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濤 ,何鑫淼 ,亓美玉 ,張海峰 ,何海娟 ,吳賽輝 ,馮艷忠 ,龔林明 ,陳赫書 ,劉自廣 ,田 明 ,李忠秋 ,李 淼 ,劉 娣
(1.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2.伊春寶宇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 伊春 153000)
民豬,原稱東北民豬,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地方豬種,是國家級豬種資源保護品種,依體型大小分為大民豬、二民豬和荷包豬,二民豬曾經是我國主要生產豬種,具有繁殖性能高、抗逆性能強和肉質性能優(yōu)的特點。歷史上曾利用民豬培育出新金豬、東北花豬、三江白豬、哈白豬、松遼黑豬等品種。
本研究以民豬(M)為母本,巴克夏豬(B)、松遼黑豬(S)、皮特蘭豬(P)、杜洛克豬(D)為父本,研究其雜交后代的生長、胴體與肉質性能。
在各雜交組合中,每個組合隨機選擇10窩,每窩選擇健壯閹仔豬3頭,計30頭,總共120頭仔豬在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科研繁育基地測定其生長、胴體與肉質性能。
BM、SM、PM、DM仔豬體重達30 kg進入正式試驗,每圈10頭,于體重100 kg時結束。根據(jù)不同階段豬只營養(yǎng)需要,配制育肥前期和肥育后期測定日糧,采取自由采食、自由飲水的飼養(yǎng)方式。
1.3.1 生長性能
于試驗開始和試驗結束時,分別稱量豬只體重,并結算試驗期間的飼料用量,計算達結束體重的日齡、日增重和料重比,方法參照NY/T 822-2004《種豬生產性能測定規(guī)程》進行。
1.3.2 胴體性能
結束試驗豬只空腹1 d,按全國統(tǒng)一方法進行屠宰,測定其胴體性能,包括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積、后腿比例、瘦肉率,方法參照 NY/T 825-2004《瘦肉型豬胴體性狀測定技術規(guī)范》。
1.3.3 肉質性能
測定pH24h、肉色、大理石紋、熟肉率、滴水損失、肌內脂肪、剪切力等肉質指標。方法參照NY/T 821-2004《豬肉品質測定技術規(guī)程》及NY/T 1180-2006 《關于肉嫩度的測定方法》。
試驗數(shù)據(jù)用Excel 2000進行整理,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處理。
統(tǒng)計分析各組合的生長性能(表1),各雜交組合日增重差異不顯著(P>0.05),DM組合日增重最高,為612.45 g;達100 kg體重日齡方面,PM與DM組合間差異不顯著(P>0.05),各雜交組合中達100 kg體重日齡最少為DM組合,為193.98 d。
表1 各組合生長性能
統(tǒng)計分析各組合的胴體性能(表2),屠宰率、背膘厚和眼肌面積方面,BM、PM和DM組合間差異不顯著(P>0.05),SM組合與其他組合間差異顯著(P<0.05),后腿比例和瘦肉率方面,4個組合差異均不顯著
表2 各組合胴體性能
(P>0.05)。
統(tǒng)計分析各組合的肉質性能(表3),BM、SM組合各性狀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且肉質性能優(yōu)良;肌內脂肪方面,PM、DM組合低于BM、SM組合,且差異極顯著(P<0.01)。
表3 各組合肉質性能
4個雜交組合在日增重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瘦肉率方面PM組合最優(yōu),為54.67%,但各組合間差異不顯著(P>0.05);背膘厚方面,PM、DM組合優(yōu)于BM、SM組合;眼肌面積方面,DM、PM、BM組合間差異不顯著(P>0.05),與SM組合差異顯著(P<0.05);肉質性能方面,BM、SM組合除pH24 h外,其他指標均優(yōu)于PM、DM組合,且差異顯著(P<0.05);肌內脂肪含量中,SM、BM組 合 分 別 為3.73%、3.58%,與PM、DM組合差異極顯著(P<0.01)。
上述結果表明,若以肉質優(yōu)良為主要選擇指標,輔助考慮生長性能時,巴克夏豬、松遼黑豬與民豬雜交為理想組合,其次為杜洛克與民豬雜交組合。本研究為民豬的雜交利用提供理論支持,但仍存在樣本量小的問題,將在下一步工作中繼續(xù)開展民豬不同雜交組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