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瓷板畫文化的傳承教育為切入點,將瓷板畫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既豐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傳承傳統(tǒng)手工技藝,又傳播瓷板畫蘊涵的人文思想,使學生了解美術與情感、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鄉(xiāng)土情結與愛國主義情懷,使小學美術教育煥發(fā)新的活力。
關鍵詞:瓷板畫;美術教學;核心素養(yǎng)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已成為廣大美術教師一項新的實踐任務。德化作為“世界陶瓷之都”,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陶瓷產區(qū),民窯的典型代表。在中國陶瓷藝術史上,“始燒于唐,聞名于宋,鼎盛于明清”的德化窯,以“中國白”和民窯青花為代表,奠定了德化不可撼動的中國瓷都地位,并以其獨特的瓷種和豐富的產品曾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而在全球享有盛譽。陶瓷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地域特色鮮明,具有豐富的美術教育教學資源。其中,瓷板畫作為集藝術與傳統(tǒng)燒瓷工藝于一身的德化傳統(tǒng)藝術,通過開發(fā)和利用本土資源,將其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既傳承德化陶瓷彩繪文化,又傳播瓷板畫蘊涵的人文思想、傳統(tǒng)藝術觀念,使學生了解美術與情感、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鄉(xiāng)土情結與愛國主義情懷,提升學生“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文化理解”等美術核心素養(yǎng)。
一、實地參觀,感受陶藝魅力
德化是中國的三大古瓷都之一,被稱為“世界陶瓷之都”,制作陶瓷的歷史悠久,2011年8月13日,德化又榮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瓷城的大街小巷,處處散發(fā)著古韻“瓷香”。東邊有演繹著祭祀文化的祖龍宮、屈斗宮古窯址以及當代國際陶瓷藝術中心月記窯,西邊有號稱德化陶瓷產品“大觀園”的陶瓷街,南面有矗立著巨型瓷雕“渡海觀音”的瓷都廣場,北面有德化陶瓷博物館、泉州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校園內有全長4.7千米的陶瓷文化景觀長廊等,千年不熄的窯火孕育著濃厚的文化因子。多姿多彩的陶藝作品已是瓷都人美化家居的必需品,家家戶戶都有那么幾件精美別致的瓷器。陶瓷博物館、瓷廠展覽廳更是陶瓷的世界,既有古香古色的傳統(tǒng)陶瓷工藝品,又有美輪美奐的現(xiàn)代陶瓷工藝品。
欲將瓷板畫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必須讓學生親身感受陶藝、瓷板畫的獨特魅力。如帶領學生參觀中國瓷板畫寫生創(chuàng)作基地——億加藝品有限公司,參觀德化縣陶瓷博物館、順美陶瓷體驗館,目睹晶瑩剔透、如脂似玉的“中國白”,端莊典雅、古色古香的“青花瓷”,晶瑩澄亮、優(yōu)雅寧靜的“藍釉彩”,艷麗奪目、精美華貴的“富貴紅”。有美觀實用、功能多樣的日用瓷,古樸典雅、神韻天成的仿古陶,千姿百態(tài)、巧奪天工的工藝品……通過對陶瓷藝術歷史的學習以及對陶瓷藝術名作的欣賞,了解德化陶瓷藝術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熱愛陶瓷藝術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表現(xiàn)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德化縣陶瓷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感受深厚宏博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產生審美的愉悅和情感的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修養(yǎng)、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增強學生對陶瓷藝術的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審美判斷力,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陶瓷藝術的情感。如此,學生在陶瓷的海洋里遨游,置身于陶瓷文化中,在耳濡目染、親力親為中感受陶藝魅力。
二、學校與廠家結合,豐富教學資源
千年窯火孕育了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家家戶戶都與陶瓷、瓷板畫有著密切的關系,要么是父母在瓷廠里工作,要么是親朋好友在瓷廠里就業(yè)。這些都是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被教師充分利用的教學資源要素。
一是“走出去”。通過讓學生走進陶瓷廠家分組進行參觀、調查、訪問,收集到許多有關德化瓷板畫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交流,初步認識德化瓷版畫的制作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瓷版畫藝術的興趣,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學生到實體廠家參觀、訪談,了解瓷板畫的生產流程和技法,釉上彩瓷板畫或釉下彩瓷板畫不同形式的手工繪畫、上釉,高溫燒制等。
二是“請進來”。邀請校外知名陶瓷藝人,如德化縣的國家、省級陶瓷工藝美術大師以及具有嫻熟陶藝技藝的家長到校講課、指導,參與學生的瓷板畫制作,讓他們知道陶瓷藝術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文明之一。通過參觀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領悟到陶瓷的獨特魅力。陶瓷藝術作品除了具有美的特征,還有打動人的情感,凈化和陶冶人的心靈,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激情。
三是通過多種方式搭建有效平臺,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開展交流活動。如舉辦德化縣中小學瓷板畫創(chuàng)作展示,瓷板畫創(chuàng)作分享實踐經(jīng)驗活動等。學生完成的陶藝作品運送到瓷廠的燒窯車間燒制成品。學校用學生的瓷板畫作品裝飾校園,充實陶吧的陶藝作品展示柜臺。
三、采用靈活教學方式,挖掘創(chuàng)作潛能
將瓷板畫本土資源融入小學美術教學,可以建立瓷板畫學習社團,營造自由、輕松的環(huán)境氛圍,采用多樣化活動設計,對學生進行各項素質鍛煉。教師根據(jù)不同學段的年齡特點,以陶瓷藝術文化傳承教育為切入點,通過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水平,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確定瓷板畫不同繪畫形式,展現(xiàn)多元繪畫風格。低年級注重在瓷板上進行線描裝飾畫為主題的訓練,中年級注重在瓷板上進行中國傳統(tǒng)紋樣、圖案設計、本土陶瓷文化組圖設計的訓練,高年級加強在瓷板上進行中國畫技法的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自主”與“合作”兩個方面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是“自主”創(chuàng)作,讓學生體驗到一種隨心所欲、自由臆造的快感,增進他們對泥土的深厚情感,獲得出乎意料的收獲。其次是“合作”探究,在互動交流、思維砥礪、智慧碰撞的過程中,學生相互吸納,頓悟提升,能更好地發(fā)展自己。
在“自主”探究這個環(huán)節(jié),一位執(zhí)教“瓷畫墨韻”項目陶藝(瓷盤)課的教師,以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第一課“巨匠童心”為知識核心,以德化陶瓷地方特色為文化依托,整節(jié)課圍繞驅動問題“如何用水墨形式繪制瓷板畫裝飾校園主題墻”進行教學。教師通過欣賞對比、素質測評、構圖體驗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地從多角度欣賞、感受齊白石的作品,學習筆墨運用和經(jīng)營位置的方法。另一位教師執(zhí)教“瓷畫墨韻”美術項目式學習活動二陶藝(瓷盤)課,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讓學生觀賞校園里生態(tài)園的各種植物,完成一幅瓷畫結合的瓷板畫。通過欣賞感受、對比分析、構圖體驗、筆墨實踐等形式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觸中國畫藝術,并通過墨色在瓷盤中的神奇變化來找尋樂趣。
在“合作”探究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在瓷盤上和紙上作畫的區(qū)別以及瓷畫結合的創(chuàng)作過程等問題,并讓學生嘗試自行解決問題。一是觀察取景,構圖布局。就選取物象的局部,抓住形象特點的描繪,以形寫神,表現(xiàn)生活的作品不拘泥于形式,在瓷盤中創(chuàng)作出富有魅力的意境和想象。二是合理調色,掌握技法。因水彩在瓷盤作畫時,著色對學生來說較難把握,畫之前先用水調和色料淡一些,先畫主葉脈再畫側葉脈,中鋒用筆,筆隨意到,繁而不亂,畫出葉子的正、側、仰、反,最后中鋒蘸濃一些的顏色來畫葉脈,盡量一揮而就畫出所選擇的植物,同時還要注意它的大小和前后關系,注意濃淡變化等。
教師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chuàng)造工具,一件件讓人贊嘆不已的瓷版畫作品在靈巧的手下誕生了。自主與合作結合,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也給陶藝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了有效挖掘,多彩的靈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
四、閱讀與動手結合,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可以陶冶情操,愉悅心境;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可以啟迪智慧,增長才干;可以觸類旁通,引發(fā)創(chuàng)新。顯然,閱讀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fā)他們在陶藝上的創(chuàng)作靈感,賦予作品鮮活的生命。學生一旦在閱讀中獲得陶藝創(chuàng)作的靈感,就會迫不及待地想通過自己的雙手去驗證自己的靈感,一次次地改進自己的設計,創(chuàng)作出完美的作品。
例如,教師在教學“可愛的動物”一課時,課前教師就指導學生去閱讀有關動物的書籍和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并深入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課伊始,教師讓學生講述幾則有趣的動物故事。接著,教師一邊講一邊畫:“小動物,手中畫,簡單幾筆變戲法?!辫蜩蛉缟男『镒泳统尸F(xiàn)在瓷板上,教師又用很快的速度在瓷板上畫出小鳥、小兔、小豬……瞬間,瓷板上變成了一幅“動物聯(lián)歡會”畫面。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用水調出色料的濃淡,畫點、線、面,分享水色游戲,初步探究用水彩在瓷板上畫各種動物。最后,以四人小組為創(chuàng)作單位,發(fā)揮想象,共同探討、繪畫出各種造型的動物。
由于有了閱讀的鋪墊,栩栩如生的動物呈現(xiàn)在了眼前就是一幅幅新穎有趣的瓷版畫,有姿態(tài)萬千的各種動物: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步履蹣跚的小鴨子,朝天仰望的大海龜,低頭沉思的老牛……只有廣博的閱讀,才能上溯遠古,下及未來;才能多識植物動物,遍覽奇山秀水之貌;才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增添自身以外的經(jīng)歷。如此,學生的創(chuàng)作之源才能涓涓流淌,而且浪花四射。
在教學“認識陶瓷”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書籍、博物館、美術館、陶瓷藝人等進行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的收集,再組織學生進行“瓷藝作品”分享會。分享會上,學生收集的資料精彩紛呈。在博物館內,學生發(fā)現(xiàn)了考古遺存,加深了學生對瓷畫的了解以及對瓷畫傳承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在學習和實踐中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瓷文化落地生根。在書籍里,學生找到了各種贊美瓷器詞句“造型優(yōu)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zhèn)四大傳統(tǒng)名瓷。薄胎瓷人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我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品,以此讓學生體會中國陶瓷藝人的瓷藝作品工藝之精華及創(chuàng)作的作品特異效果。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學生了解了瓷以用途為據(jù)的種類:一是供欣賞或增加美感的裝飾類瓷藝作品,如瓷盤;二是用于祭祀、祈福、怯災、辟邪、驅毒的俗信類,如各種佛像;三是增加物品的美感,宣揚其他事物的設計類擺件。學生有備而“賞”,無形中提高了對美術欣賞學習重要性的認識,通過收集與展示,產生了對陶瓷藝術欣賞的興趣。如在教授“探訪古窯遺址”一課時,教師引用《玄女托夢教拱窯》的故事,讓學生聽故事學知識;又如在“陶瓷的生產工序”一課,在課程內容講完后,玩猜謎游戲,亮出顏仁郁的唐詩《無題》“村南村北春雨晴,東家西家地碓聲。麥黃正滿綠針密,稻黃無際紅云平。”讓學生找詩里和陶瓷生產有關的內容,并說說當時的生產情景……學生感知了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在實際瓷板畫創(chuàng)作中得到情感的升華,真正明白了以行導知的目的。
五、結語
瓷板畫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既是陶瓷彩繪文化的傳承,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精神的傳承。教師以瓷板畫文化的傳承教育為切入點,將瓷板畫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結合靈活、有效的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瓷板畫制作的樂趣,體會瓷板畫中蘊涵的人文思想、傳統(tǒng)藝術觀念,既讓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得以傳承,又豐富了小學美術教學內容,使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煥發(fā)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郭秋明. 多方結合,為陶藝教學增光添彩[J]. 福建教育:綜合(D版),2015(02):29.
[2]涂培坤. 發(fā)掘地方資源 開展實踐活動[J]. 新教師,2013(11):17+15.
[3]鄭文慶,陳炳南. 陶藝教育,水的載歌載舞[J]. 新教師,2013(11):16-17.
[4]范曉霞. 提升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校本課程實踐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9(35):12+25.
(責任編輯:張涵淋)
*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2020年度立項課題“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瓷板畫本土資源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JJKXB20-98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