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雨欣(江蘇省常熟中學,常熟 215500)
根據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高中生正處于自我同一性發(fā)展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明確自己的個人目標和未來方向,并為此不懈努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中存在三種典型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傾向于選擇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來驗證自己的實力,越努力越有自我效能感;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害怕失敗,不敢嘗試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畏首畏尾,學習動機不足,繼而陷入越來越不想學的狀態(tài),產生厭倦、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基于此,本節(jié)課以學習動機為主題,引導學生主動覺察自身學習動機不足的原因,挖掘自身潛能,激發(fā)自己的學習動機,提高自我效能感,在學習上變得更加張弛有度。
在課程設計上,導入活動以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的主要原因,導出話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作鋪墊。體驗活動以“名片”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學習動機不足的類型、影響等。主題活動即探究活動,首先,將導致學習動機不足的原因分為四大類型;接著,以“方法占座”和“組間合作”的形式邀請其他小組獻策,找到應對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各自的“絆腳石”變形。拓展環(huán)節(jié)采用“變形感悟”的形式,引導學生反思、總結課堂收獲,將課堂所學延伸至課外。
1.學生了解學習動機的概念,主動梳理自己學習動機不足的“關鍵詞”,并把“關鍵詞”進行分類整理,了解導致自己學習動機不足的“絆腳石”的類型。
2.學生能夠掌握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方法,對自己當下的學習狀態(tài)作出一些改變。
3.嘗試把學習中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開啟“變形之旅”。
重點:了解自己學習動機不足的主要原因,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或策略激發(fā)學習動機。
難點:主動嘗試把學習中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開啟“變形之旅”。
便箋紙,學習單,多媒體課件。
調查法,討論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法。
高二年級學生
一課時
師:同學們,在正式進入課程之前,請大家先填寫一份調查問卷,用“關鍵詞”的形式來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
學生填寫調查問卷。
師:請同學們來說說你的關鍵詞有哪些。
學生分享,教師在黑板上記錄“關鍵詞”并簡單歸類。
興趣類:挫敗感,單調,無趣,難題,厭倦。
目標類:目標,迷茫。
誘惑類:游戲,手機,電子產品。
技巧類:學習方法,注意力,拖延。
師:這四類“關鍵詞”實際上是引發(fā)我們學習動機不足的常見原因。本節(jié)課上,我們將開啟一場“變形之旅”,探索如何激發(fā)學習動機,找回學習熱情。學習動機到底是什么?我們學習又是為了什么?
教師出示PPT,介紹學習動機的定義及奧蘇貝爾關于學習動機的分類(略)。
設計意圖:采用社會測量的方法,現(xiàn)場調查導致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的“關鍵詞”,歸納整理出四類主要原因,順利導出主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師:在調查活動中,我們找到了導致學習動機不足的四類原因,每一類原因都像一塊“絆腳石”一樣,阻擋了我們前進的腳步。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不只有一塊“絆腳石”。我們給四塊“絆腳石”分別命名為“興趣減弱石”、“目標模糊石”、“效率低下石”和“網絡誘惑石”,接下來,請大家為“絆腳石”尋找一條“變形之路”,開啟一場“變形之旅”。想一想對你學習動機影響最大的絆腳石是什么?請把它們寫下來,完成“絆腳石”的名片設計。
“絆腳石”名片設計要點:
(1)它的名字(興趣、目標、網絡、效率);
(2)被它“絆倒”后的表現(xiàn)(情緒、行為);
(3)我想對它說的話。
學生分享:
生1:我的“絆腳石”是“網絡誘惑石”;被它“絆倒”后,我感到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時間,一旦減少上網時間我就會焦躁不安;回到家我總是先玩手機再做作業(yè),一玩就停不下來,導致作業(yè)拖拉,第二天上課精神狀態(tài)不佳,還常常因為這件事情和父母產生沖突。我想對它說:我真的好想擺脫你,重新找回之前的學習狀態(tài),可是我現(xiàn)在做不到。
生2:我的“絆腳石”是“效率低下石”,被它“絆倒”后,我感到很焦慮、擔心、緊張,學習效率低下,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作業(yè)時也不能安心,一遇到不會的題目就很難受,會做的題目也經常因為計算失誤、看錯條件而沒有做對,我很難過,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我想對它說:我好想上課集中注意力、提高作業(yè)正確率,我該怎么和你相處呢?
生3:我的“絆腳石”是“目標模糊石”,被它“絆倒”后,我感到迷茫,對未來沒有信心了,我不知道將來上什么大學、選擇什么專業(yè),學習沒什么動力,不知道現(xiàn)在學習是為了什么。我想對它說:我很想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制定它。
師小結:通過設計“絆腳石”名片,我們覺察到了學習路上的“絆腳石”,并有了想要戰(zhàn)勝它們的意愿,但是還沒找到方法。接下來,讓我們借助團體的力量,正式開啟今天的“變形之旅”。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名片”的形式,了解導致自己學習動機變弱的“絆腳石”的類型,體驗它們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進而產生改變的意愿。
師: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收集了一些使我們學習動機不足的“絆腳石”,有“目標模糊石”“情緒低落石”“網絡誘惑石”“效率低下石”等,接下來我們進行“方法占座”:你想要去幫助哪個“絆腳石”開啟它的“變形之旅”,就坐到相應的位置上。想要幫助 “興趣減弱石”的同學請坐到第一組;想要幫助“目標模糊石”的同學請坐到第二組;想要幫助“網絡誘惑石”的同學請坐到第三組;想要幫助“效率低下石”的同學請坐到第四組。
學生作出選擇,移動位置,形成小組。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小組內進行頭腦風暴:我們該如何把這些“絆腳石”變成“墊腳石”,激發(fā)自己的學習動力?稍后在全班進行“游學分享”。
(一)“興趣減弱石”變形計
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覀兛梢酝ㄟ^什么方法讓“興趣減弱石”變成“興趣增強石”?請第一小組分享。
1.回憶成功經驗,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在擅長的領域培養(yǎng)興趣,增強自信心。
2.嘗試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保持好奇心。
3.不斷自我探索,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未知區(qū)域,挖掘自身潛能。
4.堅持做下去,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狀態(tài)會越來越好。
師小結:第一小組給我們提供了四種方法:增強自信心,保持好奇心,主動探索,堅持做下去。此外,我們還可以嘗試培養(yǎng)新的學習興趣。
(二)“目標模糊石”變形計
師:目標能夠讓我們“校準”前進的方向,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法讓“目標模糊石”變成“目標清晰石”?請第二小組分享。
1.先明晰自己的大目標,再把大目標細化成一個個小目標。
2.拓展自己的興趣領域,有時候沒有目標或是目標模糊,可能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喜歡什么。
3.了解外部信息,如大學和專業(yè),有時候不是沒有目標,而是不了解外部的信息。
4.設定時間期限,讓目標完成有截止的時間。
師小結:第二組給我們提供了四種方法:目標分解,拓寬興趣領域,了解大學和專業(yè),設置時間期限。其實,同學們可借助一些工具來幫自己明確目標、分解目標,如目標管理的“SMART 原則”,它能幫助我們設定一個具體的、可衡量的、可達到的、與其他目標相關聯(lián)的、有一個截止日期的目標。
(三)“網絡誘惑石”變形計
師:網絡世界很精彩,但是如果使用不當,會讓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法讓“網絡誘惑石”變成“巧用網絡石”?請第三小組分享。
1.學習的時候,把無關的電子產品放得遠一些,在自己的視線以外。
2.約定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嚴格執(zhí)行。
3.可以尋求其他人的幫助,如父母。
4.可以通過卸載一些APP 讓自己更專注,心無旁騖。
師小結:第三組給我們提供了四種方法:減少刺激,約定好使用時間,尋求外部監(jiān)督,卸載一些APP。此外,我們還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通過發(fā)展一些新的興趣愛好來使自己遠離網絡。例如,堅持運動、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整理房間等。我們還可以多出去走走,多接觸一下大自然。
(四)“效率低下石”變形計
師:高效學習會讓我們輕松不少,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法讓“效率低下石”變成“效率高效石”?請第四小組分享。
1.尋求他人(家人、好友、老師)的監(jiān)督,也可以與同桌組成學習合作小組。
2.找對學習方法,可以向科任老師、成績好的同學請教。
3.合理安排時間,每一階段做什么要有一個規(guī)劃。
4.及時查看任務完成情況,監(jiān)督并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
師小結:第四組給我們提供了四種方法:尋求他人監(jiān)督,找對學習方法,合理安排時間,自我監(jiān)督。綜上所述,想要提高學效率,我們首先要了解使我們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大體分為五大類:(1)拖延,事情很多,拖著不想做;(2)學習能力問題,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3)目標不清晰,不知道前進的方向;(4)沒有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總是被打擾;(5)注意力分散。從原因下手,才能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方法占座”的形式,引導學生在全班范圍內組成合作小組,進行“頭腦風暴”,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師:請同學們談談各自的“變形”感悟,并寫在課前發(fā)的便箋紙上,然后貼在黑板上的“變形之旅”上。
學生的感悟舉例: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相信自己,我能行。
堅持下去,為了夢想去努力。加油,少年!
設立目標,然后把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小目標。
多嘗試,不斷探索,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發(fā)掘自己的潛能。
設計意圖:學生書寫“變形”感悟,將感性體驗升華為理性認識。
師:今天的課程中,我們了解到了學習動機不足的原因,然后探究如何使“絆腳石”變成“墊腳石”,來激發(fā)自己的學習動力。希望在今天的課程之后,大家能夠將課堂上所學方法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中,提升學習效率。
設計意圖:總結、回顧本堂課的內容,將課堂上所學的方法、技能遷移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
思路清晰。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是通過調查導出主題,引導學生評估自己當下的學習狀態(tài),覺察影響自己學習動機的“絆腳石”,然后探索將“絆腳石”變?yōu)椤皦|腳石”的方法。
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有啟發(fā)式提問、現(xiàn)場調查、小組討論等,從多個層面讓學生感知、體驗和思考,加深學生對學習動機的認識。
在后續(xù)的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每一個“絆腳石”再深度分析,尋找原因和對策,分主題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