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列東中學 江德如
“項目教學”最早被約翰·杜威的學生克伯屈所提出。項目學習是一種成熟的教與學的方式被普遍應用于國外的教學中。項目學習指的是學生完成教師給予的指定學習項目或任務,在實踐中領悟知識,內化吸收,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獲得完整而生動的知識,發(fā)散自身思維,陶冶情操,強化能力,學會合作。
在“雙減”政策實施的宏觀背景下,項目學習在初中物理的應用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隨著我國教育行業(yè)的持續(xù)深化改革,新課程標準得到了全面的推進,重視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均衡德、智、體、美、勞的發(fā)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融合項目學習能促使任課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思想觀轉變?yōu)榇龠M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大化彰顯教學的價值,多元化構建物理教學課堂。與此同時,這也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多維度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增強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與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能力。
現階段的教育改革對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便需要教師積極借鑒與運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模式,構建高效的課堂。就現階段的教學而言,諸多物理教師仍以應試教育貫穿教學,一味地追求課堂教學效率,忽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未落實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致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足,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意識。也有部分教師過分依賴儀器教學,諸多實驗操作由任課教師一人獨立完成,導致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的機會,缺乏動手能力,無法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考。而項目學習的融合與應用能使上述問題得到解決,彰顯物理學習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熱愛程度。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較強且具有實驗性色彩的學科,需要實踐強化基礎知識,項目式學習更符合物理教學的特性,能多維度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鉆研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現階段的教學實踐中,回歸思維創(chuàng)新、自主學習等學習方法未能得到貫徹落實。“項目學習”的融入順應了當前教學行業(yè)的改革要求,滿足“雙減”教育政策的現實需求,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全方面落實學科教育與核心融合發(fā)展,彰顯教學應用價值,優(yōu)化教育資源,科學統(tǒng)籌兼顧。
基于社會高質量的發(fā)展,教學設備也不斷更新迭代,物理課程的實踐教學條件得到改善。“項目學習”的融入,是對傳統(tǒng)物理教學觀念的革新,順應教育改革要求,彰顯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讓物理教育面向社會,滿足物理教學歸真的內在需求。
“項目學習”的應用能發(fā)揮物理知識所蘊含的豐厚價值,在教學中體現人文關懷,落實物理這一門學科的立德樹人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應用項目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強化其教學技能,實現師生教學共長。
自2000年起,我國開始多渠道實施“項目學習”的先進教學模式,2005年我國將綜合實踐課程拓展至綜合課程學習的范疇?;诖?,現階段“項目學習”的發(fā)展趨向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推進物理實踐教學中形成一套具有系統(tǒng)性、針對性、完整性的新型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興趣是學好任何東西的原始驅動力,它能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因子,尤其是在初中物理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進程中,學生常常因為物理基礎知識的難懂、枯燥、沉悶而產生消極怠學的心理。物理嚴謹的邏輯思維與精準的概念理論是學習道路上主要的困難和挑戰(zhàn)之一,若是教師一味地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照本宣科,只會降低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物理教師要充分利用項目學習的優(yōu)勢,恰到好處地設計教學項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積極參與物理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在教學細節(jié)中體現濃厚的人文關懷,讓物理課程教學富有生機與活力。
例如,在教授滬科版第十四章第一節(jié)《電阻與變阻器》時,任課教師可提出教學項目:根據本小節(jié)所學的內容制作臺燈,第一盞是只有開關功能的臺燈;第二盞是可以調節(jié)亮度的臺燈,其中亮度分為三種層次,耀眼、明亮、黑暗;第三盞是可持續(xù)地進行亮度調節(jié)。在得到教師的項目指示后,學生可分組探討第一盞臺燈與第二盞臺燈之間有何差別,同時畫制電路圖。學生通過小組協(xié)作或者自主探究,有序地完成前兩盞臺燈的畫制,教師基于此提出問題:怎么將第一盞臺燈設計成第三盞臺燈呢?然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進行電路的改裝。學生在此基礎上發(fā)散思維來解決難題,加強電阻與變阻器理論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得到長度改變電阻大小的結論,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在“雙減”背景下,“項目學習”的應用已成為構建高效物理課堂的必然趨勢,教師應樹立科學的革新觀,了解并掌握項目學習的主要流程與要素,進而井然有序地開展物理教學。在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實踐中,物理縝密的邏輯思維與抽象化的基礎理論,使諸多教師將理論知識與操作實驗相融合進行授課,這樣可以使物理教學更生動化與鮮明化,利用實驗簡化理論知識,以理論知識作為實驗操作的支撐,二者相互依存、彼此促進,以此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物理知識的掌握能力。隨著物理知識難度的增加,僅僅通過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無法保障物理教學的效益。
例如,在滬科版第三章《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過程中,為了構建高效的物理教學課堂,教師應以項目學習為載體,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項目學習的意義所在。首先,教師應預先科學地制訂項目學習方案,讓學生了解聲音的特性,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應結合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與進度合理把控項目學習內容,深化聲音的知識,使學生能通過小組協(xié)作、自主思考的方式進行學習;最后,任課教師應注重講解學生項目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簡化物理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高質量的項目內容能活躍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動力,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學習的能力。基于此,物理教師首先應確定項目教學的內容,制訂實踐大綱。雖然此過程較為簡單,但實踐操作中會存在一定的困難與挑戰(zhàn),需要物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情況、能力有一個清晰的評估與認知,并且具有整合資源的能力,擁有權衡教學發(fā)展的基本構想,方可使教學項目有序開展。因此,項目內容必須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系統(tǒng)性,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框架,全面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與潛在能力。
若教師確立的項目內容過于簡單,就無法使學生充分思考,這樣不僅不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還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興趣;若確立的項目難度太大,將會打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的物理知識基礎為依據,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狀況,科學合理地制訂項目內容。例如,在學習滬科版中《杠桿》這部分內容時,物理教師可以學習探究為主題,讓學生自主觀察杠桿運用的原理,并由此分析出杠桿的特點。教師還可讓學生尋找一種以杠桿原理為機理的物體,并觀察它是怎么樣開展工作的,由此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探究日常生活中使用杠桿原理的現象。學生需要聯系實際生活,發(fā)現身邊的物理現象,通過觀察利用杠桿原理工作的物體,完成探究的內容,自主解決問題。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觀念,引導學生獨立完成物理實驗操作,根據學生的優(yōu)缺點制訂項目學習方案,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進行表揚與指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物理學習觀。在項目學習后,師生可共同對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分析與研討,各小組之間相互評價、相互指正。教師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評價。
例如,在滬科版第二章第二節(jié)《長度與時間的測量》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采用觀察法,用實踐證明目測不準確的結論,引出比較,而后得出單位的概念,了解單位的換算。在項目學習中,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優(yōu)、缺點進行差異化分組,以確保學生的優(yōu)勢得以彰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其次,在項目學習后,任課教師可進行課后測驗,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為學習情況大相徑庭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與差異化的指導與教學;最后,教師呈現學生存在的差異化學習法,并探討其優(yōu)勢與劣勢,讓學生清楚認知當前存在的問題,以此進行改正與完善。
課堂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有些動手類、實踐類的事情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后完成,讓他們在制作中創(chuàng)新、操作中釋疑、生活中悟理、平臺中鞏固。
物理小制作是對理論知識的實踐與彌補。初中階段是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時期,而小制作的過程能提高學生的動腦與動手能力,讓思維得到拓展。我們學校每年都停課一周舉辦科技文體活動,物理小制作作品展就是其中一個傳統(tǒng)項目,教師先安排專題講座指導,然后布置活動任務,學生參與熱情高,上交作品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都會超乎教師的想象。事實證明,物理小制作能讓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投入更多期待的情感,甚至是癡迷的情感,這會使其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更主動,其創(chuàng)造的欲望更明顯,物理思維也會得到提升。
學生在作業(yè)中或課堂上遇到疑惑,筆者會鼓勵他們自己去實踐,在實踐中解開謎團。比如,針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中物、像關系的疑惑,學生在課后時間利用自己購買的簡易器材去實踐探究,并拍成視頻與其他學生探討。有的學生在學習完《質量》一課后,對“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狀態(tài)無關”進行實驗驗證,他將一瓶礦泉水冰凍前、后的質量進行對比,第一次實驗時發(fā)現冰凍后的質量變大了,于是找教師理論,之后在師生共同討論分析中發(fā)現了問題所在,原來是瓶子外壁上的小水珠在作祟,筆者建議他用一干布包裹后放入冰箱,最后解決了問題。在這一系列實踐、操作、體驗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提升。
改革單一的書面作業(yè)形式,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引導他們關注自然、社會、技術,在觀察和實踐中重新領悟物理原理。比如,讓學生從家里的水表、煤氣表、電能表等入手,思考水費、煤氣費及電費的計算,測算家用電器的功率等,體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這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筆者認為,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可以大力推廣此類作業(yè)形式。
基于“雙減”政策的物理項目學習,可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增強物理課程教育的科學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多維度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為社會提供應用型人才做鋪墊,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提升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物理教師要客觀、科學地制訂項目學習方案,因地制宜,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依據,合理實施項目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