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鑫龍,周 濤,畢鳳春,王 碩,佟 碩,賈豐碩,孫明月,胡彥武
(1.通化師范學院醫(yī)藥學院,通化 134002;2.通化永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通化 134002)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 is(Turcz.)Bail1.]為木蘭科五味子屬植物,其成熟果實稱北五味子,廣泛分布在長白山區(qū),是東北道地藥材,該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具補腎益氣、生津固澀之功效[1]。傳統(tǒng)上,五味子入藥部位以果實為主,藤莖多被當作“非藥用部位”而廢棄,造成資源浪費[2]。我國民間用五味子藤莖作調味劑和滋補強壯劑,可用防治感冒、肺虛咳喘等疾病[3]。近年來,關于五味子藤莖藥用價值研究逐漸增多,對其所含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亦不斷深入,而有關藥理作用研究多集中于保肝作用方面[4]。本文針對近年來有關五味子藤莖的化學成分及保肝作用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綜合有效利用五味子生物資源,延伸五味子資源產業(yè)鏈、開發(fā)新藥源提供參考。
五味子藤莖含有多種與果實相同的化學成分,如木脂素、揮發(fā)油、萜類、多糖、黃酮、甾醇等,但存在含量差異[5]。
木脂素是五味子果實的主要藥效成分,結構類型多,立體結構復雜,含量約占2%~8%[6]。有研究表明[7,8],五味子藤莖中含有與五味子果實相同的木脂素成分,且不同采收期、不同年生藤莖中木脂素含量有所不同。其中,3~4年生五味子藤莖木脂素含量與五味子果實含量相當。進而提示,3年生以上的藤莖可替代果實作為提取木脂素的原料。目前,五味子果實及藤莖中所含木脂素類成分按結構特點可以分為聯苯環(huán)辛烯、螺苯駢呋喃型聯苯環(huán)辛烯、芳基四氫萘、二芳基丁烷、四氫呋喃五大類[9-11],其中主要特征性成分是聯苯環(huán)辛烯類,包括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戈米辛N、五味子酯甲等。
五味子藤莖中所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倍半萜(包括萜烴和含氧衍生物)化合物、含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等。徐海波等[12]運用氣相層相-質譜分析技術(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對北五味子藤莖揮發(fā)油成分進行了分析,鑒定出37個成分,占揮發(fā)油總量的57.19%,其中主要成分為:2-十三酮(5.47%),[+]-橋-二環(huán)倍半水芹烯(15.30%),[S-(Z)]-3,7,11-三甲基-1,6,10-十二三烯-3-醇(14.41%),與李曉寧[13]報道遼五味子果實揮發(fā)油中的兩個主要成分古巴烯、麝子油烯不同。朱玉梅等[14]采用水蒸氣蒸餾法從黔產華中五味子藤莖中提取揮發(fā)油,并用GC-MS聯用技術,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鑒定出54個化合物,占揮發(fā)油總量的97.54%,其中含量較高的成分為:金合歡醇(22.62%)、δ-杜松烯(10.69%)、β-蒎烯(4.59%)、α-蒎烯(4.34%)、α-水芹烯(4.57%)。
五味子藤莖中萜類化合物按結構可分為三萜類、單萜類、倍半萜類等[15]。劉艷等[15]采用HPD-100大孔樹脂、硅膠、ODS和HPLC等對五味子藤莖95%乙醇提取物進行分離純化,根據理化性質及波譜數據鑒定出13個萜類化合物:retusenol、schizandrolic acid、cycloartenone、24-methylenecycloartenone、kadsuric acid、nigranoic acid、schizandronic acid、1-methyl-1-(trans-5'-methyl-cis-5'-vinyltetrahydrofuran-r-2'-yl)-ethyl-6-O-α-arabin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Z)-1-(5-ethenyl-5-methyltetrahydrofuran-2-yl)-1-methylethyl-O-β-D-apiofu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4,9-dihydroxy-4-olide、(R)-p-cymen-9-O-α-D-arabin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ficumegasoside、6α,9α-dihydroxycadinan-4-en-3-one。
五味子藤莖中多糖含量較高,五味子原植物品種、藤莖采收期不同,其多糖含量亦存在差異。胡彥武[16]采用超聲技術從五味子藤莖中提取多糖,經苯酚-硫酸法測定多糖含量為5.27%。劉俊霞等[17]對不同品種的北五味子藤莖中所含多糖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撫松2號藤莖多糖含量最高(4.44%),黃果一年生藤莖多糖含量最低(2.46%),各品種藤莖多糖平均含量為3.58%。張崇禧[18]等研究表明,11月份采收的五味子藤莖中多糖含量最高(4.15%),8月份采收最低,推測可能是由于生長旺季時植株生長快,多糖供給生殖生長和營養(yǎng)生長,導致在植株內積累較少所致。
劉俊霞等[19]采用回流提取法得到五味子藤莖90%乙醇提取物,并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分離及活性篩選,從中分離得到10種黃酮類成分:槲皮素、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蘆丁、芹菜素、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異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染料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兒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胡蘿卜苷。金銀萍等[20]以超高效液相色譜法,對19種不同種質資源五味子藤莖中蘆丁、金絲桃苷、槲皮素-3-O-葡萄糖、槲皮素-3-O-木糖和槲皮素等5種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進行測定,結果發(fā)現,不同種質資源間五味子藤莖的黃酮類成分含量存在較大差異。該課題組以蘆丁為對照品,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對不同種質資源五味子藤莖中總黃酮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發(fā)現,不同種質資源間五味子藤莖的總黃酮含量亦存在較大差異[21]。
五味子藤莖中除含有木脂素、揮發(fā)油、萜類、黃酮類成分外,尚存在一些其他類成分。劉俊霞[19]等利用多種色譜分離技術,對五味子藤莖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進行分離,純化出綠原酸、阿魏酸、咖啡酸、齊墩果酸等有機酸。武新亮等[22]采用各種色譜技術,對北五味子藤莖的化學成分進行分離純化,分離得到6個化合物:去氫二異丁香酚、Eriobofuran、4,5-Dihydroxy-3-methoxybiphenyl、GomisinN、(+)deoxychizandrin、β-谷甾醇。
藥物性肝損傷亦稱藥物性肝病,是指肝臟受到藥物或其代謝產物所對肝臟造成的毒性損傷或發(fā)生過敏反應[23]。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常用的解熱鎮(zhèn)痛藥,長時間服用或短時間內過量服用會造成嚴重的肝損傷和肝功能衰竭。李艷姿[24]以APAP誘導小鼠造成急性肝損傷,探討了五味子藤莖乙醇提取物保肝作用及分子機制,結果發(fā)現,五味子藤莖乙醇提取物能夠明顯改善APAP誘導的小鼠肝功能障礙和氧化應激,顯著降低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顯著升高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顯著抑制脂質過氧化終產物4-羥基壬烯醛(4-HNE)的生成,并降低硝基化終產物3-硝基酪氨酸(3-NT)的水平。此外,五味子藤莖乙醇提取物可顯著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達水平,抑制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環(huán)氧合酶-2(COX-2)的過度表達。進而提示,五味子藤莖乙醇提取物改善APAP誘導的小鼠急性肝損傷機制與抑制氧化應激、炎癥反應及抗凋亡有關。
中國的酒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將飲酒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但是長期飲酒或短時間內大量飲酒會引發(fā)酒精性肝損傷,原因之一是由于它在體內的代謝過程能引起脂質過氧化[25]。胡彥武等[26]利用急性酒精性肝損傷小鼠模型,研究了五味子藤莖水煎液對肝損傷小鼠血清ALT、AST的影響,結果發(fā)現,五味子藤莖水煎液和五味子果實水煎液具有相同的保肝作用,但并未分析其作用機制。劉群等[27]研究五味子藤莖木脂素和多糖對急性酒精肝損傷小鼠的保肝作用,結果表明,五味子木脂素和多糖高、中、低劑量(200、100、50 mg·kg-1)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及TG水平,升高肝臟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多糖高劑量(200 mg·kg-1)的作用效果強于木脂素高劑量,與聯苯雙酯作用相當。進而提示,五味子藤莖木脂素和多糖對酒精誘導的急性肝損傷均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抗自由基脂質過氧化反應有關。
孟憲軍等[28]采用56°白酒誘導小鼠急性酒精肝損傷,研究了北五味子藤莖總三萜化合物的保肝作用。結果表明,北五味子藤莖總三萜化合物(30 mg·kg-1·d-1)能顯著降低酒精性肝損傷所致異常升高的ALT、AST活性,降低MDA含量,顯著升高SOD活性與GSH含量,減輕或逆轉小鼠肝臟病理學改變。
丁傳波等[29]研究了五味子藤莖中木脂素和多糖對10%CCl4豆油溶液誘導的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結果表明,木脂素高(200 mg·kg-1)、中劑量(100 mg·kg-1)組小鼠血清ALT、AST及TG水平均顯著降低;多糖高劑量(100 mg·kg-1)組的AST和TG水平也顯著降低;各劑量木脂素和多糖均能顯著升高肝臟中SOD的活性,降低肝臟中MDA的含量,與劉群[27]的研究報道內容相似。姚瑩等[30]以濃度為0.5%CCl4橄欖油溶液誘導小鼠肝損傷,結果表明,五味子藤莖中木脂素類成分對肝臟的保護作用與陽性對照藥聯苯雙酯相當,可顯著降低肝損傷小鼠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肝勻漿MDA含量,提高SOD、GSH-Px活力,改善肝臟病理損傷情況,減少壞死細胞及炎性細胞數量。進而提示,五味子藤莖中木脂素類成分對CCl4所致小鼠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胡彥武等[31]觀察了五味子藤莖提取物對小鼠的急性毒性反應,并對CCl4誘導肝損傷小鼠保護作用進行了探析,結果表明,五味子藤莖提取物毒性較低,對小鼠最大耐受量為32 g·kg-1·d-1,五味子藤莖提取物可有效降低肝損傷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對CCl4致小鼠急性肝損傷具有較強的保護作用。在上述研究基礎上,胡彥武等[32]進一步觀察了五味子藤莖提取物抗CCl4所致大鼠肝纖維化的作用,并以蛋白印跡雜交(Western blot)法檢測了相關信號通路蛋白表達水平,對其抗肝纖維化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分析。結果表明,五味子藤莖提取物能顯著降低肝纖維化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及HA、LN、PCⅢ水平,明顯改善大鼠肝組織結構,減輕肝纖維化程度,顯著降低肝組織TGF-β1、α-SMA蛋白表達水平。進而提示,五味子藤莖提取物對CCl4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降低肝組織TGF-β1、α-SMA蛋白表達、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有關。
近年來,五味子藤莖相關研究已取得初步進展,其中對化學成分的研究主要包括含量測定和化合物分離與鑒定,含量測定主要以木脂素和多糖的研究較多。在成分分離方面,已對木脂素、揮發(fā)油、萜類、多糖、黃酮類、甾醇類成分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在保肝作用方面,主要集中于藥物性肝損傷、酒精性肝損傷、化學性肝損傷,但具體分子機制研究不夠深入。今后應加強對五味子藤莖化學成分和保肝作用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研究,為探究其利用價值提供理論支撐。
綜合利用傳統(tǒng)中藥非藥用部位,開發(fā)適合現代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的產品是當前中醫(yī)藥產業(yè)化的重點方向之一。野生五味子廣泛分布在長白山區(qū),自然條件其藤莖生長旺盛,開花結果率低,為提高產量,人工栽培基地每年需減掉植株約40%的藤莖,因無文獻記載其藥效價值,一直作為“非藥用部位”而廢棄,造成資源浪費。隨著對五味子藤莖資源化學成分和保肝作用的深入研究,開發(fā)以五味子藤莖有效成分為藥效組分的保肝新藥,對延伸五味子經濟產業(yè)鏈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