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輝
(湖南科技大學 藝術人類學研究所,湖南 湘潭 411201)
在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創(chuàng)作思想一系列的講話精神中,“以人民為中心”是一條明晰的主線,凸顯了社會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實踐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在《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xié)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表明文藝創(chuàng)作必須以人民為中心,這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堅守的根本立場。從社會發(fā)展的思想邏輯來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本身就是人類理性自由和客觀發(fā)展的宏大敘事與自然規(guī)律,在人類文明進程中作用巨大。習近平總書記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締造者和創(chuàng)立者,在他所發(fā)表的許多堪稱經典的文藝專題文章、講話、批示中,早已將人民與文藝的相互關系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大敘事的語境中,并把“以人民為中心”當成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價值取向。正如馬克思所指:“人民歷來就是什么樣的作者‘夠資格’和什么樣的作者‘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盵1]可見,“人民性”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核心范疇,“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理論邏輯來源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
“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思想具有鮮明的實踐邏輯觀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fā)展的一種民族意識升華,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繼承與發(fā)展,既符合文藝發(fā)展的自身規(guī)律,也符合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獨特解釋。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藝”等問題展開現代性的歷史批判,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具體體現。“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的實踐品格,首先體現在它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基礎之上,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繼承、運用與發(fā)展。”[2]因為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人類解放實踐主要是從發(fā)展人類生產力和實現個人全面發(fā)展等兩個方面來展開,馬克思非常關注文藝創(chuàng)作主體與審美對象,他將“藝術對象創(chuàng)作出懂得藝術和具有審美能力的大眾”[1]197這種創(chuàng)造高水平審美群眾的活動,看成是人民群體的審美追求。同時嚴肅地指出人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質”[3],體現了人民需要文藝的客觀創(chuàng)造,也明確地回答了“需要”作為人的本質特點的合理性。在馬克思眼中,實現人類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是自己一貫堅持的最高理想,也是自己的歷史使命。不難看出,馬克思的理論最終價值取向就是實現“人的解放”,實現“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庇谑?,馬克思呼吁只有通過實現無產階級的解放,才能實現全人類的解放。恩格斯強調:“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在創(chuàng)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且進行戰(zhàn)斗?!瓪v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盵4]恩格斯這段話恰恰指明了人民在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他希望人民擺脫貧困、遠離疾病、消除壓迫,真正成為世界的主人,“完成這一解放事業(yè),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6]331。
偉大的導師列寧善于用馬克思主義原理來分析、思考問題,他認為人民在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生活中塑造了美,美是一種社會的客觀存在,“所謂客觀的,并不是指有意識的生命的社會(即人的社會),能夠不依賴于有意識的生物的存在而存在和發(fā)展,而是指社會存在不依賴于人們的社會意識”[6]331??梢?,列寧的文藝觀是從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立場出發(fā),認為美是客觀存在的,是社會的存在。列寧是一位比較典型的馬克思主義繼承者,當他同他人談到文學與藝術時說:“藝術屬于人民,它必須深深扎根于廣大勞動群眾中間,它必須為群眾所了解和愛好,它必須從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愿望方面把他們團結起來并使他們得到提高,它必須喚醒群眾中的藝術家并使之發(fā)展。我們必須經常把工農放在眼前,我們必須學會為他們打算,為他們管理,即使在藝術和文化的范圍內也是如此?!盵7]列寧在上例論述中連續(xù)使用六個“必須”,急切表達了文藝是為廣大群眾服務的,而且能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發(fā)展指明方向。后來,列寧又提出了“社會主義文藝必須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的主張,充分體現了列寧文藝觀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延續(xù)與繼承。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對“文藝作品為誰服務”等問題做出了堅定的回答。他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工作者要學習社會,這就是說,要研究社會上的各個階級,研究它們的相互關系和各自狀況,研究它們的面貌和它們的心理。只有把這些弄清楚了,我們的文藝才能有豐富的內容和正確的方向?!盵8]這樣的觀點是毛澤東在民族危難、全民抗戰(zhàn)的背景下提出的,屬于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在中國革命過程中的新命題。毛澤東在1942年提出來的“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觀點,是“將‘文藝與人民’基本關系命題結構討論重心放置于‘生命論’心理維度與現實生存界面,所以有文藝‘為人民大眾的’且‘基本上是為工農兵的’使命性結論”[9]。毛澤東深思遠慮,著重分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出現的一些具體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中國革命文藝服務的對象,通俗易懂地回答并闡釋了“文藝是為人民服務”的政治立場。由此可見,這種觀點與立場是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思想的繼承,它不僅延續(xù)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觀點,而且為當時的文藝創(chuàng)作指明了路徑。
鄧小平說:“我們的文藝屬于人民”“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10]。在1979年全國第四次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上,鄧小平說:“一切進步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就在于他們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系。忘記、忽略或是割斷這種聯系,藝術生命就會枯竭。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自覺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題材、主題、情節(jié)、語言、詩情和畫意,用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奮發(fā)精神來哺育自己,這就是我們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根本道路?!盵11]鄧小平告誡我們,文藝與人民是魚水關系,文藝創(chuàng)作永遠離不開人民,要堅持繼承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和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都一直強調社會主義文藝是在“為人民服務”價值訴求下的一種自由創(chuàng)造的主體,必須用歷史選擇的態(tài)度來揭示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的本質,用文藝和人民生活的關系來弘揚社會正能量與主題旋律。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時期,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既有充分的科學依據,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習近平堅持秉承毛澤東 “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思想的同時,一直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群眾當作社會主義文藝的主體力量和精神源泉。習近平指出:“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fā)揮最大正能量。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盵12]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對“人民性”的辯證把握是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唯物論基礎,它體現了文藝與人民最基本的辯證規(guī)律。習近平從理論路徑和哲學高度充分揭示了文藝與人民的關系問題,并對這種關系進行了精確判斷,可以說它是馬克思主義文藝原理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不是抽象的理論規(guī)定,而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因為人民生活就是一種實踐活動,它是一切文藝創(chuàng)作的根源。二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能動地反映了新時代廣大民眾的需求和心聲,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釋義。無論從“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本體構建來看,還是從“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主體內容來說,都是對馬克思主文藝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三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真實地反映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思想及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底蘊。從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看,“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繼承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思想及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實踐品格,都致力于科學地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都在努力揭示歷史發(fā)展的本質和規(guī)律。可以說,“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具有獨創(chuàng)性和科學性,“就在于它把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深化為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從而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學說做出了既符合歷史唯物主義,也符合文藝自身規(guī)律,又符合中國特殊國情的獨特闡釋”[13]。
“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敘事維度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文藝實踐觀基礎之上的,它強調了“人民的實踐與生活”的歷史發(fā)展邏輯,堅信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石和行動指南,并提出“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的認識提高到新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14]?!耙匀嗣駷橹行摹蔽乃囁枷胱铒@著的特點就是經常運用歷史邏輯和國家發(fā)展現實來敘述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闡明人民、文藝、國家、民族等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規(guī)定性和必然性聯系,從唯物辯證法與唯物史觀中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價值特征與內涵。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實踐理論和馬克思“人的全面發(fā)展觀”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敘事基礎,“文藝為人民”是新時代文藝思想的根本論點和話語空間,“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文藝思想的價值核心和執(zhí)政立場。這些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滲透,體現出“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多元敘事維度,主要包括:
馬克思“現實的人”的實踐活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觀點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哲學敘事基礎,習近平用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的方法,分析、總結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發(fā)展命運,把目標確定為“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并積極維護人民大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態(tài)、社會等方面的權益。近些年來,針對中國文藝創(chuàng)作與文藝生活中出現的脫離人民生活實際的不良狀況,習近平立足于“人民歷史觀”的角度,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思想,客觀地去描寫、表現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面貌,因為“人民歷史觀”是群眾路線的哲學基礎和出發(fā)點,群眾路線是“人民歷史觀”的具體體現,也是我黨長期執(zhí)政的法寶。所以,正確理解習近平文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思想內涵,就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觀點作為敘事維度,而不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前的沒有得到改造的資料作為指南,那些西方的自由文藝是很難把“人民”作為主體去描繪的。習近平強調:“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和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guī)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15]可見,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思想就是對馬克思主文藝觀的承接和發(fā)展,又是與毛澤東文藝思想一脈相承。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些經典案例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些重要論斷是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敘事思路。在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極其豐富的相關“人民性”的論述,也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與借鑒,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從歷史敘事維度來說,“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是中國五千年來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話語述說,用經典的語言構勒了從“盤古開天”“大禹治水”等傳說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英雄人物事跡,強調只有“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我們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蕩中厚植根基、站穩(wěn)腳跟”[16]。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敘事過程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意義。在社會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中,習近平非常注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要求我們虛心向人民學習,走群眾路線,回答好“文藝與人民”基本關系這一命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簡單的說,人民群眾宛如汪洋之水,統(tǒng)治階級就像一葉輕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意識的自覺自省與歷史經驗的清醒借鑒。所以,“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17]。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有不同類型的敘事形式,比如“中國民歌”“民間舞蹈”“地方戲劇”“傳統(tǒng)曲藝”等都是文化瑰寶,也是人們了解中國文化的最佳途徑?!耙匀嗣駷橹行摹蔽乃囁枷氲某霭l(fā)點也就是“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習近平在一系列的講話中,談古論今,重點論述了“文藝與人民”的辯證關系,充分吸收和借鑒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論斷,高度評價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價值。習近平說:“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久傳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滿著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以精湛的藝術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豆旁娫础肥占姆从尺h古狩獵活動的《彈歌》,《詩經》中反映農夫艱辛勞作的《七月》、反映士兵征戰(zhàn)生活的《采薇》、反映青年愛情生活的《關雎》,探索宇宙奧秘的《天問》,反映游牧生活的《敕勒歌》,歌頌女性英姿的《木蘭詩》等,都是從人民群眾中產生的?!盵16]316可見,習近平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與特征的基點出發(fā),論證了上千年來中華優(yōu)秀文化在實踐中的科學性、正確性和可行性,無論是中國經驗、中國智慧,還是中國精神、中國敘事等,都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薪火相續(xù)。
習近平一直將“人民”看成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敘事主體與評價人。人民對當前文藝作品是否滿意,是判斷文藝創(chuàng)作者成功與否等尺碼,因為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盵18]同時,習近平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的貢獻。習近平認為,中華文化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以文弘業(yè)、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chuàng)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盵19]“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盵20]1“文藝工作者要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盵20]1社會主義文藝歸根結底就是人民的文藝,在我們黨的敘事話語中,“人民”的概念代表著進步與正義,它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力量,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體。習近平強調文藝工作者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一定要貼近人民,扎根人民,從人民生活中吸取素材。這是習近平“堅持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基本觀點,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可見,“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思想是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也是貫徹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一條思想主線。
“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是在歷史演進和社會變革中不斷探索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式的理論成果,它對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如何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做出了全面、科學的回答。從話語層構角度來分析,“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人民性”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是“人民性”文藝理論的基石,它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話語表現和邏輯起點。“人民性”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詞匯,具有豐富的現實主義內涵,得到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偉大導師的肯定,從馬克思的“異化勞動”論,到恩格斯的“典型人物”論,他們對“人民性”等問題都進行了前瞻性的探討,提出許多真知灼見。習近平在遵循“人民性”概念的基礎上,強調了“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17]17。在“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實踐過程中,“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不僅揭示了社會主義文藝的發(fā)展前景,而且秉承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對“人民性”創(chuàng)作問題的思考和辯證把握。俄羅斯革命作家杜勃羅留波夫曾經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角度,對“人民性”概念進行了定義,他認為:“需要重視普希金現實主義作品中的人民精神和生活體驗,而不是他對自然風情美麗的描寫,真正的富有人民性的作品,既運用從民眾生活中產生的地道的語匯來表現人民的真實風俗生活,而與人民站在同一階級立場,拋棄書本學識的局限,真正地深入民眾之中去感受體驗他們的質樸感情,然后進行藝術化的表現,傳達出人民生活之真、情感之真?!盵21]習近平非常重視社會主義文藝的政治作用和能動作用,將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作為指導文藝創(chuàng)作的行動指南。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人民性”文藝理論的素材,它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精神血脈和思想資源。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古人一直就非常重視“人民”內涵的價值與取向,諸子百家的爭鳴引發(fā)了研究者對“以人為本”和“人學”的關注,當時的“民本”意識在儒家思想中已經顯示了重要的教育力量??鬃诱f“仁者人也”,并主張“泛愛眾,而親仁?!薄叭省笔侨寮宜枷氲暮诵?,奠定了“以人民為中心”文藝創(chuàng)作思想的底蘊。中國古代“仁”及“人文關懷”其實就是古代文論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它對百姓能產生一定的教化作用。孟憲平認為:“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在于造就具有自覺意識的人,其力量的發(fā)揮離不開教育。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只有被群眾廣泛接受,形成他們思想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22]可見,古人對“人”的尊重與闡釋,逐漸強化了“人學”內涵與作用,自先秦諸子百家經典論述到如今部分藝術家們的文藝著作,都為“人民性”文藝思想的建構提供了豐富素材與營養(yǎng)。
在實踐中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觀是“人民性”文藝理論的基本方法,它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認識規(guī)律和審美原則。常言說道“實踐是理論的母親”,“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是在社會主義文藝實踐中萌生、成長、發(fā)展的,在引導和規(guī)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實踐過程中砥礪前行。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面對當前國內文藝創(chuàng)作松散、偏向的諸多問題,經過調研,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認為一部好的作品應該經得起人民的檢驗與評價。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全國各地進行調研,提出“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3],接受人民監(jiān)督,絕不辜負人民的重托和信任。在實踐中踐行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其重要意義在于“人民性”的實踐過程已經打破了文藝的框架,越過了文藝創(chuàng)作和主題敘事空間的界限,使得人民將自己的現實生活投入到文藝創(chuàng)作之中。“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一種能夠體現出人民群眾的人格與精神獨立的社會行為,它完全符合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盵24]
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活力是“人民性”文藝理論現實路徑,它是“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政治認同和理論認同。關于“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的本體建構與敘說,產生于中國問題背景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形態(tài),充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藝觀是基于社會實踐而構建的文藝發(fā)展方略?!叭嗣裥枰乃嚒闭蔑@了社會主義文藝的政治認同,同時也表明了社會主義文藝服務的方向;“人民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彰顯了社會主義文藝的理論認同,它表明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應該善于從中華優(yōu)秀文化寶庫里吸取精華,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接受熏陶,要相信人民、扎根人民,為人民書寫、為人民創(chuàng)作。明確了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方向,才能實現社會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路徑。
“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期關于建設與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一系列講話精神和實踐活動中做出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文藝的歷史”就是“人民的歷史”,因為“文藝深深地融入人民生活,事業(yè)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藝作品中找到啟迪”[25]。作為一種進步的、創(chuàng)新的、科學的文藝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觀念對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與繁榮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耙匀嗣駷橹行摹蔽乃囁枷胫攸c討論了“文藝與人民關系”“人民性文藝的新概念”“文藝題材與內容的創(chuàng)新”“文藝方法論”“文藝批評的精神”等問題,并重點解決了社會主義文藝基礎理論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問題,形成了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的新成果。“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思想不僅構建和實踐了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理論,而且在新時期繁榮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過程中彰顯出馬克思主義者的深邃智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增添了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