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少顏,鄧惠娟
廣東省廣州市胸科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95
結核性盆腔炎(PTB)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女性生殖器特異性炎癥[1]。近些年,結核病的發(fā)病率日益上升,而隨之而來的PTB也日益多見。臨床上根據患者的病情、生育需求、年齡、身體狀況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案,常見的治療措施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而抗結核藥物依然是最佳的治療手段,多采用6~9個月療法,并結合營養(yǎng)、休息、增加機體抵抗力。由于療程時間較長,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不僅影響疾病恢復,還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需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利用有效的護理來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就心理護理應用在PTB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PTB患者,采用奇數偶數分組法其分成兩組(觀察組、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年齡25~44歲,平均(32.45±5.81)歲;病程1~4年,平均(2.32±0.75)年;病型:輸卵管結核23例、子宮內膜結核10例、混合型結核8例。對照組:年齡24~43歲,平均(32.56±5.93)歲;病程1~5年,平均(2.47±0.78)年;病型:輸卵管結核22例、子宮內膜結核9例、混合型結核10例。兩組年齡、病程、病型滿足可比性差異(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做好治療期間的各項生命體征監(jiān)測,做好環(huán)境護理,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囑咐患者搞好個人衛(wèi)生;治療期間盡量使用易消化、營養(yǎng)充足的食物,多飲水,減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做好用藥監(jiān)測,觀察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定期復查。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加強健康教育:PTB病程長,病情易反復,患者精神壓力較大,特別是伴有不孕癥,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負擔,護理人員為患者發(fā)放健康知識小冊子,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對患者答疑解惑,使患者充分了解此病的特點以及堅持治療的重要性。
(2)心理評估:多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以及動態(tài)觀察心理狀況,制定心理干預方案。
(3)心理護理:尊重患者的隱私,切勿在有其他人在場的時候談論患者的病情,采用一對一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的疑慮,耐心回答患者的疑慮,告知良好的心理可促進疾病康復,為患者講解本院成功治療案例,讓患者知道這是可治愈的疾病,解答哮喘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疑慮。
(4)生活指導:囑咐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會患者會陰部的護理方法,禁止在患病期間同房,每晚清洗外陰,做到專人專盆,勤換內衣褲,不能穿化纖、緊身內褲;若在生理期,勤換衛(wèi)生巾,避免病菌趁機而入;多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加強營養(yǎng);囑咐患者保持樂觀的情緒,生活有序,勞逸結合,不能過度勞累。
(5)用藥指導:告知患者結核的治療原則,即早發(fā)現、早治療、規(guī)范治療、持續(xù)用藥,堅守原則的重要性。
①疾病知識掌握的優(yōu)良率;②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③生活質量評分;④護理后的癥狀評分。
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根據調查問卷進行評分,量表滿分100分。優(yōu)≥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60分,優(yōu)良率=(總例數-中-差)/總例數×100%[3]。采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SAS、SDS)對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分,SAS標準分低于50分,表示心理狀況正常,超過50分則具有焦慮癥狀;SDS標準分低于53分則心理有抑郁癥狀,超過53分則具有抑郁癥狀,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4]。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對兩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本研究選取該量表中的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等4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范圍0~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5]。護理后的癥狀評分根據結核性盆腔炎的主要癥狀進行評價,將癥狀分為五種,如月經不調、下腹墜痛、發(fā)熱、盜汗、乏力等,每項評分根據由無到輕重分為0~3分不等,分數與癥狀程度成正比。
與對照組(65.85%)相比,觀察組疾病知識掌握的優(yōu)良率明顯較高(87.80%),χ2=5.549,(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疾病知識掌握的優(yōu)良率對比表[n(%)]
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SAS、SDS 評分()
表2 兩組SAS、SDS 評分()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較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后的癥狀評分明顯較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后的癥狀評分()
表4 兩組護理后的癥狀評分()
PTB是由結核桿菌引起,好發(fā)于青年女性的生殖器炎癥,其中最為常見的為輸卵管結合,其次為子宮內膜結合,多繼發(fā)于肺結核、胸膜炎、腹膜結合等疾病,也可繼發(fā)于泌尿系統(tǒng)結核,原發(fā)PTB特別少見。臨床上病程不同、臨床表現癥狀也不一,有的無癥狀,有的癥狀較重,但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經癥狀較重了,除了全身癥狀如發(fā)熱、乏力、盜汗、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外,還有下腹墜痛、月經失調、不孕等癥狀。大部分患者經過抗結核、支持療法可以治愈,但療程長,需定期復查,部分患者治療不當可引發(fā)子宮頸病變,建議及時手術治療[6]。
抗結核治療對大部分PTB患者有效,有的患者癥狀好轉,則中斷治療,復發(fā)再治療可影響療效,因此需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糾正以往錯誤的認知,使患者正確對待疾病。研究表明,PTB病程遷延反復,患者承受較大精神壓力,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康復有著不良影響,心理護理在PTB患者治療中就尤為重要了。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通過心理評估、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來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抑郁的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心理護理是將心理學、人際溝通學、臨床護理等有機結合,可作為治療的輔助手段,使患者改正自身不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提高其用藥的依從性,預防疾病的復發(fā),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尊重患者、保護患者隱私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對增進良好的護患關系有著積極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知識掌握的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王秀英[7]對13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心理護理的患者SAS及SDS評分低于對照,總有效率為94.03%高于對照組的71.63%,滿意率為94.02%高于對照組的64.17%,得出心理護理可降低SAS、SDS評分,提升治療有效率和滿意度。高會等[8]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后,其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對于疾病知識掌握度以及護理滿意度也均高于對照組,由結果得知,采用心理護理,可幫助患者積極地面對疾病,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與護理,減輕焦慮、抑郁癥狀;而觀察組護理后的臨床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心理護理可促進患者提升自護能力,有助于規(guī)避影響疾病恢復的不利因素,更好改善癥狀。黃雯[9]對50例女性結核性盆腔炎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得出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可提升治療效果,減輕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病情的影響[10-11]。本研究結果和上述研究基本相符,由此得知,心理護理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在PTB患者的治療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PTB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加強心理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減輕其負性心理情緒,促進生活質量的改善,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