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中華文化的科學傳統(tǒng)"/>
周明珠
(山東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諸子百家中,墨家是唯一擁有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和豐富科學精神的學派。墨子在數學、幾何學、力學、光學、軍事學等眾多領域都有精深造詣,使當時的中國科技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高地。進入封建社會,在統(tǒng)治階級與儒家的聯手打壓下墨學衰微,由顯入潛,流傳于民間,為中華民族保留了寶貴的科技火種。至近代,墨學適應科技救國的需要,學術界出現研墨熱潮,同時人們發(fā)現了墨學與馬克思主義的相通之處,以墨學為中介接引馬克思主義,墨學實現復興。在當代,“墨子號”量子衛(wèi)星的成功發(fā)射既是對墨子科技成果的時代傳承,又是對墨家科技思想的時代弘揚,激發(fā)了中國人民的科技文化自信,有力駁斥了中華文化沒有科技傳統(tǒng)的謬論。墨子科技思想的價值不應該被時代湮沒,我們有必要不斷挖掘墨家思想,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其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助力。
“世之顯學,儒墨也”(《韓非子》),墨家學派不僅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而且在數學、物理學、軍事學等自然科學領域也取得了非凡的碩果,打造了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高地。
數學領域,獨領風騷?!皵祵W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和形的科學”[1](P53),根源于人們現實的生產實踐。在幾何學方面,墨子對點、線、面、方、圓、平行、垂直都有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統(tǒng)的幾何學體系,比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中得出的結論早一百多年。《墨經》中“區(qū)”為面,“尺”為線,“端”為點,面分成線,線分成點,點不可再分。“方,柱隅四罐也”(《墨子·經上》,以下只注明篇名),“圓,一中同長也”(《經上》),正方形是四邊長度相等、四角皆為直角的平面圖形,對圓的定義與現代幾何學中“在同一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的定義完全相同;在數理方面,墨子對數位、有限、無限等數學理念也作出準確的闡釋,享有“東方的德謨克利特”美譽。關于十進位,“一少于二而大于五,說在建位?!?《經下》)數字的大小取決于位數,十進位的發(fā)現和應用對數學的發(fā)展有著不估量的作用,馬克思稱其為人類最美妙的發(fā)明之一。墨子提出有限和無限的推理,“窮,或不容尺有窮;莫不容尺無窮也?!?《經上》)對有窮和無窮的科學定義進一步推動了極限思想的發(fā)展?!扒埃瑒t中無為半。猶端也,前后取,則端中也。”(《經下》)把一條線段“截中留半”,不斷進行分割,直到剩余部分小到不能再分,這就是“端”。墨子的“無限分割論”不僅“深刻指出了極限的存在及達到極限的方法”,還蘊含著“點是線段無限分割之極限”[2]的思想。
物理學科,舉世無雙。墨子在物理學的探索涉及力學、聲學、光學等諸多分支學科。力學方面,墨子提出“力,刑之所以奮也”(《經上》),“動,域徙也”(《經上》),簡明扼要地指出:力是物體運動變化的原因,機械運動的本質是物體發(fā)生了位移。在力學基礎上,墨子研究了杠桿原理,將生活經驗上升為科學理論?!昂饽?,加重焉而不撓,極勝重也……”(《經下》),墨子揭示了秤桿負重不會傾斜的原因是支點的另一端負重達到了平衡,言簡意賅地闡明了杠桿原理。在此基礎上,墨子還推導出力學公式“力力臂(‘標’)=重重臂(‘本’)”[3],比阿基米德定理早兩個多世紀;光學方面,墨子最早發(fā)現了小孔成像的光學現象,“景:光之入照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經下》)。光源、人體、小孔遠近得當,光線照射到人,人下方的影子就會投射到上方,人上方的影子就會投射到下方。此外,墨子還研究了平面成像、凹凸鏡成像等光影成像,光學研究方面墨家走在時代最前沿。
軍事領域,獨步天下。軍事技藝最能體現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科技發(fā)展水平。墨子提倡“兼愛”“非攻”,他深知反對不義戰(zhàn)爭不能靠空談,必須依靠絕對實力。為此,他采取積極的備戰(zhàn)態(tài)度,不僅重視發(fā)明改良守城器械,還總結了一整套軍事策略,建立了“入守則固”的全方位的防御體系。墨子設計的御敵的城墻不僅帶有懸門、吊門等防御機關還建有眺望敵情的高腳樓;制造的連弩車,一次可發(fā)射六十枚箭,可以有效擊潰敵人的進攻;發(fā)明的“罌聽”可以準確判斷敵軍偷挖隧道的位置。除高超的軍事技藝外,墨子的軍事策略在防御備戰(zhàn)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確立了“興利除害”的正義戰(zhàn)爭觀,樹立了居安思危、積極備戰(zhàn)的危機意識,建立了賞罰嚴明、高效暢通的防御指揮系統(tǒng),形成了全民備戰(zhàn)迎敵的人民戰(zhàn)爭思想等。正是依靠墨子精湛的武器裝備和超前的戰(zhàn)略思想,戰(zhàn)國時期的小國即使“率萬家而城方三里”也能御敵十萬之眾。
墨子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其偉大不僅體現在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中,更體現在求真理、利天下、尊規(guī)范的科學精神上。
追求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首先,“摹略萬物之然”,觀察事物的現象,收集豐富材料。墨子及其弟子長期的生產實踐活動觀察到了杠桿、光影、聲音等各種現象;其次,“論求群言之比”,墨子提出了檢驗認識的“三表法”。根據前人記載的歷史經驗的“事”、人民群眾實踐之“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之“利”,即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實際效用相結合的檢驗認識的標準;再次,“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小取》),用概念指稱事物的實質,用語言闡明思想,用理論揭示現象。他們不斷將觀察到的外在現象上升為科學理論,例如將生活中日用不覺的杠桿現象升華為力學理論,將偶然發(fā)現的暗室倒影現象總結為小孔成像理論。此外,墨子還運用假設法、實驗法探索事物的本質,體現出墨子對真理的渴求。
興利除害的科學情懷。“義,利也?!?《經上》)義的實質是利,與儒家義利絕對的對立不同,墨子追求義利同體,以實現人民之利、天下之利、國家之利為大義?!澳业淖匀豢茖W研究從屬于墨子的‘為天下興利除害’的最高宗旨”[4],服務于“刑政治,萬民和,國家富,財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飽食,便寧無憂”(《天志中》)的治世理想。墨子的科技發(fā)明帶有強烈的實用主義色彩,其目的是興利除害,造福百姓。墨子利用杠桿原理設計的桔槔,可以提高農民的灌溉效率,減輕他們的勞作之苦。墨子的防御之術有效阻止了以強凌弱的不義戰(zhàn)爭,使百姓免于戰(zhàn)亂之苦?!澳敺捧啵煜聻橹?《孟子·盡心上》)是墨子科學精神最生動的寫照。
道技合一的科學規(guī)范?!八^‘道技合一’就是指墨子‘思想理論與科學技術的統(tǒng)一’?!盵5]道和技的關系,可視作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道為價值引領,技為實操方法。儒家重道輕術,道家割裂了普遍知識的“道”與具體方法的“術”之間的關系,諸子百家中的其他學派對“道”與“術”的關系也或多或少存在各種不合理的認知,墨家是唯一實現“道”“術”自洽的學派。墨子對科技的探索、工具的改進等實干路徑的“術”服務于兼愛天下的“道”。為了實現道與技的深層交融,墨子在道與技之間設計了“法”,“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法儀》),科技活動要遵守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天馬行空,沒有規(guī)矩的制約,科技就會發(fā)生異化。
秦代以降,作為言盈天下顯學的墨學突然沉寂,除了太史公說的“儉而難遵”外,封建統(tǒng)治階級與儒家的聯手打壓是造成墨學衰微的根源。一方面,墨家尚賢平等的思想傳統(tǒng)與封建社會以血緣紐帶為中心的等級秩序相對立,難為統(tǒng)治階級所容;另一方面,墨家的天下兼愛、愛無差等與儒家“親親有術,尊賢有等”(《非儒下》)的主張相沖突,遭到儒家猛烈的抨擊。自“獨尊儒術”以來,中華民族形成了重道輕器的文化特征,墨家學派似乎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沒不彰,但其孕育的科技傳統(tǒng)從未消失。墨子崇尚知識與理性,“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重視科學技術研究、重視科學理論探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6](P94),不僅對后世科學家產生重要影響,也為中華民族保留了科技發(fā)展的星星之火。因此,墨學的沉寂不等于滅亡,而是流傳于民間。
科學態(tài)度表現為對科學的不斷探索、反復實踐,追求真理。墨家擁有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把中華民族打造成世界科技高地,與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密不可分。
其一,依照科學的方式去發(fā)現。發(fā)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墨子發(fā)現問題的方式不是依靠遠離塵世的冥想,而是現實的生產實踐。墨子及其弟子多為“農與工肆之人”,長期從事生產實踐活動,他們敏于觀察、善于發(fā)現、勤于思考,能在日常的生活現象中發(fā)現事物背后的規(guī)律性,杠桿現象、光學現象皆源于生產勞動的發(fā)現;其二,依照科學的方式去驗證。墨子深知邏輯證明的事物也必須要經過實踐的檢驗,他重視在實踐中檢驗理論,杠桿理論、光學原理都通過實驗法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胡適高度評價了墨家實驗的科學精神,“看《墨辯》中論光學和力學的諸條,可見墨家學者真能作許多實地試驗。這是真正科學的精神”[7](P169);其三,結合邏輯思辨創(chuàng)新發(fā)展科學。通過實驗方法獲得關于事物的正確認識后,墨子通過邏輯思辨將在實踐中證明的規(guī)律升華為理論概念,體現出墨子的科學旨趣。
在墨子的科學思想中有善于發(fā)現問題的探索意識、嚴謹的實驗精神、嚴密的邏輯方法,這種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對后學產生重要影響,沉淀到科學家的思想深處,形成了良好的科學傳統(tǒng)。例如,劉徽的《九章算術注》中存在準確的概念定義和嚴密的邏輯證明,能夠實現對《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等前人著作的超越,正是因為他將墨學邏輯應用于數學研究。宋代大科學家沈括認真研讀了墨家著作,全面繼承了墨家的科學精神,采用反射線凹面鏡的主焦點的實驗法來解釋“陽燧”現象,為了掌握四季晝夜的變化,他十幾年如一日地實地觀察和測量四季晝夜的變化,詳細記錄數據。由此可見,墨子的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為中華民族開辟了一條科學發(fā)展大道,如果沿著這條道路繼續(xù)前進,古代中國將會是另一番發(fā)展的面貌。
墨子是位能工巧匠,掌握大量先進的工匠技藝,秉持著造福民眾的精神,是工匠技藝和工匠精神的重要開拓者和傳承者。墨家積極為百姓造福,以能否“利于人”作為其發(fā)展技藝的標準,一種技術的價值取決于對百姓有沒有用處,有多大用處。墨子對魯班華而不實的技藝不以為然,提出“利于人謂之巧,不利于人謂之拙”(《魯問》)的科技評價標準,確定了為民利民的科技發(fā)展方向。
消除“三患”,以科技保障百姓民生。墨子認識到科技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將其作為改善百姓“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非樂上》)的“三患”的工具?!赌洝分杏涊d了縫紉、刺繡、冶金、建筑、木工等多種涉及民生領域的技藝,墨家的“任五十石之重”的大車、提高灌溉效率的桔槔、省時省力的滑輪具有經世致用的價值。宋應星、馬鈞、沈括、黃道婆等匠師繼承了墨子為民利民的思想,他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發(fā)明創(chuàng)造多為造福百姓而設計。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fā)揚了以民為本的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科技發(fā)展方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落腳點”[8],科技發(fā)明廣泛用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領域。
兼愛非攻,以科技保障百姓安居樂業(y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姓飽受戰(zhàn)爭之苦,流離失所,儒家等學派通過著書立說、游說辯論等形式以期改變戰(zhàn)亂狀況,但均未成功。在墨子看來,實現天下太平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創(chuàng)造出先進的武器給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一味地妥協(xié)退讓只會讓侵略者變本加厲。為此,墨子花了大量氣力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研制出連弩車、轉射機等守城利器,保障了百姓安居樂業(yè)。依靠實力以戰(zhàn)止戰(zhàn)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和平的有效手段,以戚繼光、鄭成功為代表的民族英雄以強大的軍事實力保衛(wèi)了國家的安寧。
技藝傳承,以科技教育提高百姓生活質量。墨子不僅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墨子意識到教育是改善民生最有力的手段。墨子開辦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的綜合性平民學?!盵3],吸納了以手工業(yè)者為代表的社會中下層,教學內容不限于道德培育,更注重包括自然科學知識、生產實踐技術、軍事防御技能等實用性技能的傳授。墨子吃苦在前、無私傳授的師德,為后世的教師樹立了榜樣。墨家的科技教育、職業(yè)教育不僅改善了民眾的生活水平,也為社會培養(yǎng)了一大批技藝高超的工匠,促進了自然科學的傳播。
墨子科技思想的核心和落腳點是實現世界的和諧。墨子深知科學技術不是發(fā)展的最終目的,而是實現人類幸福的工具。墨子通過科技實現“心和、世和、天和”,為中華民族鋪設了一條和諧發(fā)展之路。
在濟世救民中實現“心和”?!皵嘀概c斷腕,利于天下,相若無擇也,死生利若,一無擇也”(《大取》),墨子為人太多,自為太少,為利人、利天下甘愿損己、殺己。墨子的科學發(fā)現和科技發(fā)明不是為了升官發(fā)財,而是聚焦于為人類社會帶來福利,墨子“貴重利用”的科技實用主義色彩與愛民、利民的個人追求密不可分。墨子生活艱苦樸素卻樂在其中,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體現自身的價值,實現心靈的和諧。墨子奉獻他人的理想和信念成為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中國人民強調“多予少取,為而不爭,普利天下而不害”[9]。蔡和森、蕭楚女、鄧中夏等中國共產黨人高揚墨家苦行救世精神,義無反顧地投身于中華民族解放事業(yè)。中國共產黨吸收了墨學科技思想的合理內核,將墨子“愛利百姓”的理念發(fā)展為以人民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8]作為科技的發(fā)展方向。
在“兼愛非攻”中實現“世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強執(zhí)弱、富侮貧、貴傲賤現象,皆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3],為此墨子提倡兼愛、非攻,他研制的連弩車、轉射機、罌聽等武器能夠有效的阻止攻伐戰(zhàn)爭,致力于實現社會的和諧。“世和”理念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成為中華民族對內團結建設和諧社會、對外交往建立國際友好關系的價值認同體系。墨子的“世和”理念在封建社會只是少數有識之士的嘗試,未能上升為國家意志,缺乏實現的土壤。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國共產黨將“世和”的理念逐步落實,不僅提出和諧發(fā)展觀,推動和諧社會建設;還立足全球發(fā)展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的和平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實現了對墨子“世和”理念的繼承與超越。
在愛物節(jié)約中實現“天和”。墨家之天志、明鬼、兼愛、節(jié)用、節(jié)葬等思想彰顯出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理論:一是尊重自然的生態(tài)順應思想,墨子提出的“天志”即自然有自身規(guī)律性,要求人類尊重、順應其規(guī)律,不能逆“天志”而行。同時,墨子又提出“非命”,在尊重規(guī)律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規(guī)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改造與適應自然。墨子用辯證的方法向世人闡發(fā)了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二是仁愛萬物的生態(tài)保護思想,墨子的兼愛思想自然也包括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內的萬物之愛,平等理念自然也意味著人與自然的平等,人類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三是取物有度的生態(tài)節(jié)約思想,墨子提出“節(jié)用節(jié)葬”的主張,人不能過分貪婪、索取無度,超出自然可調節(jié)的范圍。墨子的生態(tài)和諧理論被中國人民廣泛接受,形成了敬順自然、兼愛自然、節(jié)用自然等生態(tài)倫理規(guī)范,表現為尊重和保護自然的自覺意識。
在自然科學大發(fā)展的時代,科技被抬高到無以復加的地位,科技無規(guī)制地發(fā)展造成了人的異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利益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等問題。西方文化“只關心冰冷的、強硬的邏輯推理,不具備人文關懷的稟賦”[5],在西方語境下我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墨子兼具人文情懷和科技素養(yǎng)的和諧發(fā)展理念仍能歷久彌新,發(fā)出現代回響,對消弭當今世界的倫理危機、生態(tài)危機提供有益啟示。
2016年8月16日,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在九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升空。正如國外有伽利略衛(wèi)星、開普勒望遠鏡,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先賢墨子的名字命名科學衛(wèi)星,可以激發(fā)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激勵國人前進的動力[10]。“墨子號”既是對墨學的繼承與發(fā)揚,又是對墨家科技思想的時代弘揚。
量子通信通常采用單光子作為物理載體,最為直接的方式是通過光纖或者近地面自由空間信道傳輸。如何實現安全、長距離、可實用化的量子通信,是該領域的最大挑戰(zhàn)和國際學術界幾十年來奮斗的共同目標。由于光的傳播在真空中不會出現損耗,外太空的真空環(huán)境對光信號損耗非常小,通過衛(wèi)星的輔助可以大大擴展量子通信距離。同時,衛(wèi)星具有方便覆蓋整個地球的獨特優(yōu)勢,可以在全球尺度上實現超遠距離實用化量子密碼和量子隱形傳態(tài)。2005年,潘建偉團隊在世界上第一次實現13公里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實驗,證實光子穿透大氣層后,其量子態(tài)能夠有效保持,從而驗證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墨子號”量子衛(wèi)星命名“墨子號”是為了紀念墨子在科學領域所作出的偉大成就,尤其是在光學方面所取得的突出貢獻。“端,體之無序而最前者也”(《經上》),墨子認為“端”不可再分,是物質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墨子的不可再分理論與光子的不可分割具有一致性,與其他通訊手段相比,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的不可復制性,這就有效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從而解決了信息的安全問題;在時空觀方面,墨子已經認識到時間勻速流逝和一去不復返,空間的廣延性和三維性,物體運動必須選定參照系作為觀測點,“有窮”與“無窮”的辯證時空觀是“墨子號”量子衛(wèi)星開展實驗的基礎理論之一;墨子最早提出光線沿直線傳播的理論,通過小孔成像的實驗進行驗證,這一理論奠定了現代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由此可以看出,墨子提出的科學理論不僅在當時領先世界,也是今天科技研究的理論基礎,以墨子命名全球首顆量子衛(wèi)星實至名歸。
“墨子號”量子衛(wèi)星于2017年1月18日正式開展科學實驗,2017年8月10日提前一年圓滿完成星地量子糾纏分發(fā)、星地量子密鑰分發(fā)、地星量子隱形傳態(tài)三大既定科學任務。2017年9月29日,在“墨子號”量子衛(wèi)星的輔助下,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正式開通,這意味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基礎[11]?!澳犹枴绷孔有l(wèi)星的成功研制和發(fā)射拓寬了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研究,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的跨越式提升,為建立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奠定基礎,標志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已居于國際領先地位。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對西方文化和科技頂禮膜拜,全盤否定中華文化,唱衰中國科技。潘建偉院士說:“有種說法,中國人也許不適合做科研。取‘墨子號’這個名字,就是想告訴大家:中國人可以做好科研?!盵12]科圣墨子和量子衛(wèi)星“墨子號”是駁斥崇洋媚外者的最有力證據。墨子的科技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重視墨家思想,復興其科學精神,使其成為建設科技強國的有力助益。
弘揚求真探索的科學精神。以“墨子號”命名,除了紀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學方面的成就外,更承載了人類進行科學探索永無止息的精神。墨學作為中國古代科技的集大成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具備求真務實、探索創(chuàng)新科學精神的學派,其科學精神被“墨子號”團隊全面繼承。星地量子糾纏分發(fā)、星地量子密鑰分發(fā)、地星量子隱形傳態(tài)三大科學實驗史無前例,“墨子號”團隊依靠開拓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不斷進行探索,他們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除了創(chuàng)新精神外,“墨子號”團隊還具有求真精神、探索精神、實證精神、獨立精神,這些都是進行科研活動的重要素養(yǎng)。近代中國落后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墨學的湮沒進而導致科學精神的相對缺失,沒有高度發(fā)達的科學精神就不可能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藍圖。當然,我們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并不是置人文精神于不顧,而是要實現科技與人文的自洽,規(guī)避科技異化問題。墨子的道技合一、科技與人文并重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發(fā)展中仍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弘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墨子號”科研團隊以墨子的科學匠人精神打造世界上首顆量子衛(wèi)星,彰顯了他們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墨子號”科研團隊的行動是新時代對工匠精神的生動詮釋:1.堅持不懈的創(chuàng)新精神,“墨子號”科研團隊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一路攻堅克難,創(chuàng)造性地破解技術難關,在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實現技術的改進和產品的創(chuàng)新。2.追求極致的超越精神,為使“墨子號”量子衛(wèi)星達到最佳效果,“墨子號”科研團隊對設計和生產的每一道工藝都精心打磨、每一項流程都進行嚴格把關。3.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將書本知識與科研攻關相結合,將墨子工匠精神與奉獻實干相結合,“墨子號”科研團隊將物理學、數學等領域的“知”應用于技術的實操之中,大膽試驗,多方改進。4.存乎一心的志業(yè)精神,“墨子號”團隊成員具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科研態(tài)度,他們愛崗敬業(yè),從“墨子號”的研發(fā)中體會到工作本身所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通過對嫻熟的技藝的追求實現人生意義的超越。“墨子號”團隊成員所體現的工匠精神既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蘊,又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新時代,呼喚工匠精神,需要工匠精神。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戰(zhàn)略計劃,實現中國由工業(yè)大國到工業(yè)強國的轉變,需要提升中國制造的質量,離不開成千上萬具有工匠精神的科研人員的努力與奉獻。在這一過程中,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培養(yǎng)一批技術精湛、德藝雙馨的高端工匠顯得尤為重要。
增強文化自信?!皼]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3]建設科技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需要發(fā)達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也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促進科技發(fā)展的人文環(huán)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xié)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盵14]墨學的科技思想具有超越時代、貫穿歷史的普遍性價值,對于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走自立自強的科技發(fā)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價值。“墨子號”量子衛(wèi)星使中國人民深刻意識到墨子對中華民族科技發(fā)展的貢獻,以及墨家科技文化給當代中國人所提供的科技自信?!袄碚撛谝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盵15](P12)在古代,墨學難為封建統(tǒng)治者所容,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墨學必將成為建設科技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助推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