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晗 王進華
仁愛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薪火相傳、延綿不絕。作為中華文化優(yōu)秀因子融入國人的文化基因里,構成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處處體現(xiàn)了仁愛精神的頌揚與踐行?!叭蕫邸币辉~,最早源于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堯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1]《論語》以“仁者愛人”奠定了中國仁愛思想的基礎??鬃影选叭省币暈槿说谋举|:“仁者,人也”“仁者愛人”?!叭省笔强鬃蛹叭寮宜枷氲暮诵姆懂?,其通俗的理解為“仁愛”。人們常說,要以仁愛之心待人,一般認為其義為寬仁慈愛,感情上是一種同情。下面從三個方面對仁愛精神的傳承進行探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fā)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fā)展形態(tài),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保?]“仁愛”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之一?!叭蕫邸彼枷胧俏覀兊奈幕枷刖?,是構成中國古代倫理價值體系的重要部分,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原則,也是古代開明政治的追求。自“仁愛”在儒學中被提出之后,儒學雖經歷興衰,但依然在不間斷傳承發(fā)展仁愛思想。
在現(xiàn)代社會中,“仁愛”的道德理念是社會和諧的穩(wěn)定器,“仁”彰顯“善”的價值,體現(xiàn)善心善行,它能夠從人之常情出發(f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使大家相互理解,最后形成一個溫暖的社會?!叭蕫邸币彩莻€人立身處世、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原則,個人應該去傳承仁愛,并融入日常生活與職業(yè)素養(yǎng)中。在日常生活中,對他人友善、尊重、寬容,對弱勢群體保持愛護和同情的情感;在職業(yè)生涯中,擁有仁愛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德才兼?zhèn)?,而且仁愛精神還是一些職業(yè)的必備品德,如醫(yī)者仁心、師者仁心。
設計師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不僅要在個人道德上做到“仁愛”,而且應從職業(yè)行業(yè)方面去拓展“仁愛”的內涵,在設計實踐中傳達“仁愛”精神,踐行“仁愛”價值觀。設計之仁愛是儒家仁愛思想的延伸,體現(xiàn)“仁者愛人”“仁愛萬物”的精神,在設計中超越階級、物種,以人為本,萬物平等。既關注不同個體、不同群體的需求,又推動著社會道德的發(fā)展,如針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設計。在此基礎上,還關注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如生態(tài)設計、環(huán)保綠色設計,這也是仁愛精神的呈現(xiàn)。從宏觀層面看,仁愛精神與設計的融合可以更好地為國家發(fā)展服務,“仁愛”這一思想與世界和平發(fā)展都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挖掘仁愛思想,有利于民族精神的覺醒,并且能為民族設計注入力量,推動民族設計的發(fā)展。從中觀層面看,仁愛精神的融合可以關注到不同外部環(huán)境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如人與自然、經濟、科技等。從微觀層面看,融合仁愛精神的設計可以更好地關注不同群體的具體需求,以人為本,真正解決民生問題。
設計中的視覺符號是傳播價值觀、構建文化的重要介質,是大眾傳播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對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覺符號系統(tǒng)有重要作用。它能夠通過圖像和符號傳達仁愛精神并發(fā)揮功能,把精神層面的情感用視覺的形式呈現(xiàn)給受眾,與受眾產生共鳴。在改變刻板觀念和行為、提高民眾思想覺悟、解決社會問題方面起到顯著效果,使中華民族的美德得到傳承。
仁愛精神可以通過圖形語言藝術表達思想情感。它賦予了設計情感性和象征性,能通過圖形傳達出特定信息,還能通過視覺語言起到安撫情緒的作用。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 83%來自視覺。[3]視覺能夠使受眾更加直觀地了解信息,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讓其更容易接受和認可。以特定圖形和圖像在人們腦海中產生視覺影像為例,通過視覺影像可以更加直觀地將仁愛精神傳達出來,并產生模仿行為。尤其是對于孩子們來說,視覺影像相比文字等更加直接和有效,也更容易產生模仿行為,而這種模仿行為是正向的、值得鼓勵的,這又會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正向反饋,使孩子們更愿意去踐行仁愛的行為。以此通過視覺影像—產生視覺印象—激發(fā)模仿—帶來正向反饋—再次鼓勵模仿來達到仁愛精神的傳播和實踐。
融合仁愛精神的設計能以倡導或警示的方式傳播仁愛的價值觀。其主要以圖形傳播活動來促進道德、思想觀念的發(fā)展,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如地鐵、公交車上的愛心專座標志牌,用簡潔明了、富有意義的圖形及表現(xiàn)手法,激發(fā)觀者的興趣,進而進行善意的引導和規(guī)勸,倡導大家做出友善的行為,為社會樹立新風。設計自身也具有實用功能,可以通過實用功能體現(xiàn)其仁愛精神。設計的實用功能重在將其思想轉化為物質即設計產品,以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體現(xiàn)其設計的實用價值。設計師可以通過關注、滿足、解決人們的真正需求來實現(xiàn)仁愛精神在設計中的表達。
罕見病人群作為弱勢群體,設計者理應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用融合仁愛精神的設計關懷罕見病群體的生理、心理需求。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定義,罕見病患病人數(shù)占總人口的0.65%~1%。罕見病由于其學術專業(yè)性、領域的特殊性,大多數(shù)人對其所知甚少,使這一群體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缺乏關懷。
因此,該設計方案以白化病為主題,以文創(chuàng)形式和設計語匯為基礎,以仁愛精神為指導思想,進行深挖和解讀,探討如何將仁愛精神融入設計,繼而創(chuàng)作出與仁愛精神核心相符的罕見病文創(chuàng)設計方案;該方案通過視覺符號——圖像、文字、色彩、結構進行信息的傳達和傳播,旨在通過設計傳遞仁愛精神與仁愛價值觀,讓更多人了解罕見病、關愛罕見病人,使罕見病人更好地融入社會。另外,社會關注的增強也能夠帶動更多人解決罕見病者的客觀需求,真正做到解決問題。
視覺圖形能夠通過色彩影響人們的心理,并使個人的情緒發(fā)生變化[4]。色彩對人的心理反應發(fā)生在不同的層次中,有些是直接的刺激,有些是間接的聯(lián)想。[5]融合仁愛精神的圖形設計可以利用人的這種視覺心理,創(chuàng)造美妙、和諧、積極的色彩來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不同的色彩可以產生不同的情緒效應,引起人們不同的情緒變化。在視覺感受上,暖色調會使人感到溫暖、陽光,會讓人聯(lián)想到太陽、火焰等;冷色調則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會讓人聯(lián)想到天空、森林等。[6]從心理層面上看,暖色系色彩能夠調動人的正面情緒,緩解消極情緒。綠色和藍色對人的情緒有調節(jié)和鎮(zhèn)靜的作用,能夠安撫人的心靈。
因此,在罕見病文創(chuàng)設計中,主要采用黃色和綠色作為主色調。如圖1,罕見病插畫中,整體色彩呈黃綠色,綠色給人平靜、安詳?shù)母杏X,給人健康積極的心理暗示,并且有寧神鎮(zhèn)靜的作用,可以緩解人對于緊張、疼痛的感覺。主人公的發(fā)色與服裝都是黃色系,淺淡色調的黃色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其與不同色調的黃色搭配,能夠形成更加豐富的層次感,體現(xiàn)出明媚、開朗、陽光、溫暖等意象,給人積極的感受。
圖1 插畫《關愛罕見病,消除誤解與歧視!》 楊晗/作
融合仁愛精神的設計能夠給人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引起人們的正面模仿行為并以視覺的方式呼喚仁愛精神、傳遞正能量,激發(fā)社會大眾對罕見病及患者的關注與關懷。其中,簡潔明了的圖形元素能夠進行快速、準確、易識別的信息傳達。簡潔的圖形使特征更加鮮明、更具有感染力,能給觀者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和心理感受。如圖2,罕見病插畫里用白發(fā)小姑娘作為白化病主人公。白化病人的外表與普通人有一些不一樣,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呈白色,毛發(fā)銀白或淡黃色。[7]外表的不一樣讓其在平時生活中比較顯眼。這可能會吸引大家過多的目光,使患者產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在懵懂的未成年時期,受到的異樣目光較多。在畫面中,將不同膚色、不同發(fā)型的小孩排列在一起,每個人看著都不盡相同,通過畫面?zhèn)鬟_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而白化病者也只是眾多獨特個體中的一個,他們并不是病態(tài)的信息。用這種表現(xiàn)方式來傳達白化病人和大家一樣,不用對他們投向異樣的目光。
美的圖形能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愉悅,引起人們的審美共鳴。視覺元素不同的構成與結構會帶給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和生理體驗。格式塔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當人們看到干凈、簡潔、有規(guī)律的圖形時,就會感覺身心寧靜,相反,在看到雜亂無章的圖形時就會感到煩躁不安。在圖2的插畫中,以人物作為基本元素,在畫面中有秩序地組合、重復,展現(xiàn)出一種均衡的形式美,給人穩(wěn)定、安寧的審美感受。
圖2 插畫《關愛罕見病,消除誤解與歧視!》 楊晗/作
對于罕見病人來說,他們可能容易感到抑郁和憂傷,如果經常處于憂傷的心境中,對于病情的穩(wěn)定和恢復都有不利的影響。而美的事物能使人產生心理上的愉悅,和諧的就是美的,美的音樂、美的風景、美的圖畫、美的語言可以調節(jié)憂傷的情緒。如在聽覺方面,輕柔的音樂有催眠、鎮(zhèn)靜作用,活潑、歡快的音樂有解憂除悶的作用。本文以“美”的視覺圖像對罕見病的作用為題,也在視覺方面探究對于罕見病的保健作用。融合仁愛精神的美的設計對于罕見病者有良好的幫助,美的視覺圖像能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在生理上也會激發(fā)多巴胺的產生,多巴胺被認為是產生喜悅的主要激素。心理上的滿足感與喜悅有利于罕見病人的身心健康,能夠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對于普通人來說,和諧的、美的畫面也會產生影響。如圖1,將對白化病人的關懷場景通過插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美的畫面,用美的視覺方式影響他人。對于處于喜愛模仿階段的孩子來說,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模仿對于孩子們的身心是正面的,也會收到更多的正向反饋,而正向反饋會給孩子們帶來愉悅的心情,使孩子們更加愿意去關懷罕見病人、關懷弱勢群體,其對普通人的心理健康與行為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愛精神能夠極大地豐富設計中的人文精神和哲學內涵。將設計與仁愛精神融合能夠使設計更加本土化,并且這種融合不僅能夠在宏觀上促進本民族設計精神的發(fā)展,而且能夠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喚醒人們的仁愛情感與道德,有利于倡導優(yōu)良的中國傳統(tǒng)美德,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引導青少年向善,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在微觀上也能夠具體關懷到患者的精神和情緒健康,滿足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真正解決民生問題,為罕見病患者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