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文
秦腔藝術的表現(xiàn)力較強,演員會隨著劇情的變化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從而更好地詮釋藝術作品的內涵與深度。秦腔中的須生角色大部分由中年男子扮演,須生是秦腔表演中的“末角”,這種角色在表演中通常需要帶“髯口”,并且,他們的唱腔與表演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作品的成敗。因此,須生演員要進一步對唱腔與表演技巧進行鉆研,在掌握基礎表演技巧的同時對人物的感情仔細揣摩,在表演中更好地去表現(xiàn)角色的情感起伏及感情表達,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以更好地提高秦腔藝術的表現(xiàn)力[1]。
秦腔是我國主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至今經過百年的歷史興衰,在我國的西北地區(qū)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秦腔藝術作為我國戲曲界的四大聲腔之一,以聲調豪邁粗獷、蒼涼悲壯的風格獨樹一幟。其正因為獨特的魅力,在乾隆年間聲名遠揚,影響深遠,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喜愛。那為什么秦腔藝術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它有著什么樣的魅力?對它的好奇引導著學界一次一次地對秦腔藝術進行孜孜不倦的探索與研究。
近代以來,我國對秦腔藝術的研究進展較慢,且起步較晚,直至20世紀中期才有學者對其進行正式的研究。在20世紀40年代出現(xiàn)了《秦腔記聞》,隨之陸續(xù)出現(xiàn)了《關于秦腔源流的研究》《秦腔聲韻初探》等研究著作。這推動了我國對秦腔藝術的探索發(fā)展。之后,有學者對秦腔研究進行了分段:以20世紀中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為第一階段的研究初發(fā)期;以20世紀80年代至今為第二階段的主要研究期。
作為一種地方文化,秦腔藝術的一大特點就是它的語言藝術,它的唱詞與念白都是以陜西關中的地方方言為基礎的,同時也對我國漢唐時期的詩詞文化進行了融合,以此形成了秦腔藝術特別的藝術風格,使秦腔藝術具有了聲調激昂、語氣硬朗等語言風格特點。
秦腔藝術的唱詞結構是永言體,即句子需要根據(jù)表達思想情感的不同來調節(jié)長短,使其語言的節(jié)奏非常豐富。但大部分語言結構還是以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和散文詩為主。七字句和十字句最為常見,這種類型的秦腔句式排列非常整齊,與詩歌相似。和唱詞相對應的是曲調,秦腔的音樂結構可以分為“散板、慢板、由中板過渡到急板至結束”的過程,也就是在表演中打板的節(jié)奏隨著劇情的發(fā)展由慢到快、逐漸變化、最終結束的過程。表演者需根據(jù)表演的劇情節(jié)奏自行調整唱詞的變化,慢慢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2]。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在不斷加快。很多精神需求已經和以往不同,人們的價值觀呈現(xiàn)多元化。秦腔藝術作為百年的傳統(tǒng)藝術,在豐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比如在當前的西安市,從事秦腔藝術的相關人員工作環(huán)境較差,工作人員的收入低且依賴政府的資助。另外,為秦腔藝術提供的場所也嚴重不合格,大部分設施趨于老化,無法滿足秦腔藝術的表演需求。當代青年對秦腔藝術的表演興趣很低,同時通過表演獲得的經濟收入微乎其微,無法支撐其基本生活。秦腔藝術的傳承也面臨嚴峻的問題,老演員退休,青年人不愿繼承。更重要的是,秦腔藝術的表演團隊缺少專業(yè)老師,無法創(chuàng)作出符合當代人審美及觀念的表演作品,導致人才越來越少,陷入惡性循環(huán)。雖然部分機構采取了對秦腔藝術劇團的改革措施,但無法從根源上解決秦腔藝術傳承的問題。
總的來說,造成上述局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資金短缺及人才流失。另外,相關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夠,也會限制秦腔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以陜西省為例,對秦腔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缺乏有力的保護政策,沒有建立良好的鼓勵措施,在資金方面也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導致秦腔藝術的發(fā)展舉步維艱。
另一方面是秦腔藝術的文化環(huán)境。當代社會的生態(tài)已經和以往有著天壤之別,不能適應秦腔藝術的發(fā)展,導致傳統(tǒng)的秦腔藝術文化影響越來越弱,秦腔藝術的受眾人群也在逐步減少。秦腔藝術本身的創(chuàng)新性也不夠豐富,在過去百年的發(fā)展中,秦腔主要依托于當時的傳統(tǒng)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隨著當代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秦腔藝術的發(fā)展受限,停滯不前。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再加上秦腔藝術本身體制的落后,導致秦腔藝術的發(fā)展逐步退化。
完善秦腔等戲曲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地方立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藝術是珍貴的文化資源,我國要加強對其的繼承與發(fā)揚。制定法律法規(guī)是一種長久且穩(wěn)定的保護方式,各級政府需根據(jù)各地的發(fā)展特色,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來促進對秦腔藝術的保護。明確秦腔藝術的內容、背景及保護范圍;加強對繼承人的選拔及培養(yǎng);制定相關政策對秦腔藝術進行資金上的支持。通過一系列系統(tǒng)完善的措施真正意義上對秦腔藝術進行保護。
加強對秦腔藝術繼承人的培養(yǎng)與保護。近年來,我國對秦腔藝術繼承人的需求逐步提高,首先要對他們進行一個標準的認定,認定他們是否有完備的資質來對秦腔藝術進行繼承。隨后,政府要制定一定的鼓勵措施,通過鼓勵繼承人為秦腔藝術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來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以此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最后,要給予新一代繼承人有力的優(yōu)惠措施及相關補助,積極引導他們對秦腔藝術進行宣傳。同時要注意資金的節(jié)約,杜絕繼承人對政府的補助產生依賴性。總的來說,對繼承人的秦腔藝術的技巧培養(yǎng)很關鍵,但同時更要注意繼承人的素質培養(yǎng)。
秦腔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當前嚴峻的發(fā)展問題,我們要加以重視,通過一系列保護政策來弘揚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
須生是秦腔藝術中較為重要的角色,其往往有大量的臺詞。秦腔藝術很考驗須生的表演技巧,在推動劇情時對其唱功的要求較高。作為貫穿全場的線索人物,為推動劇情發(fā)展,讓觀眾更深層次地理解秦腔表演中的故事情節(jié)及發(fā)展方向,要求須生的吐字必須清晰明朗,且語速節(jié)奏適當,能清楚地表達故事情節(jié)及感情變化。因此,須生必須要加強對吐字的練習,增強對文言文的朗誦及理解能力,在唱詞達到基本曲調的同時,使語言的表達更清楚。比如,在表演《海瑞馴虎》時,在唱到“當母面你聽我再進一言”時,語言較難聽懂,在唱這一句時,須生需要做到吐字清晰,咬字清楚,給觀眾帶來明朗的觀賞體驗,增強表演的效果。在練習文言文時,須生也要加強對文言文斷句及停頓的把握,這樣才能呈現(xiàn)出更受觀眾喜愛的秦腔藝術表演,達到高質量演出[3]。
須生的角色在秦腔藝術的表演中貫穿全程,所以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也會直接影響到整個作品的情感表達,在表演時,須生一定要將自己的情感代入角色中,根據(jù)自己對角色和劇情的理解去進行演繹。通過臺詞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感情來傳達人物的情感。因此,在進行表演的準備時,須生要仔細揣摩人物刻畫的細節(jié),理解角色的背景及經歷的故事,有效地向觀眾表達劇情及角色的情感。比如,在表演青衣形象和花臉形象的沖突場面時,須生要代入自己的情感,做好兩者表演之間的交接活動,以推動劇情的發(fā)展。這就需要須生在表演時利用優(yōu)秀的唱腔技術表達情感。對于一名合格的須生而言,在進行秦腔藝術的表演時要做到唱腔、行為等與角色最大程度上的一致,通過對語言、形態(tài)的適當調整,帶給觀眾更豐富的觀賞體驗。
秦腔藝術中有六種板式,針對不同的情感表達要運用不同的秦腔板式。秦腔中分為慢板、帶板、滾板、墊板、二六板和二導板。這些板式相對來說較為固定,但須生在進行表演時要根據(jù)劇情人物的特色及故事背景進行自主選擇,根據(jù)角色的性格特征及情感的變化挑選合適的板式,這樣才能豐富角色人物的情感,提高演出的質量。例如,須生的表演方式通常為綿延持久或醇厚有力,這些唱詞方式取決于須生的表演者對秦腔唱腔的表達方式的運作,在唱腔的不同變化中提高表達的韻味。在唱腔表演中做到口齒清晰,利用合適的板式進行表演,更好地表達角色人物的情感。例如,在表演《三娘教子》時,其中老薛保這個人物的經歷較豐富,經歷了世事磨難與滄桑,同時對薛倚哥有著難以割舍的親情,面對三娘的幾番訓斥,可以選擇運用秦腔板式中的苦音二六板來進行演繹,提高情感的表達力及整體的震撼效果。
念白指的是在秦腔表演中唱腔以外的口述形式,它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表達方式。須生在念白的表演中要注重臺詞韻味的變化,也要根據(jù)念白來展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但在一場秦腔藝術的表演中,念白的部分只占較為短暫的時間,通常只作為兩段劇情之間的銜接,因此,表演中的念白應該做到承前啟后、韻味悠長地表達。例如在進行《游龜山》的表演時,在念白部分須生要運用托、清、嘣、拱等不同的表達方式?!巴小敝傅氖悄畎讜r要用氣息托住臺詞,僅靠嘴的力量是不夠的?!扒濉眲t代表念白時的吐字要清楚,保證觀眾的理解準確?!班浴敝傅氖悄畎讜r用嘴噴字,對適應的字句采用爆破音。在進行念白表演時也要注意情感不能放松,保持氣息的沉穩(wěn)流暢,避免緊張導致的局促感,通過細膩的念白表演調動觀眾的情緒,更好地引起觀眾與角色人物的情感共鳴。
在秦腔藝術中,對須生的做功表演也有著較高要求。做功表演具有系統(tǒng)化和程序化的特點,考驗著須生的表演功底。做功表演需要須生靈活使用,根據(jù)不同角色人物的形象、不同的劇情發(fā)展來表演。通常情況下,須生必須對捋鬢、提袍、甩袖等動作都能靈活運用。做功表演還需要結合其他劇種的表演方式,進行動作表演的融合,實現(xiàn)表演方式的多元化,更全面地提高秦腔藝術的表演質量。例如在表演《打鎮(zhèn)臺》時,角色王震被八臺總嚴厲鞭打,這時的王震應該渾身疼痛,且充滿了憤怒。須生在此時演繹王震時,可以來回揮動袖子來表達自己的痛感及想躲避鞭打的動作,運用翻滾的動作表達顫抖。同時也可以適時地晃動自己的帽子表現(xiàn)內心的情感。須生在進行這些表演時,要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來做動作,從而更好地表達角色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xiàn)秦腔藝術的獨特表演魅力。
在秦腔藝術的表演中,須生承擔著獨特的職能,在完成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更要注意情感的掌控,在表演中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因此,在閑暇時間,須生演員要經常對角色人物的感情進行仔細揣摩,深度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也要對劇情進行反復練習,最好能形成自身的演出特色,要加強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博采眾長,不斷提高對角色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須生演員需要提高自身的表演力,精確捕捉角色人物的特點,在基礎的表演形式上對人物的性格及形象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豐富,這樣才能更圓潤地表達角色人物的情感,引起觀眾共鳴,從而更好地突出劇情特征,有效地對表演作品進行處理與改善。
我國的每個劇種都有各自的特點。例如在南方誕生的越劇表現(xiàn)了溫山軟水下的才子佳人。而西北地區(qū)的秦腔藝術則更傾向于表現(xiàn)精忠報國、為民著想的題材。傳統(tǒng)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只是對藝術形式的一種表達,更是一種個人情感與思想的寄托。因此,從事秦腔藝術的藝術家不僅要具有古代優(yōu)秀思想家、教育家的偉大情懷,還要跟隨歷史發(fā)展的潮流,發(fā)揚秦腔藝術的陽剛之美,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表演藝術家。
綜上所述,秦腔藝術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較大的藝術魅力,須生作為秦腔藝術中重要的角色,應當認識到自己在表演中的作用,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吐字清楚、聲音洪亮,對劇情形成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并能正確地表達出故事想表達的含義,對角色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經典再現(xiàn),在表演中引起觀眾的興趣并帶給觀眾悠長的回味。同時,須生演員也要加強對基本功的練習,把握秦腔藝術的基本技巧,對表演臺詞進行反復練習和揣摩,更好地促進秦腔藝術在我國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