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航 薛振婷 侯振飛 葛舒舒 王 穎
新疆農業(yè)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近年來,電信詐騙日漸猖獗,且詐騙類型花樣百出,層出不窮,這對于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學生造成了嚴重危害。由于大學生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蠱惑與威脅,缺乏對電信詐騙的深刻認知,導致了近年來校園電信詐騙案件頻發(fā)。電信詐騙犯罪作為近十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的犯罪手法,其手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詐騙犯罪,是結合網絡、通信及大數據手段并結合偽基站來發(fā)送各種詐騙鏈接,假冒他人的來電或者通過技術手段非法竊取他人身份信息來進行犯罪。電信詐騙犯罪影響范圍廣,受害群體多,追贓難度大,校園作為電信詐騙犯罪的受害重災區(qū),在防范電信詐騙犯罪的建設工作中任重而道遠。
對大學生進行關于電信詐騙的調查可知,由于近年來校園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頻發(fā),大學生已經成為遭遇電信詐騙的高危群體。真正引起公眾對于大學生這一被詐騙群體的高度關注莫過于前幾年震驚全國的“徐某玉案”。2016年,正值花季的徐某玉經過高考考到名校,本該是有著大好前程的人生,卻被一場騙局終結。不法分子騙走了徐某玉的學費,傷心過度的徐某玉因此悲傷過度誘發(fā)疾病,落得了香消玉殞的悲慘下場,她的遭遇無不令人唏噓,也讓公眾第一次在全社會層面對校園電信網絡詐騙展開了關注。
根據近年來各種在校大學生遭遇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匯總,在校大學生遭遇的主要有以下幾種電信詐騙犯罪的基本類型:
(一)假冒他人身份類詐騙,例如以下類型:1.冒充學校領導、老師詐騙:不法分子通過假冒學校相關領導,學校教職工等身份聯(lián)系學生,以學校要開展相關工作為由,要求學生加入所謂相關微信工作群,竊取學生相關信息后進行詐騙。2.冒充親友、熟人詐騙: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非法獲取他人相關社交賬號,并假冒該賬號主人對受害者以“家里有急事、我現(xiàn)在有困難”等所謂急迫事件為名進而實施詐騙。3.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詐騙: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撥打受害者電話,以受害者涉嫌相關犯罪為由,欺騙受害者聯(lián)系相關“公安人員”并按對方指示打錢。4.假借發(fā)放助學金、獎學金詐騙:不法分子冒充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向學生或家長打電話、發(fā)短信,謊稱當前正在開展相關助學活動,學生只要提供相關個人信息便可以領取獎學金、助學金,以此來達到詐騙目的。5.保險詐騙:犯罪分子冒充相關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謊稱受害者保險出現(xiàn)異常,要求受害者另行購買其提供的“保險”,一旦受害者購買便會受騙。
(二)購物類詐騙,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網絡購物詐騙: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大學生喜愛網購的特點,通過開設相關所謂正規(guī)網店,在學生下單后,竊取學生相關信息并指示學生跳轉到其他鏈接購買,達到詐騙目的。2.網購退款詐騙:不法分子冒充學生購買物品的購物網站客服,通過聯(lián)系受害大學生謊稱其拍下的商品出現(xiàn)相關問題,需要退款并提供銀行卡賬號等信息,進而實施詐騙。3.假冒代購詐騙:不法分子假冒成購物網站代購網店客服,以海外代購作為幌子,一旦買家付款后,又以“商品過關需額外征收關稅”等為由要求受害者額外付款。4.假冒快遞人員詐騙:不法分子冒充相關快遞人員聯(lián)系受害學生,稱其有快遞需簽收但相關信息不明,需學生提供后才能進行送貨,一旦學生簽收快遞,再威脅受害學生已簽收快遞必須付款。
(三)高額金錢利誘類詐騙,以下類型比較典型:1.求職招聘詐騙:不法分子假冒相關企業(yè)招工人員,打出高額薪資的幌子誘騙即將畢業(yè)的求職大學生,要求學生到指定地點等候通知,隨后以需先行交付培訓費、保險等為由實施詐騙。2.抽獎詐騙:不法分子假冒受害者曾經購買過相關商品的商家,聯(lián)系受害者,稱其作為老顧客可參加相關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高額價值獎品,需受害者先行繳納保證金或個人所得稅等為由進行詐騙。3.積分兌換獎品詐騙:不法分子聯(lián)系受害者,謊稱其在某網站的積分可以兌換高額獎品,誘使受害者進入其提供的所謂兌換鏈接,如果受害者按照其提供的網址輸入相關個人信息后,其賬戶將會被盜,資金被轉移。4.假二維碼詐騙:不法分子以發(fā)放獎品或優(yōu)惠券為由,要求受害者掃描相關假二維碼填寫個人信息,其所謂二維碼實則附帶病毒程序。一旦掃描,病毒就會盜取受害者的相關賬戶金錢達到詐騙結果。
(四)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消費類詐騙,這種類型的詐騙主要有以下典型例子:1.電話欠費詐騙:不法分子冒充相關通信運營商工作人員,聯(lián)系受害者,稱其電話欠費,要求受害者向某某賬戶轉錢以解除手機欠費狀態(tài)。2.出行訂票詐騙:不法分子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非法獲取受害者出行訂票信息,假冒相關航空公司或鐵路公司工作人員,以受害者訂票的班次臨時取消需重新訂票,誘使受害者到其指定的假冒網站購票,落入詐騙圈套。3.刷卡消費詐騙:不法分子假冒銀行工作人員或警察,以其銀行卡消費涉嫌相關金融犯罪,指示受害者在其指導下重新辦理賬戶,進而實施詐騙犯罪。
一個人是否具有深刻的防詐騙意識在個人防范電信詐騙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從目前看來,社會大眾的防詐騙意識普遍較弱,尤其是在校大學生。歸根到底是大學生的防詐騙意識較弱,對于電信詐騙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極易被花樣繁多的電信詐騙迷惑從而被騙。學生對防范校園電信詐騙的認識不足,心態(tài)沒有完全擺正。少數學生心存僥幸心理,認為電信詐騙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多抱以無所謂的態(tài)度,正是這種僥幸心理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使得電信詐騙案件在校園里不斷發(fā)生。如果師生進一步加強對于電信詐騙的學習及認識,樹立牢固的防詐反詐意識,能夠識破電信詐騙的基本騙局,將大大減少校園電信詐騙案件的發(fā)生頻率。
在校大學生大多十幾二十幾歲,剛剛成年踏入社會的大門,社會經驗較淺,且在校園作為一個較為封閉的環(huán)境下,大學生沒有足夠的閱歷,對電信詐騙的認識不到位,極其容易相信犯罪分子冒充的網購客服、熟人、朋友、老師等,這是近年來大學生成為校園電信網絡詐騙高危群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電信詐騙之所以能夠發(fā)展得如此迅速,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公民個人信息的大量泄露。5G時代下高新技術已逐漸深入人民群眾社會生活,并被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群體所接納、使用與依賴。與此同時,大學生個人信息無意或被動地泄露為詐騙分子實施精準詐騙、攻破心理防線提供了便利條件。[1]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使得各種有針對性的新型電信詐騙犯罪不斷出現(xiàn)。原先的電信詐騙多是“漫天撒網”型的,并不針對某一特定人群,而如今的電信詐騙由于公民大量的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犯罪分子集中獲取某種人群的信息,進而根據該人群量身定做相關的詐騙套路,從而使得犯罪成功率大大提升,多數學生正是遭遇了這種定制性的詐騙套路,才輕而易舉地被騙??梢哉f,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而許多在校大學生日常熱衷于網購或者在上網時隨意填寫相關個人信息,這些不經意間的舉動極易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獲取后有針對性地實施詐騙,而這種詐騙往往由于信息的真實性極易使受害學生相信,因此詐騙成功的可能性極高。
在當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下,網絡化建設已經全面鋪開,電信詐騙已由原來單純的電話詐騙發(fā)展成了多種類型的網絡詐騙,詐騙手段更加多樣化、隱蔽化。詐騙手段的多樣化、隱蔽化成了導致大學生遭遇校園電信詐騙的一個重要原因。
電信詐騙犯罪手段日益隱蔽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量犯罪團伙身處境外。當前,在我國公安機關的大力打擊下,國內電信詐騙案件的發(fā)案率呈下降趨勢,因此,為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國內電信詐騙團伙多數轉戰(zhàn)境外,構筑起龐大的、有組織性的跨國電信詐騙犯罪組織,采取國外指揮、國內實施的犯罪模式,電信詐騙團伙組織的頭目往往在境外對國內的產業(yè)鏈下游人員進行遙控指揮,這樣就會形成一條國內外里應外合的電信詐騙犯罪產業(yè)鏈。多起在校大學生電信詐騙案件的發(fā)生,正是由于學生收到了境外來電,而往往這類犯罪分子通過技術手段篡改其境外電話號碼,偽裝成國內政法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等號碼頻段,這種掩人耳目的犯罪手法極易使大學生難辨號碼真?zhèn)?,被犯罪分子蠱惑,輕信犯罪分子虛構的種種情況,一步步落入其圈套,直至錢財被騙。且由于詐騙團伙身處境外的緣故,以及跨國執(zhí)法的難度較大,受害者的被騙錢財往往極難追回。追贓工作的不利開展,也使得境外詐騙團伙愈發(fā)猖獗,更加肆無忌憚地將詐騙的“魔手”伸向國內高校大學生。
學校作為校園防范電信詐騙宣傳工作的主體,要發(fā)揮主體作用,落實主體責任,需在日常的專業(yè)教學和綜合實踐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引進電信詐騙教育內容,利用科學的方法、手段進行融合與滲透,加強對前沿的電信詐騙預防資訊和案例的關注,深入了解犯罪團伙的套路,并根據其情況進行防詐騙技術和方法的改進。[2]加強宣傳引導,可以通過設置校園宣傳海報,舉辦相關知識競賽,聯(lián)合公檢法工作人員進校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等手段,應結合公安部門,形成以校園網絡詐騙的預防、處理和事后重建為內容的校園安全體系管理制度[3]。密切關注學生對于防范電信詐騙的認知及學習情況,定期開展相關培訓講座,與時俱進,在宣傳層面上加強對師生樹立防詐騙意識的引導工作,在學生遭遇電信詐騙后能夠第一時間介入,最大程度減少大學生損失,進一步推動校園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建設工作。
大學師生是遭遇校園電信詐騙的主體,加強自身法制學習,樹立防詐騙意識是防范校園電信詐騙的治本之策。大學生應經常參加相關防詐騙宣傳講座,及時了解電信詐騙的最新類型及防范建議,激發(fā)自身興趣,主動深入了解相關電信詐騙的相關案例,不輕信陌生短信及陌生賬號,及時了解相關防詐騙宣傳資料,注意網絡輿情問題,不斷提升自身防詐騙意識,能夠識破電信詐騙的基本騙局,讓不法分子不再得逞。
現(xiàn)代社會,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公民的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例如,大學生在網購時留下的電話號碼,收貨地址,姓名等,在學生收到貨后隨手丟棄的快遞單據,這些隨手丟棄的寫有個人信息的單據,在大學生個人看來可能覺得無關緊要,但卻極易成為不法分子利用,以此來牟利的工具。除此之外,在手機上下載的各種APP,通常在用戶下載完成和登錄的時候要求獲取各種權限,授權后用戶的個人信息將被獲取,許多電信詐騙案件的發(fā)生正是不法分子利用了各種軟件泄露的用戶信息。因此,大學生平時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隨意填寫自己的信息,防止因個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導致自身遭遇詐騙。
大學校園電信網絡詐騙電話對大學生的傷害巨大,既影響財產安全也危害身心健康[4]。目前,防范校園電信詐騙工作仍是新疆農業(yè)大學乃至全國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學校作為電信詐騙的重災區(qū)與防范主體,在防范電信詐騙工作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師生、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師生作為被騙的主要群體要加強法制學習,提高自身的防詐騙意識。學校要常態(tài)化開展相關防詐反詐宣傳工作,完善相關處置機制,最大程度降低師生損失。電信詐騙的類型不斷更新?lián)Q代,花樣繁多,如何識破新型騙局更是難上加難,防范校園電信詐騙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讓廣大師生遠離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管好自己的錢包,推動校園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