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癌毒理論研究新進展

2023-02-07 12:02:38杜美璐韓蘇蘇張樹瑛侯風剛
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癌毒癌基因正氣

杜美璐,韓蘇蘇,張樹瑛,侯風剛,2*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yī)醫(yī)院,上海 200071;2.凌昌全全國名中醫(yī)傳承工作室,上海 200433)

“癌毒”是當代中醫(yī)學界提出的1個新概念,近些年來頗受關注。宋代《仁齋直指方論·發(fā)癌方論》中就有“癌者,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藏”的描述,其中“癌有毒根深藏”也是癌毒最早的1種提法。張澤生首次提出“癌毒”一詞[1],引起了廣泛關注。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癌毒理論不斷豐富和完善,在中醫(yī)腫瘤臨床實踐中也越來越體現(xiàn)出指導價值。本文將近些年來相關研究成果做一綜述,以饗同道。

1 癌毒定義

癌毒是在毒邪理論基礎上結合癌病特點提出的1個新概念。對于癌毒定義,很多醫(yī)家認為癌毒是在內外多種因素作用下,機體臟腑功能失調基礎上內生的特異誘發(fā)腫瘤的致病因子[2-4]。有學者在此基礎上提出,癌毒不僅是導致腫瘤發(fā)生,也是促進腫瘤進展的特異性致病因子,癌毒貫穿癌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5]。

一些學者結合現(xiàn)代腫瘤學的內容對癌毒進行闡述,認為癌細胞或癌瘤也是癌毒的客觀反映。有學者認為,癌毒應是引起人體臟腑組織細胞癌變的各種致癌有毒因子及癌變細胞本身的總稱[6];有學者提出,癌毒也應包括癌細胞或以癌細胞為主體形成的積塊,并指出癌毒多少和盛衰可以用單位體積內的癌細胞數量或癌細胞形成腫塊的大小以及特異的腫瘤標記物高低進行定量描述[7-8];有學者則認為癌基因是惡性腫瘤發(fā)生的關鍵扳機點,即中醫(yī)之癌毒[9]。也有學者用腫瘤細胞的“干性”闡述癌毒定義,認為癌細胞是癌毒之主干,而腫瘤干細胞可看為“深植瘤內的癌毒之根”,腫瘤細胞的“干性”強弱可反映癌毒毒力強弱[10]。

癌毒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產物[11]。探討闡述癌毒,除了關注各種致癌因子這些“無形邪氣”,也要重視癌細胞或癌瘤這些“有形病邪”,還要認識到癌毒不僅存在于腫瘤發(fā)生階段,也存在于腫瘤進展或轉移等階段,從貫穿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探討癌毒的作用,從而較全面的闡述癌毒定義。

2 癌毒產生

癌毒根本上是1種內生毒邪,很多致病因素均可能誘發(fā)其產生。從病因學角度講,誘導癌毒產生的因素主要分為內、外2類。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疫癘之邪、環(huán)境污染、電離輻射等;而內部因素則包括飲食不節(jié)、食物污染、內傷情志、年高體衰、臟腑功能紊亂或先天臟腑虧虛等[8]。在癌毒產生的病機認識上,多數醫(yī)家認為,內外多種病邪侵襲機體,導致臟腑陰陽失調,氣滯血瘀、痰濕內蘊等病邪內生,這些內外病邪或內生病理因素之間相互搏結,蓄結不去,積漸生變,久而釀生癌毒。很多學者強調正虛是癌毒產生的根本,以“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為依據,認為正虛產生痰、瘀等多種病邪,病邪間又相互搏結而生癌毒[2];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臟腑陰陽失調是癌毒產生的根本,癌毒產生可有正虛也可正不虛[12-13]。

惡性腫瘤發(fā)生的關鍵是組織細胞癌基因的激活[14],而中醫(yī)認為陰陽不和是疾病產生的根本。學者們嘗試將中西醫(yī)學結合起來從細胞和分子水平上闡述癌毒發(fā)生機制。正常組織細胞的原癌基因一般處于抑制狀態(tài),此抑制狀態(tài)屬于“陰”;一些外界致癌因素可以活化原癌基因成為癌基因,此激活狀態(tài)屬于“陽”,這種陰抑陽亢或癌基因過度激活的陽亢狀態(tài)被認為是癌毒產生的根源[15-17]。一些學者以癌基因為“陽”,抑癌基因為“陰”,認為這2類基因表達不平衡可導致癌毒發(fā)生[18-19]。還有學者認為,機體代謝紊亂,臟腑經絡陰陽平衡失調,導致細胞陰陽失和,陽氣不能內顧,促進細胞分化的原動力不足,基因調控失衡、基因突變或癌基因過度激活,最終誘導癌毒產生和細胞癌變[20-21]。因此,癌毒產生的根本病理機制可概括為“細胞陰陽不和、基因調控失衡”。

3 癌毒致病

癌毒特指可衍生癌瘤的特殊毒邪,是癌瘤形成的先決條件和基礎。在病理屬性上,癌毒致病,病勢兇猛,邪氣亢盛,無秩序地生長,瘋狂掠奪營養(yǎng),符合陽毒、熱毒、郁熱毒邪的特征,又稱“邪陽”[22];惡性腫瘤也有深伏潛藏、蘊蓄不解、頑固難消的特點,符合陰毒特征,又稱“邪陰”[23]。因此,癌毒本身的病理屬性被認為是體陰而用陽[24-25],兼具邪陰邪陽的屬性。

癌毒是在內外邪氣以及痰、瘀、濕、熱等內生病理因素相互搏結蓄積的基礎上釀生的。因此,癌毒產生必是先結后毒的特點,諸邪搏結、合釀癌毒是癌毒產生的病機。癌毒產生后,不斷耗氣傷陰,導致“正虛”;同時,又損傷臟腑,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復生痰、瘀、濕等病邪,這些病邪又不斷與癌毒相互膠結,構成痰毒、瘀毒、濕毒等互結的腫瘤復合病機(癌毒病機),逐步形成癌瘤[26]。因此,癌毒本身是兼挾痰瘀的復合性毒邪,其致瘤的核心病機必然涉及“正氣虧虛”“痰瘀郁毒”[2]。

現(xiàn)代研究表明,以免疫抑制、低營養(yǎng)、缺氧、低PH、炎性為基本特征的腫瘤微環(huán)境為腫瘤的發(fā)生、侵襲、轉移等提供了必要的環(huán)境條件和物質基礎[27-28]。在腫瘤微環(huán)境中,T細胞耗竭、低營養(yǎng)、缺氧導致正虛微環(huán)境;而腫瘤細胞通過降低其抗原性,使T細胞無法有效識別從而發(fā)生免疫逃逸,癌毒因之潛藏自身而成為“伏毒”;缺氧、炎癥等導致免疫抑制的“正虛”狀態(tài)和異常新生血管增生、間質重構等瘀血內結、痰濁內停的病理變化[29-30]。腫瘤微環(huán)境的基本特征為闡述癌毒致瘤過程中“正虛毒結、挾痰挾瘀”的核心病理機制提供了更為客觀的生物學基礎,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4 癌毒傳舍

癌毒傳舍是中醫(yī)闡述惡性腫瘤侵襲轉移的重要理論。傳舍是腫瘤發(fā)生侵襲轉移的連續(xù)過程,“傳”是指“癌毒”由原發(fā)部位向他處擴散,而“舍”是指“癌毒”停留于一處,形成轉移瘤[31-32]。癌毒成瘤后,不斷耗傷正氣,相應臟腑功能減弱,形成痰瘀等病邪與癌毒相搏結,而癌毒走竄性強,又挾痰瘀襲傷流竄于臟腑血脈經絡間,于至虛之處停留生長,日久形成轉移瘤[33-34]。正氣具有抑制和約束癌毒的作用,使其不能隨意發(fā)生擴散,只有癌毒的擴散能力超過了正氣的固攝能力時,才會發(fā)生癌毒擴散[35];癌毒其性乖戾囂張走竄,又易傷正氣,降低其抑制和約束癌毒的能力,是腫瘤侵襲轉移的關鍵因素[36]。因此,有學者提出“正虛是癌毒傳舍的根本原因,癌毒是癌毒傳舍的病機關鍵”之說[37]。

癌毒傳舍離不開經絡,正如《靈樞·百病始生》所言:“是故虛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則傳舍于絡脈……傳舍于經……傳舍于伏沖之脈……傳舍于腸胃……或著孫脈,或著絡脈,或著輸脈,或著于伏沖之脈……”,表明經絡是癌毒傳舍的主要“途徑”[38]。經絡是溝通人體表里內外及臟腑的網絡系統(tǒng),癌毒可通過孫脈、絡脈、經脈等通道播散,進而侵犯臟腑、組織,形成轉移[39]。通過經絡,癌毒可按照五行生克規(guī)律進行傳變,而相合臟腑之間更容易發(fā)生轉移[40-42]。

在癌毒經絡傳舍的病機認識上,有醫(yī)家認為,絡氣虛損導致絡網失約是腫瘤轉移、逃逸的根本[43];而癌毒由氣及血、由血入絡,癌毒損絡,絡瘀痰凝、癌毒搏結是傳舍的必然過程[44];另外,還有醫(yī)家認為,絡虛生風,鼓動癌毒,挾痰挾瘀,擾竄經絡,也是癌毒傳舍的重要原因[45-46]。因此,癌毒傳舍的核心病機可概括為“絡虛失約,毒挾痰瘀”。

5 治則治法

扶正抗癌是比較公認的中醫(yī)藥治療惡性腫瘤的總則。多數學者強調“虛則受邪”,主張以“扶正補虛”為核心[47];一些學者則強調“邪去則正安”“祛毒即是扶正,邪不去,正必傷”,認為癌毒是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及轉移的原動力,主張“祛癌毒”為核心[48];還有學者提出“人本”和“病本”的“二本論”,“人本”當扶正,“病本”當抗癌,扶助正氣和抗癌殺毒都應是腫瘤治療的核心[49]。根據病情進展和正邪消長的不同階段,扶正抗癌可以有所側重[50-51]。腫瘤初期,正氣不衰,邪氣正盛,當以毒攻毒,兼顧正氣;腫瘤中期或進展期,正氣虧虛,癌毒猖獗,應抗癌解毒和扶助正氣并舉;手術或放化療后,正氣受損,癌毒殘留或已減,當以扶正為主,輔以抗癌解毒,或兩者并舉;晚期及終極期,正氣極虛,則以扶正為主,或輔以抗癌解毒,其目的是盡可能地減緩癌毒生長擴散,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在扶正治法上,有針對各臟腑的補陽、滋陰、益氣、養(yǎng)血、生津、填精的不同,同時注重兼顧調暢氣機和舒經通絡[9,52];在癌毒治法上,較公認的是“以毒攻毒”和“清熱解毒”,前者多用斑蝥、全蝎、蜈蚣、壁虎、穿山甲、蟾皮、紅豆杉等攻毒藥,后者多用藤梨根、紅藤、石見穿、半枝蓮、山慈菇、貓爪草、漏蘆、白花蛇舌草等解毒藥[53-54]。癌毒多兼挾痰、瘀、濕、熱等病邪致瘤,攻毒解毒之外,還應注重化痰散結、活血化瘀等多種治法的聯(lián)用以及用藥上的寒溫并舉;不同腫瘤之間存在異質性,可從中藥中尋找病種特異性藥物來防治癌毒[55-57];另外,“以毒攻毒”并非“蟲藥、毒藥”專屬,還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腫瘤的手段[58]。

癌毒傳舍應以“扶正固本、抗癌解毒”為治則。在治療上,需重視抗癌解毒、化痰散結、活血化瘀、化濕泄?jié)?、清熱瀉火、理氣解郁、益氣養(yǎng)陰、扶正培本等治法以復方大法的形式進行聯(lián)合治療;經脈、經絡、血脈、募原之間是癌毒傳舍的通道和蓄結之地,通絡排毒、通絡解毒、搜絡剔毒等絡病治法近年來也越來與收到重視[59-60];癌毒傳舍遵循五行生克理論和臟腑經絡之間的絡屬關系形成一定規(guī)律,可根據相和臟腑,以“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指導治療[40]。

6 展望

癌毒理論經過近20年來深入的探討,在癌毒概念、性質、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用藥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進展,如周仲英教授提出的癌毒病機理論和凌昌全教授闡發(fā)的癌毒三級病因學說等,都豐富和完善了中醫(yī)腫瘤學的理論體系。

然而,還存在一些重要問題仍待解決。在癌毒本身的病理屬性上,多數人認為癌毒是痰、濕、瘀、熱等病邪相互搏結而釀生,那么癌毒本身是否兼挾這些病邪的特性?癌毒的“潛伏性”“蓄積性”“猛烈性”“流竄性”“頑固性”可用腫瘤“干性”細胞niche特征、無限增殖、侵襲轉移、多藥耐藥等特點闡釋[10,61],其物質基礎及分子機制是什么?癌毒致瘤和癌毒傳舍的核心病機分別涉及“正虛毒結、挾痰挾瘀”和“絡虛失約,毒挾痰瘀”,其病理基礎及分子調節(jié)機制又是什么?腫瘤之間存在異質性,不同腫瘤的癌毒也存在異質性,“攻毒”“解毒”藥物中有哪些藥與病種的特異性?這些問題都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但均缺乏深入研究。

癌毒理論是近些年來中醫(yī)理論的一大突破。盡管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未來新的成果不斷展現(xiàn),一些假說不斷得到印證,其對于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發(fā)展的指導價值將不可估量。

猜你喜歡
癌毒癌基因正氣
癌毒病機辨治體系的構建
“癌毒傳舍”新認識及其在肺癌復發(fā)轉移防治中的應用
夏天養(yǎng)生要先養(yǎng)一身“正氣”
華人時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34
正氣方天祥
家教世界(2021年34期)2022-01-13 12:04:44
癌毒理論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
藿香正氣真的治療中暑嗎
毒、癌毒的認識與癌癥的益氣清毒法防治思路*
清風正氣
抑癌基因P53新解讀:可保護端粒
健康管理(2016年2期)2016-05-30 21:36:03
探討抑癌基因FHIT在皮膚血管瘤中的表達意義
布尔津县| 融水| 高雄市| 富裕县| 阳城县| 堆龙德庆县| 海淀区| 宜州市| 体育| 庆元县| 同江市| 马边| 当阳市| 安国市| 右玉县| 盘山县| 万年县| 盐池县| 阿鲁科尔沁旗| 开阳县| 灵山县| 中方县| 湖北省| 东阿县| 丰县| 勃利县| 枣强县| 前郭尔| 汶川县| 弋阳县| 英吉沙县| 慈利县| 永宁县| 夏邑县| 博乐市| 洪湖市| 湘潭县| 桂平市| 紫金县| 江西省|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