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朝的國界觀與西南邊界沖突的處置策略

2022-11-23 00:40馬亞輝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國界安南鄰國

馬亞輝

國界是不同國家領土之間的地理分界線,是行使國家主權的空間邊界,有著較強的穩(wěn)定性,任何國家不可輕易更改或逾越,否則引發(fā)邊界沖突。國界觀是一國政府對國家領土分界線的看法,以及在邊境地區(qū)處理國內外事務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待國界的態(tài)度和遵守的國界管理準則。國界觀與疆域觀雖然有著密切聯(lián)系,但也有著顯著差異。疆域觀是指一國政府對國家領土的整體地理空間的認知,而國界觀更側重于對國家疆域邊界的解讀及實踐。清朝帝王有著“天下一家”的疆域觀,部分清朝邊吏卻有著“朝廷境土,尺寸必爭”的主權疆域觀,①馬亞輝:《從“安南勘界案”看雍正皇帝與邊吏的疆域觀》,《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2期。可見清朝帝王與部分邊吏的疆域觀有所不同,但二者對國界的看法以及國界管理的原則有可能是一致的。清朝的國界觀影響邊界沖突的發(fā)生概率,并決定著邊界沖突的解決原則與方法。清朝西南邊境的邊界沖突時有發(fā)生,邊界沖突既包括通過和平方式得以解決的邊界糾紛,亦含有付諸軍事行動的邊境戰(zhàn)爭。通過梳理清朝國界管理的已有成果,尚未發(fā)現(xiàn)有專文進行論述,而關于西南邊界沖突的論文發(fā)表較多,主要有馬亞輝的《從“安南勘界案”看雍正皇帝與邊吏的疆域觀》,段紅云的《乾隆時期憑祥州、思陵州與安南界務糾紛的處置智慧探析》①段紅云:《乾隆時期憑祥州、思陵州與安南界務糾紛的處置智慧探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等,上述文章從不同視閾對清朝不同時期的邊界沖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未涉及國界管理方面的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嘗試探討清朝國界管理遵守的基本準則,并從國界管理的角度研究西南邊界沖突的解決原則、方法等問題,不妥之處,還請有識之士予以雅正。

一、清朝的國界觀與國界管理的基本準則

清朝統(tǒng)治者雖然持有“天下一家”的疆域觀,但并不代表清朝管轄的疆域沒有邊界。實際上,清朝的“天下一家”疆域觀偏理想化,處于理想與現(xiàn)實的糾結狀態(tài),因而造成了清朝統(tǒng)治者在處理與鄰國的涉外事務時,一方面盡力倡導“天下一家”的思想,一方面又與周邊國家劃出較為清晰的國界線,要求邊境官吏嚴守國界,非經(jīng)皇帝允許,不可越出國界一步。順治十八年(1661),清圣祖初登皇位,安南國王黎維祺遣使來朝,清圣祖敕諭:“仍賚爾差官斂仁根銀幣、衣服等物,遣安南館通事序班一員,伴送至廣西境上,并敕廣西巡撫沿途撥發(fā)兵馬,導之出疆。”②《清實錄》第4冊《清圣祖實錄》卷2(順治十八年三月癸卯),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62頁??滴醭o送安南使臣至廣西邊境為止,安南使臣越過中越邊界,便是離開清朝疆域,清朝政府的護送行動也即中止。乾隆五十三年(1788),安南阮氏挑戰(zhàn)宗藩體制,清朝政府誠恐安南邊境的廠丁加入阮氏一方,令兩廣總督孫士毅給安南廠丁資助糧食,以攏人心,“但此項糧石,只需運至邊界各隘口地方,令廠民等前來領取”,清朝政府人員并不越過邊境。③《清實錄》第25冊《清高宗實錄》卷1310(乾隆五十三年八月辛丑),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672頁。清朝政府之所以不輕越國界,主要是出于尊重鄰國領土主權,睦鄰友好的目的,避免發(fā)生邊界沖突。

“不可輕越國界”的觀念也體現(xiàn)在清朝西南邊境地區(qū)的軍事防御行動中。自乾隆八年(1743)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在長達20 余年的時間內,清朝史料中多有安南沙匪侵擾清朝西南邊境的記載。清朝政府對沙匪的處理是驅逐出境,其軍隊不會進入安南境內。乾隆十九年(1754),云貴總督碩色和云南巡撫愛必達在奏折中對安南沙匪的抗擊作如下表述:“就近指示各勐土弁、土目等管領各土練,協(xié)同掌寨刀正民相機驅逐沙匪出勐,以安邊境?!雹茉瀑F總督碩色、云南巡撫愛必達:《奏報漢土官兵起程剿除沙匪會集日期折》(乾隆十九年七月十六日),《宮中檔乾隆朝奏折》第9輯,臺北故宮博物院,1982年,第179-180頁。在同年十二月十七日的奏折中,碩色與愛必達更是清晰地表明了清朝政府管理國界的原則:“沙匪黎忠君等俱已逃往甘塘,但甘塘乃屬交趾地方,未便越界驅逐,暫駐勐勒防堵。”⑤云貴總督碩色、云南巡撫愛必達:《奏報防范沙匪事宜辦理已竣折》(乾隆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宮中檔乾隆朝奏折》第10輯,臺北故宮博物院,1982年,第358頁。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愛必達再次奏報安南沙匪侵擾西南邊境之事:“沙匪郡尋與交目蘇由為難,攔入沿邊漫卓、馬鹿二寨,搶掠滋事。汛弁集兵追捕,旋即奔回?,F(xiàn)在咨會安南國王,迅飭擒拿解究,若越界追擒,未免疑懼?!鼻甯咦谌虩o可忍,斥責愛必達“辦理甚屬非是”,主張清朝軍隊應越境追捕,將遷延十幾年的邊境匪亂徹底靖除。⑥《清實錄》第16冊《清高宗實錄》卷609(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己巳),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845頁。清高宗雖然發(fā)表如此言論,但清朝軍隊始終嚴守邊境,未曾越過國界,最后在安南國的協(xié)助下,才將沙匪剿滅。

事實上,清朝政府“不可輕越國界”的觀念表現(xiàn)在涉外事務的各個領域。在邊境生產(chǎn)作業(yè)管理中,清朝政府同樣表現(xiàn)出強烈的國界觀念??滴鯐r期中俄簽訂的《尼布楚議界條約》中有著明文規(guī)定:“(中俄)分定疆界,兩國獵戶,不得越過?!雹傥髑澹骸逗邶埥饧o》,參見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輯,臺北:臺灣文海出版社,1967年,第41頁。中朝之間也是如此??滴跞辏?664),有朝鮮百姓到清朝境內勞作,清朝議政王大臣等人奏曰:“朝鮮人民不許出界采參伐木,請移文朝鮮國王,令嚴行禁止”。②《清實錄》第4冊《清圣祖實錄》卷11(康熙三年二月甲寅),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73頁。在清朝各個時期,中朝兩國邊民越界生產(chǎn)的事件屢見不鮮,而在清朝西北、西南邊境,清朝與鄰國邊民越界生產(chǎn)之事也多有發(fā)生。③馬亞輝:《清朝西南邊境生產(chǎn)作業(yè)管理與睦鄰安邊》,《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21年第5期。此外,邊境地區(qū)還多有邊民出入國家正式開放的關隘,從事邊境貿易活動,但也不乏從山間小路或其他通道非法越境進行販貨的人員。清朝政府雖然制定較為嚴厲的關禁政策管理邊境地區(qū)走私現(xiàn)象,由于自然環(huán)境與時代局限,走私問題無法徹底解決,④馬亞輝:《關禁與走私:清朝西南邊境的進出境貨物管理》,《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1年第1期。但清朝政府對邊民越界生產(chǎn)以及邊境貿易的行政管理行為,說明清朝政府有著明確的“不可輕越國界”的觀念。

對于清朝人員私自越界到鄰國境內者,清朝政府懲罰力度較重,甚至判決死刑,而鄰國人員偷越至清朝境內者,清朝政府一般是遣送回國,命兩國官吏在國界之處進行交接,或由鄰國官吏、使臣帶回。乾隆三十八年(1773),有安南人博三攜帶家眷進入境內,被卡兵盤獲。清高宗命令云南督撫彰寶、李湖“仍照從前解回阮玉漢之例,由廣西發(fā)還,仍檄飭該國王,委員在交界接收”。⑤《清實錄》第20冊《清高宗實錄》卷929(乾隆三十八年三月辛亥),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496頁。中老邊界亦常有雙方人員越過邊界的現(xiàn)象。乾隆四十六年(1781),南掌國就曾“有五十戶,計男婦一百八十二名口”至清朝車里地區(qū)居住,清高宗命南掌國使臣叭整烘等進貢回國時,照數(shù)交明帶回。為防止鄰國邊民私越國界,加強邊境管理,清高宗說:“惟夷民入界謀生,雖系相沿舊習,但不隨時具報,于邊防未密。請嗣后飭宣慰司,每遇夷民投止,一面安插,一面將戶口報明備核”。⑥《清實錄》第23冊《清高宗實錄》卷1141(乾隆四十六年九月己巳),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90頁。當然,有些鄰國人員因政治避難等原因進入清朝境內,清朝政府出于天下一家、懷柔遠人的意圖,有時會收留并將其安插于內地,這種情況在清朝史料中也有所記載,但正好反映出清朝理想的“天下一家”疆域觀與現(xiàn)實的“不可輕越國界”觀念的沖突。

論及清朝“不可輕越國界”的管理原則,清朝出兵安南以及清緬戰(zhàn)爭是本文無法回避的兩個話題。清朝西南有三個鄰國:越南、老撾、緬甸。清朝政府曾越過國界,出兵安南,并在中緬邊界與緬甸發(fā)生戰(zhàn)爭。清朝出兵越南主要有四次。第一次是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兩廣總督孫士毅奉命進入越南,協(xié)助黎氏征伐阮氏,當阮氏接受封藩納貢后,清朝軍隊立刻撤歸;第二次是在同治八年(1869),馮子材奉命統(tǒng)軍入越追剿有越地人員參與的反清軍隊,首領吳亞終陣亡后,其部將梁天錫降而復叛,馮子材于徹底平定反清勢力后帶兵回境;第三次是同治十年(1871),越南邊境戰(zhàn)亂,無法向清朝進貢,馮子材再次奉命出關平亂,貢道疏通后入關。第四次是光緒四年(1878),馮子材舊部李揚才因故以恢復越南李氏祖業(yè)為由,擬推翻越南阮氏王朝,年屆花甲之年的馮子材又奉命入越征討,次年擒拿李揚后返師。第一次、第三次與第四次出兵越南的目的是維護清朝的宗藩體制,只要中越之間的宗藩體制能夠得以正常存續(xù),清朝軍隊在事情解決后立刻回至國內,這同樣是清朝“天下一家”的疆域觀在起作用;第二次出兵越南是因為反清軍隊不但威脅到清朝邊境穩(wěn)定,還滋擾至越南境內,越南國王迫切要求清朝政府派兵協(xié)剿,清朝政府經(jīng)過慎重考慮,方才派兵出擊。因此,清朝出兵越南,與清朝的國界管理原則并不違背,中越邊界也并未因為此四次出兵而發(fā)生任何改變。至于清朝后期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在越南的抗法戰(zhàn)爭,非清朝政府專門派遣,實為世界大變局之下的諸多因素所致,其原因與過程要復雜得多,與本文的研究主旨并不太密切,不再細論。

至于乾隆時期的清緬戰(zhàn)爭,不但不與清朝“不可輕越國界”的管理原則相違背,恰恰是清朝“不可輕越國界”這一管理原則在邊境地區(qū)的歷史實踐。由于緬甸進入清朝境內進行軍事侵擾,觸發(fā)了清緬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不但有維護宗藩體制的性質,還具有維護國家領土安全的目的。戰(zhàn)爭期間,清朝僅僅是將緬軍驅逐出境,而戰(zhàn)爭結束后,清朝命軍隊嚴守中緬邊境,斷絕與緬甸的一切官方和民間來往,軍隊并不進入緬甸境內。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緬甸國王差使給清高宗賀壽,請封納貢,清緬兩國才恢復正常往來。清緬戰(zhàn)爭不是發(fā)生在緬甸境內,而是發(fā)生在中緬邊界的中國境內,是一項清朝政府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軍事行動,是為了維護中緬國界線的清晰走向而發(fā)生的反擊戰(zhàn)爭,很好地體現(xiàn)了清朝的國界觀念。

二、清朝西南邊界糾紛的解決:不可輕啟邊釁

一個國家的國界管理原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國與鄰國的關系,并因此影響邊界糾紛的解決原則與途徑。沒有國界觀念或國界觀念不清晰的國家,與鄰國之間多是戰(zhàn)爭迭起,而有著清晰國界觀并嚴守國界線的國家,遇有邊界糾紛,多是遵循以和為貴的原則,通過較為平等、互惠的方式解決。清朝政府遵循“不可輕越國界”的管理原則,既不依仗強盛武力入侵鄰國疆域,也不允許鄰國竊占本國領土。清高宗在處理西藏事務時曾說:“夫開邊黷武,朕所不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虧尺寸。”①《清實錄》第13冊《清高宗實錄》卷377(乾隆十五年十一月乙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169頁。自清初至清末,清朝與西南鄰國越南多有邊界糾紛,事關清朝與鄰國的領土主權,處理不善,輕則引起兩國關系破裂,斷絕往來,重則兵戎相見,邊圉不寧,因此,清朝政府盡可能堅持“不可輕啟邊釁”的原則來解決邊界糾紛。

“安南勘界案”是清雍正時期發(fā)生在中越之間的一次邊界糾紛。早在明代,安南就開始蠶食云南開化府所轄土地。清康熙中期,安南多次奏報其土地被開化府土司侵占,清圣祖命云南巡撫嚴查發(fā)現(xiàn),安南所奏純屬虛構,意在竊占中國領土,受到清圣祖的嚴斥,但對開化府土地的侵占并未停止,繼續(xù)悄悄蠶食。雍正初期,藩司李衛(wèi)發(fā)現(xiàn)開化府丟失疆境100余里,云貴總督髙其悼聞之,開始調查此案。安南如臨大敵,陳兵于所侵占的土地之上,準備與清朝開戰(zhàn)。清世宗主張“天下一家”,認為安南“素稱恭順”、“恪繼職守”,指斥邊官李衛(wèi)“豈可以無知小民之情而啟外交之釁”。②云南布政史李衛(wèi):《奏陳開化府與交趾界地方情形折》(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載張書才主編《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第5輯,第119頁。在答復高其倬時,清世宗說:“交趾舊界,有遠近互異等情。朕思柔遠之道,分疆與睦鄰論,則睦鄰為美;畏威與懷德較,懷德為上。據(jù)云都竜、南丹等處,在明季已為安南所有,是侵占非始于我朝也。安南自我朝以來,累世恭順,深屬可嘉,方當獎勵,是務寧與爭尺寸之地,況系明季久失之區(qū)乎。其地果有利耶,則天朝豈宜與小邦爭利;如無利耶,則又何必與之爭?朕居心惟以大公至正為期,視中外皆赤子,且兩地接壤連境,最易生釁,尤須善處。以綏懷之,非徒安彼民,正所以安吾民耳。即以小溪為界,庸何傷?貪利倖功之舉,皆不可為訓。悉朕此意,斟酌行之?!雹僭瀑F總督高其倬:《為奏聞交趾舊界詳細情節(jié)事》(雍正三年正月二十六日),載張書才主編《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第4輯,第370頁。受清世宗“天下一家”疆域觀思想的影響,在“不可輕啟邊釁”這一原則的指導下,清世宗不但將安南侵占開化府的所有土地劃歸越南,還“嘉其知禮,仍賞給地四十里?!雹凇肚迨妨袀鳌肪?4《大臣畫一傳·鄂爾泰傳》,參見方國瑜主編:《云南史料叢刊》第7卷,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630頁。

“不可輕啟邊釁”的原則在雍正時期的另一件中越邊界糾紛事件中也有體現(xiàn)。雍正十二年(1734)十二月,刑部議奏:“廣西南寧府屬之遷隆峝差目,修建營房,越占安南地界。土目王元光、土練廖廣、土官黃震中等,應分別治罪。”③《清實錄》第8冊《清世宗實錄》卷150(雍正十二年十二月辛酉),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860頁。原來廣西遷隆土官黃震中受到邊民廖廣鼓惑,而勘界員弁未曾細查,便在渠那立隘設防,導致中越邊界發(fā)生糾紛。后經(jīng)廣西督撫查明,渠那地方實非廣西遷隆所屬之內地,因此將淰梯隘移置于剝馬村,板蒙隘移置于柏心村,清朝與安南之國界,以十萬山下小河為限。清世宗又命兩廣總督尹繼善、廣西巡撫金钅共在勘明地界之處改設隘口,將渠那地方還給安南把守,越占安南地界的土官等人則被嚴厲懲處。清世宗認為如此處理邊界糾紛,是出于“以副朕懷柔遠人之至意”的目的,其中就蘊含著“不可輕啟邊釁”的意味。

清代中越邊界糾紛相對中老、中緬之間的邊界糾紛要多一些。乾隆十六年(1751),中越邊界廣西憑祥段、思陵段,因為栽種筋竹作為邊界防護屏障發(fā)生邊界糾紛,乃清朝邊吏與邊民借種竹之名,趁機侵占安南土地,以致安南百姓不服,出現(xiàn)拔竹毀墻事件。清高宗要求按照“固不可示弱外夷,亦不可造端滋事”④《安南夷民拔竹毀柵案·陳大受折》,參見中國故宮博物院主編:《史料旬刊》第1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第699頁。的原則解決此事,云:“蓋馭夷之法,不可示弱,亦不可借事侵凌,俾滋事端。著再傳諭該督,令其會同該撫務遵前旨,秉公查辦,不可存回護內地兵民之見,轉不足以服夷眾之心。務使兵民勿越界侵占,交夷亦不至肆意妄為,永絕釁端,以安邊圉。”⑤《清實錄》第14冊《清高宗實錄》卷394(乾隆十六年七月辛未),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74頁。最終以還回侵占安南的土地,并嚴厲懲處涉事官吏,中止了在邊界以種竹為籬之事。

清代中越邊境云南段的六勐之地也出現(xiàn)過邊界糾紛。乾隆四年(1739),據(jù)安南國王咨稱:“內開安西十州,道里窎遠,因兵燹之余,內地游民,乘此混越,占認廣陵萊州界址,改名勐辣、勐賴內隸?!币虼讼蚯宄暾堉匦路之嫶颂幗?。清高宗仔細查考后云:“安南與臨安邊境接壤,中外界址,本自井然,并無淆混。至沿邊六勐地方,自隸入版籍以來,迄今百數(shù)十載,歷年久遠,所轄寨名糧額,均有冊籍可稽,無從混入爾國所管夷地,且爾國所屬之界址,如果未清,必系爾國之土民借端影射,希圖漏爾國租稅,只應自行察核,不應向內地呈請申畫也。況天朝撫綏萬國,似此邊界毗連處所甚多,從未有因地界不清,率請申畫者?!雹佟肚鍖嶄洝返?3冊《清高宗實錄》卷1164(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丁未),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607頁。清朝政府最終拒絕安南重新申畫此處疆界,并諭令其不準再提。但安南對清朝邊境六勐的圖謀并未止歇,嘉慶八年(1803),安南改名為越南,該國鎮(zhèn)目傳詞清朝境內各勐,意圖再次侵占,然未能遂心;道光十年(1830),越南國王又咨稱清朝縣官擅拿越南境內夷目,并言夷目所轄土司不屬于清朝管轄。清朝政府再次調查發(fā)現(xiàn),所拿夷目系清朝所轄各勐應行治罪及拘訊之人,越南佯為不知,干預查問,應系侵占清朝沿邊六勐之故智復萌,尋找借口先行嘗試,以此作為罩占勐地之端。在近一百年時間內,越南從黎氏王朝換為阮氏執(zhí)政,卻三次試圖侵占清朝六勐,清朝政府從未因此主動挑起邊釁,而是以心平氣和的態(tài)度向越南陳情明理。清宣宗命人將乾隆、嘉慶年間之舊案,詳細告知越南國王,向其曉以大義,諭令其稟遵舊規(guī),不得越界滋釁。為避免中越邊界再生事端,清宣宗嚴申查拿邊境人犯的要求,特意強調邊吏不得騷擾越南,云:“邊圉交界,最為緊要……至內地與該國接壤處所,遇有查拿人犯,誠恐書役等借端騷擾,不可不隨時約束,此系內地應行查禁之事。嗣后著嚴飭所屬,凡遇傳提人證,務當指實確查,秋毫無犯,倘有意滋擾,激成事端,以致生釁外夷,必當從重治罪,決不寬貸?!雹凇肚鍖嶄洝返?5冊《清宣宗實錄》卷178(道光十年十月戊申),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789頁。

清朝政府不愿輕啟邊釁,慎用刀兵,并非一味退讓,而是采取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態(tài)度來處理邊界問題。清高宗說:“是督撫等惟以息事為御邊要領,且恐無識之徒,轉以持重不生事為得體,其所關于封疆者甚大,殊不知邊地當無事之時,自當示以鎮(zhèn)靜,固不可無端滋擾,致邊釁自我而開。若番夷一有騷擾情形,則是彼自取罪戾,隨時懲創(chuàng),理所宜然。使一味巽懦因循,聽其猖獗,是欲省事而轉以滋事,所為持重者,又安在乎?”③《清實錄》第18冊《清高宗實錄》卷759(乾隆三十一年四月乙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354-355頁。他的這種思想被后世所沿用。

三、清朝西南邊境戰(zhàn)事期間的國界管理:嚴守邊境或閉關鎖邊

清朝初期設“三藩”鎮(zhèn)守西南,國界管理方式較為松散?!叭畞y”結束后,為了防止西南再次發(fā)生叛亂,同時防止國外勢力的入侵,康熙朝不只是對云南的軍事防控體系進行了重新布建,④王巧娟:《“三藩之亂”后云南軍事防控體系的重建》,《文山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對廣西的軍事防控體系同樣重新調整,以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彈壓力度和邊境的軍事力量??滴醭泻笃诘闹饕υ诮鉀Q東南、東北、西北的邊疆問題,因此對西南邊疆的治理并不深入,對西南國界的管理政策也不成熟。雍正時期,由于“安南勘界案”的影響,清朝政府開始清查西南邊界問題,以免再次發(fā)生邊界沖突,開始嚴守國界,完善出入境人員和貨物的管理。乾隆時期,清朝政府對國界管理的原則日益清晰,管理手段也日益嚴格。

清代西南邊境和平時期國界管理的原則是“不可輕越國界”,但清朝與鄰國在政治、貿易等方面的正常往來并未受到影響,而西南邊境戰(zhàn)事期間國界管理的手段則更加嚴格,力度較大,甚至中止與鄰國的一切往來。清朝文獻中記載關于西南鄰國越南、緬甸戰(zhàn)事的史料較多,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鄰國發(fā)生的戰(zhàn)事;二是清朝與西南鄰國之間的戰(zhàn)事。

第一種情況:當鄰國發(fā)生戰(zhàn)事時,清朝政府只是在邊境戰(zhàn)亂之隘口增兵防守,嚴查出入境人員及貨物,以免戰(zhàn)火燒至清朝境內,對鄰國的戰(zhàn)事既不發(fā)一言表態(tài),也不調派一兵參與,嚴禁邊境官吏參與越南內政。乾隆四年(1739),安南國都銅交江王起事,波及兩國邊境,清朝政府一面咨會安南國王,一面派兵分堵隘口,加強邊境防御。清高宗唯恐引起邊界沖突,特意叮囑云南總督慶復:“彼若有求兵之請,則不可驟然發(fā)兵,只應速行奏聞,亦以請旨為辭告彼,而固守邊界,則得矣?!雹佟肚鍖嶄洝返?0冊《清高宗實錄》卷93(乾隆四年五月乙亥),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433頁。同年七月,云貴總督慶復、云南巡臣張允隨命開化鎮(zhèn)總兵“撥添汛兵分堵隘口,并飭沿邊各鎮(zhèn)加謹防范,以御奸匪內竄,更嚴查接近交境夷寨中恐有藏匿交黨之處”。②《奏為安南交賊于亁塘地方起事,現(xiàn)派員弁嚴守邊隘,并咨告彼國王事》,檔號01-0040-018,縮微號01-007-052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同年八月,交江王后裔聽聞清朝大兵駐扎邊境隘口,畏懼悔罪,到營投誠,清高宗回復署廣西巡撫安圖說:“安輯邊疆,乃第一要務,不可生意外喜事之想也?!本芙^了交江王后裔的投誠。③《清實錄》第10冊《清高宗實錄》卷99(乾隆四年八月甲辰),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509頁。此后幾年,安南國內戰(zhàn)亂紛紜,影響了中越邊境的安全穩(wěn)定。乾隆六年(1741)五月,廣西右江鎮(zhèn)總兵張朝宣奏報安南戰(zhàn)事與百色邊境邊防情形,清高宗云:“此時正當汝加意防范之秋也,諸事留心,妥協(xié)為之。”④《清實錄》第10冊《清高宗實錄》卷143(乾隆六年五月癸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067頁。

清代越南發(fā)生的戰(zhàn)事次數(shù)較多,但每次越南戰(zhàn)事期間,清朝對西南國界管理的方式相差無幾。乾隆十年(1745),安南黎莫兩氏構釁,兩廣總督那蘇圖奏請遴遣大員,召黎維祎、莫康武至鎮(zhèn)南關宣諭,令其息兵。清高宗認為“所請遣使宣諭,事不可行”,僅命那蘇圖飭沿邊文武員弁,各就地方形勢,加意防范,毋令安南侵擾清朝邊界。⑤《清實錄》第12冊《清高宗實錄》卷237(乾隆十年三月甲午),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50頁。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時,越南仍在內亂不止。兩廣總督策楞奏曰:“在內地惟有嚴我邊防,示以鎮(zhèn)靜,并嚴飭加謹防范。各隘亦酌量添兵,總期外匪內奸,不致一人潛出竄入。米谷等項以及違禁貨物,悉力稽查?!雹蕖肚鍖嶄洝返?2冊《清高宗實錄》卷255(乾隆十年三月甲午),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314頁。

清朝后期,清朝管理西南國界的方式依然承襲前朝,命令軍隊嚴守國界,禁止介入鄰國戰(zhàn)事。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前后,越南所管之水尾土州發(fā)生戰(zhàn)事,該土州與清朝云南臨安相鄰,清宣宗命伊里布嚴飭沿邊地方文武員弁,督率兵練稽查要隘,小心防范嚴防漢奸乘間煽惑,如有夷匪及越南兵練追逐至境,立即驅逐攔截,不準一名竄入,亦不準妄殺一人。倘該地方員弁邀功妄殺,以致另滋事端,定當從重治罪。如有叩關請兵情事,即應正詞拒絕,并給兩廣總督頒下圣諭:“該督等務當嚴切曉諭該管鎮(zhèn)將道府等鎮(zhèn)靜防范,固不可稍有疏懈,亦不許稍涉張皇,如辦理不善,致開邊釁,惟該督撫是問?!雹摺肚鍖嶄洝返?6冊《清宣宗實錄》卷242(道光十三年八月己亥),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620頁。同治三年(1865),越南黎惟明等自稱越南舊王率兵起事。清穆宗云:“該國蠻觸相爭,惟當防其內寇。著瑞麟等飭令欽州沿邊文武,遴撥兵弁及五峝各團練丁,扼要嚴為之備,以期自固藩籬?!雹唷肚鍖嶄洝返?8冊《清穆宗實錄》卷133(同治四年三月癸丑),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146頁。

清朝在鄰國發(fā)生戰(zhàn)事期間的國界管理方式,不只是施行于中越邊境,中緬等國邊境同樣如此。乾隆二十一年(1756),緬王長子因鬼家仇殺,躲至緬甸邊境木邦,因此處與滇省鎮(zhèn)康、孟定、耿馬等土司接壤,署云貴總督愛必達命邊境文武及各土司于沿邊隘口嚴加防范。①《清實錄》第15冊《清高宗實錄》卷511(乾隆二十一年四月丁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465-466頁。乾隆二十三年(1758),緬甸木邦土司與清朝的土司,多有通婚者,在緬甸內亂期間,云貴總督愛必達要求“邊界防范宜嚴,業(yè)飭沿邊土司,慎密巡防,毋得與木邦土司往來。”②《清實錄》第16冊《清高宗實錄》卷569(乾隆二十三年八月癸未),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26-224頁。嘉慶十年(1805),緬甸和暹羅彼此構釁,孟連土司刀派功擅自攜帶印信并土練三百名參與其中。清仁宗云:“土司等惟當恪守疆圉,自不致滋生事端。今孟連土司刀派功貪圖利益,越境滋事,使其身尚在,必當重治其罪。今業(yè)經(jīng)被戕,自無庸議?!雹邸肚鍖嶄洝返?9冊《清仁宗實錄》卷147(嘉慶十年七月癸亥),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019頁。特命邊疆督撫嚴飭各處土司均當凜遵法度,各守疆域,安撫夷人,勿許冒昧滋事,方于邊境有益。

第二種情況:清朝與西南鄰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事期間,清朝政府與該國分別陳兵于國界線兩側,兩國斷絕一切官方與民間往來,所有人員與貨物皆被禁止出入邊境,即“閉關鎖邊”。嚴格來說,清代清朝與西南鄰國之間的戰(zhàn)事只有清緬戰(zhàn)爭,而清朝出兵安南的軍事行動不在此范圍之內。乾隆后期,安南阮氏篡國,清朝出兵征伐阮氏,是為恢復黎氏政權而戰(zhàn),以維護黎氏政權和清朝的宗藩關系,是清朝支持安南黎氏政權的戰(zhàn)爭,而非清朝與安南之間的戰(zhàn)爭。當然,在清朝出兵安南期間,中越邊界也曾有過短暫的“閉關鎖邊”時期,隨著黎氏政權接受清朝的宗藩體制并開始朝貢,清朝則立刻從安南撤兵而終止軍事行動,兩國也隨之恢復正常往來。

清緬戰(zhàn)爭是由于緬甸多次對中國西南邊疆的領土主權進行侵擾而發(fā)生的戰(zhàn)事。清朝政府為維護西南邊境安全與領土完整出兵抗緬,命令軍隊嚴守國界,嚴格查拿一切出入邊境的人員與貨物,目的是通過斷絕中緬貿易來懲罰緬甸,使其物資匱乏。乾隆三十三年(1768),清高宗命在中緬邊境率兵作戰(zhàn)的阿里袞、舒赫德、鄂寧三人嚴查緬夷貿易場所蠻暮、新街等地的邊境貿易情形:“今自用兵以來,各關隘久已禁人外出,新街等處是否尚有貨市或關口,間有奸民偷越,或邊外土司潛赴經(jīng)商,或緬夷界外別種番夷往彼市易,抑或市集改徙他處,此等皆宜詢訪而知?!雹馨⒗镄枴⑹婧盏?、鄂寧:《奏覆蠻暮新街貿易等項各情形折》(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宮中檔乾隆朝奏折》第30輯,臺北故宮博物院,第532頁。隨后不久,清高宗再次要求嚴禁中緬邊境的貿易往來,云:“緬匪于內地貨物既在所必需,而商民等又借以取利,自當嚴行防范,不可令其絲毫透漏。此時立法之始,商民等自不敢違犯,恐逾時漸致懈馳,仍有故智復萌者,著傳諭阿里袞、明德始終實力體察申禁,若稍有疏忽,亦惟伊等是問?!雹莅⒗镄?、明德:《奏覆查辦云南逃兵折》,《宮中檔乾隆朝奏折》(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七日),第30輯,第835頁。清緬戰(zhàn)爭期間,許多私自翻越國界的百姓被予以嚴懲,甚至被判處死刑。清朝在清緬邊境施行“閉關鎖邊”的時間較久,約24年左右,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緬甸納貢稱臣才全面放開關禁。關于清緬戰(zhàn)爭期間出入境貨物管理的研究在《關禁與走私:清朝西南邊境的進出境貨物管理》也有所涉及。⑥馬亞輝:《關禁與走私:清朝西南邊境的進出境貨物管理》,《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1年第1期。

余 論

清朝的國界觀念,無論是“不可輕越國界”,還是“不可輕啟邊釁”,包括陳兵邊境,閉關鎖邊,實際皆為中國古代王朝傳統(tǒng)治邊思想的一脈相承,其根源在于先秦時期提出的“服事觀”,即“內諸夏而外夷狄”的觀念,這種觀念進一步發(fā)展,則是“守中治邊”與“守在四夷”的思想,方鐵先生在《古代“守中治邊”“守在四夷”治邊思想初探》一文中認為這是古代王朝文化極度自信意識的一種反映,①方鐵:《古代“守中治邊”、“守在四夷”治邊思想初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4期。這個觀點是很有道理的。雍正時期清世宗對“安南勘界案”的處理,乾隆時期清高宗對中越邊界“種植筋竹案”的處理,以及清代西南邊境戰(zhàn)事期間的國界管理方式等,都是清朝政府“守中治邊”“守在四夷”治邊思想的延續(xù)與變形。從整個清代來看,清朝的國界觀在順康時期開始出現(xiàn),雍正時期在進行邊境管理的探索中有所發(fā)展,至乾隆時期清朝的國界觀達到成熟,即使在西南邊境太平時期,清朝政府也時刻謹遵“守中治邊”“守在四夷”的思想,內防漢奸,外防盜匪。乾隆八年,兩廣總督策楞奏報:“西省貼近安南,值該國盜匪竊發(fā)之時,邊防尤關緊要。飭令文武大員,督率漢土官兵,在于各關隘口防范稽查,以杜漢奸夷匪潛出竄入?!鼻甯咦趯Σ呃愕倪叿来胧┥鯙橘澰S:“應如是嚴我邊防也?!雹凇肚鍖嶄洝返?1冊《清高宗實錄》卷191(乾隆八年閏四月壬午),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461頁。嘉慶以后基于“守中治邊”、“守在四夷”思想的國界觀進入守成階段。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在西方國家觀念的影響下,清朝開始了從古代傳統(tǒng)治邊思想向近現(xiàn)代治邊思想的痛苦轉型,然而由于清朝政府固有的傳統(tǒng)治邊思想過于根深蒂固,尚未形成近現(xiàn)代的國家與國界觀念,清朝便在沉重的內憂外患中走向覆亡。

猜你喜歡
國界安南鄰國
高熊徵《安南志》版本之審定
150萬烏克蘭難民涌入鄰國
留學情報站
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病逝享年80歲
快樂不分國界,童心超越時間
美國干涉南海問題的政策發(fā)展
“華人”牌的驕傲
雷公奇遇記之兩面國
星座| 盐城市| 扎鲁特旗| 砚山县| 衡东县| 沾化县| 丹东市| 抚顺县| 西乡县| 嵊州市| 三江| 那坡县| 云和县| 禹州市| 石嘴山市| 铁力市| 乌拉特前旗| 永年县| 葫芦岛市| 克东县| 五莲县| 东辽县| 伊金霍洛旗| 湖口县| 大田县| 浏阳市| 如皋市| 高邑县| 彭阳县| 宝兴县| 张家口市| 岐山县| 青冈县| 汽车| 伊金霍洛旗| 绥阳县| 高清| 固原市| 泾川县| 和林格尔县|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