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一次的追尋都能讓我們擁有滿意的結(jié)果,就像有些溪流,也未能流向夢寐以求的大海。
這樣的“不遇”比比皆是。比如,你曾想了很多方法,絞盡腦汁,某道題的答案就是不肯出來見你;你曾想見到一個人,可你等了他很久,他最后也沒有出現(xiàn);你曾在一件事上下了很多功夫,可還是以失敗告終;你曾為了一個目標(biāo),竭盡全力地奔赴,而結(jié)果還是一枚出乎意料的苦果……
其實,很多的“不遇”告訴我們:那美好的結(jié)果與我們沒有緣分,這與能力、興趣、態(tài)度、運氣等息息相關(guān)。如果一個五音不全又沒有絲毫音樂天賦的人非得做歌手,那么他只能在空想中如愿。這就說明:一些“不遇”就是暗示或提醒。
說實話,“遇”與“不遇”,我們還是我們,可是,很多人因為自己的追尋沒有達(dá)到想要的目的而垂頭喪氣或一蹶不振。詩人白居易告訴我們,“相尋不遇亦無妨”。要知道,誰也不能保證每一次的尋找或追尋都能讓自己如愿。因為,通往美好之路,幾乎全部“斗折蛇行”,所以,稍有不慎,意外就會讓我們的愿望落空。
真理最簡單,平常心最珍貴。有了這樣的心,才能看淡遇與不遇。而遇與不遇就像起起落落的琴鍵,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波動,世間才有美好的樂章流淌。
不遇也是遇,遇到的,是另一片更好的天地和另一個更好的自己。相尋不遇亦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