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馬鞍山市雨山中心小學 安徽馬鞍山 243000)
識字、寫字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本內容,也是一項重要內容,不僅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就筆者接觸到的學生以及所調查的情況來看,小學生識字、寫字狀況不甚令人滿意,主要存在態(tài)度不端正、字形寫錯、筆畫不規(guī)范、字跡不工整、常常使用別字等問題。這些問題如不解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如何有效改善小學生的識字、寫字的現(xiàn)狀?筆者對此做了相關研究,進行了有效嘗試。
1.了解小學生識字寫字學習的基本情況,明確學生在識字寫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了解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采取的基本策略、教學方式,以及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存在的困難。
1.問卷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六個年級每個年級5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300份。問卷的主要調查內容主要集中在學生識字困難及書寫困難上,包括學生識字寫字的現(xiàn)狀、識字寫字錯誤類型及對教師教學方法的評價三個方面。
(1)學生識字寫字的現(xiàn)狀(見表1)
表1 學生識字寫字現(xiàn)狀調查表
93.5%的學生讀錯字音、寫錯字形的情況嚴重,91.3%的學生對此很苦惱,想解決這一困難。
(2)學生識字寫字錯誤類型(見表2)
表2 學生識字錯誤類型調查表
有73.2%的學生經常寫錯別字;約60.7%的學生經常認錯形聲字;48.3%的學生經常寫錯偏旁部首位置;61.3%的學生經常寫錯筆畫筆順。認錯字、寫錯字,包括筆畫錯誤、部首錯誤等,集中體現(xiàn)在一些音同形似義近的漢字上。
(3)學生對教師識字寫字教學方法的評價(見表3)
表3 學生對教師識字寫字教學方法的評價調查表
統(tǒng)計結果顯示,85.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時方法單調,無法激發(fā)自身學習漢字的興趣。學習生字時,91.3%的學生認為教師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可以使生字更易理解,81.4%的學生喜歡有圖片、動畫、游戲的識字寫字教學方法,92.8%的學生表示愿意參與到識字教學活動中去。
2.教師在寫字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困難
困難主要表現(xiàn)為運用多媒體能力不足,難以開展生動形象和多樣化的教學。
教師解決識字寫字教學問題的方法有:
(1)低年級的學生采用游戲識字法,增強教學的形象性;(2)中年級學生多采用模仿教師寫字與識字方法;(3)高年級學生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1.外部因素。不良的外部語言環(huán)境會帶來不利影響,街頭廣告、“神劇”字幕上的錯別字和不規(guī)范用字現(xiàn)象比比皆是,由于“印刻效應”的影響,一旦接收了錯誤的“信息”,就很難糾正。
2.漢字音、形、義的復雜性。漢字筆畫及結構復雜,導致學生識字寫字困難。漢字大約有1000多個筆畫,字形差異小,筆畫的多少和長短復雜,如“冽”與“?!?,區(qū)別就在“三點水”和“兩點水”上。普通話中單音節(jié)的同音字有1000多個,如果不算聲調的話,漢字有418個音節(jié),但每一個音節(jié)平均有大約733個同音異形字,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識字、寫字中容易產生錯誤,如音同音近錯誤、字形相似錯誤、義同義近錯誤。
3.學生認知水平不足。對于漢字音、形、義三方面復雜的關系,處于感覺、知覺、視覺發(fā)展過渡期的小學生存在著認知上的落差。比如“已經”的“已”,學生往往會寫成“己”或“巳”。低年齡段學生意志力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導致出錯。
4.教師教學方面的因素。教師對漢字的音、形、義和造字規(guī)則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學生的認知心理缺乏足夠的了解,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往往存在問題:注重字音教學,不注重音、形、義三者結合的教學;忽視字形分析和字理講解;不重視字義解釋;機械訓練甚至是過度訓練。這些問題往往進一步制約學生的識字寫字成效。
目前,識字寫字教學的一般做法是教師從漢字的結構、筆畫筆順、大小排列,漢字同一個部件在不同字中的變化,以及行筆的輕重緩急、穿插避讓等角度作指導,有一定的效果。若在此基礎上,恰當?shù)厝谌胍欢ǖ淖掷碇R,引導學生從字理上理解漢字的音、形、義,則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識字、寫字。
字理識字寫字教學法是對漢字追根溯源,找出漢字最初的造字理據(jù),了解漢字發(fā)展演變史,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幫助學生辨析形近字,更好地識字、寫字。
學生識字困難,寫不好字,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缺乏對漢字造字法、字形演變及漢字部件的認知,缺乏對漢字的熱愛,是根本的原因。需要帶領學生追根溯源,了解漢字字形及其表義功能,領略先祖漢字造字的智慧,方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圖1
由此可見,當我們將字理知識引入識字寫字教學中,往往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
把字寫正確是寫好漢字的第一步。漢字中有很多字字形相近,學生往往辨析不清,容易寫錯,“多一筆”或“少一筆”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以“仰”字為例,學生會將它與“柳”等字混淆而多寫一撇。有效利用字理知識,可以巧妙突破這一難點。
課堂教學中,筆者引入微課,利用“字族”等字理知識,將易錯易混淆的形近字“抑、印、仰、昂、柳、聊、留”編排在一起進行字理層面的辨析、比較。
如“抑”字,與它有相同部件的字有“仰”“昂”等,在小篆里,相同部件的左邊部分代表一個人站著,右邊部分代表一個人跪著?!把觥薄鞍骸钡囊馑季褪枪蛑娜嗽谔ь^向上看;“抑”字的意思就是用手把跪著的人往下按;而“印”字是由“抑”字演變而來的。
與它們容易混淆的字有“柳”“聊”“留”等。“柳”字右邊的“卯”本意是儲藏食物的地洞,地洞上面長出了柳樹?!傲摹北疽馐嵌Q,耳朵里發(fā)出嗡嗡的聲音,右邊的“卯”就像耳洞的門,門被打開,聽到很多人在聊天。“留”上半部分是“卯”的變形,在這里,“卯”表示早晨,“留”字在古代表示自早晨起便留在田里干活。
這些講解,伴著漢字字形的動畫演示、形象化的視覺刺激,使學生理解透徹,印象深刻,也就能夠寫得正確了。
實踐證明:在平時的漢字學習中,如果能讓學生了解一點漢字的“字族”知識,會幫助學生更好地辨析字形,從而將漢字學實用對。
“十黃格”是廣州市花都區(qū)石皇冠老師提出的,是把傳統(tǒng)的“田字格”和啟功的“黃金格”綜合起來,在十字方框內插入一個圓圈設計而成的供小學生練習寫字的工具,分為三橫三豎6條線、9個點和16個區(qū)。課題組將其引入教學中,在指導學生寫好漢字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獨體字,每一個筆畫的位置很講究。筆畫的交叉匯聚點,位置更特殊。相比于田字格,“十黃格”的“線、點、區(qū)”更能幫助學生把握每一筆的起筆在哪條線、哪個點或哪個區(qū),把握每一筆途經的點、線、區(qū),把握筆畫的終點落在何處,把握筆畫之間的距離?!笆S格”避免了米字格等中間格線太密干擾學生觀察的缺陷。
現(xiàn)舉幾例加以說明(見圖2)。
圖2
千:第一筆是橫撇,該撇起點在何處?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個起點,位于第3豎線,它和第9點以第1橫線為對稱軸對稱。橫撇與豎在何處匯聚?學生一眼就能看出,是在第2豎線上匯聚。
木:橫、豎、撇、捺匯聚于何處?學生會發(fā)現(xiàn),匯聚于第2點。撇、捺如何寫得舒展?經過點撥,學生會觀察到,撇經過第4點,捺經過第6點。
不:橫畫到第1橫線的距離有多寬?橫畫終點的位置,距離第1橫線的高度相當于相鄰橫線間的距離;橫、撇匯聚于第3豎線;撇、豎、點匯聚于第2點下方,靠近第2點。
大:撇從哪兒起筆?從哪兒開始出現(xiàn)弧度?撇、捺的終點在哪個高度?這兩個終點,距離第3橫線的高度,相當于相鄰橫線間的距離。
熟能生巧,加上重點漢字的訓練,學生書寫漢字的間架結構就能夠達到端莊、工整的要求。
合體字以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居多,但左右對稱或上下對稱的字并不占多數(shù),占多數(shù)的是左右不對稱、上下不對稱的字。這個時候,“十黃格”的“點、線、區(qū)”就能克服田字格的短板,幫助學生協(xié)調漢字各部件之間的組合。
如“方字組”這組漢字都有構字部件“方”(見圖3),但所處位置各不相同,借助“十黃格”的“點、線、區(qū)”,學生能協(xié)調好每個漢字中的“方”與其他各部件之間的排列與組合。
圖3
訪:以第一豎線為界,整個“方”字在第一豎線的右側。
放:以第二豎線為界,整個“方”字在第二豎線的左側。
芳:以第一橫線為界,整個“方”字在第一橫線的下方,點畫寫在第2點上。
旁:與“芳”字里的“方”作比較,“旁”字里的“方”整體下移半行。因為“旁”字有平寶蓋,所以“方”的橫畫縮短二分之一。
不論對于獨體字,還是對于合體字,“十黃格”的“點、線、區(qū)”的定位都能非常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書寫規(guī)則,習得漢字書寫之法,從而把字寫得工整、勻稱、美觀。
“一個人漢字書寫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標志著他的文化修養(yǎng)?!薄笆S格”能幫助學生將字的筆畫、部件等進行合理定位,但要形成一定的書寫能力,必須進行系統(tǒng)訓練。這種訓練不能脫離語文學習,另起爐灶。也就是說,不能夠出現(xiàn)“語文老師教語文,寫字老師教寫字”的分離現(xiàn)象,而要將寫字訓練有機融入語文教學中。因此,書寫訓練必須與語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與使用的語文教材結合起來。為此,課題組以統(tǒng)編版教材為依托,選取教材后所附“寫字表”中的漢字為字例,制成各年級(分上下冊)“十黃格”字帖。
以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寫字表”為例,從每課生字中精選4個字例,如第1課共13個字,從中選出“晨、絨、讀、靜”4個字例,并分別找出一個與字例有相同部件的字,形成4個字組:“晨、震”“絨、賊”“讀、續(xù)”“靜、凈”。每個字組占兩行,一課寫成一頁,制成字帖,我們稱之為“十黃格字組帖”(見圖4)。字帖配有拼音及字例的筆順。
圖4
字例的選擇從漢字的結構分配、難寫筆畫及易錯部件幾個方面通盤考慮。字組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練好字例,再遷移到另一個字的書寫活動中,以達到舉一反三、切實將書寫規(guī)則轉化為書寫能力的目的。字帖全部由教師手寫制作,讓學生感受到溫暖的教育。學生每學完一課,練一頁字帖,書寫水平(正確率和美觀程度)有了明顯提升。
漢字歷史源遠流長,它記錄和承載著華夏文明。透過漢字,后人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興衰更替、風云變幻,也能夠在厚重的典籍里吸取先人的智慧。同時,漢字特有的外形和豐富的內涵,使它本身就是一種文明。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理應指導學生寫好漢字,傳承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