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臨湖實驗小學 王 怡
小學低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增強學生對文本的感受和體驗,導致學生對閱讀學習感到枯燥無味,缺乏興趣和動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體驗式閱讀教學逐漸受到關注。體驗式閱讀教學法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方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和體驗文本所表達的情感和意義,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通過體驗式教學,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首先,體驗式教學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本所表達的情感和意義。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是基于文本內(nèi)容的場景模擬,也可以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的音視頻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和理解文本內(nèi)容,提高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如,在古詩《江南》一課教學時,教師通過視頻展現(xiàn)江南“蓮葉何田田”的荷塘美景,讓學生聯(lián)想“魚戲蓮葉間”的歡快場景。
其次,體驗式教學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親身體驗文本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扮演相應的人物角色,并通過對白、動作等形式進行表演,將文本中的情節(jié)展現(xiàn)出來。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人物性格、情感變化等細節(jié),提高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如,在《狐貍分奶酪》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感受熊哥倆的斤斤計較、因小失大和狐貍的狡猾。
最后,體驗式教學通過小組討論、互動評價等方式,讓學生相互交流、分享閱讀心得和感悟。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疑惑,通過集體智慧解決閱讀中的難題。在互動評價中,學生可以對他人的閱讀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從而促進自我的反思和改進。這些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拓寬閱讀視野,提高閱讀理解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情感體驗和興趣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缺乏閱讀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體驗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參與到閱讀材料的情境中,親身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和意義,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比如,在《找春天》一課教學時,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閱讀文本,還要鼓勵學生到生活中“找春天”,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拍一拍找到的春天,讓學生親身體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再如,在《我是一只小蟲子》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感受一只小蟲子的生活經(jīng)歷,在體驗中充分理解“當一只小蟲子還真不錯”。體驗式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習慣,使他們在閱讀中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首先,體驗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閱讀材料中的情感。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參與,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情境,從而更加準確地把握其中的情感。比如,在《祖先的搖籃》一課教學時,學生不僅在課堂情境中感受到祖先摘野果、掏鵲蛋、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的無邊樂趣,還可以去大自然中親身體驗和參與,深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保護自然、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情感態(tài)度。
其次,體驗式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需要與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使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在《紙船和風箏》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替小熊寫一張卡片,掛在風箏上送給松鼠,提高學生溝通和表達的能力,使其學會如何與朋友消除矛盾、重建友誼,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
最后,體驗式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和價值觀。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閱讀知識和閱讀技能,還需要體驗文本所蘊含的情感和價值觀。比如,在《寒號鳥》一課教學時,教師需引導學生交流和分享“你在生活中見過喜鵲或寒號鳥這樣的人嗎?”使學生通過生活體驗、借助課堂平臺來交流分享心得體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明確價值態(tài)度,促進情感發(fā)展。
體驗式教學應用于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忽視個體差異問題,首先,表現(xiàn)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每名學生的差異。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和特點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然而,一些教師在應用體驗式教學時,往往只注重教學形式和教學過程,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要性,導致部分學生難以真正參與到閱讀中,影響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其次,表現(xiàn)在教師對不同學生的評價標準上。一些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往往采用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沒有考慮到每名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導致部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產(chǎn)生自卑感和消極情緒,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要性,尊重學生的特點和差異,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課堂引導以及評價反饋等,讓每名學生都能夠在閱讀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提升。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觀察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來確保課堂秩序和教學質量。然而,部分教師在應用體驗式教學時,往往只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忽視了自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偏離主題、思考深度不夠等,影響了閱讀效果和質量。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啟發(fā)和引導。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讓學生體驗文本內(nèi)容,忽視了通過有效引導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導致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和信息,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難以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
因此,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準確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和意義。注重觀察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及時給予學生足夠的啟發(fā)和引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內(nèi)容,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發(fā)揮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勢,促進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發(fā)展。
體驗式教學應用于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過于注重形式問題,首先,表現(xiàn)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追求形式上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忽視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和目的。部分教師為了確保課堂氛圍的活躍和形式的多樣性,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設計各種活動和任務,反而沒有考慮到這些活動和任務是否能夠真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提高。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依賴多媒體等輔助工具,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關注了形式上的體驗和感受,忽視了文本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因此,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形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讓學生通過形式上的體驗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和意義。同時,注重文本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和思想,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體驗式教學應用于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情感體驗。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音樂、視頻等手段,將閱讀材料中的情境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進入閱讀情境。例如,在閱讀有關大自然的文本時,教師可以播放鳥鳴、溪流等音效,或者展示自然風光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魅力。
其次,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等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文本中的情境和人物形象。例如,在閱讀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過表演和模擬來深入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心理。
再次,教師還可以通過語言描述和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想象和創(chuàng)造文本中的情境。例如,在閱讀詩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感受詩人的情感和意境,從而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情境中。
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營造氛圍和布置環(huán)境等方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例如,在教室里設置圖書角和閱讀區(qū),提供舒適的座椅和柔和的光線,讓學生在安靜、舒適的氛圍中閱讀。
在針對低年級學生開展體驗式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來增強學生體驗。
首先,選擇的材料應該具有情節(jié)性和人物性,能夠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來體驗文本的情境和人物形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jù)角色和情節(jié),讓學生自愿或指定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引導學生對角色的性格、情感和語言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學生需要仔細閱讀文本,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特點、性格、情感和語言等,做好表演前的準備。教師可以通過制作簡單的道具、布置場景、準備音樂等方式增強表演的效果。
其次,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在表演時,學生應該盡可能地進入角色,表現(xiàn)出角色的特點和情感。其他學生也應該認真觀看表演,并做好記錄和評價。
最后,教師需要進行總結和評價。在表演結束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總結本次角色扮演的成功經(jīng)驗和不足之處。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個人反思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以此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和表達能力。
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盡可能地將不同水平、不同性格和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分在一起,促進小組內(nèi)部的多樣性和互補性。
其次,確定小組合作的目標和任務。目標可以是理解文中的某個情節(jié)、分析某個角色形象或者是討論文本的主題思想等。任務可以是合作閱讀、輪流朗讀、分享感受、提出問題等。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的閱讀材料和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小組合作任務和目標。學生則需要在小組內(nèi)進行合作學習和討論。小組成員可以一起閱讀文本,分享感受和問題,互相解答和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共同解決問題和理解文本。
最后,交流和分享。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代表或者教師指定發(fā)言人,將本組的討論成果、感受和建議等進行分享。其他小組可以提出問題和建議,進行進一步的交流和討論。教師組織小組進行交流和分享,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首先,開展個性化閱讀需要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愛好。每名學生都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喜歡的書籍類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供不同類型的書籍和閱讀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書籍,從而更好地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思考。在個性化閱讀中,學生需要自主地閱讀文本,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情感與思想。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提供思考方向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記錄自己的閱讀筆記和心得體會,幫助他們更好地總結和梳理自己的閱讀心得。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和表達。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方式和表達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繪畫、寫作、演講等方式,將閱讀成果進行個性化表達和展示。
總而言之,體驗式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小組合作和個性化閱讀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