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華
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以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語文實踐能力為主線,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升文化修養(yǎng),建立文化自信,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發(fā)揮圖畫書閱讀教學的效應,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語文課程育人的重要路徑,符合語文課程發(fā)展的需要。
一、低年級圖畫書閱讀教學中口語表達的現(xiàn)狀
(一)表達隨意,缺少規(guī)范性
在低年級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經(jīng)常聽到師生之間的對話,并覺得習以為常。如在教學圖畫書故事《有個性的羊》時,老師問學生: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羊?學生分別回答:可愛的羊、有趣的羊、有個性的羊。學生回答的內(nèi)容并沒有問題,但是從語言規(guī)范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回答顯得很隨意,學生沒有規(guī)范表達的意識。作為低年級語文老師,應該有這樣的敏感和自覺,讓學生的每一次回答,都是正確而規(guī)范的,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
(二)表達零散,缺少整體性
目前低年級閱讀課堂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一名學生回答后,其他學生再依次補充。這樣的做法,剝奪了學生完整思維與系統(tǒng)表達的權利,每個孩子學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將養(yǎng)成零碎、淺嘗輒止的表達習慣,表達能力也將停滯不前。
(三)表達生硬,缺少靈動性
低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富有表現(xiàn)欲,但往往表達較為生硬,缺少生動性。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首先是自身閱讀儲備量少的緣故;其次是學生還不會借助想象、聯(lián)想等多種方法進行生動表達;再次是學生語言表達的思維有待提升,缺乏深度與廣度。因此,教師在圖畫書教學時,應該提供相應的表達策略,讓學生有效地表達,靈動地表達。
二、圖畫書閱讀教學中提升口語表達的策略
(一)觀察圖畫猜一猜——讓學生想說
在閱讀時,圖畫書的封面往往最先進入學生視線。教師可以在閱讀之前,讓學生根據(jù)封面來猜一猜。比如,在圖畫書《圖書館獅子》的封面上,畫著一只特別大的獅子,它安靜地蹲在圖書館里,旁邊有兩個小朋友正在聚精會神地看書。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一猜: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學生根據(jù)如此溫馨的畫面,不難推斷出這是一只溫柔的獅子,因為它正和兩個孩子看書?;谟^察和思考,學生的表達往往是比較合理的。
在閱讀圖畫書《幸運先生和不幸女士》時,老師出示圖畫,讓學生猜一猜哪一棟房子是幸運先生的家。一個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做出了這樣的猜想:第一棟彩色的房子是幸運先生的家,因為幸運先生身上衣服的顏色也是彩色的。另一個學生也覺得第一棟房子是幸運先生的,因為他看到第二棟房子已經(jīng)有一位女士住在里面了,而且她正探著腦袋,朝外面看。由此,這個學生還猜出了這位女士就是故事中另一個主人公——不幸女士。
在閱讀完圖畫書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猜一猜。如讀完《一只螞蟻爬呀爬》后,讓學生猜一猜:繼續(xù)變身為小螞蟻,它又會爬到哪里,學到什么本領呢?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的表達又會插上想象的翅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搭建支架講一講——讓學生會說
故事是用來講的,尤其是經(jīng)典的圖畫書故事,它們很多脫胎于學生的生活,這時候更需要教師引導孩子自然大方地講述。但我們的孩子不太會講述故事,因為他們?nèi)鄙俦匾闹笇Вv故事時不夠自然,不夠完整。所以,低段兒童的圖畫書閱讀教學還需要教給他們必要的支架,讓他們會說。
一般情況下,孩子們很難把握一個復雜、冗長的故事,因此,我們可以借助“故事板”的幫助,讓孩子把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寫到故事板里,整個故事就顯得形象生動,有話可講了。比如孩子們熟悉的《羿射九日》,起因是“十個太陽貪玩,一齊升起,老百姓苦不堪言”,經(jīng)過是“后羿翻山越嶺,射下九個太陽”,結(jié)果“最后一個太陽早起晚歸,老百姓過上了正常的生活”。借助“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這樣結(jié)構清晰的故事單,孩子們大多能夠完整講述該故事,大大提高故事復述的完整性。
當然,不同的故事類型可以選用不同的支架,比如有激烈矛盾沖突的圖畫書故事,就可以選用以下故事支架:引發(fā)問題或矛盾的任務——問題或矛盾是什么——它是如何被解決的——結(jié)果如何。
(三)聚焦人物聊一聊——讓學生敢說
比如在學生閱讀《凱能行》圖畫書時,教師拋出諸如“凱是個怎樣的孩子”等問題,激發(fā)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給予孩子言說的自由。事實上,最初的凱是一個經(jīng)常做錯事的孩子,從他身上的創(chuàng)可貼、扣錯扣子的衣服、不同顏色的襪子我們都能感受到。但他在大灰貓的鼓勵贊揚下,又重拾自信,最終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也讓學生在閱讀圖畫書后有話可說。
《青蛙和蟾蜍》是一套經(jīng)典圖畫書,主人公青蛙和蟾蜍形影不離,相互理解,互相照顧,但它們性格各不相同。圍繞故事的主要人物,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如在生活中,你更像它們中的誰?為什么?這些貼近生活的話題,會讓學生從別人的故事中想到自己,也能幫助他們學會用別人的經(jīng)驗指導自己的生活。
(四)發(fā)揮想象編一編——讓學生能說
在圖畫書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一般有三種模式: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編故事;根據(jù)人物特點編故事;根據(jù)故事結(jié)構編故事。以《爺爺一定有辦法》為例,故事中的爺爺心靈手巧,他把一塊奇妙的毯子分別改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紐扣,體現(xiàn)了爺爺?shù)闹腔?,表達了爺爺對孫子濃濃的愛。當學生讀到爺爺把毯子先改成了外套,再改成了背心,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編一編:爺爺接下來還會改成什么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的故事情節(jié),會很自然地編出改坐墊、手套等。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借助書中的語言支架,試著把編的故事講出來。
創(chuàng)編故事,還可以根據(jù)圖畫書自身的獨特性,挖掘創(chuàng)編的角度?!稜敔斠欢ㄓ修k法》這本書很奇妙,書中的畫面分為上下兩個空間,上面是約瑟一家,下面是小老鼠一家,上下圖之間還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約瑟的爺爺在縫制毯子、外套的時候,被剪掉的那些碎布料正好落到了小老鼠的家里,小老鼠們就用這些碎布料來打扮自己,裝扮家里。一塊普普通通的布料,因爺爺?shù)钠嫠济钕耄l(fā)了兩個家庭的溫馨故事。兩個故事相映成趣,非常奇妙。根據(jù)畫面的獨特性,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編一編下圖中小老鼠一家的故事。在編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坡度,不能讓學生有畏難情緒。首先,可以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敘述圖上的內(nèi)容;其次,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小老鼠的表情和動作,想象它們的心理活動,將故事編得更加生動,具有畫面感;最后,引導學生想象小老鼠們撿到紐扣會怎么說?怎么做?學生在這樣的引導下樂于表達,思維的火花在不斷碰撞中展現(xiàn)靈感,很多孩子的想象新奇而有創(chuàng)意,有效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
(五)提煉話題議一議——讓學生善說
《小黑魚》講的是大海的一個角落里住著一群小魚,大家都是紅色的,只有一條小魚是黑色的。有一天,一只兇猛的金槍魚吃掉了所有的小紅魚,只有小黑魚逃走了。他獨自在大海里游蕩,遇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生命。后來,小黑魚遇到了一群躲在礁石后的小紅魚,為了生存,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它和這群小紅魚一起游成一條大魚的樣子,它就是這條大魚的眼睛,它們一起嚇跑了大魚。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教師提煉這樣的話題:面對困難或敵人,應該是怎樣的態(tài)度?解決困難的辦法是什么?學生聯(lián)系故事內(nèi)容進行討論,就會明白:第一,面對困境或者強大的敵人,我們要像小黑魚一樣善于運用自己聰明的大腦憑借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逃跑,把自己藏起來。小紅魚不斷逃避,還是會有和金槍魚交鋒的時刻,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用智慧化解危機。第二,團隊力量的重要性。小黑魚最后能夠戰(zhàn)勝金槍魚,憑借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力量。有些困難可以自己一個人解決,還有些必須要靠大家的力量。小黑魚和小紅魚通力合作變成最大的魚,一起嚇跑了金槍魚。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語言的本質(zhì),是語言的內(nèi)核。當提煉的話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語言的表達就如同傾瀉而出的瀑布一般,自然順暢,勢不可擋。
總之,圖畫書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低年級學生敞開了一扇閱讀的大門,教師應立足口語表達,為學生搭建平臺,提供充分表達的機會,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策略,讓他們在閱讀中學會思考,想說、會說、敢說、能說、善說,從而讓圖畫書閱讀成為一件有意義的事,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方式,為未來的美好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