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麗
(甘肅省鎮(zhèn)原縣王寨初級中學,甘肅鎮(zhèn)原 744507)
雙減政策并不是讓教師“放養(yǎng)”學生,而是要求教師依據減負增效的理念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初中數學課程知識的抽象性、邏輯性較強,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尚未成熟,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難題。特別是部分初中數學教師沿用落后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機械性記憶數學知識,不但逐漸減弱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阻礙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對雙減政策的深度落實造成阻礙。因此,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依據雙減政策的要求,積極優(yōu)化教學形式與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雙減政策的根本目標是讓教育回歸初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F階段,一些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將知識灌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沒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造成阻礙,不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因此,作為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準確把握雙減政策的根本要義,在教學過程中貫穿生本思想,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良好品質及核心素養(yǎng),推動雙減政策及立德樹人的深入落實。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面臨著較大的課業(yè)負擔。為了有效實現課程教學目標,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會向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作業(yè),同時也會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這不符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嚴格管控作業(yè)總量,引入趣味性的作業(yè)形式,在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作業(yè)的輔助教學功能。
要想真正落實雙減政策,學校要充分發(fā)揮主陣地優(yōu)勢。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面改革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從教學理念角度來講,教師要深入貫徹減負增效要求,樹立生本教育理念,依據學生成長規(guī)律及數學課程育人目標科學設計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從教學方法角度來講,教師要利用現代新型教學方法逐步取代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積極利用翻轉課堂、小組合作、任務探究等教學形式,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又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等。
過去一些初中數學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能力水平與學習需求,單單依托主觀經驗設計教學活動,導致學生的參與欲望得不到調動,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貫徹主體性原則,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引導班級學生深入參與進來。
數學學科知識較為復雜,如果一直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體驗將會進一步惡化,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無法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因此,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在選擇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時,要牢牢堅持趣味性的原則,引入農村常見的生活資源,積極應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提升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幫助學生輕松、高效地理解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實踐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探究興趣,讓學生體驗和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數學學科緊密關聯著現實生活,因此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科學篩選現實生活問題,組織開展實踐探究活動,以便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此外,在數學作業(yè)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也要貫徹實踐性原則,給學生布置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生活化、實踐性作業(yè),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應用數學知識,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既可以指導課堂教學,又能夠調控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適當、清晰以及明確性,會對課堂教學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以便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學目標的功能價值。
1.全面性。雙減政策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多個層面制定教學目標,在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及思想價值觀念。這些教學目標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與促進的關系,教師不能夠人為割裂,或忽視某一層面的目標,同時要利用教學目標串聯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統籌制定教學規(guī)劃與方案。
2.詳細性。過去部分數學教師往往會制定籠統、含糊的教學目標,缺乏良好的可操作性與指導性,對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造成了不利影響。基于此,教師要具體、明確地表述教學目標,詳細闡明學的方法以及學的程度。同時,教學目標要對學生的最終行為進行描述,避免單單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等進行介紹。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能夠為教學活動的實施提供有效的指引。
3.實用性。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在制定目標時,需將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納入考慮范圍,保證吻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且具有適當的挑戰(zhàn)性與超前性。在具體實施中,教師要對基礎性目標與超前性目標之間的關系進行準確把握,協調目標預設與課堂生成,依據學生學習狀態(tài)、進度等動態(tài)調整預設目標。
組織課前預習活動能夠讓學生明確此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提升課前預習效果,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設計預習提綱,串聯新課重難點。在設計提綱時,教師要清晰展現知識架構,幫助學生對此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重難點知識等明確了解,增強預習過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很多初中生缺乏良好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夠明確預習目標,導致在預習過程中難以準確把握重難點,影響到預習效果。而通過設計預習提綱,學生能夠有序、高效地開展預習活動。另外,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的基礎上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思路和計劃。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將學習小組建立起來,發(fā)揮學生的監(jiān)督作用,改善各個學生的預習效果,并完成預習活動后組織開展小組自評、互評等活動,充分了解各個小組的預習成效。例如,教師可讓小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預習成果,或對此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重難點等進行簡單概述,也可將提問、抽檢、小組競賽等形式應用過來。這樣,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得到強化,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繼而調整教學方向和重點。
現階段,部分農村初中數學教師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引入新知,沒有科學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無法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依據學生特點及教學內容,將類型多樣、新穎有趣的導入形式引入進來,以便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促進后續(xù)新知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1.問題導入。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教學目標與內容,依據由淺入深的原則設計導入問題,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教學“正數及負數”知識時,教師可提出生活化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使用負數的場景?負數代表什么意思?”學生經過簡單思考,給出了“天氣預報”“海拔高度”等答案。之后,教師帶領學生認真學習此章節(jié)的新知識。
2.復習導入。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較為緊密,因此教師可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導入新知,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舊知的記憶,又能夠提高新知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建構數學知識體系。
3.故事導入。在數學史發(fā)展過程中有很多關于趣味數學的故事,因此教師可向學生介紹與新知相關的趣味故事,有效引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同時也可通過故事導入的形式增強數學課堂的人文氣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文化意識。
課堂提問是加強師生互動、鍛煉學生思維、檢查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農村初中數學教師通過科學設計課堂提問,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優(yōu)化課堂氛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持續(x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依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知識科學設計問題。為全面體現課堂提問的價值,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既要精心設計問題,又要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1.設計提問內容。課堂提問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如果盲目隨意地提問,不但難以發(fā)揮提問功能,還會影響到教學進度,因此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理解能力、章節(jié)內容,設計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探索,并在學生理解重點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他們的思考能力。
2.把握提問時機。提問時機的選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提問效果,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需求、學生學習狀態(tài),科學確定提問時機。例如,當學生的注意力逐漸分散時,教師可及時開展課堂提問,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如果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和復雜,教師可精心設計若干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探究和解決,以便改善課堂學習效果。
3.控制提問數量。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過多的問題,將會影響到教學進度,也無法向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導致學生的思考深度不足,不利于發(fā)揮提問的功能。因此,教師要將少而精的原則貫徹下去,合理確定課堂提問數量,避免出現“滿堂提問”等現象。在具體實踐中,一般要確定一個核心問題,之后設計適當數量的分支問題,幫助學生順利解決核心問題。例如,在教學“軸對稱”知識時,教師可將“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作為核心問題,并依據這個問題設計“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對稱現象,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等問題,利用這些問題串聯課程知識,幫助學生高效理解和掌握。
近些年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數學課堂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結合課堂中的動態(tài)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及社交能力。但部分教師陷入“為合作而合作”的誤區(qū),單單調換學生的座位,沒有科學設計合作任務、調控合作過程,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得不到保證。因此,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合理制定小組合作學習方案,精心調控合作學習過程。在分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對班級學生的學習習慣、能力水平、性格特點等深入了解,依據組內異質的原則科學分組,并引導各小組結合學習任務劃分各個成員的職責,配合完成探究任務。在學習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好巡視工作,動態(tài)了解各個小組的探究情況。當小組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啟發(fā)和指導,避免合作學習進度受到影響。在完成合作學習活動后,教師要引導小組成員開展自評、互評工作。例如,在教學“圖形旋轉”知識時,為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此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組織動手操作活動,直觀地了解圖形的旋轉過程,且借助于量角器、三角尺等簡單工具測量距離、角的變化情況。
過去很多數學教師在作業(yè)設計中盲目采用“題海戰(zhàn)術”,導致學生的作業(yè)壓力顯著增大,威脅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理念,深入貫徹“減量提質”的原則,創(chuàng)新作業(yè)內容及形式,提升數學作業(yè)對學生的吸引力,促使作業(yè)的輔助教學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一方面,教師要綜合考慮重難點知識及學生興趣,引入多元化的作業(yè)形式,向學生布置動手類、合作類作業(yè),引導學生在操作實踐中完成作業(yè)任務,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作業(yè)體驗;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重視作業(yè)批改環(huán)節(jié),及時發(fā)現、糾正學生出現的問題。在作業(yè)批改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對作業(yè)答案的正確與否進行判斷,又要對學生的解題思路、解題步驟等密切關注,進一步細化批注內容,讓學生充分了解作業(yè)中存在的錯誤,反思錯誤形成的原因。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雙減政策的落地,如果學生難以在課堂學習中高效掌握知識,將需要占用大量的課后時間用以學習和鞏固新知,不利于雙減政策的深入落實。因此,作為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依據雙減政策的根本要義重塑課堂教學目標,全面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綜合應用多元化的新型教學方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雙減政策的落地提供良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