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浩,楊愛華,尚新月,張建平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019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150)
陽痿,是男性常見病之一,現(xiàn)代醫(yī)學又稱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指成年男子性交時,陰莖持續(xù)不能達到或維持足夠的勃起,或舉而不堅,或堅而不久,無法進行滿意性生活,病程在3 個月以上可確診此病[1-2]。陽痿雖屬于慢性疾病,但由于該病的特點對男性的生理和心理有巨大的影響,同時挑戰(zhàn)和諧的家庭關系。有現(xiàn)代研究顯示[3]在全世界上陽痿患者從1995 年的1.52 億,至2025 年可達3.22 億,同時其在國內(nèi)40 歲上男性發(fā)病率高達40.2%??梢娫摬〉幕颊咧鹉陻U大。
中醫(yī)學認為,陰莖勃起功能乃五臟、經(jīng)絡、氣血協(xié)同結果,若任何一環(huán)出現(xiàn)病理的改變,同時伴有肝郁、血瘀、寒凝、痰濕等表現(xiàn)均可導致陽痿的發(fā)生[4]。隨著醫(yī)家對陽痿這一疾病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得醫(yī)家發(fā)現(xiàn)陽痿從腎論治的傳統(tǒng)觀點在治療上難以達到滿意的療效,故在治療上以新法新方立論。如郭軍教授[5]提出男科疾病多與“腦- 心- 腎- 精室”四者關系密切,在整體局部相關聯(lián)上遣方用藥。在分析氣機與陽痿關系上,孫潔等認為[6]陰莖勃起與五臟氣化息息相關。而張建平主任在治療陽痿上以中醫(yī)學理論為基礎,以“陽氣郁滯,不達宗筋”理論為著眼點,治療上以通陽和特有“鼓陽法”相結合方式在臨床中治療常效如桴鼓,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張建平主任臨證數(shù)年,在治療陽痿此類疾病時,從“氣”中之陽為切入點,認為陽盛則郁,亦或陽虛則郁,郁久,則陽氣難達上下表里,難達于外則表現(xiàn)陽氣失煦,手足厥冷等表現(xiàn);郁滯于內(nèi)則影響肝氣暢達,甚或影響脾胃氣機升降之樞,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 “清陽出上竅,濁陰歸下竅; 清陽發(fā)腠理,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脾胃失于運化,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土虛木郁,進一步影響氣機布散,使氣郁難暢,經(jīng)絡不通,發(fā)為陽痿。同時氣之運行必以陰血濡之,方能流轉(zhuǎn)不休,然多數(shù)陽痿患者因生活、熬夜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耗傷陰血,以致陽氣無陰血所依附,運行不暢,甚或行成痰、瘀等阻礙使其郁遏不得透發(fā),易致人體陽氣失疏,郁滯而發(fā)為陽痿,正如朱丹溪所言:“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則諸病生焉。”故張師認為“陽氣郁滯”是陽痿發(fā)生的先決條件,濕遏、痰阻、血瘀等是其重要的病理產(chǎn)物,在治療時要正本清源,探詢濕、痰、瘀等對陽氣的影響,分別予以溫陽行氣,健脾利濕、化痰散結、活血化瘀等治法,減輕其對陽氣流通阻礙,以復陽氣流通,使陽氣達于宗筋,起陽道,興陽事。
張師認為陽氣者,人之本源也,陽氣盛則動,陽氣郁則痿,故生命活動,全賴陽氣,“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人之五臟、經(jīng)絡必得陽氣方能怡暢調(diào)達,然經(jīng)絡之中尤以足厥陰肝經(jīng)環(huán)陰器,抵小腹,布散于宗筋之中,若陽氣郁滯,郁則神頹,五臟之陽氣不順接,陰氣獨勝,宗筋失溫,陰莖發(fā)涼,發(fā)為陽痿。此與《傷寒論》中所述白虎加人參湯證中四肢厥冷、背微惡寒乃陽明熱邪內(nèi)蘊,郁滯陽氣,使陽氣流通難達局部而致一派寒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素問·六微旨大論》云:“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笨梢婈枤獗仨氁陨党鋈氚l(fā)揮其功能作用。張師基于陽氣流通方式上認為陽氣以通為用,周流不休,方能氣血調(diào)和。一旦陽氣郁滯不通,局部氣血津液運行受阻,使糟粕互結,百病叢生,濕痰瘀等各種病理因素蓄積,相互膠結,惡性循環(huán),加重陽痿,使陰莖勃起難以怒、大、堅、熱。正如《陽痿論》云:“跌仆則血妄行,每有瘀滯精竅,真陽之氣難達陰莖,勢遂不舉?!?/p>
有研究顯示,ED 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一樣,本質(zhì)上是一種血管內(nèi)皮損害性疾病[7]。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脂血癥類似乃血中脂類物質(zhì)沉積影響血液血流動力學,使其血液粘稠度高,與中醫(yī)所訴“痰、瘀”影響血脈流通,存在高度吻合性,故痰瘀膠結,影響陰莖血脈,血流不同,氣不和調(diào),陽氣不至,誘發(fā)陽痿。
“通陽”一詞,首載于《注解傷寒論》中,乃通脈四逆湯“散陰通陽”的治法,后葉天士總結其為:“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是以陽氣被濕邪所郁,不得透發(fā),以利小便而達到通陽之法。在《說文解字》中釋“通”,通,達也?!巴枴碑斀鉃闀尺_陽氣,使陽氣輸布。廣義通陽之法,是治療陽氣阻遏或陽氣衰微的方法[8]。陽痿雖有陰莖發(fā)涼這一表現(xiàn),但訴其發(fā)涼之因各異,其治法有別,故通陽之法并非局限于利小便這一具體表現(xiàn)上。陽氣郁滯者,張師在治療時必尋其阻礙陽氣流通之病理因素,如瘀血內(nèi)停陽郁,舌下絡脈青紫者,以紅花、三棱、水蛭等活血消癥,桂枝、蔥白助陽通陽。陽氣虛弱運行無力陽郁者,以附子、肉桂、鹿角膠等以溫補陽氣通陽;痰濕內(nèi)盛,痹阻胸陽者,以半夏、瓜蔞皮、桂枝等滌痰通陽,瓜蔞薤白半夏湯宣通胸陽。陽氣衰微者,張師在以通陽之法為根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鼓陽法”運用于陽痿的患者,其“鼓陽法”最重要是幫助人體恢復自身陽氣功能,調(diào)動人體自身陽氣之力,依靠人體自身陽氣之力散其郁滯使疾病痊愈,此乃人體自有大藥。故張師在臨床上即通過使用溫熱類藥物,如鹿角膠、肉桂等少火生氣,以復人之陽氣之本源,陽氣充足,則鼓動有力,郁滯自開,似于鼓風機“鼓風”之意。
鹿角膠性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肝腎、益精血之功。張師認為其性溫則溫通助陽,一歸肝經(jīng)則輸泄郁滯,一歸腎經(jīng)則藏精固攝,藏泄結合,方能勃起有力。《食療本草》和《本草經(jīng)疏》均載其:“補陽道、陽道之圣藥也”,可見鹿角膠是治療陽痿的專藥?,F(xiàn)代研究顯示 ,膠類滋補藥中,鋅/銅比值高低與補陽之力密不可分,鹿角膠鋅/銅比值較高,具有較好的補陽之力[9]。鹿角膠雖補陽之功著,但乃血肉有情之品,本屬珍貴,大多數(shù)醫(yī)家所用6-8g,此乃大劑量來峻補元陽,而張師用至3g,量小力強,意在生氣鼓陽,加強陽氣鼓動則郁滯開已,所謂“少火生氣”。然陽氣郁滯中,勢必有瘀血等糟粕阻礙陽氣流通,故張師用鹿角膠另一重要原因以取其化瘀之功,使其瘀化陽通。相關研究顯示[10]鹿角膠能夠明顯升高反映機體凝血功能指標的凝血酶原時間(PT)及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這提示鹿角膠能夠通過抗凝血來實現(xiàn)化瘀的作用。
相須使用瓜蔞-薤白 《本草思辨錄》訴薤白“最能通胸中之陽”,《長沙藥解》云:“瓜蔞,開胸膈之痹結?!睆垘熣J為心肺同居胸中,心主血,肺主氣,血通氣暢,陽氣煦和,機體方能通達,故投以薤白、瓜蔞皮相須使用,一方面因勢利導,使陽氣在上焦宣而通之,另一方面瓜蔞皮-薤白二者協(xié)同可蕩逐痰濁瘀血,發(fā)揮其行氣導滯之功?,F(xiàn)代相關研究證明這一點:有動物實驗表明瓜蔞薤白相須使用具有降低大鼠血清中總膽固醇、血清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抑制血小板粘附,改善血流動力學等特征[11]。李晶晶等研究發(fā)現(xiàn)[12]瓜蔞-薤白同時使用也具有改善動脈硬化,保護血管內(nèi)皮的功能。由此,相須使用瓜蔞-薤白使糟粕化,陽郁開,陽氣通達,做到事倍功半。
患者,吳某,男,36 歲,于2021 年6 月27 日初診,主訴:勃起困難2 月余?;颊? 月前因龜頭破皮,未予重視,終日憂心忡忡,以影響其性功能,后龜頭破皮處愈合,便出現(xiàn)勃起困難,難以同房,家屬求子心切,于當?shù)蒯t(yī)院行試管嬰兒以輔助生殖因男子勃起困難以失敗告終,遂來就診??滔拢夯颊卟鹄щy,性欲低下,晨勃消失,難以同房。兼伴精神抑郁,情緒悲觀,心中懊憹,龜頭發(fā)涼,手足不溫兼手心出汗,渴喜熱飲,小便可,大便溏,寐差。舌質(zhì)紅,苔白滑,脈沉弦。既往史:否認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診斷為:陽痿,陽虛肝郁證。治法:溫陽行氣,通陽達郁,兼降火熱。方用:炒酸棗仁20g,木香15g,鹿角膠4g(單包),肉桂10g,川芎15g,瓜蔞皮15g,薤白20g,黃芩片10g,清半夏9g,柴胡10g,茯苓10g,7 劑,水煎服,早晚溫服,同時訴其禁欲一周。
于2021 年7 月5 日二診,患者訴偶有晨勃,龜頭發(fā)涼,憂慮好轉(zhuǎn),手足涼指頭溫仍汗出,寐差,小便可,大便溏,舌質(zhì)紅,苔白膩,脈沉弦。原方加浮小麥30g,五味子15g,澤瀉10g,改茯苓6g。再進7劑。同時訴其可行房事。
于2021 年7 月12 日三診,患者訴一周內(nèi)同房1 次,但勃起舉而不堅,力不從心,憂慮稍有緩解,手足微溫,汗出減少,寐可,小便可,大便溏。舌淡紅,苔白,脈沉。上方加陽起石20g,去肉桂、酸棗仁。再服7 劑,水煎服,早晚溫服。
于2021 年7 月19 日四診,患者訴一周內(nèi)同房1 次,勃起明顯好轉(zhuǎn),余癥均明顯緩解,加蓮子心5g,去黃芩片、陽起石。再服14 劑,水煎服,早晚溫服。
于2021 年8 月2 號五診,患者訴其性生活正常,未有其他不適,囑其心情通暢,飲食清淡,保持良好生活作息。
按:患者正值壯年,本屬陽氣旺盛階段,然因情志不遂,影響氣機流通,使陽氣郁滯,陽氣郁滯日久則不能通達內(nèi)外,使下焦陽氣相對匱乏,寒氣滋生,使溫通氣化功能減退,從而出現(xiàn)虛實夾雜表現(xiàn),使宗筋失濡,發(fā)為陽痿。故張師以瓜蔞薤白半夏湯為基礎宣通陽氣,恢復陽氣流通的同時,配合鹿角膠、肉桂以其性溫助陽,直走下焦,鼓動陽氣,以增加其通陽達郁之力,同時兼具化瘀之功,然一宣上焦,一溫下焦,上下相合之中,勢必安脾胃,調(diào)中土,中焦得建,方能氣機流通,故張師用之茯苓健脾、寧心,心脾同治,正如《傷寒論直解·少陰篇》“陰陽水火位居上下,而土居其中,上下交合,必由中土。”郁滯之中必有化熱之弊,張師用之柴胡、黃芩以解其郁熱,未病先防,佐以木香、川芎調(diào)理氣機,宣其意志,暢達情志,使氣順濁化,陽氣通達,正如《馮氏錦囊秘錄》云:“宣其抑郁,通其志意,則陽氣立舒,而其痿自起矣”。
陽痿一病,西醫(yī)目前仍采用5 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劑,如西地那非等,該類藥物在短期使用內(nèi)可明顯改善患者短期需求,但是長期使用此類藥物會產(chǎn)生依賴性,同時其對心血管、聽覺等方面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反應。中醫(yī)對此病的治療上以五臟、氣血、經(jīng)絡為前提,從多角度治療,并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為治療提供福音,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