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麗, 王森垚
我國歷來重視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 從當前思政教育課堂教學的總體情況來看,教學主要以教師說教為主,學生被動參與為輔的方式,教學形式比較單一。 作為思政教育最活躍、最外顯的重要因素,思政教育方法不僅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必要條件,更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政教育方法的選擇與創(chuàng)新尤為重要。將藝術元素融入思政教學是指將音樂、繪畫、表演、微電影、情景劇等學生參與制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課堂教學內容精準融合的教學方式。 藝術元素融入課堂的教育方式不僅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思政教學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推進思政課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
藝術思維與邏輯思維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兩種有效方式,它們相互補充、各具特點,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基石和動力。 藝術與邏輯的交融,在思維層面上,會讓人類認知的世界更清晰,更美好。 藝術元素融入思政課堂的意義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從思維層面看,邏輯思維善于把復雜的世界概念化、單純化、明確化;藝術思維則善于把現(xiàn)實世界形象化、豐富化。 把比較抽象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內容與豐富、美妙、具有美感的藝術形象整合,讓抽象枯燥的教育內容變得形象、生動、具體,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通過藝術元素的融入解構呈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重要方法,即將多種形式的社會意識轉化為個體意識的過程,也就是把外來的東西變成學習者內在的東西。 學生通過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藝術呈現(xiàn),對教學內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體驗。 藝術與專業(yè)特點以及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也相應減輕由于單純課堂說教使學生心理上產生的逆反和抵觸。
第三,思想升華藝術,藝術元素融入的思想更接地氣。 如果說邏輯思維是從紛繁多變的客觀現(xiàn)象中去發(fā)現(xiàn)本質,尋找規(guī)律、歸納概念。 藝術則是用更直觀的方式描繪生活的點點滴滴、精彩多樣,捕捉現(xiàn)實的個性差異和生動瞬間,追求個體的自我感受和精神世界。 借助藝術表達,思想直抵澄澈之境,學生的情感得到抒發(fā),擺脫了知性與功利主義的約束,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真理蘊、情切意遠的審美特點。
第四,藝術元素融入教學就是把馬克思理論課教學要點與藝術形式完美融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同時藝術呈現(xiàn)的美學教育,也是大學生教育的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促使學生在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協(xié)調發(fā)展。 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大難題,而藝術本身就是創(chuàng)造,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內容的藝術再創(chuàng)作,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是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途徑。
第五,藝術元素融入課堂呈現(xiàn)精準思政理念。精準思政是指教師通過對課堂各要素的分析研究,使課堂教學各要素之間相互支撐,相互滲透,有效整合,從而達成科學高效的現(xiàn)代教學目標的模式。 在2019 年2 月?教育部2019 年工作要點?的第34 條“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中提出“著力推進精準思政,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①參見?教育部2019 年工作要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wǎng)站 http:/ /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2/t20190222_370722.html.,藝術元素參與可以更精準更細致地呈現(xiàn)了馬克思理論實踐的本質。
藝術元素融入教學,一般遵循心理學原則和審美原理,具有創(chuàng)造性、啟發(fā)性和針對性的特點,是目前思政教育可以適時推行的教學方式。 它借鑒了內化理論的邏輯,通過藝術解構呈現(xiàn)思政課教學內容。 作為特定的概念,內化是由現(xiàn)代西方哲學和心理學中“人對自我觀點進行特別強調”這一概念衍生出來的。 主體性教育理論則認為內化是主體將感知到的思維和觀點轉化為自我的認知、情感、意志、信仰等, 將客體一切符合主體的思維系統(tǒng)轉化為主體的一部分, 使客體與主體成為同一整體的存在。 也就是說,內化是將看、聽、想等理性思維觀點經過實踐內證,所領悟出的具有客觀價值的認知體系。 內化的關鍵是,刺激的實踐者自覺揭示主體認知結構與內在觀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矛盾,并發(fā)展成為強化觀念。
藝術元素融入教學遵循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的特殊規(guī)律,把思政理論知識通過教學內容藝術化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通過多層面藝術呈現(xiàn)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的認識和感悟,它適應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接受特點和學習水準,是因材施教模式的具體化[1],體現(xiàn)了思政課的根本教育屬性。
藝術元素融入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將抽象社會意識轉化為個體意識的過程[2],藝術元素融入教學就是把抽象的思政課教學內容與豐富美妙的藝術解構整合在一起,將教學內容滲透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或者社會與學生的交流之中,使得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具體且生動有趣[3]。 藝術元素融入教學法是對內化理論的發(fā)展和延伸,并始終根植于思政教學這一特定的社會實踐活動過程。 高校思政教育內化是指高校學生基于自身需要,在教師引導和探求真理等因素的雙重作用下,將教師所傳達的思政教育信息通過認識、擇取、理解、整合、接受、踐行等環(huán)節(jié),主動將其轉化為自身的個體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過程。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增強思政課教育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的基本手段和集中表現(xiàn),由“接納”到“內化”再到“外化”不再是簡單地將思政課教育內容進行說教,而是通過思政教師合理恰當導入藝術元素,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和“我要講(真理)”,自覺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將正確的思維方法落實到心理層面,最終外化到實踐層面。
藝術元素融入教學是把人類文化轉變?yōu)槊褡逡庾R與價值情懷的創(chuàng)造過程,利用藝術因素穿插在教學過程進而促進意識形態(tài)的正確樹立,對于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將藝術元素融入思政教學,可以改變傳統(tǒng)思政課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激勵學生自主實踐、愉快學習的教學方法,是促進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
實施藝術元素融入教學必須遵循三項原則。一是立意精準原則。 在運用藝術化教學方法進行思政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價值引領,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美德的傳承以及創(chuàng)新充分融入藝術化教學活動中。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師要警惕泛藝術化現(xiàn)象,不僅要警惕不良價值觀傾向,而且還要發(fā)現(xiàn)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三俗傾向,真正做到“立于禮而弘于德”[4]。 二是形式精準原則。 有效選擇教學形式是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形成師生雙向互動的“利器”[5]。 要精心選擇符合思政課內在邏輯的藝術形式,針對不同專業(yè)大學生學習特點及知識文化結構采用不同的藝術教學形式。 三是評價精準原則。 要針對不同專業(yè)和學科的學生思維特點設定不同的思政課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根據(jù)學生完成藝術化課程作業(yè)的情況來對其進行精準評價[6]。 既要對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水平進行評價,又要對學生的思政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既要注重知識的習得,又要注重學生馬克思主義修養(yǎng)的形成;既要注重學生的藝術探索精神培養(yǎng),又要注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盵7]思政課教育擔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合格建設者的重要任務。 當前,思政教育在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的改革,宜采用藝術元素融入的教育方法,將各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植入思政教學中,可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思政課的教育效果。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空間的差距,而是人心的間隔。 在年齡上處于高位的教師,如果不能把自己的人格需求降到和受教育者平等的心理層次和情感訴求,換言之,就是換位思考,則很難讓受眾接受自己所傳授的知識,因此情感上的親和效應就變得極為重要。 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應用豐富多彩的藝術元素融入課堂可以快速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有利于增強思政教學的親和力。 比如,當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并講之其由來時,會使師生同時產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的認同和共鳴;教師將書寫的檻聯(lián)“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展示給學生,并加以適當?shù)呐e例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奮斗價值觀會得到強化。 情感的交融無聲無息,藝術對人的感染也是潤物細無聲的,藝術元素融入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和專業(yè)創(chuàng)作能力。
思政課作為對高校學生開展思想引導和增強政治責任感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 傳統(tǒng)的主體性教學模式,是教師作為傳授者、學生作為接受者的被動學習,這種單向教學模式,缺少教師與學生間的有效互動,學習吸引力大打折扣。 滿堂灌式的思政教育不利于培養(yǎng)受眾者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高校思政教育強調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平等主體性,萬物相輔而相成,在思政教育中運用藝術元素融入的教育方式,把各種生動的正反面教材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來,不僅可以化解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學方式枯燥的問題,而且可以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向心力。 當學生的學習欲望在教學藝術的吸引下凝成一股繩的時候,課堂教學的凝聚力就形成了,這時的思政課學習就變成了精神享受的原鄉(xiāng),而思政課堂也變成了學生群體的靈魂家園[6]。
感染是一個醫(yī)學概念,最初的涵義是指細菌交叉繁殖導致菌群叢生必須依靠抗生素加以控制的情況。 ?辭海?最早在1968 年將感染一詞擴展為社會意義上的感化和交叉散播之意。 感染一詞的跨學科和跨專業(yè)遷移表明強大的感染力必然釀生深度的契合力和篤信力,具體到思政教育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那些有著多學科專業(yè)修養(yǎng)的教師往往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相反,那些只具備單一學科專業(yè)修養(yǎng)或者少數(shù)學科專業(yè)修養(yǎng)的教師往往不受學生的歡迎。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專業(yè)的藝術形式,用詩歌創(chuàng)作與朗誦、繪畫、自拍自演情景劇或編排演繹微電影方式等穿插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感染力都起到了積極效果。 如中文系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美術系學生用繪畫表達深刻的哲學思想,藝術系的學生進行微電影創(chuàng)作來反映思政課教學內容,不僅豐富了講課內容,而且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
藝術是一種把人文生態(tài)變成直覺審美的創(chuàng)造。 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精神產物,以其獨特的生產和欣賞方式幫助人們在潛移默化的審美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將藝術元素融入思政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從情感表達貫穿課堂、藝術展示融入課堂、趣味教學活躍課堂等方面著手。
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真正的教師應該是巫師而不應該是牧師。 就是說真正的教師應該是學生心靈的喚醒者而不是學生精神的鞭策者。 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掌握專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更要掌握喚起學生求知欲和認知需求的情感藝術[8]。 可以說情感是人類最為輝煌的品質,失缺了情感的浸漬,再完美的教學形式都會變得枯燥而單調。 基于此,我們認為在全社會崇尚高雅藝術、抵制低俗藝術的大環(huán)境下,可以將具備情感訴求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朗誦藝術、微電影創(chuàng)作藝術、書法繪畫藝術等運用到思政課教學中。 盡管藝術元素融入教學對教師的情感駕馭水平和綜合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來說,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更適合從情感藝術方面著手。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在思政課中采用藝術化教學法極有助于情感價值觀的實現(xiàn)。 在藝術化教學法開展的過程中,把情感作為重要的教學線索,通過藝術來感染學生,大大促使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升華[9]。 不僅如此,情感藝術也是思政課生活化的必然要求,思政課教學的生活化取向既符合教育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也符合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方向[10]。 思政課生活化有利于將思政課的藝術化建立在生活觀照的基礎上,通過生活的藝術形態(tài)、現(xiàn)實的生活場景、普通的生活實錄和生活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加深對思政課藝術化的理解。 當然,將情感表達藝術融入課堂也要時刻警惕過度娛樂化現(xiàn)象的滋生,因為守正是思政課的根基,守樸歸一是立德樹人的正道、育人鑄魂的根本[11]。 藝術元素融入教學將相對枯燥的思政課基礎理論知識和各種藝術表達形式巧妙結合起來,既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了解和體驗,又延伸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本真,但是凡物莫不有度,超過了一定的界限,藝術元素融入教學模式就可能演化為異化教學模式。
孔子談修身立世時說,道德“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12]。 他認為“詩”有著強大的感染力,可以啟迪心智、陶冶性情。 ?尚書·舜典?記載:詩言志,歌永言。 詩歌可以“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 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13]。 中國古代先賢賦予詩歌藝術非常高的地位,他們認為詩歌藝術在思想教育過程中,具有傳播價值觀,震撼心靈,調和人倫的作用。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對“藝術”因素(即教學藝術與方法)的關注,將繪畫詩歌等藝術融入教學體系,是“灌輸性與啟發(fā)性統(tǒng)一起來”“八個統(tǒng)一”的有效教學改革嘗試。 藝術使思政課堂充滿詩意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學生自我探尋與自我教育,是破解目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有效性難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教學改革模式探索,更是構筑詩意的思政課話語體系的有效途徑。 真正實現(xiàn)了思政課“入耳、入腦、入心”的教育本質,進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①參見劉淼,何小英.高校思政課教學藝術分析.https:/ /www.gwyoo.com/lunwen/jylw/jiaoxueyishulunwen/201901/690645.html.例如有的教師在進行愛國主義章節(jié)講授時,讓學生參與而采取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朗誦形式,就提高了思政課堂教學的效果。 學生反映,通過創(chuàng)作和朗誦鍛煉了自己的膽量,掌握了愛國主義的相關理論知識,深化了自己的愛國情感,深刻感悟到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有的教師在思政課成績評價中嘗試采取的“口才記分制”,則提高了學生的演講水平和辯論能力,并將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語言個性化、感情表達程度、富有邏輯性等作為成績考核的幾項標準,起到了筆試考試所無法達到的考核效果。
新時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改革開放以及社會物質財富的豐裕,人們對物質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出現(xiàn)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滯后于物質需求的情況。 單調的課堂講授的教育效果與促進教育客體思想素質提高的預期目標存在有距離。 據(jù)零點公司的調查,中國200 所統(tǒng)計高校中有89.2%的大學生厭煩思政課,其中有70.3%的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其實就是“影子課”的代名詞[14]。 解決思政課互動少、學生參與度低的問題,可以通過藝術元素融入教學的應用得以實現(xiàn)。藝術元素融入教學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藝術創(chuàng)作融入到思政課堂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提升了自我的審美感受,取得寓教于樂的效果。 如有教師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教學過程中穿插詩歌朗誦的教學形式就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將不同時代的歷史編成了詩歌,將詩歌和歷史事實結合起來,用史詩的形式展示出來,將枯燥的歷史故事變成現(xiàn)實題材。 課后教師將學生創(chuàng)作的詩歌選擇優(yōu)秀作品刊登在校報上,既鼓勵了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又鍛煉了學生的文化創(chuàng)意能力。 有的教師將一部分繪畫考核加入思政課的考核總成績,該方法要求學生畫一幅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的繪畫(繪畫成績占期末成績的40%),教師根據(jù)學生繪畫的契合度評定成績,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xiàn)象學本質、學生用繪畫來表達和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內涵,拓寬了學生用所學知識的自主想象力,使思政課教學效果有明顯提高。
在思政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實現(xiàn)教育理念的人本化、教學內容的生動化和教學方法的藝術化,而且可以深刻引導學生各類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8]。 “微思政”藝術形式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背景下形成的,探索“微思政”模式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如河北大學的“微課”教學模式就是把微電影藝術引入思政課教學的積極嘗試。在“微課”教學模式下教師根據(jù)學生剪輯、錄制、推送和創(chuàng)作的反映思政課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國防教育、道德教育和社會關懷的“微電影”進行評選打分,成績納入期末總評成績中。 學生反映在思政課藝術化教學法的指導下他們共制作了70多部小視頻,涉及內容有兩類:一類是大學生自身遇到的問題如交際問題、成長問題、心理困擾問題、愛情問題等;另一類是社會問題如就業(yè)困惑問題、“扶不扶”問題、cosplay 問題和公益慈善等問題[15]。 微電影藝術化教學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拓展了大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是當下思政課改革的重要創(chuàng)新。 魯迅美術學院推出的“慕課”教學模式是多媒體進入大學思政課的有益嘗試。 東北大學推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和山東理工大學推出的“區(qū)塊鏈教學模式”是把大數(shù)據(jù)技術和多媒體藝術緊密結合的經典范例。 2017 年12 月,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以“我心中的思政課”為主題,用微電影的方式,展現(xiàn)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思政課,呈現(xiàn)思政課學習過程中的精彩故事。
在實踐層面上推行藝術元素融入教學,首先要對思政課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提高教師藝術素養(yǎng)。 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就是要解放和發(fā)展教師“教”的能力和學生“學”的能力[16]。 只有保證人才隊伍不落后,才能保證藝術元素融入教學的順利推進。 其次,要做足教育資源配置工作。 教育資源豐富可助力藝術元素融入教學的實際效能,可以尋求其他高?;蛘哒壬鐣M織的相關資源,做好交流互通。 最后,要加大藝術元素融入教學的投入,包括物質投入、人才投入以及教育資源投入。
藝術元素融入教學作為一種可借鑒的教學方法,為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思路。 與此同時,將藝術元素融入教學應用于高校思政課,更好地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滿足了思政課重視實踐性和精準化的要求,既能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效能,又能提高思政課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落實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上來”[17]。 藝術元素融入教學作為提高思政課堂教學效果的橋梁紐帶,是對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深入探討藝術元素融入教學問題是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形式新穎、技術精湛、效果優(yōu)良的重要前提,是實現(xiàn)思政課從“點名課”到“網(wǎng)紅課”轉變的創(chuàng)新法寶。 新時代賦予高校思政教師更為崇高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教師要立足社會現(xiàn)實,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依據(jù)具體教學內容和現(xiàn)實教學環(huán)境,注重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配置與組合,在教學上充分融入情感表達、藝術展示、趣味教學以及多媒體技術,進一步改進思政課教學組織形式,不斷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 目前藝術化融入教學法應用于思政課教學仍處于探索試驗的階段。 在這過程中,如何更好地選擇利用藝術化教學方法吸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堅守立德樹人的正道,確保因材施教落實到位,還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