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效率與水平。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往往以數字的計算以及圖形認知兩方面內容為主。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由于其自身年齡較小,對于各種事物的認知較為局限且片面,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融入激勵策略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為學生突破困難與阻礙提供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在遇見困難時能以勇敢向上的態(tài)度去迎接困難,解決問題。
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以批評式教育為主,導致學生長時間處于巨大壓力下學習知識。雖然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積極配合教師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但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是被動的。也就是說,一旦學生脫離教師的控制,其不僅不會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同時其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反觀激勵策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具有一定激勵性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為實現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撐。
要想全面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僅僅依靠增加題目的訓練量是不夠的。只有在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得到全面提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式,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通過將激勵策略融入課堂教學中的方式,學生學習興趣不僅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其對各種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激勵策略對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在現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雖然激勵策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卻因過度使用激勵策略,導致教學效率以及質量始難以提升。由于激勵策略這一教學手段并不具備固定的模板。在應用此種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每名學生以及教學情境的不同,選擇不一樣的激勵方式。但結合以往數學教學來看,部分教師在應用激勵策略時,往往不具備針對性,導致其實際的應用效果不明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也并未得到有效地調動與提升。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師忽略了激勵策略的使用范圍以及應用次數,導致該種教學手段的作用并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甚至對激勵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將激勵策略在學生身上得到應用后,其必定會產生一定的效果,其可能是積極向上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為了確保激勵策略應用后出現消極的影響,教師需要在對效果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具體的應用目標以及應用范圍,以此來為后續(xù)的實施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的優(yōu)化與完善。但現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僅僅是將激勵策略看做一種形式,往往在應用激勵策略后,忽視了對其效果的深入分析與研究,導致其真實產生的影響無法達到預期的評估,進而造成盲目應用激勵策略,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很多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只會在學生表現出具有積極學習行為時展開激勵,例如,回答對問題、考試成績有進步等,進而造成學生學習知識為了得到獎勵,反而會讓學生產生不良的學習動機,讓激勵分散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反而違背了激勵策略的初衷。如果教師一旦改變激勵的策略或者激勵的內容,非但不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還會造成學生學習熱情降低的情況。而且很多教師的激勵方式非常單一,包括激勵的內容等,缺乏新鮮感,甚至會一直采用口頭表揚、物質激勵等方法,這樣的激勵模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一定的疲勞。同時很多教師在激勵策略的實施過程中只關注學習好的學生,反而忽視了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激勵,導致激勵策略不公平,無法照顧到所有學生,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效果不佳的情況。
在開展具體的數學教學前,教師不僅需要對所需要講解的教材內容進行全面的理解與分析,同時還應對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實際學習需求等方面進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學知識點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對小學階段的每一名學生而言,他們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因此在教師應用激勵策略的過程中,其首先要明確了解學生個體間的差異,進而在掌握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采取適宜的激勵策略,以此保證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正式開展數學知識點教學前,首先要對其進行全面的了解與分析,在掌握其中重點與難點的基礎上,通過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的形式,明確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其次,根據每一個學生個體來進行有效的知識點教學。在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會對學生的優(yōu)缺點有著一定的了解。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數學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撐。另外,在溝通過程中,教師也可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激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激勵形式進行相應的溝通教學,在學生互相鼓勵與激勵的氛圍下,小學數學課堂將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為提高后續(xù)數學教師教學效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此外,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受到一定的關注與重視,有利于學生在之后的數學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進而為實現學生數學水平提升這一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在正式實施激勵策略前,數學教師需要對激勵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工作。為了保證激勵策略應用效率,教師在制定激勵方案過程中需要始終保持嚴謹的態(tài)度。通常來講,合理的激勵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具體是:激勵目標、激勵原則以及激勵手段。首先教師需要明確數學教學中相應的激勵目標,只有在相關目標得到明確的基礎上,后續(xù)的激勵原則以及激勵手段的制定才能擁有具體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師應用激勵方案的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此確保激勵策略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充分彰顯出其自身的競爭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除此之外,在制定激勵方案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培養(yǎng)與提升。也就是說,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合理選擇相應的激勵手段,以此充分發(fā)揮激勵方案的價值。要想在小學數學中全面落實相應的激勵策略,教師首先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激勵方案,來規(guī)范激勵行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勵方案激勵目標的設立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數學思維;相關激勵機制則是教師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以此來有效明確激勵的范圍。而小學生作為激勵主體,教師應確保激勵方案的制定與小學生的性格特征以興趣愛好等方面相符合,以此確保激勵措施在具體教學中的實施效果。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尚未發(fā)育成熟,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激勵策略。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游戲活動或是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視頻、圖片等形式,來提高教學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以此確保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能在視頻教學等激勵方式下得到充分的提升。而對高段的小學生,因其對周邊事物逐漸有了一定的認知與掌握,同時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逐漸增強,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以此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所獲得的學成果進行一定的激勵與鼓勵,以此加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將學生合理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通過開展小組競賽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與熱情,以此充分發(fā)揮激勵教學的價值與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彰顯出激勵策略的優(yōu)勢,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開展相應的激勵教育。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方式往往以口頭激勵為主。由于此種激勵形式過于單一,在長時間應用后,學生會逐漸產生一定的疲勞感,甚至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確保學生能始終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教師應不斷豐富原有的激勵形式,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對一些相對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借助眼神之間的交流來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與肯定,以此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充足的勇氣回答相應的數學問題。為了確保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始終擁有勇敢大膽的學習態(tài)度,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給予其一定的鼓勵與評價,以此確保學生始終具備較高的學習信心與學習積極性。
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應用激勵策略,避免出現大范圍應用的情況,以此確保學生學習興趣能得到有效地調動。在融入激勵策略期間,教師首先要對某一類型的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在掌握其學習水平以及性格等多方面內容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的激勵方式,以此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信心。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激勵策略應用效率,教師應對激勵后的學生成績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來對激勵方式與手段等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優(yōu)化。
教師在開展激勵策略時一定要確保策略實施的靈活性,改變單一的激勵內容和方式,讓激勵策略能更加有效地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激勵的選擇上一定要以精神激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而在激勵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學生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在對上課發(fā)言不積極的同學進行鼓勵時教師可以說:“你今天的表現非常棒,當然下次回答問題的聲音可以更洪亮些,繼續(xù)努力!”之類的內容,讓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中不斷提高自己。同時教師還需要顧及對所有同學的激勵,除了要獎勵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外,還需要對學習相對落后的學生予以一定的鼓勵,從而提高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實現對小學生的培養(yǎng),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將激勵策略全面落實在實際的教學中。同時,為了有效保證數學教學的高效性,教師在應用激勵策略的過程中,應確保其具有一定的個性化與多樣化,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其學習潛力,進而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