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芳 陳文祥 程紅杰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腦病科,北京 100007;2.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脊柱骨科,山東 聊城 252000;3.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六附屬醫(yī)院脾胃病科,北京 102400)
放射性腸炎(Radiation enteritis,RE)屬中醫(yī)學“泄瀉”“便血”的范疇,放射線作用于人體損傷腸絡,致使腸道功能失常,實為腸道氣機升降功能失常,亦或脾胃氣機升降失衡。李仝教授從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病,及其放化療后不良反應20 余年,臨床經驗豐富。其認為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其升降功能直接調節(jié)人體腸胃動力,氣機升降暢調有助于臨床治療放射性腸炎。筆者長期跟隨李仝教授學習,深入學習了李仝教授從調整氣機升降來治療放射性腸炎的療法,啟迪頗深,本文從氣機升降理論入手,論述放射性腸炎的治療思路。
氣機升降理論來源于《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氣上升至極而后降,降至極而后升,循環(huán)往復,此為氣機升降運動,萬物因此而得以正常生化;又曰:“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即萬事萬物都有升降出入。人亦如此,若氣機升降失常,則有病變,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清氣在下,則生饗泄;濁氣在上,則生脹”,氣機升者不升,降者不降,則發(fā)生泄瀉和腹脹,故“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
胃腸運動是生命活動的重要機能,與氣機升降有密切的關系,亦說,無升降則胃腸動力失常[1]。食飲入口,在胃中受納腐熟,經小腸泌別清濁,再入大腸傳導變化后由魄門排出,此一系列過程依賴脾升胃降功能。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觀點看,人進餐后近端胃張力降低,以便于接受食物,胃遠端自胃體至胃竇每分鐘收縮約3 次,將食物運送到十二指腸、小腸,通過腸的蠕動推進,最終由肛門排出。此即《靈樞·平人絕谷》所言:“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由此可知,脾胃氣機升降為胃腸運動的前提。
脾胃氣機升降失常包括氣升不及、氣降不及、氣升太過、氣降太過、升降反作,臨床可有噯氣、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癥狀。氣升不及,脾虛清陽不升,水谷積于胃腸不降;或食飲過度,壅塞胃腸;或肝氣不足,木郁土壅。氣機滯于中焦,可表現(xiàn)為納呆食少、噯氣反酸、脘腹痞脹等。氣降不及,濁氣在上,或因寒凝;或因熱、痰、食壅塞于胃;或因胃陰虛乏,不得濡養(yǎng)。胃氣不降,可表現(xiàn)為脘腹脹滿、疼痛,噯氣等。氣升太過,主要為胃氣上逆,可見惡心嘔吐;火隨氣升,則吐酸苦水;血隨氣升,則嘔血;沖氣上逆可發(fā)奔豚,腹痛。氣降太過,腸道失約,大便滑脫不禁,甚則血絡不約,瀉膿血或鮮血,如陽虛太甚,則五更瀉。升降反作,當升反降,當降反升,如中氣下陷,腸鳴腹瀉,下利清谷,或腹部墜脹,久利脫肛;如胃氣反逆,則多嘔吐,嘔吐物隨病理產物而有不同,如胃氣逆與脾氣陷同時存在,則上吐下瀉、脘腹痞脹不舒[2]。
放射性腸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腹膜后、腹腔、盆腔惡性腫瘤放療后引起的并發(fā)癥,病位涉及小腸、結腸及直腸,臨床癥狀可表現(xiàn)有腹痛、腹瀉、便次多、黏液膿血便甚至血便等[3],其產生和總療程中放射線的總量、單次治療中放射線的劑量、患者的自身狀況等相關。放射劑量越大,患者癥狀越明顯,放射劑量45 Gy 時,大約5%的患者發(fā)生放射性腸炎,當放射劑量增加到65 Gy 時,發(fā)生率可達50%[1]。急性放射性腸炎多發(fā)生于開始放療后1~2 周,慢性放射性腸炎多在放療完成后6~24 周或者更晚發(fā)生?;颊叱霈F(xiàn)反復腹痛、血便等,不但承受極大的痛苦,甚至不得不中斷治療,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而且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期下降。
正常的氣機升降是維持人體生理功能的基本運動狀態(tài),氣機升降的失衡也是產生疾病、形成病理產物的基本病理過程。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看,放射線可以殺滅腫瘤細胞,起到治療作用,但從中醫(yī)角度看,放射線作用于人體會損傷人體正氣,屬邪毒的范疇,其直接造成胃腸道中下焦氣機失衡,因此患者多表現(xiàn)為中下焦癥狀。在盆腔和腹腔放療時,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在射線照射范圍內,其中乙狀結腸、直腸距離腫瘤組織最近,故受射線損傷最大,射線直接損傷腸黏膜,常表現(xiàn)為放射性直腸炎[4]。放射性腸炎臨床可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黏液或血便,甚者大便失禁,若是累及直腸,可伴里急后重;累及小腸,可伴腹部攣痛[5]。腸隱窩上皮細胞對射線非常敏感,放射線常殺傷此類細胞引起腸黏膜損傷,導致水、電解質、蛋白質滲漏到腸腔。腸道是營養(yǎng)吸收器官,其被射線損傷后,營養(yǎng)吸收發(fā)生障礙,腺體分泌增加,腸蠕動亢進,易引起腹瀉、膿血便等反應。隨著射線劑量增加,腸道各處血管通透性逐漸增加,使腸黏膜水腫、充血,從而引起便血。除此之外,射線的電離作用可使水分子產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直接或間接損傷蛋白質、DNA 等生物大分子,進而損傷腸組織;射線可抑制腸道上皮干細胞增殖,促進其凋亡,使腸道的屏障功能失常甚至喪失;射線殺傷腸道菌群使腸道菌群失調;損傷微血管使正常的腸黏膜上皮總面積減少,導致脂肪、膽鹽等代謝障礙,并影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的正常吸收。
由此可知,放射性腸炎的癥狀皆因射線擾亂人體正常狀態(tài)而產生。正常情況下,水、電解質、蛋白質等在體內循腸道代謝,這是靠氣的推動而進行,腸道吸收營養(yǎng)是脾的升清功能,射線損傷上皮細胞,直接損傷人體正氣,氣的固攝升舉作用出現(xiàn)障礙,故氣對腸道、血管的約束作用下降。腸道、血管的滲透性增加,水、電解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物質大量滲漏到腸腔,這些物質在腸道無法正常代謝而化為水濕,此即脾虛生濕,故放射線腸炎常常有氣虛水停的病機。又因射線為“熱毒”[6],熱毒作用于人體與濕相結合,濕熱蘊結,更使腸絡受損,正虛與濕熱共同存在,久則病邪入絡,產生血瘀,最終虛實夾雜,寒熱互結,兼有水飲瘀血停滯,此即為放射性腸炎的基本病機。究其所以然,皆因射線損傷人體正氣,使脾氣受損,阻礙氣機運行,最終使氣機升降失調。故在治療上,以上述病機為基礎,根據患者情況,或補正,或祛濕,或化瘀,因證而施治,圓機活法,使邪氣得去,正氣得補,氣機升降諧和,病可愈。
某患者,女,73 歲。2017 年9 月1 日初診。直腸惡性腫瘤術后2 年,肝轉移術后1 年,便血1 年?;颊咝g前行放療、新輔助化療2 周,腫物縮小后,行手術治療?;颊? 年前開始出現(xiàn)便血,大便末段出現(xiàn)暗紅色,與大便不相混。進食后不久即大便,日2 次。腸鏡可見距肛門5 cm 處直腸黏膜片狀充血,診斷為放射性腸炎。腫瘤標志物:CEA:8.79 ng/mL。血常規(guī)、生化等未見明顯異常?;颊呔驮\時癥狀:進食后不久即大便,2 次。便血,口干不欲飲,大便次數多,腰酸,盜汗,手腳心干燥無汗,無腹脹、腹痛,無發(fā)熱、無咳嗽咳痰,形體偏瘦,無體質量減輕。舌瘦黯紅、黃膩苔、津少、有裂紋,脈沉弦。方藥為:太子參20 g,麥冬15 g,五味子10 g,炒山藥20 g,炒芡實20 g,陳皮10 g,玄參15 g,升麻12 g,赤小豆30 g,生黃芪20g,生杜仲15 g,雞血藤20 g,續(xù)斷15 g,茜草炭15 g,炒麥芽15 g,赤芍15 g,仙鶴草30 g,車前子10 g(包煎),熟三七粉3 g(沖服)。每日1 劑,水煎服200 mL。上方服用14 劑后,患者便血次數減少,諸癥好轉。
按語:患者為腫瘤術后放療患者,因手術切除腸道而直接損傷胃腸,因放療、化療進一步損傷人體正氣,致使脾氣虛弱,清陽不升,故大便次數多。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氣虛則津液、血液停聚形成痰濕、瘀血,故舌黯紅、苔黃膩。痰瘀停滯,刺激腸道,腸道不能受物,且因氣機升舉無力,故食后即大便,氣虛不能正常統(tǒng)攝血液,瘀血留滯,阻礙血行,故便血,以上皆因氣升乏力。盜汗、手腳心干燥無汗、舌有裂紋為陰虛,口干不欲飲為陰虛而濕與瘀停,基本病機為氣機升舉乏力,辨證為氣陰兩虛兼有瘀血,治法為益氣養(yǎng)陰,活血祛瘀。方中以生脈散益氣養(yǎng)陰,山藥、芡實健脾益氣,收澀止瀉。陳皮理氣健脾,配伍黃芪、升麻升提中氣,益氣升清。雞血藤、仙鶴草活血補虛。仙鶴草配伍茜草炭能活血祛瘀,止血通經;仙鶴草配伍黃芪增強補虛功效,治療癌性疲乏。玄參、赤芍清熱涼血,解毒散瘀,同時玄參可以散上焦浮游之火,以散上焦之虛熱。車前子、赤小豆清熱利濕。全方益氣扶正,使氣上升,同時兼顧祛邪。
放射性腸炎是惡性腫瘤放療的常見并發(fā)癥,目前,治療方法尚局限于癥狀治療,如止痛、止瀉、抗炎、調節(jié)腸道菌群、高壓氧、腸道黏膜保護、手術等,尚無標準治療方案[7]。療效尚不滿意,且復發(fā)率高,不良反應大,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放射性腸炎是較好的選擇,中醫(yī)治病從整體出發(fā),辨證論治,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療效。放射性腸炎因射線損傷人體正氣,痰濕、瘀血等病理因素隨之產生,致使氣機升降失調,周而復始形成惡性循環(huán)。針對其病機,應把恢復氣機升降貫穿于治療全過程中,將調暢氣機作為主要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