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輝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半p減”不僅為學生減負提供依據,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進修學校作為縣市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主陣地,教師在課堂40分鐘能做什么,怎樣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成為培訓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從“應用”到“應用”——做好訓前調研
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到來,“4G”“5G”“校園Wi-Fi”的全覆蓋,對我們的生活、學習甚至課堂教學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培訓開始前的調研工作中,我們使用“問卷星”“UMU”等簡單易用的問卷調查軟件,將每個問卷生成一個二維碼,通過微信群通知參訓學員掃描二維碼填寫調查問卷,了解他們的培訓需求。網絡調查問卷使參訓教師在規(guī)定時間、相對隱私空間里匿名完成,不受他人干擾,保證了調研的隱私性和真實性。我們根據調研結果對培訓內容展開有針對性的培訓設計,克服了單向安排的弊端。
調研任務的完成,也預示一次極簡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完成。極簡信息技術的便捷性讓培訓引導教師進行融合創(chuàng)新應用方面的探究,從而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形成了從“應用”到“應用”的質變。
二、從“線上”到“線下”——極簡信息技術培訓
(一)線上網絡授課
在疫情常態(tài)化管理的背景下,線上加線下的混合培訓模式成為常態(tài)。如何用極簡的方式培訓教師“學得會、用得上、用得起”的問題尤為重要。
首先,摒棄“說明書式”培訓,根據教師授課時所需的內容重點來設計培訓。以“騰訊會議”為例,我們提出5項學習內容,即網絡、賬號、開課、屏幕共享、師生互動。培訓過程中我們采用“騰訊會議”軟件來進行,要求參訓學員保證網絡穩(wěn)定,做好賬號注冊,開課之前參訓學員完成了前2項內容的學習。
其次,根據教師線上授課情況,總結出易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對于電腦硬件差異的問題,提倡使用外置麥克風授課,提高授課質量;對于網絡問題,提倡盡量使用有線網絡連接,保證授課的網絡環(huán)境;對于環(huán)境問題,提倡盡可能地在安靜、獨立的空間進行直播授課;對于電腦軟件問題,推薦幾款防干擾軟件,避免直播過程中電腦彈窗。
最后,這樣的培訓方式用最簡單的技術操作,最大程度降低參訓教師掌握技術的難度。
(二)線下極簡信息技術培訓
優(yōu)質空中課堂。為更好地開展課后服務,各校需要提供豐富的課程。但城鄉(xiāng)之間、學校之間存在差異,有的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無法提供更多的特色課程,這時就可以借助網絡課堂,充分利用國家資源服務平臺,鼓勵教師進行課程開發(fā),形成區(qū)域間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庫,惠及更多鄉(xiāng)村中小學。
教學輔助軟件、小程序。我們向教師推薦手機無線投屏技術,如ios系統(tǒng)推薦使用iTools,安卓系統(tǒng)推薦使用希沃助手等穩(wěn)定性高的投屏軟件。另外,還有ZoomIt屏幕放大標注軟件、希沃白板教學軟件、文檔掃描小程序、課件制作的配音神器等。優(yōu)質空中課堂和教學輔助軟件、小程序都突出了“極簡”這一共同特點,教師只要動動鼠標就可以輕松實現(xiàn)家?;?、教學互動、教學評價及資源獲取。
三、從“微學習”到“微應用”——極簡信息技術應用
一是手機微課程。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使人機交互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以微課制作為例,教師只需要在屏幕上點、劃,就可以完成手機微課程的設計和制作。教師用手機拍攝、用剪映或小影編輯剪輯,通過無線互聯(lián)網直接上傳,更加符合移動互聯(lián)時代高效便捷的特點。
二是錄屏式微課。我們一般采用Camtasia或剪輯師進行屏幕錄制,基本上用1個課時就可以讓參訓教師掌握操作方法。這種方法既可錄屏,又可編輯,還可生成輸出高清微課。
三是字幕、特效的生成。我們要求字幕和特效放到剪映軟件中來實現(xiàn),清晰的錄音配合剪映“AI智能字幕”技術,一鍵生成字幕,教師后期只需進行部分修改就可獲得高質量的配音字幕。
四是提供制作好的片頭和片尾。我們提前制作好片頭片尾供參訓教師下載,教師只需進行簡單的編輯并將其放入自己的微課中,就可以形成風格統(tǒng)一的系列微課程。
五是智慧眾籌。在進行微課制作培訓的同時,我們通過智慧眾籌讓參訓教師用手機錄屏技術制作教學APP或小程序的簡單使用教程。每個參訓教師通過手機錄屏對教學APP或小程序進行講解和錄制。1個課時的時間內,我們通過智慧眾籌的方式獲得了幾十節(jié)教學類APP小程序應用的系列手機微課程。以上培訓模式的教學和智慧眾籌的方式,既讓參訓教師掌握了各類軟件和小程序的應用方法,又讓參訓教師學到了其他教師提供的軟件教學技術,真正實現(xiàn)了教師從培訓中的“微學習”到教育教學中的“微應用”。
信息技術要服務于人、服務于課堂,而簡單、易學、易用的極簡技術也正是中小學教師所渴望的。培訓要關注教師課堂中的行為改變。只有讓教師通過培訓感受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的改變,才能看到他們把技術應用于教學中。這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培訓中深入探索。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