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墨、科學墨和工匠墨維度的考察"/>
劉長明
(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天津 300071)
墨家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中唯一的一個全能型學派——言盈天下的顯學文化、獨步世界的科學技術、道技合一的大國工匠,由此,開顯出墨學三維:人文墨、科學墨和工匠墨。人文墨,是大義墨學的思想文化之維;科學墨,是自然墨學的科學技術之維;工匠墨,是篤行墨學的手工大巧之維。墨學的思想文化之維,奠定了天下之言盡歸墨的理路,作為未來社會構想的墨學十義,使墨學成為言盈天下、蘊含著共產主義微光的顯學;墨學的天工自然之維,使墨學在當時重人文、輕“末技”的諸子百家之學中脫穎而出,培育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科學技術傳統(tǒng);墨學的手工大巧之維,氤氳出潛流神州大地的大國工匠精神。墨流千年,其命維新。
縱觀作為人文墨的墨學思想文化體系,以“兼愛”為邏輯起點,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兼愛”主線一以貫之于墨學十義中?!耙浴鎼邸癁樘犷I的‘十論’墨學綱要”[1],乃大義墨學的思想文化之維,彰顯了墨學的人文關懷。作為先秦諸子中唯一的底層勞動者代言人,墨家秉承“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愛下》,以下只注明篇名)的要旨,蘊含著原始、質樸卻又清晰可見的共產主義微光。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征戰(zhàn)不休,百姓備受無妄之災的煎熬,“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非樂上》),“三患”如影隨形,天下苦戰(zhàn)亂久矣。為了解民倒懸,墨子上下求索,早年研習儒術,因不滿儒術等級之嚴苛、禮儀之繁瑣、道術之蕪雜而脫離儒門,“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另立新說,獨創(chuàng)墨學和墨家學派。為了生靈不再涂炭,為了開辟通往理想社會之路,代表底層社會的墨家開出了“十論”的救世良方。貫穿興利除害宗旨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墨學十義,可謂微言大義。
在墨子看來,人相殘、家相賊、國相伐、強凌弱、富侮貧、詐欺愚等“天下禍篡怨恨”之亂象,“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兼愛中》)。墨子告誡,只愛己之身、己之家、己之國而不愛人之身、人之家、人之國的“偏愛”亂象,實乃“天下之大害”。墨子詰問:“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兼愛上》)鑒于“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兼愛上》)的認知,墨子提出兼愛要義:“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兼愛中》)同時,墨子還指明了實施兼愛方略的具體路徑,即三條“為賢之道”:“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若此,則饑者得食,寒者得衣,亂者得治。”(《尚賢下》)為了使人們真心接納并身體力行“兼相愛”,墨子提出了愛、利互易邏輯,通過“兼相愛”通達“交相利”的彼岸,由此搭建了一座貫通兼愛與互利的橋梁。墨家愛無差等的主張,與儒者致力于維護等級制度的“親親有術,尊賢有等”的差等之愛迥然不同。在墨家看來,儒家的所謂“仁者愛人”,實質上是“別愛”和“偏愛”。為了打造兼愛的墨樂園,必須拓展愛的視野,以兼易別,以兼代偏,重建社會秩序。兼愛大義,如穿珠之線,貫徹于整個墨學體系中。作為墨家思想總綱與核心要義的兼愛觀是整個墨學建構的基石,一部墨學,就是基于兼愛而逐級展開的。
從兼愛觀出發(fā),墨家引申出非攻思想。對“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兼愛上》)的不義戰(zhàn)爭,墨家堅決反對。將人際兼愛升級為國別兼愛,必然會合乎邏輯地得出非攻主張。以非攻思想為指導,墨家軍成為當時反戰(zhàn)的中堅力量。當然,墨家并不是盲目反對一切戰(zhàn)爭,對制衡暴君和暴國的義戰(zhàn),墨家大力支持,提倡以戰(zhàn)止戰(zhàn)。
尚賢、尚同的理政主張是兼愛宏旨在政治領域的延展。為了改變“國家昏亂”的無序政治,墨子提出了唯才是舉、唯賢是同的的賢良政治觀,墨子還設計出了賢良政治路線圖——“選天下之賢可者”(《尚同上》)執(zhí)政。墨家尚賢,為的是尚同。賢良政治,開辟了尚同之道,使尚同具備了現實的合理性。由尚賢而尚同,則兼愛可期。
將兼愛視野繼續(xù)拓展到社會生活中,自然會形成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的消費主張。墨子之世,上流社會既占盡“生利”,窮奢極欲,又獨享“死利”,厚葬久喪,侵占生民之利;底層勞動者雖終日勞作,“三患”卻像幽靈一樣不離左右,饑不得食,寒不得衣,勞不得息。為了兼愛百姓,摒除“三患”,節(jié)約并充分利用寶貴的社會資源,墨家主張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的社會治理方案,要求師法先王,“強本節(jié)用”“去無用之費”(《節(jié)用上》)。
在墨學話語系統(tǒng)中,天志、明鬼是兼愛之終極哲學歸依。為了使兼愛具有無可辯駁的權威性,墨子煞有介事地描繪出“欲人之相愛相利”的人格化和神秘性兼具的蒼天與天鬼,要求世人“天之所欲則為之,天所不欲則止”(《法儀》)。然而,“天何欲何惡者也?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以其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法儀》)。天、鬼可賞善罰暴。因此,人必須“上尊天,中事鬼神,下愛人”(《天志上》)。墨子警示世人,順逆天意,結果相反:“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天志上》)墨者之天,是兼愛之天,頗似“本于天而歸于天的易學建構”[2],非儒者憑空杜撰的“偏愛”之天。為了達到兼愛目的,墨家還提出非命主張,告誡勞動者要自強不息,兼愛交利,掌握自己的命運。
為兼愛黎民百姓,救民于水火之中,墨子上說下教,奔走呼號,廣收門徒,播撒墨學十義薪火。在百家爭鳴中,聲勢浩大的墨家脫穎而出,成為言盈天下、諸子共仰的顯學:天下之言,榮歸墨家;天下之學,仰望墨學。孟子憤憤然地抱怨:“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滕文公下》);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哀嘆:“禮樂滅息,圣人隱伏,墨術行”(《荀子·成相》);莊子贊嘆:墨子“好學而博”“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莊子·天下》),這是墨壓群芳的真實寫照。當是時,墨家“從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后學亦上說下教,“顯榮于天下者眾矣,不可勝數”(《呂氏春秋·當染》)。
大義墨學關于未來理想社會的設計,既接連地氣,又立意高遠,具有其他學派無可比擬的獨特魅力,閃耀著或隱或顯的共產主義微光。
代表底層的平民本色。墨者大都出身手工業(yè)者,來自社會底層,理解底層民眾的所思所需,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唯一一個平民學派,具有天然的平民立場,與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的馬克思主義具有極大程度的耦合。毛澤東盛贊墨子:“墨子是一個勞動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盵3](P683)
愛人若己的兼愛情懷。墨家“愛人若愛其身”(《兼愛上》)、“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兼愛中》)的兼愛情懷,是對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平等之愛,是拆除了愛的藩籬的真正的無疆大愛。
興利除害的墨學宏旨。墨家言利,所言之利乃天下之利,終極指向是普天同利;墨家除害,所除之害乃天下之害,終極指向是為民除害。墨家“三表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的核心即“國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根據這個標準,墨子疾呼:“利人乎即為,不利人乎即止”(《非樂上》);“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滅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愛下》)?!疤煜轮薄叭f民之利”被墨家置于無可置疑的優(yōu)先地位。墨學蘊含的興利除害之天下公義,至今閃爍著人文主義光輝。
利人利己的互利精神。兼愛互利共同體,內置著墨家的義利統(tǒng)一觀。在這個“無言而不讎,無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兼愛下》)的兼愛互利共同體中,“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兼愛中》);“必吾先從事乎愛利人之親,然后人報我以愛利吾親也”(《兼愛下》)。在墨家兼愛互利的頂層設計中,“兼相愛”與“交相利”互為因果,循環(huán)不已,最終成就利之大者。墨家的義利統(tǒng)一觀,正因為非常接地氣,所以才更具感召力。
互助共享的普惠構想。按照墨家邏輯,既然兼愛,理當互助。為此,墨子呼吁,“有力者”“有財者”“有道者”要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奉獻他人,鼎助天下。這種助力天下、普惠萬民的奉獻品格,內涵著厚實的社會主義當量。
和平共處的天下觀念。在墨家看來,各國之間如能“視人之國若視其國”,“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兼愛中》)。國家之間和平共處,和諧共進,“強不執(zhí)弱”,兼愛互惠,這是墨家描繪的理想國樂園。
躬身實踐的力行學派。墨家口言之而身必行之,與“口言善,身行惡”之輩迥異。同底層勞動者同呼吸、共命運的墨家,總是親力親為,“以繩墨自矯”,養(yǎng)成了嚴格的自律精神,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墨學十義,既是救世良方,又是規(guī)范墨家自身的準則。譬如,墨家力倡節(jié)用、節(jié)葬,自己便率先垂范,日常生活節(jié)衣縮食,喪事從簡。史載:“‘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型,糲梁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率?!?《漢書·司馬遷傳》)對口喊“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wèi)靈公》),而實際上見利忘義的告子等儒者,墨子嘲諷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亂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惡能治國政?”(《公孟》)
摩頂放踵的人格魅力。為了踐行墨家學說,救人之危難,富有犧牲精神的墨者不辭勞苦,“赴湯蹈刃,死不旋踵”,奔走呼號于列國之間。墨家這種“士志于道”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天下士人的尊崇。即使將墨家粗鄙地謾罵為“無父”禽獸的孟子,對墨子的人格魅力也大為折服:“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連論敵都心悅誠服的強大人格魅力,使得布衣墨子“無地而為君,無官而為長”(《淮南子·道應訊》),雖“萬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與之爭士也”(《呂氏春秋·不侵》)!
移風易俗的時代新風?;诘讓觿趧诱吡?,墨家衣食住行用皆本簡約、實用原則,拒斥奢靡之風,化繁為簡,移風易俗,開一代新風。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拷問古今之變、探究天人之際的諸子百家中,唯有墨家在通過培育思想文化體系而化成天下的同時,還問道自然,探索自然規(guī)律、發(fā)展科學技術、培育科技人才。墨學的自然科學成就獨步天下;三位一體、興利除害的科學精神,在科學史上傳為佳話。
墨子既是“具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偉大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也是先秦諸子中唯一的自然科學家”[1]。墨家領先世界的科學成就,堪稱中國科學史乃至世界科學史上的奇跡。墨家打造的是一個當時世界科學家難以企及的科學高地,墨家“在諸如數學、幾何學、力學、光學、軍事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皆令諸子百家和同時代的古希臘自然哲學家望塵莫及”[4]。
數學領域,筑牢高地。在數學領域,墨家基于抽象性、普適性和高度概括性原則凝練出的一系列數學定義、概念和命題,堪稱科學史上的經典。墨子最早論述了“十進位制”,認為不同位數上的數字,代表著不同的數值。墨子對運算法則的闡釋,也大都通俗易懂,譬如對倍的定義:“倍,為二也?!?《經上》)對“有窮”“無窮”內涵的界定,說明了墨家在微積分領域的高深造詣。墨子曰:“窮,或不容尺,有窮;莫不容尺,無窮也?!?《經說上》)雖然墨子的“導數”概念還不是十分明晰,但墨子關于“有窮”“無窮”的理解,已接近在“無窮小”基礎上進行推理的微積分的核心。鑒于墨子在數學領域的杰出貢獻,西方科學界尊稱其為“東方的德謨克利特”。
幾何原理,集成發(fā)展。墨子是幾何學的集大成者,規(guī)范定義了幾何學的基礎性概念。關于“方”,墨子給出了如下定義:“方,柱隅四罐也。”(《經上》)墨子關于四邊長度相等、四角皆為直角的四邊形就是正方形的科學定義,與后來歐幾里得對正方形的定義完全一致。關于“圓”,墨子的定義是:“圓,一中同長也?!?《經上》)同近代數學給出的“圓”定義——“對中心一點等距離的點的軌跡”相比較,兩個定義高度吻合。而后者比墨子“圓”的定義晚了整整兩千年。關于直線,墨子如下定義:“直,參也。”(《經上》)參,同三,意指三點共線。三點共線即為直線——這是墨子關于直線的既形象、直觀又大道至簡的定義。關于“中”,墨子的定義是:“中,同長也。”(《經上》)墨子對平行直線的概括可謂深奧而簡約:“平,同高也?!?《經上》)以線間距離相等為條件的平行直線四字概括,抓住了問題的本質,與“平行線間的公垂線相等”的歐幾里得幾何學定理有異曲同工之妙。墨子認為“兩端點重合”即為“等長”:“同長,以正相盡也。”(《經上》)關于直線相交、直線重合、直線相接、直線相離等等幾何學現象,墨子都有數學史上領先世界、獨具特色的概括。
物理學科,空前啟后。在物理學領域,墨家獨辟蹊徑,開啟了物理學研究的新視野。運動與靜止,是物理學中的重要范疇,墨家關于這對范疇的研究富有啟迪意義。關于運動與靜止,墨子的釋義是:“宇或徙,說在常宇久”(《經下》),“動,或從也”,“止,以久也”。(《經上》)“宇久”,意指空間和時間。是說,隨著時間推移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移,謂之運動;而“靜止就是位于某一相對確定的空間位置上的物體在時間上的延續(xù),其位置移徙可以看做零,所以‘止’(靜止)是‘動(運動)’的特殊形態(tài)”[4]。對時間與空間這對范疇的釋義及辯證關系,墨子的解釋是:“久,彌異時也”(《經上》),“宇,東西家南北?!?《經說上》)久,時間;宇,空間。就是說,物體運動必須經過一定的空間和時間。這里,墨子已經明確無誤地洞察到物體運動與空間、時間的統(tǒng)一性原理。墨家關于空間與時間的科學解讀,比伏羲、老子等先哲對空間與時間的哲學表征更具象,更接地氣。
力學原理,杠桿撬動。墨家對力學的開拓性研究獨辟蹊徑,擁有多項系統(tǒng)的專屬研究成果。特別是墨家在這一領域的若干科學定義,可謂具象與意象兼?zhèn)?。墨子曰:“力,刑之所以奮也。”(《經上》)刑,通形。意思很明確:所謂力,就是使物體發(fā)生位移的作用。對機械運動的理解,墨子的釋義更為大道至簡:“動,域徙也?!?《經上》)物體位移是機械運動的要旨,也是現代科學關于機械運動的簡要定義。墨子還是科學史上第一個將日用而不知的杠桿作用進行科學升華的科學家,提出了杠桿定理。墨子在長期實踐中發(fā)現,物體稱重時秤桿能夠保持平衡的原因,就在于重臂“本”短而力臂“標”長。根據這樣的科學觀察,墨子推導出堪當“墨氏杠桿定理”之譽的科學史上最早的力學公式:力力臂(“標”)=重重臂(“本”)。毫不夸張地說,墨子是杠桿原理的最早闡述者,阿基米德的杠桿原理比墨氏杠桿定理晚了兩個多世紀,稱杠桿原理為墨氏定理,更符合科學史的本真。對斜面、重心、滾動摩擦等方面的研究,墨家也處在當時的世界科學前沿。
光學原理,斜睨世界。在長期的科學觀察中,墨子把握了光的傳播規(guī)律。根據《墨經》記載,墨子對諸如光直線傳播和反射、平面鏡和凹凸面鏡成像、光影成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位于無可企及的科學制高點上。在無數次的“小孔成像”實驗中,墨子第一次對光沿直線傳播的規(guī)律進行了科學解釋。《墨經》有對墨家弟子開展的科學史上最早“小孔成像”實驗的記載,其中關于投影和針孔成像的記載,令人嘆為觀止:“景不徙,說在改為”,“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經下》)關于光影成像,墨子曰:“景:光之入照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在遠近有端與于光,故景庫內也?!?《經說下》)寥寥數語,將光學領域復雜深奧的最著名現象——針孔成像,闡釋得活靈活現。對墨家在光學研究領域的成就,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給予高度評價:“墨家光學研究的開始,比我們所知道的希臘的情況為早?!盵5](P81)
軍事科學,獨樹一幟。為了以戰(zhàn)止戰(zhàn),扶弱鋤強,墨家在軍事科學領域也頗有造詣。墨家弟子幫助弱小國家建設的軍事工程設施,當時是最為堅固和先進的。譬如,墨家精心設計的高大城墻,就是科技含量很高的防御設施。在《備城門》這部墨家軍事思想的代表作中,關于城門防衛(wèi)的構造,可謂匠心獨具,其中對吊門、懸門、活動保險門、城門關鎖以及“屬城”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有詳盡的記載。墨家非常重視提升軍事裝備的科技水平,成功研制了轉射機、連弩車、藉車和云梯等高科技兵器。這些設計科學的軍事裝備,具有很強的威懾力。當時最具殺傷力的轉射機,是墨家專為守城而研制的殺手锏,這種安裝在高大城墻上的武器,射程遠,命中率高。“機長六尺,埋一尺。兩材合而為之辒,辒長二尺,中鑿夫之為道臂,臂長至桓。二十步一,令善射之者佐,一人皆勿離?!?《備城門》)墨家的許多獨門絕技,即使今天看來也具備相當程度的科學水準。墨者也因此贏得了“科圣”的美譽。
真、善、美,乃科學三維[6]。墨者好學、博學,重視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形成了求真、向善、臻美三位一體的科學技術傳統(tǒng)。
求真求實。主要來源于手工業(yè)者的墨家弟子,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崇尚勞動的墨家弟子宗法知行合一,不離生產和科學實驗一線。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中,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墨者,有許多原創(chuàng)性科學發(fā)現和發(fā)明。在求真維度上,墨者的一系列重大科學發(fā)現經得起時代和實踐的檢驗。墨者對科學真理的凝練,歷久而彌新,直到今天仍然不失為科學求真的典范。
向善向德。向善向德,也是科學應有的維度。在向善的維度上,墨家身體力行,“以自苦為極”。墨家的科學技術研究,都是本著興利除害和服務于最廣大勞動者的目的。對墨家科學發(fā)現服務于勞動者的向善性,張岱年教授頌揚道:“墨家的自然科學研究從屬于墨子的‘為天下興利除害’的最高宗旨?!盵7]縱觀春秋戰(zhàn)國時期被墨家獨攬的所有“黑科技”,都有一個共同的服務對象——天下和天下人!
臻美臻華。求真向善的科學,必然也同時是美的。墨家的科學真理之美既有諸如“圓,一中同長也”,“動,域徙也”,“宇,彌異所也”(《經上》)等語言簡潔之美,又有“倍,為二也”,“平,同高也”(《經上》)等科學語言通俗表達之美,更有轉射機、連弩車、自動飛行風箏的外觀造型之美。
科學造詣頗深的墨家,可謂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探索科學真理、進行尖端科學實驗的學術團體。毫不夸張地說,中國歷史上能夠會通現代科學與科技的學派,唯有墨家。正因如此,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顆量子衛(wèi)星,就以“墨子號”命名。代表中國科學榮耀的“墨子號”,也榮登世界頂尖科學期刊《科學》的封面。
縱覽諸子百家,大都崇尚文化知識而輕視甚至鄙視技術、技藝研究,不屑于勞動技能的提升。代表手工階層的墨家逆勢而上,獨辟蹊徑,開顯出墨學的大國工匠精神。在工匠墨維度上,源于墨家的工匠精神深耕中華文化兩千多年,在民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工匠傳統(tǒng)。
墨者大巧,擅長工匠和制作,有很高的手工制造技能。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墨家弟子,勤于動手,不離手工制造第一線,所以百工之業(yè)行行精通,幾乎熟諳當時的各種機械、工程結構、先進兵器的制造技術。《節(jié)用中》對車、船等設計制造如何堅持節(jié)用原則,有詳細記載。墨家的許多技術發(fā)明,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受蒼鷹高飛、小鳥盤旋的啟發(fā),墨者制造出形似飛鳥的“木鳶”,這種飛行器最多可在空中連續(xù)飛翔,盤旋3天,堪稱早期飛行器制造的奇跡。集成杠桿、平衡、輪滑、驅動等綜合技術原理而制作的運載車輛,能載重600斤,省工省力,車速又快,算得上當時的豪華耐用車載工具。墨家弟子利用墨氏杠桿原理研制的桔槔,提水量大,速度快。受到經雨水浸泡的野果殼滲流出的色液經久不褪色的啟發(fā),墨者發(fā)明了先進的坑布之法,大大提升了染布技術。同時,墨者把生活中的染色技術原理升華到哲學高度,撰寫成經典篇章《所染》。
墨家擅長守城,“城守”21篇,記載了精妙的守城技術。在止楚攻宋時,掌握獨門絕技的墨子與大匠公輸般進行的沙盤推演,代表了當時匠人攻防對決的最高水平。史載:“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墨家弟子制造的軍民兩用型滑輪、滑車、轆轤和云梯等,受到各諸侯國的重視。
手工業(yè)、農業(yè)、城防及兵器制造實踐是墨家弟子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墨者日用言談和著述不離百工之業(yè)、工匠之事和耕織之法,還常常以工匠、耕織之理佐證墨家的治國理政思想。譬如,在論證自己的天志觀時,以“規(guī)”、“矩”作比:“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guī),匠人之有矩。輪匠執(zhí)其規(guī)矩,以度天下之方圓?!?《天志上》)為了說明國家法儀的不可或缺,在《法儀》篇中以百工之法為例詳加論證:“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雖至百工從事者,亦皆有法。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guī),直以繩,正以縣。無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雖不能中,放依以從事,猶逾已。故百工從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國,而無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辯也。”墨子對百工法門、工藝制作、生產流程的熟能生巧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墨家是學者和工匠密切結合的“雙師型”社會組織。發(fā)軔于墨家的工匠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潛流民間,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
平等精神的匠人。人稱“布衣之士”和“賤人”、自稱“北方之鄙人”的墨子,所創(chuàng)墨家學派屬于草根組織,是實干型技術派,墨家弟子也多是“農與工肆之人”“匹夫徒步之士”。與信奉“學而優(yōu)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儒者截然不同,精通手工技藝的墨者團隊中,人與人平等,職業(yè)沒有高低。墨家迥異于其他先秦諸子,重視工匠,把百工之事視為能夠利民厚生的“大人之事”。
精益求精的匠心。墨家制造,名冠天下,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典范,一如《詩經》所述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犊脊び洝焚濏灥摹爸邉?chuàng)物,巧者述之守之”之“臻達極致”境界,在墨者身上有完美的體現。這種“道技合一”“技進乎道”的傳統(tǒng),在墨家落地生根,成為一種匠心共識和文化認同。
利于天下的匠魂。墨者的匠魂在于普利天下,追求技術之善。在墨子看來,能工巧匠當有底線思維,進行必要的價值取舍,而取舍的標準是能否有利于國計民生。墨子曰:“車為服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安以不傷人,利以速至,此車之利也?!?《節(jié)用中》)針對魯班自以為是的精巧至極的技藝,墨子很不以為然,曰:“利于人謂之巧,不利于人謂之拙。”(《魯問》)對人弊大于利的技藝,是奇技淫巧,追求奇技淫巧,就是對技術的濫用。
專業(yè)敬業(yè)的匠造。匠人出身的墨子及其所帶領的墨家弟子,樂業(yè)專業(yè),秉承“強力而行”的敬業(yè)精神,精通機械運動、力學等原理,掌握當時最為先進的制造技術。在墨家團體內,有明確的專業(yè)分工,“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鞄、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節(jié)用中》)。墨家弟子大都從事自己所擅長的專業(yè),所以人人都有一技之長,有的甚至身懷絕技。史載,治徒娛、縣子碩兩位弟子請教墨子如何行義?墨子以筑墻類比行義之道,曰:“譬若筑墻然,能筑者筑,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后墻成也。為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成也?!?《耕柱》)墨子對弟子循循善誘,告誡他們每個人的特長不同,只要專注于自己所擅長的工作,即可鬼斧神工,熟能生巧。如此,則“義事”必成。
墨家是特色鮮明的力行學派,因此,墨學三維,維維彰顯基于勞動人民立場的墨學大義:在人文墨維度上,墨學十義,貫通了“兼愛”天下人特別是勞動人民的大義墨學精神;在科學墨維度上,弘揚科技之利、規(guī)避科技之害的科學精神大道一貫;在工匠墨維度上,通過培育崇尚勞動、躬身實踐的工匠精神,完成了墨者不同于其他學派的定位——勞動者的一員?!澳訉⒕又琅c百工之事統(tǒng)一起來”[8](P151),實現了人文思想、自然科學和術業(yè)百工的高度統(tǒng)一。作為思想者和自然科學家的墨者,同時是作為從事百工之事的勞動者,而勞動是人類長存于天地間的通行證。惟其如此,墨子自信滿滿地說:“天下無人,子墨子之言也猶在!”(《大取》)大哉斯言,勞動者不死,作為人文墨、科學墨和工匠墨而融入馬克思主義歷史長河的墨學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