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佳慧
在漫漫的求學生涯中,我們一定感受過每次考試后得到高分的喜悅和分數(shù)不理想時的沮喪。這樣的喜悅和沮喪一直伴隨著學校生活,再蔓延到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而在學校獲得高分時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到了社會生活中就與利益息息相關了。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仿佛一直與“分數(shù)”二字息息相關,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切切實實的存在。
學習中,分數(shù)高低仿佛是判斷一個學生“好”與“差”的唯一標準。2022年版課標中關于評價的建議指出:“語文課程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貫穿語文學習全過程,終結(jié)性評價包括學業(yè)水平考試和過程性評價的綜合結(jié)果。”我們以往的“唯分數(shù)論”就是側(cè)重于終結(jié)性評價,這樣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公平,但卻不能讓我們認識完整的兒童。
學生時代,我總是小心翼翼地為了分數(shù)而努力,為之喜,為之悲。這樣說似乎有些夸張,但是我相信大部分在老師心中比較“乖”的孩子,大概都是如此。如今我做了教師,而且是語文教師,承擔著班主任工作,每天的工作對象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深知在認識學生時不能唯分數(shù)論。那么,該怎樣全面、客觀地認識和評價學生呢?我讀到了李樹培老師的《描述性學生評價論》。這本書從各個方面闡述了“描述性學生評價”,中間穿插的許多案例讓我產(chǎn)生了共鳴,書中的許多觀點也令我茅塞頓開。盡管一本書并不能讓我學會如何評價,但卻讓我在內(nèi)心產(chǎn)生了一種信念,那就是要“看見完整的兒童”。
學校教育之中,教師往往承擔著一個班級甚至是多個班級的教學或管理任務。因此,除了班主任出于對班級管理的需要會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外,大多學科老師對于學生的印象都是基于“分數(shù)”。這本是無可奈何之事,但是作為教師一定要嘗試全面地認識學生,這樣有利于教學由死板走向生動。李樹培老師在書中說道,描述性學生評價的內(nèi)容指向的是“不可測量”之物?!肮识覀冊谌粘=逃斜仨氁嫦蛘鎸崱⒄w的人,把各具特色的學生看作真正的人,除了關心學業(yè)之外,更要關注那些常被忽視但對人的生長和生存極具價值的不可測量之物,讓他們找回真實的自我?!?/p>
無論是摸底考試還是期末考試,分數(shù)體現(xiàn)的只是當前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即使是對學習能力的反映也很片面。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能力也只是學生眾多能力的一部分。對于教師而言,如果僅以分數(shù)看待學生,那更是局限中的局限了?!巴暾钡膶W生,要從學生本身的價值出發(fā)。描述性學生評價從學業(yè)成績以外的各個方面對學生作出評價,如側(cè)重學生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興趣愛好和與他人的關系等等。無論側(cè)重于哪一方面,都是從學生本身的價值出發(fā),而不僅僅囿于分數(shù)。以學生興趣愛好為例,僅從課堂教學上,我們就無法完整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而興趣往往對課堂教學助益頗多。從管理學生的角度來看,從興趣出發(fā),能夠快速與學生拉近距離,讓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因此,我們在認識學生、評價學生時要從學生自身的價值出發(fā),無論是思維的價值還是興趣的價值,以人為本,才能讓我們看到完整的兒童。
筆者曾看過這樣一幅漫畫,活潑可愛、衣著各異的兒童在通過一所名叫學校的建筑后,都變成了穿著統(tǒng)一、表情統(tǒng)一的機器。這幅漫畫所諷刺的含義不言而喻。我們常常要求學生按照統(tǒng)一的規(guī)矩和標準來過學校生活,這樣更利于班級管理,也能夠讓大多數(shù)學生坐在課堂中安安穩(wěn)穩(wěn)地學習。但是僅僅以“守規(guī)矩”來評價學生未免有失偏頗。我們常常習慣用統(tǒng)一的標準評價學生,如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等,這些都是可把握的外顯性行為,我們很容易以此將學生劃分為“優(yōu)生”或“差生”。然而,學生是生動活潑的個體,是真實、整體的人。除了將他們置于集體中做出評價,觀察他們與其他同學的相處,關注他們在集體中的適應力之外,更應該關注其個性發(fā)展。尤其在當今多樣和包容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能夠讓他們在不同的領域獲得巨大的成功??匆姟巴暾钡膬和欢ㄒ匆娝膫€性。
李樹培老師在《描述性學生評價論》中提出,描述性評價的內(nèi)容主要指向“不可測量之物”,而這些不可測量之物包括思維習慣、性格傾向、興趣和愛好、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和狀態(tài)、自我意識和身體狀態(tài)。她提出在評價時要給評價更大的空間,要形成教師之間、家校之間、師生之間的合力,要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通讀下來,如何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書中提供了許多方法論和案例。筆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經(jīng)歷,認為要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看見“完整”的兒童,一定離不開關愛之心和公平之心。
每一位教師投身到這一職業(yè)的初心,一定是擁有為人師者的夢想。在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時,也一定懷著關心和愛護。但是在各種繁雜的工作之中,在一些以“成績”為導向的考核之中,我們有時會迷失教育的初心。
筆者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小A 是一個所有老師眼中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上課從不認真聽講,還攪亂課堂秩序。不僅自己不學習,還帶著周圍的其他學生打打鬧鬧,我總是收到其他學生對他的“投訴”。關于他的學習情況,各科老師都很憂心,和他的家長溝通后,卻得到了這樣的反饋:他的爸爸認為自家條件非常優(yōu)越,對于他的學習不必過于苛責。好在他的媽媽對他的教育非常上心,不僅配合教師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在處理和其他學生的矛盾時也能做到積極客觀。一次他媽媽講,在課外補習時,一位工作人員不小心把他的胳膊拉脫臼了,他忍著沒有告訴媽媽。被發(fā)現(xiàn)后還一直對媽媽說,那位工作人員不是故意的。聽了這件事后,我開始慢慢觀察他。他雖然總是與其他人發(fā)生沖突,但是面對別人的“傷害”卻從來都大度得很??偸锹牭狡渌麑W生對他的“投訴”,卻從來沒有聽過他對同學的抱怨。如果不是媽媽看到他身上磕碰的傷痕,他大概也不會對媽媽講。而他與其他學生的沖突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合適的方法表達善意。
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學期末,學生都大包小包地把留在學校的物品拿回家。排隊時,一位學生不慎打翻了工具箱??赡苁鞘艿轿移綍r的叮囑,學生都依然守紀律地向前走去。那時正值放學,我看到那位撒了東西的學生投來了無助的目光,我剛要叫兩個學生幫忙,就看到小A 撿起掉落的物品。他那小小的身影提著一大堆東西,一會兒蹲下一會兒起身,自己的東西都險些掉落,但還是堅持幫助別人。那時,夕陽剛好落在兩個孩子身上,他的身影略顯笨拙,但卻讓我看到了他性格中閃亮的點。在學期的評語中我這樣寫道:“夕陽中,我看到你樂于助人的身影,只有你一個人對需要幫助的同學伸出援手。你有著金子一般的品格,就像那天灑在你身影上燦爛的陽光。你是個善良、熱心的孩子,找對方法和同學們相處,會讓其他小朋友也看到你金子般的品格?!?/p>
如果僅從課堂表現(xiàn)來看,大部分人大概都只能看到他的缺點。作為教師,一定要以關愛之心,細心地觀察和發(fā)現(xiàn),才能看到學生完整的表現(xiàn),才能看見“完整”的兒童。
我們常常會對一些學生產(chǎn)生刻板印象,如果是個好孩子,就仿佛一切壞事都與他無關。如果是個壞孩子,當發(fā)生沖突時,我們可能會先考慮他的錯處。然而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時,一定要秉承客觀、公平的原則,這樣才能看見“完整”的兒童。
一次班級出現(xiàn)了“失竊”事件,我放在教室的獎品不翼而飛,而這些獎品卻出現(xiàn)在了班級里學生的手中。低年級的學生常常會對許多事情充滿好奇,因此這類事件教師一定要好好引導,不然會對他們以后的行為習慣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一番調(diào)查之后,得出的結(jié)論卻讓我有些不敢相信。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個乖得不能再乖的女生。雖然我不敢相信,但是事實的確如此,叫了她的家長來溝通這件事,可是她父親認為我有些小題大做,并且對這件事已經(jīng)被班里大多數(shù)學生知曉表示非常不滿。但事實是,她把拿到的東西分給了班里的大部分同學,這是我想瞞也瞞不下來的。溝通、批評、教育,這件事平和收場。但是,不久后,她在其他班級上社團課時,又發(fā)生了同樣的事件,這一次還有很多“目擊證人”。我再次把她的父母叫來溝通,這次,他們的態(tài)度緩和了很多。我們一起剖析孩子做出這種行為的原因,再次對孩子進行了深刻的教育。
這件事解決后,我開始對自己進行反思。事實上,在第一次“失竊”事件發(fā)生時,當時的我由于對她的刻板印象,認為這件事絕對與她無關,于是錯過了糾正。如果我能秉著公平、客觀的心態(tài),就不會有后面的事情發(fā)生,對她的教育也會更及時。鑒于此,我更加明白了對學生秉承公平、客觀態(tài)度的重要性。
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更完整、更具溫情的評價。它讓我們看到了更完整的兒童,看到了除了成績以外閃閃發(fā)光的生命個體。如果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能夠靜下心來,多看到那些“不可測量”之物,學生的成長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們也終會培養(yǎng)出更加鮮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