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林
(揚州市高郵市汪曾祺學校 江蘇 揚州 225600)
系統(tǒng)性是英語學科的突出特點,這就要求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既要理解和思考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內容,又要在課后消化和應用,這樣才能將英語所學轉化為自身的技能,也會讓自身的英語系統(tǒng)更加完善。加之雙減政策的實施,英語課堂要抓效率,抓質量,也要求學生要提高自主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自我鞭策?;诖耍P者將結合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談一談在雙減政策后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
從當前的英語教學狀態(tài)來看,英語課堂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師是整個課堂活動的唯一引領者和組織者,更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在這種單項式、嚴肅性較強的教學模式下,導致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較少。很多學生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且他們的口語表達、語言運用、閱讀理解等方面沒有得到系統(tǒng)化的訓練。另外,絕大部分教師長期追求考試成績,并以成績評判學生。久而久之,只會讓英語教學形成“追求分數(shù)”的固化教學模式。
在雙減政策之下,教師應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和規(guī)劃,真正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作為課堂主人地位的重要作用,這樣,學生們才能有效參與課堂。而大部分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且對語法單詞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由于其課堂主體地位作用無法發(fā)揮,導致他們的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于學生而言,他們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總要依靠英語老師的單項教學,缺乏主體能力和表達能力,無異于會增加英語學習難度。
2.1.1 信息技術導入,奠定基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換言之,課堂導入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之間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良好的導入情境環(huán)節(jié)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特別是近年來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為許多教師提供了便利。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圖片等導入素材,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刺激學生的感官,進而有效奠定課堂教學基礎。
例如,在《friends》的課文教學中,筆者剪輯了網上有關朋友、友情的視頻片段,如兩個小伙伴一起手牽手上學放學、互相踢毽子、互相分享秘密等的內容,并將其呈現(xiàn)在課堂上,既引入了本課主題,也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相較于之前口述式、板書式的課堂導入,這樣欣賞式的導入形式,創(chuàng)新了英語教法,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在接下來的單詞聽力練習與教學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學生們變得更活潑、更積極了。由此可見,借助信息技術導入一些趣味性的素材內容,滿足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需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分享欲和表達欲。
2.1.2 促進學生合作,揚長避短
課堂教學必須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學習并不是喂養(yǎng)式的教育,我們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形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合作學習是教學的主流,但隨意構建的小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反,合理地根據學生們的能力搭配小組,能讓每個學生在其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和價值。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合理劃分小組,有效促進學生間的合作,也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在每次上課之前,筆者將聽力、寫作、閱讀和口語作為測試,然后給學生們打分和排名。之后,在劃分小組時,筆者也按照該四個模塊的排名,將同一模塊中能力較強的學生分別置于不同的組。這樣一來,在后續(xù)學習中,每個學生都能在組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作用。如在《School Life》的情景對話中,口語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閱讀理解能力稍好的同學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通過合理的小組劃分,每個學生之間有了高質量的溝通與合作,順利推進教學,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也發(fā)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1.3 開展翻轉課堂,明確重點
誠然,英語是一門積累性較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要注重課上與課下的積累,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密切關注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打造個性化課堂,積極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時候,英語知識是學生自己通過簡單的學習就能夠掌握的,如果再占據他們的課堂學習時間,顯然不夠高效。相較于一般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翻轉課堂“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特點,真正將自主權交還給了學生,要求他們在課下自主學習、理解,然后將自己沒有弄懂或復雜的知識留到課堂上共同學習探究、攻克,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A day out》教學中,筆者將本課的教學放置于學生自主學習之后,并在這一過程中明確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然后,在課堂中提問和檢測。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測試了本文的單詞、短語、語法。之后,總結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對于“一般現(xiàn)在時”的語法知識掌握較差。因此,在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后,筆者將“一般現(xiàn)在時”這一語法作為教學與探究的重點和主線,穿插在短語、單詞的講解中。課堂翻轉讓大部分學生明白了自己在本課學習中的薄弱之處,而這也是教師可以抓住的教學契機,明確了教學重點與難點,以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活動帶領學生突破困難,既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讓他們對重難點知識加深了印象。
2.2.1 強調自然拼讀,攻克單詞
初中生們在母語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稍顯吃力,再加上他們對英語的了解較少,對于基礎環(huán)節(jié)的單詞把握就未能通關。而單詞在英語學習中較為關鍵,所以,很多學生對于單詞的學習往往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硬往腦子里塞。即便如此,在大量機械重復的記憶和背誦下,學生的單詞學習效果并不佳。因此,為了突破英語單詞學習的這道難關,教師可以引入自然拼讀法,讓他們掌握單詞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在正確的拼寫下丟掉死記硬背的錯誤方式,在自然拼讀中找到單詞學習的樂趣,進而完整高效地記憶單詞。
例如,針對“bathroom”這一單詞,筆者讓學生們對“bathroom”“bedroom”的發(fā)音進行正確拼讀之后,引導他們對這兩個單詞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在兩個單詞中都有“room”這個單詞,以此類推,類似的單詞還有“sitting room”“Wash room”“Living room”等,讓學生們批量拼讀和記憶有關room組合的單詞,增加單詞量。以自然拼讀法或各類其他的積累組合方式記憶和學習英語單詞,讓學生們嘗試按照讀音拼寫單詞,然后再進行核對,逐步掌握單詞的構詞技巧和方法,這對他們單詞的記憶速度和質量都有很大提升。
2.2.2 利用思維導圖,活學語法
語法是初中生英語學習的重點環(huán)節(jié)。為更好地讓學生了解語法與運用語法,教師可以嘗試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講解語法知識,在直觀的框架圖中,學生們能夠在縱橫交錯的關系間了解語法知識的來龍去脈。因為語法知識具有一定的瑣碎性與抽象性,因此,教師的任務應當是如何將抽象轉化為具體、讓瑣碎轉化為系統(tǒng)。而巧妙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們在直觀清晰的框架中理解和應用語法。
例如,在現(xiàn)在完成時、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否定陳述句等的句型結構式中,教師應讓他們了解句型之間的轉換規(guī)律。筆者更傾向于讓學生們了解句型之間的轉換規(guī)律。這時,運用思維導圖的“魚骨圖”形式展現(xiàn)現(xiàn)在完成時各種不同句式間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舉一反三,原本抽象的現(xiàn)在完成時更加具體化。而語法知識的講解也變得更直觀有效,能夠明顯降低學生的語法知識學習難度。緊接著,筆者設計了一些相關作業(yè),讓學生們以自己的理解整理這些語法知識。學生們對魚骨圖中的現(xiàn)在完成時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在作業(yè)設計中,筆者要求他們要用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思維導圖,重新構建現(xiàn)在完成時的相關語法知識。不同的呈現(xiàn)形式,如流程圖、框架圖、氣泡圖等,這些都是學生對這一語法知識理解的最好詮釋。所以,以思維導圖為契機教學語法,學生們的理解會較之前更全面、更深刻。
2.2.3 巧用支架理論,創(chuàng)新作文
單詞、語法作為語言輸入的重要內容是為語言的輸出做鋪墊和打基礎,而寫作則是語言輸出的基本形式。在長期的英語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即便掌握了很多特殊句式,也背誦記憶了很多單詞,但在英語寫作時還是無從下筆,出現(xiàn)了不會寫、不能寫的窘境。久而久之,英語寫作也成為了初中生英語學習的負擔。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運用支架理論指導學生練習英語寫作,從學生英語寫作的難點出發(fā),為他們搭建支架。
例如, 以“A pleasant holiday” 為主題, 筆者共帶領學生搭建了句型與詞匯支架,如“What I did on my holiday?”“What interesting things happened during my vacation?”“How do I feel?” “I went to see a movie with my best friend.How did the two of us plan?”學生們思維活躍,想到的東西很多,這些都是語言支架。然后,在此基礎之上逐個展開描述。同時,在搭建語言支架之余,必須要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避免他們寫出千篇一律的作文。除此之外,對于一些英語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筆者也鼓勵他們跳脫語言支架,用自己的想法寫出一些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個人色彩的作文。顯然,在寫作這一主題上,帶領學生搭建語言支架,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和方向,滿足他們表達的需求,作文寫作難度會大大降低。
雙減政策下的英語教學,我們必須要抓效率、抓關鍵,既要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又要和他們展開互動,讓教學順利推進。立足于“提質增效”的理念,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探索與總結不同的教學方法,重新構建初中英語的教學體系,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為他們減負。同時,教師還要不斷鼓勵學生,讓他們的英語學習更自主、更合理。如此一來,在課上課下的雙重作用下,學生的英語學習才能真正有所提高,雙減政策也能順利地落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