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非
佐治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托蘭斯創(chuàng)造力和資優(yōu)研究中心博士,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博士后。曾任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學院心理教師,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理事。著有《完美主義研究》《感受的分析:完美主義與強迫型人格的心理咨詢與治療》,譯著《心理勇氣》《精神分析治愈之道》。
當青春期遇上容貌焦慮,父母一定要當心,別讓小麻煩變成大問題。
為什么好看的孩子反而會自卑
楠南(化名)成績優(yōu)秀,長相出眾,是同學們公認的班花。但從初一開始,她覺得自己并不好看,在男生面前尤其自卑。她把自己的感受講給父母聽,但他們覺得她“太在意自己了”,認為“青春期的孩子都這樣”。
無獨有偶,楠南的閨蜜安娜(化名)的容貌焦慮比楠南有過之無不及。安娜每天要花一個小時以上照鏡子。她覺得自己的鼻子、眼睛、眉毛、下頜……哪里都不好看。中考結(jié)束后,在她的反復(fù)懇求下,父母帶著安娜去整容,先是割了雙眼皮,后來又做了隆鼻手術(shù)。然而手術(shù)后,安娜對自己的眼睛和鼻子更不滿意了。及至大學一年級,已經(jīng)在臉上做了十多次手術(shù)的安娜仍然在自己臉上尋找缺點,繼續(xù)不斷地做手術(shù)。
楠南雖然一次整容手術(shù)都沒有做過,但從初中開始,她就很少參加同學聚會。有男生追求她,她覺得很詫異:自己如此難看,居然會有男生喜歡自己。大二時,楠南越來越瘦(并不是在嘗試減肥),經(jīng)常徹夜難眠,腦子里頻繁出現(xiàn)自殺的念頭。在心理老師的建議下,她去看了精神科醫(yī)生,被診斷為抑郁狀態(tài)。大學期間,楠南一直在服用抗抑郁藥物,接受心理咨詢,情況也逐步好轉(zhuǎn)。其實,楠南在中學期間就時不時地出現(xiàn)過情緒低落和自殺念頭,只是在緊張的學習環(huán)境下,她自己和父母對此并沒有太留意,況且那時候與大二相比,情況還是好得多。
安娜讀大二的時候,在楠南的建議下也去看了醫(yī)生,被診斷為軀體變形障礙。醫(yī)生也給她開了抗抑郁藥物。經(jīng)過了兩年左右的藥物和心理治療,安娜對長相的不滿以及整容的沖動才不那么強烈了。
在楠南和安娜剛開始看醫(yī)生的時候,她們的父母對這種診斷頗為不解,認為青春期的女孩子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而自卑,情緒受影響或老想整容,至多是心理層面的問題,為什么會被診斷為精神障礙,甚至還要服藥呢?
楠南和安娜的父母和絕大多數(shù)父母一樣,對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的理解僅限于坊間的只言片語。多數(shù)人至今仍相信,心理問題的原因就是想法有偏差。比如楠南的抑郁和安娜的頻繁整容,一般會被認為緣于她們“不夠自信”“太自卑了”“太虛榮了”“想多了”……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第二次身體發(fā)育迅速的時期(第一次是嬰幼兒期),這時候非常容易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失衡。這種身體層面尤其是大腦生理層面的失衡,會反過來影響青春期孩子的所思所想。
容貌焦慮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
對精神醫(yī)學不了解的家長,容易從“事件→想法→情緒→身體”這個路徑去看待孩子的變化。一個中考失敗的孩子,痛苦失望,以至于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是可以用這個因果路徑去理解的。但其實,相反的因果路徑“身體→情緒→想法→事件”也有可能發(fā)生。例如某些重度抑郁者一到秋天就出現(xiàn)抑郁情緒,自尊心下降、看事情消極,以至于產(chǎn)生學習和關(guān)系上的問題。等到來年春天,又回到了正常的情緒和行為中,就是這種反向因果路徑的一個例子。
當然,很多心理問題都有這兩條路徑的交互作用,楠南的抑郁和安娜的軀體變形障礙都屬于這種情況。
此外,還有一種不簡單的“容貌焦慮”,那就是強迫型人格障礙者的容貌完美主義。精神醫(yī)學中人格障礙的診斷,通常要在一個人成年之后(18歲以上)才可以進行,但中學階段的青少年已經(jīng)可以進行初步的人格傾向評估了。有強迫型人格傾向的青少年,其典型特點是高標準、追求完美,對哪怕極微小的缺點都難以容忍。而且,強迫型人格傾向者往往極其好勝,喜歡與他人比較,并渴望在每件事上都能夠勝出。當強迫型人格傾向者把追求完美的沖動指向自己的容貌時,便總能從自己的容貌里發(fā)現(xiàn)缺點并為之失望,哪怕在別人看來并非如此。
強迫型人格傾向者或障礙者通常比較節(jié)儉,一般不會去頻繁整容,但是,一旦強迫型人格者對自己的容貌不滿意,就可能回避人際交往,或者在人際交往中因為容貌而自卑。
強迫型人格者也會表現(xiàn)得極其敏感,即使有9個人說她長得漂亮、說他長得帥,第十個人的負面評價也會深深地刺激到他們,因為相比于贊美,他們對負面評價更為敏感,更容易聽到心里去。
這種障礙雖然也有一定的先天性格基礎(chǔ)和生物遺傳基礎(chǔ),但主要還是一個人在成年之前十多年的成長過程中逐漸累積起來的一種人格偏差。強迫型人格障礙者的首要照顧者們往往就是完美主義者,凡事要求做到極致,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總希望孩子更快、更好、更強,有拔苗助長的傾向。
雖然這樣的家長也許并沒有對孩子的容貌有所批判,多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言談舉止等方面給予關(guān)注和挑剔,但這并不妨礙孩子把習得的完美主義傾向擴展到自己的容貌上。一旦完美主義得以成為人格的核心成分,就會表現(xiàn)于一切在完美主義者看來重要的地方。完美的容貌、極佳的身材、兩個U型鎖骨、8塊腹肌,都可能成為他們心心念念的必不可少的東西。
容貌焦慮沒有那么簡單,可能是精神障礙的征兆,但容貌焦慮不一定是精神障礙。因為不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對自己的容貌有所不滿。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現(xiàn)象值得關(guān)注
容貌焦慮達到什么程度應(yīng)當給予特別警惕,需要尋求專業(yè)人士的評估和幫助?精神醫(yī)學給出了一些判斷標準。例如,當一個人對自己容貌的不滿導致了過分的痛苦,回避社交或者參與工作(學習),以至于難以同其他人一樣正常生活和工作(學習),這些都是精神障礙的征兆。
安娜的情況便是如此。她對自己容貌的不滿是難以緩解的,即便反復(fù)動手術(shù),也并不能有實質(zhì)性的緩解。她是如此沉浸在“變得好看”這件事上,以至于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都受到了很大干擾。
楠南的容貌焦慮似乎沒有安娜那么嚴重,但是她對容貌的自卑是抑郁的一種表現(xiàn),同時還有體重下降、睡眠問題、自殺念頭等一系列抑郁癥狀,且這些癥狀從中學時期就開始出現(xiàn),只因為當時程度尚輕,并沒有被周圍人足夠留意。如果父母知道容貌焦慮可能與抑郁有一定的關(guān)系,他們就會更早地發(fā)現(xiàn)楠南的問題了。
有容貌完美主義的強迫型人格障礙者,倒未必對自己的容貌產(chǎn)生過分的痛苦感,或者即使出現(xiàn)的話,也比較短暫(例如聽到別人評價他的長相時出現(xiàn)短暫的心情低落),而且生活和工作看上去可能還比較正常。但如果對他足夠了解,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學習(工作)效率可能很低,做事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人際關(guān)系可能很差,對別人和自己都過分苛刻,導致周圍的人都不愿與之合作;會花太多時間在容貌上,甚至夸張地認為:如果自己擁有了完美的容貌,人際關(guān)系、學業(yè)和愛情等都會大獲全勝。
軀體變形障礙、抑郁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這三種與容貌焦慮相關(guān)的障礙都會導致生活適應(yīng)、社交、工作、學習等多方面明顯受損或持久痛苦,需要存在這些情況的個體及其重要他人予以重視。
當然,沒有嚴重到成為某種障礙的容貌焦慮也值得關(guān)注。一個在生活適應(yīng)、社交、工作、學習方面都算正常的人,如果因為容貌方面的自卑而在志愿選擇、戀愛和社交方面受到限制,不能充分發(fā)揮他的潛力,終究還是很遺憾的。