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英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識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愛它?!?/p>
他們如山,無條件接納,負責任地成為孩子的靠山;
他們如樹,姿態(tài)挺拔,倔強地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空;
他們如海,胸懷寬廣,引導孩子積小流成江海;
他們如卷,萬般樸實,自成書香成為孩子認知的榜樣……
從教30年,走訪過無數學生,最令我難忘的卻是那些特殊的孩子及其家庭。這些孩子的父母雖然知道他們的孩子存在很多問題,卻沒有放棄,他們以堅韌的生活態(tài)度為孩子詮釋了生命的尊嚴,以自身的精神高度為孩子輸送了成長中必需的營養(yǎng)素,讓孩子個體發(fā)展呈現出了應有的樣態(tài)。慢慢地走進他們,讓我看見了站在孩子背后的那些“了不起”的父母及所有幫助孩子成長的家庭成員。
無條件接納,還人生一片晴天
無條件接納是父母愛孩子的基本表現。“無條件接納”的第一個層次是和“人”相關的,作為父母需要接納孩子的一些特征,包括超出常態(tài)的情況。事非經過不知難。天下沒有哪一位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超常態(tài)”的。
小A的故事
——媽媽是個“傻”女人
學生小A讀一年級,教學最簡單的加減法時,提問他“1+1=?”,他說不知道;然后拿出蘋果圖片,用一一對應的數形結合的方式問:“一個蘋果再加一個蘋果等于幾個蘋果?”他回答2個。下課后再問他“1+1=?”他的頭擺得像個撥浪鼓:“不知道。” 他不僅學習能力超出常態(tài),課堂上的表現也超出常態(tài)。
基于孩子的實際情況,更是為了弄清事情的緣由,我來到孩子家里家訪。一進門,房子的全貌一眼看到頭,吃住在一起,收拾得比較干凈。溝通中發(fā)現孩子媽媽與常人不太一樣,她總在那里自顧自說著聽不懂的話。孩子的爸爸解釋,孩子的媽媽是個“傻女人”,孩子像他的媽媽。生活本不易,面對家庭中的兩個輕度智力障礙者,父親用最樸實的方式無條件地接納了他們,這種樸實分明是向我們展示了他對生命的敬畏與執(zhí)著。
父親樂觀的心態(tài)、寬廣的胸懷和堅強的臂膀,給了母子倆一份世界上最珍貴的安全感。正如史鐵柱在《命若琴弦》中寫道:生命給我無窮苦難,我還人生一片晴天。這位父親讓我看到了生命的高度。
與孩子父親溝通之后,我以底線思維模式提出了以下幾點家庭養(yǎng)育建議:一是采用螺旋遞進的方式,教會孩子基本生活常識。比如穿衣、吃飯、上廁所等文明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能管理好自己,不給他人添麻煩)。二是采用一小事一小理的方法讓學生明白,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有基本的判斷力,不做危害他人的事情)。三是鼓勵孩子在家?guī)兔ψ鲆稽c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掃地、擦桌子等(有一定的利他思想,為將來的生活奠基)。
教師也輔之相應的措施,引導孩子在學校會上廁所(保持個人清潔)、會學習(課堂上能坐下來學習)、會與人相處(學習時不干擾他人)。
小A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一個冬天的早晨,我送餐到班級,因為有些熱,把外套脫了,沒想到小A說:“袁老師,你不冷嗎?”這是我聽到的最美妙的聲音了,因為小A已經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學會體諒人了。
光陰似箭,小A已經小學畢業(yè)了。一天,我?guī)е畠涸跒I江公園玩,耳邊響起熟悉的聲音,循著聲音望過去,正是小A坐在自行車的后座,已然成為小小少年了。雖然只看到父子倆的背影,但從他們的談笑瞬間,可以感受到他們幸福的生活狀態(tài)。
“韌”性抗爭,讓人生繼續(xù)發(fā)力
家庭生活作為社會生活的“練兵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家庭成員的行為方式,和諧的家庭氛圍能夠滋潤個體的心靈,激發(fā)個體形成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不斷積蓄正能量。孩子自帶充足能量,比我們想象得還要能干。
小B的故事
——姥爺是我的數學老師
小B是我今年剛剛蹲點年級的一個特殊學生。生活與她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從小患身體脊柱側彎,無法正常到校坐著上課,經醫(yī)生診斷,建議先進行康復矯正訓練一學期。從二年級開始,小B一直居家,邊治療邊學習,學校老師會經常上門送教。
6月,我第一次跟隨班主任來到小B家。小B的媽媽開心地說:“聽說老師要來,小B好高興,一定要我來接?!痹谕ǔ5母拍罾?,遇到孩子長期生病,想必媽媽應該是愁苦的樣子,但小B的媽媽表現出來的卻是樂觀、開朗,話語親切,真的刷新了我的認知。
一進屋便看見小B,白白的皮膚,烏黑的短發(fā),黑黑的眼睛,唇紅齒白,這是我喜歡的女孩子的模樣。遠看,小B與其他孩子沒什么兩樣;近看,她的身體用支具固定著,她努力把身體挺得更直些,我已經心疼上了小B。
小B最關心的問題是“我的同桌現在怎樣了”,更是津津樂道地講了許多同桌的故事、家庭小故事,說得笑聲一陣又一陣,感覺小B在語言上很有天分,說得有點像脫口秀。她告訴我們姥爺是她的數學老師,他講課很有趣;媽媽也厲害,總是先自己學習,做好批注,然后再講給她聽……溝通中,再次刷新了我的認知。
11月,來到小B家,知道了孩子又一次在北京做了脊柱矯正手術。這次小B開口依然講了她與同桌的事情,或許小B非常渴望到學校與同學們一起坐在教室里上課。更令我心疼的是小B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后,四年級上學期數學已經全部超前學完;語文、英語也在按進度學習。這次家訪,除了送教外,還重點結合小B喜歡“說”的天分,建議父母將每單元作文內容以脫口秀方式先說出來,家長用語音或視頻錄制后轉成文字打印出來,再結合單元訓練重點,不斷地讀,在讀中修改,最后成為一篇完整的作文,這樣既保持了孩子“說”的天分,又能結合年段作文訓練讓孩子的天分優(yōu)勢放大,長期訓練,或許小B會成為“脫口新秀”“演講專家”。
小B是了不起的,十歲的她“韌”性地克服身體生長的問題、脊柱不能直立的問題、頻繁做手術的問題,與病魔頑強抗爭;在性格上卻依然活潑樂觀,對未來充滿信心。家庭養(yǎng)育的方式的確可以給孩子力量,這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家庭才是塑造一個人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學校。
從教三十年里,像小A、小B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比如,那個叫小明的孩子,智商略低常人,家長不放棄,堅持教給孩子基本生活的常識,以便孩子能面對未來獨立的人生。多年后,在路邊水果攤位中看到了手抱小孩的他,在旁邊,孩子媽媽招呼著攤位。還有小慶,他是一位總是喜歡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孩子,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廣州工作,課堂上總喜歡書寫自創(chuàng)的“數學符號”,他還總是不間斷說“袁老師啊,袁老師”。有一次督導室領導來聽課,他依然無所顧忌地一邊拍桌子一邊喊“袁老師啊,袁老師”,我不怪他,相反我更心疼他,后來父母找到適合孩子的學校后,就把孩子接到廣州去了。喜歡自創(chuàng)“數學符號”的小慶,如果遇到懂他的專家,或許已經成為某一領域的怪才了……
家庭中,正是有了這些“了不起”的父母,才會讓這些特殊的孩子活出尊嚴,韌性成長,讓人生繼續(xù)發(fā)力。生活,就應當努力使之美好起來。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