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輝 魏德毓
匾額,又稱牌額、掛匾、額匾、額,在民間稱之為門牌、堂號和牌號,其中稱之“堂號”最為普遍。額,即掛于門楣和廳堂之上的牌匾。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豎著的叫額,而橫著的即為匾,隨著生活和實踐的多元化,逐漸統(tǒng)稱它們?yōu)樨翌~。作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中常見的裝飾物,匾額一般懸掛在廳堂之上,或見之于門楣和檐頂間,亦見于亭臺水榭,其作用不盡相同,一般體現(xiàn)建筑的名稱和性質,是人們用來表達喜好、情感的文學形式??梢哉f,匾額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物的靈魂和眼睛,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個靈動的縮影。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根基,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和文明的見證者。近年來,隨著贛南地區(qū)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變遷,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出現(xiàn)了傳承和發(fā)展的困境。本文基于2020年以來數(shù)次在會昌、石城、寧都等贛南地區(qū)的田野調查和深入訪談,對贛南地區(qū)匾額習俗的文化內涵、發(fā)展現(xiàn)狀和困境進行實證研究,并對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的傳承與發(fā)展提出幾點建議。
“有院就有門,有門就有匾?!壁M南客家匾額習俗產生于客家人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繼承中原匾額文化后,融合當?shù)氐娘L俗習慣,逐步形成了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內涵豐富、樣式固定的民俗文化。作為贛南地區(qū)一種古老的文化現(xiàn)象,每一塊客家匾額,都在講述一段歷史、存儲傳統(tǒng)文化信息、折射贛南先民的文化底蘊,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力,是贛南客家地區(qū)的“文化活化石”。
關于匾額的源起,尚無統(tǒng)一定論。那何謂匾額?《辭?!方忉屨f:“匾額亦作‘扁額’。一般是掛在廳堂或亭子上的題字橫牌。亦單稱‘匾’或‘額’。”[1]455-456作為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見證者”和“傳承人”,早在漢高祖六年(公元200年),蕭何題寫匾額“蒼龍”“白虎”;到唐朝時期,顏真卿在《乞御書天下放生池碑額表》中記載“兼乞御書題額,以光揚不朽”;在宋代,由于社會文化多元化和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多樣化的建筑形式,匾額的發(fā)展也達到了高潮,而在《清明上河圖》中,熙熙攘攘的商鋪街頭,可見有不少的匾額;發(fā)展到了明清時期,匾額更為興盛,形制各異。在朝廷欽定各地方志的修撰中都出現(xiàn)匾額的記錄,匾額也慢慢地具有了禮儀規(guī)范承載和倫理觀念傳遞的功能。
中國的匾額文化歷史悠久,其發(fā)展與楹聯(lián)具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匾的產生早于楹聯(lián),楹聯(lián)產生之后,匾額作為楹聯(lián)的點題或橫批,與楹聯(lián)相結合成為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備受文人墨客推崇。在天津觀音閣,其匾文為“觀音之閣”,落款署為“太白”,后人曾考證是李白所寫。隋唐以后,宋、遼、元時期,隨著中國民族的多元化形成,匾額文化不斷發(fā)展,其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到了明清時期,匾額則更加豐富,在材料上看,除木匾外還有鐵匾、銅匾、石匾等;形式上看有堂匾、碑文匾、雕飾匾、書卷匾等?!耙鹿谀隙伞焙?,有著豐富內涵的匾額習俗,隨著客家人的南遷走進了贛南地區(qū),并最終在贛南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蔓延和生長。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其形式上由宗族祠堂的“堂匾”演化而來,內容上則是隨著南遷的客家人,汲取了古代匾額“閥閱功狀”的功能而逐步演化而來。受“重農輕商”和“厚本抑末”的傳統(tǒng)儒學思想的影響,贛南客家先民十分重視教育,大力推崇傳統(tǒng)耕讀文化。贛南客家匾額習俗既傳承了中國匾額文化特色,同時和贛南地區(qū)當?shù)氐奈幕囆g相融合,扎根在贛南土壤中。
與傳統(tǒng)的中國匾額習俗不同的是,贛南客家匾額的無論從規(guī)制還是懸掛儀式上看,都顯得更加嚴謹和莊重。贛南客家匾額在規(guī)制、掛匾儀式上都有一套獨特而完整的程序,這也充分顯現(xiàn)出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具有很強的民俗性特征。
1.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的規(guī)制
贛南客家匾額在歷史推進和社會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類型豐富、形制多樣、題寫規(guī)范的特征。從其樣式來看,主要包括堂號匾、功名匾和壽匾等,同時匾額品類的取向和表現(xiàn)形式都具有唯一性;從形制上來看,堂號匾以長方形居多,形制多樣但規(guī)格體型較大以凸顯其堂號標識,而功名匾和壽匾的規(guī)格不一,但相較于堂號匾而言,更講究匾上圖飾、書法和色彩的藝術結合;從題寫格式來看,往往包括上、下款和印章,內容含立匾人、受匾人、題匾時間和匾額正文等信息,具有嚴謹?shù)呢椅臅鴮懸?guī)范性格式。
2.圖案樣式的融合
匾額圖案和樣式多有吉祥之意。在贛南客家人在眾多匾額的樣式中,傾向于選擇雙數(shù)而忌諱單數(shù),如“福壽雙全”“回紋”,蘊含好事成雙之意。同時,受到畬族和瑤族人民的文化影響,贛南客家匾額也呈現(xiàn)出部分屬于畬族和瑤族的圖案和紋樣,如“雙鳳朝陽”等。
3.贛南客家匾額的懸掛儀式
贛南客家匾額的掛匾程序一般包括:
(1)資格認定。不同姓氏的祠堂,對祠堂掛匾資格認定的要求不盡相同,但大致為族內的男性長者(通常70歲以上)、族內婚姻滿60年的夫妻、同族兄弟年齡之和超過300歲等;或是具有教授職稱、獲得博士研究生學歷、對宗族有重大貢獻的族人。符合上述條件之一者,經本人申請,方可懸掛一塊祠堂匾額。
(2)申請與審議。經過資格認定,符合條件者,經本人申請并提交宗族理事會審議,審議內容包括匾額內容、落款、掛匾日期等,理事會成員召集族內親兄進行討論審議。
(3)定匾。理事會成員將討論結果告知申請人,由申請人本人到本地匾額制作門店定制。早些年匾額的內容多為族內長者專門負責,這些長者也往往是族內寫作最高水平,現(xiàn)在多為店主完成。
(4)游匾。在確定掛匾額之前,申請人敲鑼打鼓到匾額制作門店接匾,同時宗族長者(一般為60歲以上)歡聚一堂,同時選取族內兩位年輕男丁抬匾,從村頭游到村尾,隊伍聲勢壯大,嗩吶聲、鞭炮聲不絕于耳。
(5)祭匾。在當?shù)?,一般都有為匾額“開光”的說法。贛南地區(qū)祭祀匾額一般都是使用豬血,由族內有聲望長者挑選吉日,將祭豬抬入祠堂內,宰殺后用豬血涂于匾額之上,因而又稱為“殺豬祭匾”。同時族人攜帶孩童,伴隨著嗩吶和鼓聲歡慶這一時刻。
(6)釘匾。又稱“掛匾”。匾額兩頭系上繩索,而后緩緩將匾額上升,懸掛于祠堂檐前。釘匾人數(shù)的多少,往往取決于匾額的規(guī)制。在這一過程中,族人都要保持謙恭嚴肅的態(tài)度,不得大聲吵鬧。同時祠堂外面聲樂不斷、鞭炮齊響。
(7)揭匾。族內申請立匾之人,請族內長者和執(zhí)事一同揭開蓋在匾額上之紅布,與此同時鑼鼓鞭炮齊鳴,響徹祠堂內外。
(8)置辦酒席。掛匾的當天,族人歡聚于祠堂,共同歡慶這一重要的時刻,族內長房帶頭向立匾之人送去祝福,表達喜悅。發(fā)展到今天,贛南客家匾額置辦酒席已經不局限于祠堂和家廟,不少選擇村廟、村文化活動中心或當?shù)仫埖甑取?/p>
在中國不同社會形態(tài)中,傳承社會記憶的方式是不斷變化的,社會發(fā)展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古代社會、封建社會和近現(xiàn)代社會,其傳承文化記憶的形式和文化機制的作用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同,如表1所示。
贛南客家匾額的傳承和發(fā)展,不僅僅是匾額形式、內容上的傳承,還是地方文化傳承的載體,其形成和發(fā)展與當?shù)氐纳鐣幕泻艽蟮年P聯(lián)。劉魁立曾論述:“文化是為了滿足人類各個時代的各種物質和精神的需求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這其中包括生存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和相互交往的需要,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非物質文化是一種文化規(guī)范,人都是在這樣的規(guī)范中成長并被這種規(guī)范塑造?!盵2]51-54
1.文學價值
贛南客家對于祠堂、家廟等宗族活動場所的題文十分講究,一般的題文都出自書法大家題寫,以此來提升匾額的名氣,彰顯宗族的名望,其內容也大多經過精心的設計,言簡意賅的詞章濃縮了蔚為大觀的文化內容。從它的語言結構上來看,多為四音節(jié)。四字格在漢語中獨具特色,講究形式對稱和音律和諧,如“扶搖萬里”“德壽齊輝”“儒林重望”等,這些題字內容相互襯托、對仗工整;“河陽世澤”“綸音寵錫”等遵循平仄韻律、朗朗上口。古代文學的特點在于用簡單的文字來表達高深的意境和道理,這對贛南客家匾文的題寫也有影響。例如,贛南客家匾額中的“萱堂衍慶”“萱蔭春暉”中“萱”代指“萱草”,在中華文化意象里,萱草表示母親或對母親的愛,萱草又稱為“忘憂草”,在古代社會,不少游子臨別之前往往會在堂前種植萱草,以減輕母親對自己的思念,可見傳統(tǒng)文化通過匾額習俗以達到熏陶子女、培養(yǎng)孝心的目的。
2.美學價值
匾額因其集文字內容、雕塑、篆刻、美術于一體,因而具有極高的美學欣賞價值。縱觀諸多客家匾額,匾文形式多為行書,書法莊重,氣勢豪邁。在《太平廣記》中記載:“韋誕儲書并善,題署尤精。明帝凌云臺初成,令仲將題榜,高下異好,宜就點正之,無為大字楷法?!北砻髟缭谖簳x時期,達官貴族便熱衷于在宮墻城樓上題寫匾額,且非常注重匾額文的書法藝術。匾額的種類繁多,外形上除了常見的矩形之外還有扇狀、菱形、橢圓形等,其具體的形制往往取決于建筑物的布局和場景的風格,并和建筑物完全融合為一體,是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門,其美學價值在于給建筑、園林等帶來深厚的意蘊之美。[3]16-20匾額的精髓在于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但也是外形于書法藝術。無論是字體飽滿圓潤的柳體,還是瀟灑自如的草書都可以為匾文 的內涵添加光彩。
每一塊贛南客家匾額都是一本“微型族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史學信息,反映了當時贛南客家地區(qū)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民風民俗,是贛南客家人家族興旺、親宗睦祖的重要象征,同時也是學界研究客家史、民族史的珍貴資料。以上可以依據(jù)送匾人、送給誰、因何而送,還原一段歷史或是探究百姓的民俗風情、社會習俗和禮制秩序。
1.映射客家人的價值追求
“文以載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傳統(tǒng),而家族中也往往強調“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南下的客家人也保留著中原正統(tǒng)思想,認為學識、明理才是唯一出路。隨著社會的推進,以文、圖表現(xiàn)明君風范和古代賢人事跡的部分功能慢慢地被匾額替代。例如“滿腹經綸”“榮獲桂冠”等,這些官職匾額懸掛于大門之上,字體嵌金色。其一方面昭示著家族往日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則光澤后人、樹立典范。時至今日,“唔會讀書就瞎眼”“唔讀書就唔文化”等客家諺語仍被口口相傳。
2.傳承社會民俗的記憶
作為傳統(tǒng)文物匾額,除了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外,還有其傳承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價值,反映當?shù)氐拇緲忝耧L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图胰顺缟猩鹘K追遠、尋根問祖,客家博物館也保留著不少的匾額,如“德馨堂”“百聚堂”“仁本堂”“壽世堂”等,這些匾額的背后,承載著內涵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社會,匾額存在于不同社會階層之中,在基層百姓中則最為普遍,內容上多為祝賀、頌德、表達祝福等。針對不同的場合、不同階層其匾文也不盡相同,如在官場之中,相互贈送“兩袖清風”,贊揚清廉治身的品德;“桃李成蹊”是稱贊君子之風的;在本族祠堂之上,“勤勞踏實”“嚴以治身”用以警醒世人族裔,發(fā)人深省。匾額傳承了客家人情感血脈的認同,還保留著社會民俗的記憶。
1.育人自勉,修身養(yǎng)性功能
先民都秉持修身、齊家、治國而后平天下的理念,其強調要成就一番事業(yè)的第一要義就是修身,必須從修身養(yǎng)性出發(fā)。修身的匾額,主要是明志和自勉,體現(xiàn)自身的修身之道,大多數(shù)都是懸掛于廳堂或者嵌于居室。掛于贛南黃氏家廟的“敬忠恭”匾額,《修身》有言:“體恭敬而心忠信,述禮儀而情愛人?!币鉃樵诩夜Ь?,在外謹慎而待人仁忠,其講究的是做事敬、執(zhí)事恭、與人忠。
2.寓教于樂,教化民眾功能
早在漢代,匾額就廣泛運用于社會管理之中,是維護社會安定、鞏固統(tǒng)治的重要方式,同時被確立為一項重要的國家制度,后來被歷朝歷代模仿和承襲?!逗鬂h書》卷三八中記載:“凡是孝順子孫,貞潔婦女,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式者,皆可匾表其門,以興善行?!庇纱丝梢姡翌~常用頌揚圣人賢者,以此樹立楷模,教育民眾。以贛南劉氏宗祠的匾額“四知家風”為例,四個字活脫脫地把劉氏宗族的模范性格凸顯于門前,并得到世人的稱好和贊揚。這些家族的匾額,成為體現(xiàn)家風、教化族人的一種方式。學者錢冠連說:“社會由于受到文化傳統(tǒng)、自然環(huán)境、行為規(guī)范等方方面面的影響,成為較為復雜的體系,具有階級性和歷史性?!痹谶@些因素的影響下,匾額的產生受制于政治背景和社會文化。但在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匾額所表達的文化內涵也是不同的,但即使受到社會、政治和文化多重因素影響,其都具有教化民眾和積極入世的功能,發(fā)揮著積極、正面的作用。
3.樹立楷模,引導社會風氣功能
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在熟人圈子里,人人倡導尊老敬賢、融洽鄰里。筆者認為這是任何社會都提倡的,對于維護地方穩(wěn)定,和諧人際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贛南李氏“惠同麥舟”匾額為例,以此來贊揚李老太公一心向善和助人為樂的仁義行為。通過制匾額的方式頌揚扶危濟困之人,樹立和引導社會良好風氣。[4]162-164
此外,“喬梓雙輝”以贊頌父子芳德,“橋梓”又稱“喬梓”,古時用來稱謂父子?!袄ゼ局葑簟焙汀安偎抉R”則是指代兄弟。古時往往用“伯或孟、仲、叔、季”來給男性同輩取名,用以稱頌長幼有序。
客家匾額作為贛南地區(qū)社會歷史的積淀物,是贛南地區(qū)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不僅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贛南客家文化的獨特韻味,一定程度上還反映了它的民俗文化。但是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中,贛南客家匾額習俗遭受了巨大的沖擊:
隨著現(xiàn)代化的進程推進,贛南客家匾額的數(shù)量正在急劇減少??茖W技術的發(fā)展加速了空間、時間的轉換,也更換了長久以來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經濟模式的變化,改變了工業(yè)文明時代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偏好。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發(fā)展空間,文化生態(tài)壞境也悄然改變。今天的贛南地區(qū),不少老舊房子被拆,匾額遭到人為破壞,除了在文博館、古村落和祠堂廟宇門楣上還留存著少量的匾額之外,大量匾額風蝕殘存,盡化灰燼,這些象征著贛南客家文化的藝術瑰寶和活化石已經逐漸地淡出人們的視線。多半散落于民間的客家匾額文物,亟待需要某些新的生存空間來適應當下。
與匾額一起消失的,還有一批工藝精湛、匠心獨具的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傳承人,因為匾額生存空間的縮小,不少人不愿意去學習制匾手法和技藝,僅剩一些制匾世家的后人還留有幾手制匾技藝,贛南客家匾額面臨著傳承人缺失的局面。制匾工藝正悄然消亡,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保護和傳承,那么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將隨著現(xiàn)代化的進程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贛南客家匾額習俗是贛南地區(qū)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中的特殊記憶,是贛南客家文化流傳至今的重要載體,其書法藝術、精神內涵和文化習俗體現(xiàn)出了贛南先民智慧的結晶。但是縱觀目前的贛南客家匾額保護工作,如建立了匾額文化館、匾額文物保護中心和專題博物館等,這些舉措對于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顯而易見的是目前學術界對于贛南客家文化特別是贛南非物質文化的關注和研究還不足,對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的研究和學術交流偏少,缺乏對匾額文化針對性保護研究。
盡管國家和政府已經十分重視贛南客家匾額,并成立了相關的保護主體責任單位,但想要在保護傳統(tǒng)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的基礎上,傳承其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顯然還需要傳承者和保護主體并舉并行才能取得更佳的成效。
非遺的“生產性保護”的闡述,為客家匾額習俗的保護指明了方向。傳統(tǒng)匾額,其源于社會生產實踐,在具體生產實踐中才會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5]87-91這種生產性保護,需要著重把握以下:其一,充分堅持傳統(tǒng)客家匾額習俗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保護和發(fā)展、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找到平衡點;其二,在保護匾額習俗和匾額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生產和利用;其三,避免完全產業(yè)化、空心化,傳承客家匾額的文化內涵。
本文從探析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的文化功能視域出發(fā),通過對其文化內涵、傳承困境和發(fā)展思路進行論述,認為贛南客家匾額習俗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傳承形式,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和表征。贛南地區(qū)有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資源,不少地方仍保留著少量的客家匾額,需要對遺存的客家匾額習俗進行保護和傳承。雖然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已經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但現(xiàn)階段贛南客家匾額習俗依舊面臨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市場和當?shù)鼐用駭y手傳承與發(fā)展。另外需要指明的是,本文的研究是以文化探析視域展開論述,在匾額文化的具體研究中,除了研究其蘊含的文化內涵之外,還有其建筑藝術價值和現(xiàn)代化融入等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fā)展需要在現(xiàn)代化發(fā)展中尋求平衡點,在重視傳承的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新,在“生產性保護”中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