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凱
毋庸置疑,舞蹈是除了文字、語言、音樂等表達形式外,對文化與精神持續(xù)性傳承的主要形式之一,與人們?nèi)粘I钕⑾⑾嚓P(guān)——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風俗等,經(jīng)過歷史洗禮孕育出不同的民族舞蹈。只有深入了解各民族不同的舞蹈特色,對各民族的文化傳承與發(fā)展有一定認知,我國民族文化才能整體弘揚并發(fā)展。因此,本文基于美學視角分析不同民族舞蹈的特色,以期為我國民族舞蹈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
經(jīng)過漫長的民族大融合,我國發(fā)展成如今的多民族國家,并在融合發(fā)展過程中,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在舞蹈表現(xiàn)形式上大放異彩。因此,要理解中國民族舞的本質(zhì),首先要從其個性化表現(xiàn)特征分析,即,其韻律感好,在任何時候起舞都可以帶給人們美的感官體驗,配合音樂旋律會使人得到心靈洗禮,隱性完成文化傳承。因此,首先要了解舞蹈動作、姿態(tài)、技巧等,進而細化解析民族舞蹈的特色。[1]具體而言,民族舞蹈配合音樂節(jié)奏帶來的韻律感無法復刻,每一個節(jié)拍伴隨相應的舞蹈動作,傳達的情感亦不盡相同。舞蹈演員要擁有扎實的基本功,正確理解本民族文化,繼而使用適宜的舞蹈動作配合音樂旋律,讓觀眾的思緒被舞蹈表演牽動,完成舞蹈藝術(shù)的表達,將舞蹈藝術(shù)的另一核心要素——情感,生動巧妙地帶出,豐富民族舞蹈的表演層次,借助舞蹈動作獨有的民族特征,突出民族舞蹈的深層魅力。
中國民族舞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發(fā)展,其所承載并一定程度上代表的美學價值,是非常高的。特別是我國民族舞蹈類型繁多,形式多樣,將其放在現(xiàn)代美學價值體系中,其具備無法替代的歷史性美學價值。[2]因此,正視我國民族舞蹈的“歷史感”,進一步審視中國民族舞的現(xiàn)代美學價值,是本部分所探討的重點。
1.形式美
嚴格來說,中國民族舞蹈的形式之美是隨著歷史發(fā)展而逐漸積淀而形成的。但在借助中國民族舞形式之美表達具體的民族思想時,除基本舞蹈語言外,還需要營造一定的“陌生化”效果。對“陌生化”效果的精心打造能使觀看者在欣賞民族舞作品時,對舞蹈演員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基于審美角度的探究欲望,代入自身,仔細而深刻地感受舞蹈的形式美。營造“陌生化”效果,還可以賦予民族舞一種獨有的審美體驗,拓展其與民族文化融合面,使觀眾對民族舞有新鮮感。[3]所以,探究民族舞形式美,注重“陌生化”效果,與我國人民骨子里的含蓄特質(zhì)緊密相關(guān)。即便是極盡熱烈的蒙古族民族舞,追求熱鬧歡快的新疆舞,細觀其具體的民族舞作品,也可以發(fā)現(xiàn)其蘊藏著含蓄的形式美。延展至現(xiàn)代美學視角,現(xiàn)代舞直接將所塑造的人物情感放在表象,開心便開心地舞,悲傷便悲傷地舞,不扭捏,不掩藏,而民族舞顯然較少如此處理,無論要呈現(xiàn)何種情緒,都是多層次的,融合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系統(tǒng)性進行考量,不關(guān)乎個人,而關(guān)乎整個民族。
2.技巧美
無論是現(xiàn)代舞還是民族舞,通過舞蹈作品完成表達都不僅僅是為了簡單的情感宣泄,更多的是對特殊技巧美的進一步追求。正因如此,要想基于美學視角分析不同民族舞特色可以發(fā)現(xiàn),民族舞在現(xiàn)代美學價值體系,已然是注重技巧與情感的平衡體現(xiàn)。即,一支民族舞作品往往會講述一個完整的民族故事,配以適宜的背景音樂,使情感的表達事半功倍。而對于更深一層的美學追求,則是將民族舞蹈作品講述的具體故事背后的相關(guān)文化內(nèi)涵挖掘并通過舞蹈動作、構(gòu)思呈現(xiàn)。概而論之,民族舞表達技巧之美應不被所謂的框架局限,而是讓審美超越技巧,以便舞者與觀眾建立更深層的互動關(guān)系,通過技巧放大美感,完成具有實踐意義的民族舞演出。長此以往,觀眾觀看民族舞作品,不但可以自主挖掘其文化內(nèi)涵,還可以提高審美眼光。舞者表演舞蹈作品亦應注重“新意”,對技巧之美的追求才會更加自得,不受禁錮。
3.意蘊美
對于中國民族舞而言,其所具有的最高現(xiàn)代美學價值是其“歷史感”。因民族舞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凝練表達,基本都包含本民族審美觀念與民族文化傳承發(fā)展觀念。所以,民族舞承擔的文化傳承重任,使民族舞擁有歷史厚重感,與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起,深深烙印在舞蹈動作之中。這樣一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審美需求不斷變化,民族舞作為獨特文化傳播的載體,自然得到了相應發(fā)展,開始走出民族“小圈子”,逐漸將更大的舞臺視作其傳播發(fā)展的新天地,通過舞蹈形式將民族文化展現(xiàn)給對該民族文化不甚了解的舞蹈藝術(shù)受眾。若要將各個民族人民生活態(tài)度與習俗風貌皆以舞蹈形式完美顯現(xiàn),舞者就必須通過舞蹈動作書寫一個完整的民族故事,串聯(liá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以此讓新時代的受眾快速找到民族舞鑒賞的切入點,自主對民族舞產(chǎn)生探究欲,在民族舞欣賞過程,循序漸進地讀懂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主動肩負起傳承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使命。
如歌曲《愛我中華》所唱:“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蔽覈?6個民族,各民族各具特色,要想簡單地將不同民族舞蹈完全統(tǒng)計,并非易事。即便是某一民族內(nèi),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其民族舞表現(xiàn)形式也會衍生出諸多細節(jié)上的不同。[4]因此,結(jié)合前文分析,本部分基于美學視角分析不同民族舞的民族特色,僅就一些傳播范圍廣且知名度高的民族舞,以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特色做出闡述。
1.傣族舞的民族特色
沒有情感的舞蹈沒有吸引力,沒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不可稱之為民族舞。在極具特色的中國民族舞蹈中,傣族舞可以說是最為知名的幾種民族舞之一,稱得上家喻戶曉。而其以柔美舞蹈身姿塑造的親柔民族形象時至今日,都為人津津樂道,體現(xiàn)出傣族文化的特色。所以,要基于美學視角分析民族舞特色,要先分析傣族舞特色,將其貫徹千年的傣族人民對本民族文化的美之感悟凝練小結(jié)。[5]舉例而言,在傣族舞中,最具知名度且最具特色的是孔雀舞。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象征著美好、純潔、智慧、美麗,是傣族地區(qū)特別的物種。在注重柔美特色的傣族舞蹈中,人們表達吉祥、期許、祝福等,往往都是通過孔雀形象完成的。因而,伴隨象腳鼓擊打發(fā)出的鼓點,傣族舞蹈演員大多都如孔雀一樣優(yōu)雅起舞,在每一個昂首點頭間,將柔美意蘊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
2.藏族舞的民族特色
藏族與傣族不同,西藏多高原,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農(nóng)牧民族。因而,受當?shù)氐赜颦h(huán)境與人文文化、民族信仰等影響,藏族舞常見搖擺、弓腰、屈背動作以及一系列膝蓋動作,且屈背動作常與膝蓋動作緊密關(guān)聯(lián),用以表達舞者心中本真的情感。[6]基于此,立足美學視角分析藏族舞特色,需要客觀正視其所受外界的影響因素,切忌只考慮人文因素。藏族舞融合藏族人民獨有的生活態(tài)度與文化特色,將藏族人民的一些常見肢體動作融入舞蹈作品。舉例而言,在藏族舞中最具個性的為“鍋莊舞”,因藏語中其意為圓圈舞,原是一種表達圓滿的、與誓約有關(guān)的文化活動,多見于婚慶與節(jié)日慶典。其作為藏族舞代表,十分講究意境打造,舞姿流暢,與自然呼應,在表現(xiàn)豁達處事態(tài)度的同時,整體舞蹈基調(diào)熱烈,體現(xiàn)出藏族熱情好客的文化特色。
3.蒙古族舞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舞作為近年來在各綜藝節(jié)目中曝光率不斷增高的中國民族舞之一,與前兩個民族舞最大的不同是,蒙古族舞有一種遼闊粗獷之感。當然,這與蒙古族本身的地理環(huán)境相關(guān)。蒙古族人民大多長居于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以游牧與狩獵為主要生活方式。因此,蒙古族具有其他民族所不可比肩的圖騰文化,蒙古族人民依賴自然,崇拜猛獸,以狼、熊等為民族圖騰?;诿缹W視角分析蒙古族舞特色便可發(fā)現(xiàn),在大部分蒙古族舞表達中,其舞蹈動作都帶有豪邁、渾厚、粗獷等特征,含蓄感相對較少。[7]舉例而言,蒙古族舞盛行于大型聚會,有蒙古族舞出現(xiàn)的地方便有馬頭琴,舞者隨馬頭琴旋律起舞,一舉一動間都展示出蒙古族獨有的淳樸天性。
4.新疆舞的民族特色
一般情況下,新疆舞主要指生活在新疆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跳的舞蹈。同樣是受地理環(huán)境與人文因素的影響,新疆舞大多講究舞姿輕盈,爽快靈活,最特別之處便是新疆舞代表性的頸部動作與手腕動作。只是,與大部分人一看到靈活的脖頸動作便想到新疆舞這一淺層認識不同,事實上,新疆舞還專門區(qū)分男舞與女舞,除講究優(yōu)美脖頸動作的女舞之外,還有講究舞姿矯健的男舞。[8]而形成這一民族舞特色主要是由于新疆地域遼闊,生活在新疆的人卻相對較少,加之,生活在這里的人常聚居于綠洲一帶,彼此之間交往并不頻繁。為此,新疆民族舞便由于生活地域不同而有了不同的民族舞類型區(qū)分,生活在不同綠洲的新疆人民會根據(jù)自己所居地域具體情況,跳各不相同的新疆民族舞。
5.彝族舞的民族特色
彝族文化中最為人熟知的是火把節(jié)。火把節(jié)可謂是彝族人最為注重的一個民族節(jié)日,幾乎等同于是彝族人自己的新年。所以,每當?shù)搅诉@個節(jié)日,彝族人民都會興高采烈地舉起火把,愉快輕松地在街上游行,并在晚上聚在一起點燃篝火,載歌載舞,一邊表達彝族人對火神的敬畏與崇拜,一邊將彝族特色文化潛移默化地傳承下來?;诿缹W視角分析彝族舞特色,顯然要將彝族舞中最具代表性的模仿動物舞蹈動作細化分析。[9]如,彝族舞蹈中常見的斗雞、斗牛舞蹈動作,旨在表達彝族人民辛勤勞作的精神。還有用于祭祀典禮的有祈禱出征順利、平安歸來的專門舞蹈動作,其特色鮮明,內(nèi)容豐富多彩。
6.土家族與苗族舞的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的人們生活習慣不同,生活態(tài)度也不同。然而,當不同民族的人民受到完全相同或十分相似的文化影響時,他們大多會將與此有關(guān)的感悟通過同一形式表達出來,舞蹈就是其中之一。[10]例如湘西地區(qū),此地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共同聚居生活的地方,不但有自古以來便居住在此地的苗族,還有同樣在這里久居的土家族,兩個民族的文化特色差異明顯。但由于苗族與土家族同時受到當?shù)氐赜蛭幕慕櫯c影響,二者幾乎同時形成了具有此地特色的民族舞蹈。即,在苗族與土家族民族舞表演中,許多舞蹈演出都會借助能體現(xiàn)民族特色的輔助工具。以花鼓子舞與八寶銅鈴舞為例,二者對舞蹈道具的運用可謂一脈相承,既體現(xiàn)出一定的民族文化相似性,又在實際舞蹈表演中顯現(xiàn)出一定的文化差異。
7.其他民族舞的民族特色
除了筆者上述分析的知名中國民族舞蹈外,還有許許多多未經(jīng)深入研究與傳承的民族舞蹈形式,都具有自成一派的民族文化特色。如白族、壯族、回族等,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舞蹈文化。這不僅說明我國大部分民族的人們都能歌善舞,舞蹈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為民族文化傳播、傳承的主要載體,還說明各民族皆具有其特有的舞蹈文化來表達其民族精神,舞蹈文化便是這些民族經(jīng)過漫長歷史洗禮所留下的獨屬于該民族的特色文化。即便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變遷,有些民族的特色文化未能通過獨有的文字很好地記載,大多通過口耳相傳,但借助民族舞蹈傳承并弘揚的民族文化亦沒有被時代淘汰,時刻影響著民族舞受眾的審美水平。
綜上所述,民族舞是承載各民族文化的主要形式。只有走近民族舞,了解民族舞,才可以進一步認知不同民族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禮儀風貌等,為民族舞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互融合厘清方向,構(gòu)建一個與現(xiàn)代美學不可分割的完善的民族舞體系。因此,基于美學視角將不同的民族舞蹈文化緊密結(jié)合,是當今時代民族舞發(fā)展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